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33)
- 2023(17820)
- 2022(15050)
- 2021(14524)
- 2020(12319)
- 2019(28210)
- 2018(27586)
- 2017(52464)
- 2016(28768)
- 2015(32459)
- 2014(32514)
- 2013(32055)
- 2012(29877)
- 2011(26729)
- 2010(26814)
- 2009(25082)
- 2008(25273)
- 2007(22386)
- 2006(19450)
- 2005(17562)
- 学科
- 济(120902)
- 经济(120779)
- 管理(86626)
- 业(81222)
- 企(67013)
- 企业(67013)
- 方法(55748)
- 数学(49579)
- 数学方法(48930)
- 财(42035)
- 中国(34399)
- 农(31995)
- 地方(25706)
- 制(24372)
- 业经(24056)
- 贸(23963)
- 贸易(23954)
- 务(23914)
- 财务(23856)
- 财务管理(23792)
- 学(23508)
- 易(23336)
- 企业财务(22674)
- 农业(20795)
- 银(19270)
- 银行(19234)
- 融(18330)
- 金融(18327)
- 行(18276)
- 理论(17469)
- 机构
- 大学(409651)
- 学院(407585)
- 济(172238)
- 经济(168801)
- 管理(156649)
- 研究(139317)
- 理学(134851)
- 理学院(133315)
- 管理学(130834)
- 管理学院(130070)
- 中国(108450)
- 京(86419)
- 财(86289)
- 科学(84145)
- 所(70512)
- 财经(65595)
- 农(65245)
- 中心(64667)
- 研究所(63556)
- 江(61095)
- 经(59544)
- 业大(57687)
- 北京(54749)
- 经济学(53346)
- 范(52760)
- 师范(52258)
- 农业(51253)
- 院(50186)
- 财经大学(48405)
- 州(48230)
- 基金
- 项目(268703)
- 科学(212413)
- 基金(197657)
- 研究(194884)
- 家(172206)
- 国家(170805)
- 科学基金(146719)
- 社会(124877)
- 社会科(118478)
- 社会科学(118445)
- 基金项目(103240)
- 省(102137)
- 自然(94978)
- 自然科(92856)
- 自然科学(92829)
- 自然科学基金(91210)
- 教育(90480)
- 划(87283)
- 资助(82846)
- 编号(78429)
- 成果(64906)
- 部(60873)
- 重点(60477)
- 发(56937)
- 创(54980)
- 课题(53741)
- 国家社会(52407)
- 教育部(52395)
- 科研(52150)
- 创新(51468)
- 期刊
- 济(186813)
- 经济(186813)
- 研究(121269)
- 中国(80578)
- 财(71453)
- 学报(63424)
- 科学(58216)
- 农(58145)
- 管理(57498)
- 大学(48441)
- 学学(45411)
- 教育(41153)
- 农业(39410)
- 融(39079)
- 金融(39079)
- 技术(35371)
- 财经(33061)
- 经济研究(31185)
- 经(28451)
- 业经(28112)
- 问题(24602)
- 贸(23039)
- 统计(21982)
- 业(21773)
- 技术经济(20282)
- 国际(20210)
- 图书(19915)
- 版(19668)
- 策(19666)
- 世界(18815)
共检索到616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俊 王燕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私人投资增长和差异的影响。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东、中、西部的私人投资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从而证实了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地方财政各项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的影响分析,表明东、中、西部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安排财政支出的结构。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支出 私人投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嵇正龙
本文在政府投资受外生变量财政政策影响以及国内私人投资与外商投资彼此冲击效应系数相等的两个假设约束下,应用SVAR模型对我国1993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的政府投资对国内私人投资、外商投资和国内总产出的冲击效应进行参数估计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国内私人投资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对外商投资有微弱的挤入效应,但对国内总产出具有明显的冲击干扰,影响经济稳定;国内私人投资与外商投资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竞争性和替代性,并且对经济增长都有正向冲击,但是国内私人投资的贡献明显大于外商投资;国内总产出能有效促进国内私人投资,并且吸引外商投资的持续流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储德银
文章首先从预期效应、财富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方面解析了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通过建立私人消费的个体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以24个OECD发达国家1980~2007年的跨国数据为例,运用GMM估计实证检验了政府消费、税收和转移支付对私人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在特殊财政时期,无论财政紧缩抑或财政扩张,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都具有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二是相比财政扩张时期,紧缩时期非凯恩斯效应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另外,紧缩时期的转移支付对私人消费的总效应表现为非凯恩斯效应,这一结论支持国外理论界最近提出的"财政紧缩扩张效应假说理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建民 王蓓 吴金光
通过分省份建立SVAR模型,以1985年-2012年中国29个省际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财政收支政策影响收入分配的区域差异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五组不同效果类别。结果表明,不同省份的财政收支政策对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效果差异明显,但这种差异与所处的东、中、西部经济区域不存在统一性;虽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是收入分配差距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两种工具的收入分配效应存在差异,或者两者的政策效果不明确或几乎没有效果,不同的财政收支政策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收入分配 区域差异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平 梁彭勇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具有地区差异性。长期而言,东部地区入境旅游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是入境旅游的原因;短期而言,东,中部地区入境旅游是服务业发展的原因;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是入境旅游的原因。本文的最后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入境旅游 服务业发展 面板数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鹏 张秀群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30多年里,中国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影响,主要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协整检验、脉冲响应等动态经济学计量方法,对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短期内,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具有较显著的挤出效应,而在长期内,财政投资对私人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也就是说从长远看来,财政投资能带动私人投资。同时表明了我国在各个时期所实施的财政政策推动了市场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兴 莫骄 冯志坚
文章利用中国28个省份1985—2004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弹性都呈现出从东部往西部递增的趋势。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失衡状态,因此不能依靠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来带动就业,而应该通过优化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
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 就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红丹
本文基于我国东、中、西部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在各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贡献弹性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基于这一结论,我们提出建立动态的区域金融发展协调机制,逐步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温雪莲 陈浪南
本文结合最新发展的面板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跨国研究,分别从总体样本和单位样本的角度考察了政府消费支出与私人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政府消费支出与私人消费成互补关系,这就为现阶段中国政府通过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提供了经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非参数相关性检验等方法对影响两者关系的相关因素展开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债务水平为两者关系的影响因素,而政府规模等不是影响政府与私人消费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慧玲 金向鑫 李万涛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政府需要在宏观政策层面积极推进,完善就业政策。基于2010-2019年全国面板数据,本文实证检验财政收支与提升就业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总体就业质量水平不高;但通过财政激励政策影响就业环境、劳动报酬、社会保护和劳动关系等中间变量,可以促进实现高质量就业;在高质量就业影响因素中,企业所得税和科技支出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行政事业性收费、教育和社保等支出有正向激励效应,行政管理支出具有有限的负影响力。进一步省域财政收支分析表明,虽然高质量就业和财政收支指数受到自身冲击的影响较大,但高质量就业和财政收支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相互影响关系。
关键词:
高质量就业 财政政策 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分别考察了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差异的影响。分析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其中对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力度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积极财政政策并没有有效地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反而促使我国区域差异进一步增大,但影响力度逐年减弱。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冉光和 李敬 熊德平 温涛
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厘清中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因果关系 区域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旭 姜颖 张彤进
文章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区域,并将银行信贷分为中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采用2005到2011年各区域的银行信贷数据、GDP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总体上中西部银行信贷对中西部GDP增长的贡献度要大于东部银行信贷对东部GDP的贡献度;中长期信贷对中西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东部,而短期贷款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显著高于中西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潘雷 何筱薇
在财政支出中,由于公众无法正确识别公共物品价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这些"财政幻觉"导致公众低估公共物品价格,从而形成公共物品一定程度上的供给短缺,体现在政府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同时存在"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为此需要适当降低公共物品支出,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以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幻觉 预期幻觉 赤字幻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轶 熊思敏
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针对FDI展开了激烈的引资竞争,各地针对FDI的优惠措施不断强化,使得外资企业对国内私人投资企业形成了过度的竞争优势,导致FDI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实证表明:各地对FDI的引资优惠引致并强化了FDI对我国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优惠强度明显高于东部,由此导致的挤出效应也最为显著。即使在"两税合并"后,分权体制所导致的引资冲动仍使得地方政府有足够激励采取各种变相优惠吸引FDI,因此,应从根本上调整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规范区域间引资竞争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