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52)
2023(18863)
2022(16226)
2021(15330)
2020(12681)
2019(28904)
2018(28581)
2017(54169)
2016(29626)
2015(33159)
2014(32883)
2013(32413)
2012(30047)
2011(26849)
2010(27515)
2009(25346)
2008(25003)
2007(22437)
2006(20072)
2005(18083)
作者
(83818)
(69201)
(68779)
(65574)
(44403)
(33059)
(31419)
(26938)
(26347)
(25220)
(23502)
(23387)
(22259)
(22073)
(21687)
(21276)
(20673)
(20469)
(19885)
(19848)
(17368)
(17142)
(16702)
(15926)
(15650)
(15618)
(15530)
(15305)
(13930)
(13713)
学科
(112877)
经济(112764)
管理(97999)
(90089)
(76913)
企业(76913)
方法(44731)
(40785)
数学(37130)
数学方法(36646)
中国(35628)
(32473)
地方(28703)
业经(27983)
(25338)
(23561)
(23289)
财务(23197)
财务管理(23132)
技术(22881)
企业财务(21999)
(21753)
银行(21706)
农业(21511)
理论(20828)
(20638)
(20483)
贸易(20465)
(19789)
(19377)
机构
学院(407653)
大学(405442)
管理(161893)
(160643)
经济(156761)
研究(138324)
理学(136682)
理学院(135170)
管理学(133033)
管理学院(132256)
中国(108881)
(88095)
科学(84095)
(83681)
(69814)
(64386)
中心(63533)
(62927)
研究所(62449)
财经(61817)
业大(56904)
北京(56566)
(55904)
(55233)
师范(54750)
(51922)
(50724)
农业(48589)
经济学(46244)
财经大学(45449)
基金
项目(265073)
科学(208319)
研究(199570)
基金(188942)
(163065)
国家(161572)
科学基金(139227)
社会(123491)
社会科(116920)
社会科学(116889)
(105376)
基金项目(99756)
教育(92300)
自然(89237)
(87845)
自然科(87115)
自然科学(87096)
自然科学基金(85517)
编号(83217)
资助(77344)
成果(69202)
重点(59289)
(59103)
课题(58331)
(57788)
(57697)
创新(53304)
项目编号(51541)
教育部(49709)
科研(49615)
期刊
(190473)
经济(190473)
研究(128465)
中国(91306)
(68733)
管理(65327)
学报(58967)
(57747)
科学(55766)
教育(53916)
大学(45342)
(43964)
金融(43964)
学学(42162)
农业(39607)
技术(37347)
业经(32113)
财经(30232)
经济研究(29487)
(25876)
问题(23487)
图书(22972)
(22396)
科技(20366)
技术经济(20192)
理论(19605)
现代(19473)
商业(18383)
(18341)
(18265)
共检索到641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华俊  
2016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将提高到3%,在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下,通过发行储蓄国债吸收居民储蓄存款,是弥补财政赤字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储蓄国债不仅发行规模小,而且计划完成率不高。从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发行规模下难以完成发行计划的根本原因,同时从营销渠道、托管模式及监管等环节,分析影响储蓄国债规模扩大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昆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新方位,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詹卉  
近四年来 ,我国连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有力地扩大了内需。目前 ,我国面临全球经济整体走低的形势 ,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面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动向及连年增长原因的基础上 ,探讨了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丽淑   杨义群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邱华炳  苏宁华  
自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发行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增长时期,由于国债增长过于迅猛,使人们担心政府财政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面临的债务风险问题。本文想从政府的债务风险着手,研究国债投资以后如何进行国债资金的回收用于归还债务,解决中央政府将来可能出现的债务风险。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永勇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由短期内的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中长期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需错配。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思路,转向增加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针对当前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负担、培育社会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金华  
为应对2008年以来不断恶化和蔓延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一些政策,包括增加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降低利息率的货币政策、扶持部分支柱产业的产业政策等等。这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浙江省2000年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组  
本文运用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哈维S·罗森(Harvay·S·Rosen)的债务理财理论,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国倩规模限度进行了风险评价。认为,对比美国有七、八十年长期发债的经久不衰历史,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尚有相当的时间和空间潜力。文章指出问题的要害在于我国国债的运用效率低下,则是其风险所在。对策是改进我国国债的品种和时限等结构,完善国债市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史高飞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对积极财政政策应适时淡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支撑,增发国债的政策也面临向何处去的抉择。那么,现有的国债政策是否应该坚持,如果不坚持又该如何调整,调整到底要涉及到哪些方面,调整之后又会产生哪些效果,哪些将是积极的,哪些又是消极的,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进而影响到宏观调控的大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规模控制与提高市场流动性两方面予以论述,最后得出了财政政策淡出下国债政策的最优选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国库处课题组  吕俊  谢娟  
利率市场化对储蓄国债发行兑付管理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和实际情况,重点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储蓄国债利率管理、规模管理、承销团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爱林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在特定情况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财政政策。5年多来,这一政策对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还不能轻易淡出,未来2-3年内仍要继续实施。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新一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得到继续实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洪源  
当前我国国债规模进行现实考察 ,然后利用国债规模与经济增长、财政赤字的动态关系 ,构建了国债规模的稳定发展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对我国以前年度的国债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而得出我国国债规模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条件 ,最后以 2 0 0 1年为初始条件对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下的国债规模的长远变化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在的扩张空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杜惠芬  朱剑锋  
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逐步退出。明智的选择是逐步弱化使之淡出,并预先研究淡出后的接续政策。在后积极财政政策选择中,政策性银行的财政化定位,是政府弥补市场金融资源配置缺口的重要途径;邮政储蓄的财政化定位,可以校正全社会资金异动,使政策性银行取得稳定的信贷资金来源。二者改由财政部主管,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采取内部定价方式转给政策性银行,严格按政府政策意图贷给服务对象。政策性银行经营中的政策性亏损或预算的财政贴息项目,由财政及时弥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