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3)
- 2023(7670)
- 2022(6498)
- 2021(6250)
- 2020(5231)
- 2019(11710)
- 2018(11410)
- 2017(21976)
- 2016(12357)
- 2015(13833)
- 2014(13525)
- 2013(13494)
- 2012(12877)
- 2011(11353)
- 2010(11746)
- 2009(10869)
- 2008(11008)
- 2007(9908)
- 2006(9115)
- 2005(8257)
- 学科
- 济(43864)
- 经济(43812)
- 管理(40713)
- 业(36084)
- 企(29839)
- 企业(29839)
- 财(27267)
- 方法(17293)
- 中国(15164)
- 数学(15037)
- 数学方法(14764)
- 农(14674)
- 财政(13414)
- 制(13159)
- 务(12474)
- 财务(12462)
- 财务管理(12415)
- 企业财务(11834)
- 政(10943)
- 学(10557)
- 地方(10554)
- 策(10435)
- 业经(9414)
- 农业(9089)
- 银(9068)
- 银行(9037)
- 贸(8795)
- 贸易(8786)
- 体(8555)
- 行(8505)
- 机构
- 大学(167599)
- 学院(166749)
- 济(69460)
- 经济(67879)
- 研究(63889)
- 管理(60537)
- 理学(50725)
- 理学院(50159)
- 中国(50070)
- 管理学(49232)
- 管理学院(48920)
- 财(42775)
- 科学(38584)
- 京(36374)
- 所(33920)
- 农(32453)
- 研究所(30098)
- 中心(29030)
- 财经(28797)
- 江(28699)
- 经(26067)
- 农业(25376)
- 业大(25032)
- 院(23439)
- 北京(23311)
- 省(23234)
- 州(21415)
- 经济学(21111)
- 范(20996)
- 财经大学(20854)
- 基金
- 项目(105601)
- 科学(81972)
- 研究(76585)
- 基金(76216)
- 家(68211)
- 国家(67621)
- 科学基金(56170)
- 社会(46999)
- 社会科(44465)
- 社会科学(44448)
- 省(40698)
- 基金项目(38560)
- 自然(36995)
- 自然科(36135)
- 自然科学(36118)
- 自然科学基金(35488)
- 教育(35268)
- 划(35242)
- 资助(32629)
- 编号(30606)
- 成果(27055)
- 重点(24539)
- 部(23937)
- 发(23091)
- 课题(22376)
- 创(21782)
- 性(20528)
- 科研(20520)
- 创新(20393)
- 教育部(20195)
共检索到280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继续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 ,不能也不应是过去 5年积极财政政策内容的简单翻版或少许微调 ,而要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及其走势的变化进行结构性的调整。概括起来 ,在思路层面上 ,要引入“以改革促增长”的新思路 ,坚持拉动内需与推动改革并重 ,两条腿协调并进 ,殊途同归 ,共同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使劲、加油。在举措层面上 ,要跳出以往固守于支出一翼的局限 ,调动尽可能多的财政要素加入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 ,相机启用包括税制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改革和税费改革等在内的一系列新举措 ,进而形成支出与收入同时并举、协同作战的新格局。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拉动需求 推动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昆
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准确把握中国发展所处历史新方位,作出经济发展进入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博 刘娟
在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支出型和税收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均大有可为,探讨如何破解财政增支减收与债务约束之间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省份季度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和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外生的财政冲击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一影响具有初始状态依赖性,政策实施时初始财政压力越小,越有利于放大正向支出冲击的政策收益,最终能够改善市场预期并降低地方负债率,即积极财政政策举措可以实现“自融资”。但当初始财政状况已经较为严峻时,扩张型财政支出措施将给其财政可持续性带来威胁,尤其体现在经济紧缩时期。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财政工具后发现,相比于增加政府支出,基于减税措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更有效减少对地方财政状况的负面影响,从而为当前减税降费的财政效应,实现“放水养鱼、反哺财政”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德勇
我国为应对经济下滑的趋势及时启动了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提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等目标。扩大内需,需要细分内需,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避免走上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的老路;在我国经济实力提高的前提下,以减税配合增支来刺激经济增长是可行的;新积极财政政策体现了相机抉择,不过,从长期看,在以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应急的同时,应注意发挥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就是正面效应为主向负面效应为主的转变过程。转型思路可化解财政风险,提升经济效益,有利于我国经济向自主性增长模式转变。降低增长预期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华俊
2016年,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将提高到3%,在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和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下,通过发行储蓄国债吸收居民储蓄存款,是弥补财政赤字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储蓄国债不仅发行规模小,而且计划完成率不高。从储蓄国债发行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发行规模下难以完成发行计划的根本原因,同时从营销渠道、托管模式及监管等环节,分析影响储蓄国债规模扩大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储蓄国债 积极财政政策 发行管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音频 张友树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但由于政策目标与政策结构的差异 ,将会形成效率型与稳定型两种属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而它们又将从不同的层面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进而导致不同的政策效果。 1998年以来 ,我国所实行的效率型积极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的严峻形势。为了扩大就业 ,促进再就业 ,保证改革的稳定环境 ,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由“效率型”转向“稳定为主兼顾效率”的复合型积极财政政策。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效率型 稳定型 政策转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合金
当前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投资,要同时重视投资的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为使启动消费需求的投资获得更好的调节效果,我们应在认真分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消费特点和制约消费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选准增加投资的产业重点。同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缓解财政困难,降低财政运行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溶沧
我国自 1998年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迄今已取得了明显的政策成效。这篇文章 ,较为系统地论述和总结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条件 ;市场经济国家成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国际经验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和特点 ;对我国三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作了简要评价 ;最后 ,对我国近期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重点提出了作者的观点和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清成
扩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市场化的程度已达到60%以上,供求、价格、风险、利益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大。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商品短缺状况已经基本改变,出现了市场需求不足,一些产品供过于求。这是发展的结果,重复建设,经济结构失调也是重要原因。目前的过剩现象是相对的,是在我国社会生产力和消费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某些产品和生产能力的过剩是阶段性、结构性的,区域性也十分明显,广大农村的主要问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巧英
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在财政收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必然发生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赤字。1995年开始,我国财政预算实行硬约束,财政赤字只能依赖发行国债来弥补。换言之,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来实现。从1998年到2003年,全国人大共批准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000亿、1100亿、1500亿、1500亿、1500亿、1400亿共8000亿元。这些国债资金主要用于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境治理等基础项目投资以及对一些技术改造的支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倩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一、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增长趋势长期存在两种反差: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DP的增长,所占比重逐年下滑;二是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不断扩大。两种反差形成以下后果:(1)在财政与银行关系上,银行的作用相对强化,财政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