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0)
- 2023(9239)
- 2022(7924)
- 2021(7475)
- 2020(6332)
- 2019(14683)
- 2018(14200)
- 2017(28015)
- 2016(15598)
- 2015(17636)
- 2014(17859)
- 2013(17740)
- 2012(16794)
- 2011(15009)
- 2010(15373)
- 2009(14334)
- 2008(14794)
- 2007(13457)
- 2006(11579)
- 2005(10322)
- 学科
- 济(63621)
- 经济(63558)
- 管理(49419)
- 业(46368)
- 企(37181)
- 企业(37181)
- 财(30588)
- 方法(30248)
- 数学(27254)
- 数学方法(26961)
- 农(19706)
- 中国(17789)
- 务(15197)
- 财务(15173)
- 财务管理(15123)
- 制(14587)
- 企业财务(14368)
- 地方(14125)
- 财政(13650)
- 贸(13502)
- 贸易(13500)
- 易(13141)
- 业经(12620)
- 农业(12459)
- 学(12429)
- 政(11196)
- 银(10939)
- 银行(10914)
- 策(10809)
- 行(10275)
- 机构
- 学院(224058)
- 大学(222498)
- 济(96427)
- 经济(94435)
- 管理(86030)
- 研究(75218)
- 理学(73754)
- 理学院(72995)
- 管理学(71821)
- 管理学院(71396)
- 中国(58120)
- 财(53345)
- 京(45757)
- 科学(45282)
- 农(38978)
- 所(38967)
- 财经(38404)
- 江(35355)
- 中心(35261)
- 研究所(34887)
- 经(34681)
- 业大(32532)
- 农业(30813)
- 经济学(30126)
- 北京(28755)
- 范(27991)
- 财经大学(27967)
- 师范(27750)
- 经济学院(27473)
- 州(27125)
- 基金
- 项目(143380)
- 科学(112336)
- 研究(105814)
- 基金(103655)
- 家(89478)
- 国家(88725)
- 科学基金(75712)
- 社会(66622)
- 社会科(63252)
- 社会科学(63233)
- 省(56311)
- 基金项目(54329)
- 教育(49070)
- 自然(48290)
- 划(47200)
- 自然科(47149)
- 自然科学(47133)
- 自然科学基金(46306)
- 编号(43726)
- 资助(43415)
- 成果(36506)
- 部(32708)
- 重点(32322)
- 发(30985)
- 课题(30204)
- 创(29473)
- 教育部(27998)
- 科研(27918)
- 性(27798)
- 创新(27606)
- 期刊
- 济(105834)
- 经济(105834)
- 研究(68692)
- 财(45941)
- 中国(43252)
- 农(34757)
- 学报(33429)
- 科学(30005)
- 管理(29136)
- 大学(25113)
- 学学(23796)
- 农业(23081)
- 融(22867)
- 金融(22867)
- 教育(21297)
- 财经(19372)
- 技术(18473)
- 经济研究(18052)
- 业经(17126)
- 经(16567)
- 问题(14185)
- 贸(12679)
- 业(12284)
- 技术经济(11621)
- 财会(11209)
- 统计(11095)
- 理论(10967)
- 会计(10737)
- 版(10717)
- 商业(10545)
共检索到338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阎坤 王进杰
自 1 998年以来 ,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目标。许多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挤出效应 ,还有挤入效应 ,也就是引致民间投资的效应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 ,说明了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内涵、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美国、日本与香港特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政策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辑
我国为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开始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存在传统IS-LM模型分析的直接挤出效应,也存在由我国独有的金融体制、财政体制、国民消费倾向、产业政策和国有企业制度等因素引发的"泛挤出效应",因此,应对的关键不仅在于以货币政策的配合使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民生促进国内消费,使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够通过消费、投资充分发挥乘数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静 柯艺高
本文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曲线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提出了在既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为了实现更加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的政策目标,应采取一些相关措施予以配合的建议。
关键词:
财政货币政策 政策效应 配套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继续扩大总需求、推进市场制度安排、提高就业水平,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入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三年前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无疑是当时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从今天来看,应转入“内需”、“外需”并重的政策。目前,只有进一步扩大总需求,并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才能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效率,使中国经济转入稳定增长的轨道。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政策效应 国债投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巧英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1995年开始,我国财政预算实行硬约束,财政赤字只能依赖发行国债来弥补。换言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来实现。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人大共批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1100亿、1500亿、1500亿、1500亿、1400亿共8000亿元。这些国债资金主要用于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境治理等基础项目投资以及对一些技术改造的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超林
许多文献论证了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未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 ,本文赞成这种观点的同时还认为 ,没有挤出效应仅是积极财政政策增长效应的必要前提 ,并不必然表明具有挤入效应。本文在对积极财政政策增长效应严格细分和界定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没有产生挤出效应的制度原因 ,以及形成挤入效应的制度条件
关键词:
国债 挤出效应 挤入效应 制度条件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俊培 张斌
积极财政政策减少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出效应,因此,把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入效应。本文从综合的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1998-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年份中,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都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但现有财政体制有弱化积极财政政策挤入效应的倾向。本文认为,对财政政策效应的评价应该放到整个体制环境中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挤入效应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需要不断完善。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体制 挤入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林枫 吴萍
运用IS-LM模型,积极财政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从而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这需要区别不同的情况。因此,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区分了古典的观点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简单阐明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并加以实证分析。
关键词:
总需求 财政乘数 刚性 潜在产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松明
本文分别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债务风险和公共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三个方面考察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认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 ,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还为时尚早 ;我国单纯的国债风险并不高 ,但是我国政府的综合债务风险却相当大 ,控制我国综合债务风险的关键是控制存量 ;我国公共部门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 ,当前民间投资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另一种“挤出效应” ,即对民间投资的歧视和限制 ,要改变这种情况的主要方法是改革
关键词:
债务率 赤字率 挤出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贺蕊莉
在促进经济回升扩大内需方面,我们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滑入了“流动的陷阱”,遂启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有一个“陷阱”问题,其政策效力有效发挥是有条件的,政策工具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否则,就会使经济关系处于新的扭曲状态
关键词:
投资需求 货币需求 利率 支出乘数 储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继 刘柯杰
利率弹性、边际消费倾向和税率对财政政策的效力有决定作用。在我国 ,由于利率缺乏弹性、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税率未减 ,影响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效力。因此 ,必须完善税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逐步缩小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 ,提高财政政策的效力。
关键词:
积极的财政政策 效力 利率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