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0)
- 2023(6227)
- 2022(5123)
- 2021(4861)
- 2020(3857)
- 2019(8818)
- 2018(8188)
- 2017(16028)
- 2016(8864)
- 2015(9746)
- 2014(9698)
- 2013(9404)
- 2012(8812)
- 2011(7751)
- 2010(7947)
- 2009(7349)
- 2008(7587)
- 2007(6704)
- 2006(5972)
- 2005(5294)
- 学科
- 管理(32911)
- 济(32272)
- 经济(32238)
- 业(29135)
- 财(25281)
- 企(24229)
- 企业(24229)
- 方法(13209)
- 财政(12780)
- 数学(11925)
- 数学方法(11758)
- 务(11557)
- 财务(11545)
- 财务管理(11506)
- 企业财务(11000)
- 中国(10962)
- 农(10732)
- 政(10406)
- 制(9565)
- 策(8248)
- 地方(7651)
- 贸(7009)
- 贸易(7007)
- 业经(6977)
- 易(6858)
- 银(6771)
- 银行(6759)
- 农业(6529)
- 度(6341)
- 制度(6337)
- 机构
- 学院(120373)
- 大学(117458)
- 济(53784)
- 经济(52705)
- 管理(46489)
- 研究(40493)
- 理学(39769)
- 理学院(39426)
- 管理学(38892)
- 管理学院(38665)
- 财(35434)
- 中国(32416)
- 财经(23669)
- 京(23330)
- 科学(22676)
- 经(21463)
- 所(20308)
- 江(19383)
- 中心(18767)
- 农(18112)
- 研究所(17795)
- 财经大学(17173)
- 经济学(17021)
- 经济学院(15482)
- 业大(15084)
- 院(14817)
- 北京(14715)
- 州(14502)
- 农业(14117)
- 范(14043)
- 基金
- 项目(76193)
- 科学(60686)
- 研究(57728)
- 基金(56078)
- 家(48017)
- 国家(47600)
- 科学基金(41371)
- 社会(37423)
- 社会科(35671)
- 社会科学(35666)
- 省(29485)
- 基金项目(28450)
- 教育(26532)
- 自然(25815)
- 自然科(25260)
- 自然科学(25254)
- 自然科学基金(24815)
- 划(24542)
- 资助(23726)
- 编号(23295)
- 成果(19815)
- 部(17547)
- 重点(17019)
- 课题(16440)
- 发(16197)
- 性(15945)
- 创(15844)
- 国家社会(15718)
- 教育部(15345)
- 制(15033)
共检索到191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容根
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的不利影响,大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水平。客观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有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持续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持续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挤出效应 减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继续扩大总需求、推进市场制度安排、提高就业水平,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入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三年前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无疑是当时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从今天来看,应转入“内需”、“外需”并重的政策。目前,只有进一步扩大总需求,并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才能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效率,使中国经济转入稳定增长的轨道。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政策效应 国债投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巧英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1995年开始,我国财政预算实行硬约束,财政赤字只能依赖发行国债来弥补。换言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来实现。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人大共批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1100亿、1500亿、1500亿、1500亿、1400亿共8000亿元。这些国债资金主要用于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境治理等基础项目投资以及对一些技术改造的支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庆旺 吕冰洋 何乘材
到2003年,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实施6年。对于6年间的积极财政政策效果,人们的总体评价一般是:它不仅短期拉动了需求,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而且提高了经济内生增长的能力,协调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然而,如果从治理经济衰退的角度来说,评价积极财政政策效果的主要指标应该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几年来学术界已有一些研究成果(马栓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毛夏鸾 任丽萍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适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近一年来,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效应如何评价,理论界众说纷纭。本文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的理论与效应问题,如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现实涵义、挤出效应、经济发展的非线性问题等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拴友
利用 IS— L M模型测算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发现 ,1998- 2 0 0 0年 ,财政发行国债增加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1.5 1%、1.96 %和 1.6 0 % ,如果加上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扩大出口退税 ,分别共拉动经济增长 2 .36 %、3.0 5 %和 2 .90 %。同时 ,经验分析表明 ,财政投资没有挤出私人投资 ;购买支出和居民消费总体上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增加财政支出不会挤出私人消费。在就业方面 ,3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分别促进非农就业增长 0 .5 7%、0 .73%和 0 .70 %。
关键词:
财政政策乘数 挤出效应 奥肯定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玲
一、经济学理论中的消费和消费主体关系的启示 全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一个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连接的环节构成的完整过程,消费环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经济活动能否顺畅地进行而不出现阻滞,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消费,社会消费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社会需求的大小。虽然应该说,从完整的经济过程来看,生产、分配和交换环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需求的数量,如生产规模、分配方式、交换时的市场价格等因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近几年,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定货币政策相配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日,财政部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将择时逐渐淡化。这种淡化是国家财政收支保持长期相对平衡的客观反映,它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机制和力度,特别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会提出强化的要求。首先,淡化财政政策与强化货币政策调控力度有内在关联性。财政政策通过收支预算及执行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阎坤 王进杰
自 1 998年以来 ,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目标。许多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挤出效应 ,还有挤入效应 ,也就是引致民间投资的效应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 ,说明了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内涵、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美国、日本与香港特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凌云 鲍怡
本文以中国1999—2007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理论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针对制度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分析了它们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逐年提高,FDI对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存在正的溢出效应,而国有程度高低则对技术效率有负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政策含义是:中国制造业若要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必须加强经济安全意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技术效率。
关键词:
SFA 制造业 技术效率 FDI 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