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8)
2023(3639)
2022(2985)
2021(2490)
2019(4375)
2018(4262)
2017(8138)
2016(4118)
2015(4664)
2014(4719)
2013(4830)
2012(4881)
2011(4736)
2010(4965)
2009(4823)
2008(4382)
2007(3997)
2006(3942)
2005(3681)
2004(3354)
作者
(13689)
(11574)
(11567)
(11135)
(7459)
(5360)
(5162)
(4444)
(4435)
(4281)
(4047)
(3909)
(3789)
(3660)
(3658)
(3563)
(3431)
(3317)
(3300)
(3033)
(2919)
(2819)
(2789)
(2702)
(2695)
(2632)
(2436)
(2393)
(2235)
(2222)
学科
(46867)
经济(46848)
地方(14084)
地方经济(11412)
管理(11349)
方法(11020)
数学(10002)
数学方法(9959)
中国(7756)
(7363)
(7359)
业经(6753)
经济学(6034)
(5485)
企业(5485)
环境(5391)
(5133)
(4575)
金融(4575)
(4513)
产业(4481)
(4366)
(4284)
(4126)
资源(4062)
(3979)
总论(3964)
及其(3948)
信息(3768)
农业(3767)
机构
学院(72278)
大学(72051)
(44217)
经济(43567)
研究(30169)
管理(24165)
中国(22326)
理学(20222)
理学院(19967)
管理学(19673)
管理学院(19531)
(17489)
科学(15970)
经济学(15634)
(15401)
(14563)
研究所(13777)
财经(13726)
经济学院(13690)
中心(12450)
(12352)
(10994)
(10351)
财经大学(9976)
科学院(9808)
北京(9518)
(9481)
社会(9242)
经济研究(9121)
(8586)
基金
项目(41962)
科学(33214)
基金(31229)
研究(30262)
(26929)
国家(26754)
科学基金(22671)
社会(22202)
社会科(21153)
社会科学(21148)
基金项目(15771)
(15735)
资助(13094)
教育(12729)
(12705)
自然(12703)
自然科(12378)
自然科学(12374)
自然科学基金(12153)
(11390)
经济(11300)
(10836)
编号(10381)
国家社会(10022)
重点(9706)
发展(9346)
(9241)
(9230)
成果(8573)
教育部(8198)
期刊
(57832)
经济(57832)
研究(27396)
中国(13511)
(13021)
管理(11112)
经济研究(10765)
学报(9480)
科学(9171)
(8977)
财经(8314)
(7588)
金融(7588)
大学(7496)
学学(7409)
(7394)
问题(7149)
技术(6740)
业经(6425)
农业(5888)
技术经济(5845)
世界(5272)
统计(5170)
(5084)
经济问题(4680)
经济学(4642)
国际(4577)
经济管理(4326)
(4274)
改革(4186)
共检索到121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祝宝良  
影响当前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一是投资面临一定的资金约束。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2013年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14万亿元,比上半年减少3.01万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弱于往年水平,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达到10.1%,超出预算目标2.1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与预算数基本持平,仅增长10.9%,而2013年财政支出得以完成全年预算支出目标主要靠年终"突击花钱"。2014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严于龙  
能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加上经济粗放增长的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使得能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进  
文章梳理了学习倦怠和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分析了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思路:抓住大学生的有效需求点,明确学习目标;调整认知,用理性思维看待大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践行大学生学习和知识主体地位;助力大学生成功,以成功孕育成功;提高大学生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The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nergy of China, as well as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利苹  
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学习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不容忽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缓解学习倦怠现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理论背景,通过对被试的学习倦怠测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并利用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从自我认识、情绪体验、应对挫折和反思性观察4条途径来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王蕾  
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就业政策的短期性致使我国劳动力数量供过于求 ,劳动力质量供不应求 ,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必须发展经济 ,增加劳动力需求 ;控制人口数量 ,缩减劳动力供给 ;发展教育 ,提高劳动力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士德  
实现充分就业是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发展民营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在短期内不失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从长期来看,发展民营经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转变就业形势,还需另辟蹊径。本文在对“发展民营经济缓解就业压力”进行长短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先炳  
从贷款投放与经济成长的缺口比较可知,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为防止今后几年出现过高的通货膨胀局面,应采取一揽子措施,把价格上升率控制在人们的经济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之内。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经研  
现行的环境治理措施强调直接减排,没有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等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吸收化解和修复优化环境的重要作用,森林可生产大量的生态产品,对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有着独特的作用。不应把林业只应作一般的专业经济部门、一个农业分支产业来对待,林业生态主体的机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向珂  李彬彬  赵杉  
近期,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组织对省内377位企业家、175位银行家和5120位城镇居民就当前经济形势、物价走势、资金状况、投资理财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热度指数持续回落,下行趋势明显,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一保一防"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企业家、银行家和居民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利率水平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方琦  钱立华  鲁政委  
2023年第一季度,兴业碳金融研究院按月度发布了第61~63期“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该指数包括GPI综合景气指数、分项指数、分行业指数、分企业规模指数等,旨在为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调查的第一手信息。2023年第一季度,绿色产业景气度强劲复苏后有所回调。2023年初,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绿色产业景气度迅速回暖,2023年2月GPI综合景气指数一度上升至55.5%,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建华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振荡走高。进入2007年,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减,已先后20余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文章对此进行了精辟论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贵卿  陈维政  毛晓燕  
本文通过论证我国经济对“奥肯定律”的背离,表明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就业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等没有成比例提高,反而城市失业率逐年上升。为此,我们认为借鉴国外经验,实施工作分享,可以创造和挽救更多的工作岗位,缓解我国的失业压力,有利于解决各类人员的就业问题,有利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面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一系列非常态变化,国内外专家、媒体从多种角度进行了解读,其中一些观点略显偏颇和悲观。在我们看来,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最复杂的时期,有一些新的现象、矛盾和不确定性,也有许多趋势性变化,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框架来认识。概括起来,我国经济运行格局正在显现六方面的积极变化:第一,从局部和区域经济改革向更加全面系统改革转变。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四个全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围绕市场化、资本化、社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