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2)
2023(13027)
2022(11149)
2021(10334)
2020(8820)
2019(20313)
2018(19828)
2017(38903)
2016(21508)
2015(24280)
2014(24495)
2013(24211)
2012(22724)
2011(20389)
2010(20715)
2009(19635)
2008(19974)
2007(18138)
2006(15886)
2005(14438)
作者
(61956)
(52054)
(51943)
(49813)
(33134)
(24727)
(23609)
(20108)
(19478)
(18711)
(17680)
(17142)
(16646)
(16592)
(16578)
(16150)
(15756)
(15379)
(15105)
(14993)
(13019)
(12970)
(12604)
(11934)
(11761)
(11602)
(11562)
(11521)
(10546)
(10324)
学科
(87600)
经济(87485)
管理(70266)
(65182)
(53444)
企业(53444)
方法(39299)
(37531)
数学(34971)
数学方法(34572)
(25590)
中国(24132)
(23147)
(20042)
财务(19999)
财务管理(19942)
企业财务(18923)
业经(18519)
地方(18221)
(17432)
贸易(17426)
(17185)
(16977)
农业(16348)
(16011)
银行(15975)
财政(15165)
(15118)
(15110)
(14554)
机构
学院(309001)
大学(308489)
(133420)
经济(130709)
管理(117502)
研究(104721)
理学(100401)
理学院(99347)
管理学(97731)
管理学院(97142)
中国(81486)
(72509)
(63856)
科学(61826)
(53796)
财经(53191)
(52259)
(48975)
中心(48405)
(48020)
研究所(47978)
业大(44208)
经济学(42124)
农业(41010)
北京(40118)
财经大学(38923)
经济学院(38156)
(37804)
(37567)
(37518)
基金
项目(198196)
科学(155993)
研究(145560)
基金(144553)
(125325)
国家(124313)
科学基金(106290)
社会(93328)
社会科(88578)
社会科学(88554)
(77067)
基金项目(75669)
自然(67561)
教育(67424)
自然科(65989)
自然科学(65969)
自然科学基金(64837)
(64640)
资助(59988)
编号(58900)
成果(49481)
(45210)
重点(44941)
(42315)
课题(41213)
(40898)
(40614)
教育部(38973)
国家社会(38803)
创新(38401)
期刊
(149632)
经济(149632)
研究(96229)
中国(63038)
(62084)
(47293)
学报(46811)
管理(43160)
科学(42452)
大学(35772)
学学(33964)
(32424)
金融(32424)
农业(31005)
教育(29588)
财经(27443)
技术(25656)
经济研究(24893)
(23513)
业经(23342)
问题(19902)
(17094)
(16176)
技术经济(15604)
财会(15250)
(14885)
统计(14848)
理论(14793)
会计(14582)
国际(13821)
共检索到474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超林  
许多文献论证了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未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 ,本文赞成这种观点的同时还认为 ,没有挤出效应仅是积极财政政策增长效应的必要前提 ,并不必然表明具有挤入效应。本文在对积极财政政策增长效应严格细分和界定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没有产生挤出效应的制度原因 ,以及形成挤入效应的制度条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阎坤  王进杰  
自 1 998年以来 ,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目标。许多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挤出效应 ,还有挤入效应 ,也就是引致民间投资的效应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 ,说明了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内涵、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美国、日本与香港特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振鹏  焦建国  
在今后一段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还要继续实施下去。未来的政策操作要进一步强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政策目标要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关注经济发展,核心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失业问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政策作用方向短期是需求管理,长期是供给管理;政策的着力点是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消除广大低收入阶层消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目前,财政风险不是来自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来自于财政政策的制度方面,因此,推进预算制度改革是我们的紧迫任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吕炜  
积极财政政策淡出是一个现实性极强、对策性极强的问题,目前已有的各类观点都可以找到其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理论依据;但是仅仅局限于一般原理的分析并不能把握真实状况。在考虑我国制度背景的特殊性后,对上述问题判断的准确性才会明显提高。在由学科分析推进到制度分析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对策综合和全局统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凌云  鲍怡  
本文以中国1999—2007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理论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针对制度特征、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分析了它们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效率逐年提高,FDI对我国的制造业整体上存在正的溢出效应,而国有程度高低则对技术效率有负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政策含义是:中国制造业若要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必须加强经济安全意识,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中国经济增长效应分析”课题组  
本文对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分析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推动,其中消费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投资。目前积极财政政策暂时还难以退出,需要做的工作是转换模式,扩大内涵,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俊培  
继续扩大总需求、推进市场制度安排、提高就业水平,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入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三年前根据国内外形势,提出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无疑是当时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从今天来看,应转入“内需”、“外需”并重的政策。目前,只有进一步扩大总需求,并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才能从根本上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提高效率,使中国经济转入稳定增长的轨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巧英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1995年开始,我国财政预算实行硬约束,财政赤字只能依赖发行国债来弥补。换言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来实现。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人大共批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1100亿、1500亿、1500亿、1500亿、1400亿共8000亿元。这些国债资金主要用于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境治理等基础项目投资以及对一些技术改造的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俊培  张斌  
积极财政政策减少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出效应,因此,把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入效应。本文从综合的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1998-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年份中,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都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但现有财政体制有弱化积极财政政策挤入效应的倾向。本文认为,对财政政策效应的评价应该放到整个体制环境中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挤入效应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需要不断完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辑  
我国为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开始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存在传统IS-LM模型分析的直接挤出效应,也存在由我国独有的金融体制、财政体制、国民消费倾向、产业政策和国有企业制度等因素引发的"泛挤出效应",因此,应对的关键不仅在于以货币政策的配合使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民生促进国内消费,使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够通过消费、投资充分发挥乘数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张鹏  
2009年世界正处于一个暗流涌动的转型期。主要经济体在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却得以调整和化解。在良好复苏前景的支持下,沉淀在经济中的扩张性政策效力开始被激活,通货膨胀的压力骤然增大,但失业问题却更加严峻。总体上我国主要税种的收入呈增长趋势,财政收入体系的自动调节功能得到完善,财政支出重点逐步向社会事务转移,形成了由经济外延性扩张向社会外延性扩张的转变。为防范通货膨胀,支持经济快速复苏,我们应采用带有内部收敛性的政策协同,在推动经济复苏增长的同时,有效防止和控制通货膨胀就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