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63)
2023(2897)
2022(2465)
2021(2502)
2020(2163)
2019(4800)
2018(4598)
2017(8625)
2016(4695)
2015(5204)
2014(5002)
2013(4918)
2012(4520)
2011(4181)
2010(4285)
2009(4123)
2008(4114)
2007(3684)
2006(3256)
2005(2924)
作者
(13908)
(11771)
(11691)
(11028)
(7456)
(5635)
(5276)
(4709)
(4571)
(3963)
(3877)
(3876)
(3837)
(3789)
(3614)
(3576)
(3454)
(3434)
(3396)
(3381)
(2925)
(2921)
(2818)
(2717)
(2666)
(2622)
(2589)
(2536)
(2466)
(2329)
学科
管理(21044)
(19355)
经济(19316)
(18035)
(17343)
企业(17343)
方法(8708)
(8569)
人事(6690)
人事管理(6690)
数学(6465)
数学方法(6415)
(5555)
业经(5142)
理论(4526)
(4504)
(4494)
技术(4460)
(4423)
(4233)
经营(3846)
(3757)
(3727)
财务(3721)
财务管理(3715)
(3631)
企业财务(3555)
计划(3482)
决策(3437)
技术管理(3268)
机构
大学(72990)
学院(69780)
管理(32067)
理学(28475)
理学院(28168)
管理学(27805)
管理学院(27669)
(27055)
经济(26564)
研究(20635)
中国(15823)
(14774)
科学(13323)
(12842)
(12290)
业大(10986)
财经(10178)
(10168)
(10079)
农业(9757)
中心(9575)
研究所(9320)
(9310)
(9132)
商学(9015)
师范(8987)
商学院(8947)
北京(8788)
(7829)
经济管理(7799)
基金
项目(47485)
科学(39175)
基金(37222)
研究(32803)
(32565)
国家(32318)
科学基金(28851)
社会(22207)
社会科(20856)
社会科学(20850)
基金项目(20240)
自然(20168)
自然科(19801)
自然科学(19798)
自然科学基金(19501)
(17827)
教育(15960)
(15079)
资助(14298)
编号(12451)
(10995)
(10607)
成果(10406)
重点(10378)
创新(9747)
教育部(9717)
人文(9377)
科研(9059)
大学(9056)
(9044)
期刊
(29844)
经济(29844)
研究(18160)
中国(14443)
管理(13113)
学报(12378)
科学(11725)
(11090)
(10595)
大学(9192)
学学(8544)
教育(7034)
农业(6954)
财经(5469)
业经(5024)
技术(4849)
(4667)
图书(4566)
经济研究(4492)
(4338)
金融(4338)
(3989)
科技(3712)
(3514)
技术经济(3497)
问题(3467)
商业(3297)
业大(3142)
书馆(3117)
图书馆(3117)
共检索到100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俊文  高广鑫  
积极组织行为学侧重于以员工的积极活动为导向,研究有效方法发挥出员工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心理能力,以获得工作绩效的提升,其研究范畴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恢复力等。本文概述其研究的五个范畴对管理实践的作用来探索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实践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奕斌  凌文辁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的研究取向和视角。本文在分析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消极取向的基础上,概述了积极组织行为学的理念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积极心理能力的概念、作用及开发方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晖  赵黎明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科在21世纪才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由鲁森斯于2002年正式提出,强调对人类心理优势的开发与管理。与传统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领域的重点放在解决管理者和员工的机能失调、冲突、工作压力等问题上所不同的是,积极组织行为学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怎样发挥员工优势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上。其研究范畴包括信心/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情绪智力等,具备积极性、独立性、可测量性、可开发性、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等基本特征。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兴琼  陈维政  
组织健康研究截至目前经历了3个阶段。受传统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对组织健康的研究多从消极取向开展,存在诸多弊端。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为组织健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组织健康研究置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野下,提出了组织健康研究的综合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兴琼  陈维政  
组织健康研究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课题,截至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受传统组织行为学的影响,对组织健康的研究多从消极取向开展,存在诸多弊端。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兴起为组织健康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将组织健康研究置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野下,提出了组织健康研究的综合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孟瑶  梁巧转  张晶  袁博  
从积极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战略领导力、下属心理资本与下属工作绩效关系的跨层级模型。通过采用HLM对128个创业团队的实证研究发现:下属心理资本对下属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战略领导力对下属心理资本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下属心理资本是战略领导力与下属工作绩效的中介变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万年  
地方高职院校应将社会服务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然而,目前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的社会服务存在提供服务种类较少、人力资源不足、教学设备利用率低及服务企业意愿不足等问题。文章从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展开论述,认为高职院校应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夯实社会服务基础;培育师资队伍,营造向上的社会服务环境;健全管理机制,激发社会服务动力,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喜洲  谢晋宇  
积极心理学是21世纪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而积极心理学运动(PPM)则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积极运动,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文章着重探讨PPM对组织行为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结论是:PPM促进了积极组织行为学(POB)的形成与发展,推动了积极组织学术(POS)的兴起,同时也改变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关于招聘与选拔、培训与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淑芳  
积极组织行为学是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和创新,重点研究和开发组织系统中人们的心理优势,它对指导高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为线索,从微观层面将积极组织行为学中关于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主观幸福感和情商智力五个方面,采取积极方式贯穿其中,提高教学团队的工作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汪海霞  王娜娜  
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以认知—情感系统理论作为影响路径的逻辑脉络,构建员工优势使用通过组织自尊与积极情绪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差错反感文化的边界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在两个时间点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配对得到302份有效数据,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员工优势使用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组织自尊和积极情绪不仅分别在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共同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差错反感文化负向调节员工优势使用与创新行为、组织自尊与创新行为、积极情绪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伶  聂婷  
本研究对505名员工及他们的124名直接主管按照4∶1的比例做了配对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层数据分析,考察工作压力、工作匹配度、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积极组织行为的影响,分析了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外倾性人格特质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的积极组织行为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家庭冲突在工作匹配、工作压力与员工积极组织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员工外倾性人格特质对工作-家庭冲突与员工积极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即外倾性人格特质能够降低工作-家庭冲突的负面影响,减弱其对员工积极组织行为的不利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海涛  
《组织行为学》评介海涛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刘正周等同志编著的《组织行为学》一书,最近已由云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组织行为学》全书共分六篇。第一篇为概论,撰述了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篇是个体心理与行为,撰述了个体在知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然  石敏  叶和旭  
笔者以182名某机械制造业员工为被试,通过问卷形式收集数据,研究积极情绪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组织承诺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积极情绪对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都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具有正向预测作用;(3)组织承诺在积极情绪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晟豪  萧鸣政  
关注当前行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领域:积极互惠与认同,构建了道德认同与员工积极互惠的影响关系模型,并通过层次回归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组织中存在清晰的认同结构;除道德认同外,组织认同、关系认同对积极互惠同样发挥正效应,但以道德认同的作用为主;组织中的认同间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道德认同对积极互惠的作用强度受到组织认同、关系认同的显著调节。通过Johnson-Neyman技术确认其调节效应的规模,组织认同大于1.589时、关系认同大于1.147时(6点计分),即对占98.93%的群体调节效应显著存在,且水平越高,道德认同的作用就越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晟豪  萧鸣政  
关注当前行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沿领域:积极互惠与认同,构建了道德认同与员工积极互惠的影响关系模型,并通过层次回归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组织中存在清晰的认同结构;除道德认同外,组织认同、关系认同对积极互惠同样发挥正效应,但以道德认同的作用为主;组织中的认同间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道德认同对积极互惠的作用强度受到组织认同、关系认同的显著调节。通过Johnson-Neyman技术确认其调节效应的规模,组织认同大于1.589时、关系认同大于1.147时(6点计分),即对占98.93%的群体调节效应显著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