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2)
- 2023(15176)
- 2022(12066)
- 2021(10852)
- 2020(8759)
- 2019(19362)
- 2018(19208)
- 2017(36731)
- 2016(19668)
- 2015(21804)
- 2014(22004)
- 2013(21862)
- 2012(20128)
- 2011(18045)
- 2010(18620)
- 2009(17450)
- 2008(17435)
- 2007(16061)
- 2006(14727)
- 2005(13701)
- 学科
- 济(97586)
- 经济(97472)
- 业(89337)
- 企(70860)
- 企业(70860)
- 管理(64734)
- 农(50398)
- 业经(35640)
- 农业(33706)
- 方法(31236)
- 中国(29419)
- 地方(26633)
- 财(25227)
- 数学(22591)
- 数学方法(22474)
- 技术(20132)
- 制(19558)
- 发(17416)
- 务(17199)
- 财务(17171)
- 财务管理(17152)
- 策(16824)
- 企业财务(16204)
- 和(15900)
- 贸(15886)
- 贸易(15870)
- 产业(15372)
- 易(15351)
- 体(15259)
- 理论(14729)
- 机构
- 学院(290144)
- 大学(279154)
- 济(128896)
- 经济(126519)
- 管理(115350)
- 研究(98469)
- 理学(97926)
- 理学院(96992)
- 管理学(95858)
- 管理学院(95312)
- 中国(79227)
- 农(60530)
- 京(58929)
- 财(57453)
- 科学(56131)
- 所(49027)
- 江(47904)
- 中心(45698)
- 农业(45652)
- 业大(44469)
- 财经(44052)
- 研究所(43654)
- 经(39722)
- 经济学(37960)
- 州(37520)
- 北京(36905)
- 范(36480)
- 师范(36177)
- 院(34834)
- 经济学院(34246)
- 基金
- 项目(184530)
- 科学(147972)
- 研究(141712)
- 基金(133119)
- 家(113707)
- 国家(112502)
- 科学基金(98387)
- 社会(94299)
- 社会科(89176)
- 社会科学(89158)
- 省(76307)
- 基金项目(70650)
- 教育(61540)
- 划(60603)
- 自然(58907)
- 编号(58474)
- 自然科(57535)
- 自然科学(57526)
- 自然科学基金(56559)
- 资助(51378)
- 发(47162)
- 成果(45907)
- 创(41909)
- 重点(40872)
- 业(40616)
- 课题(40124)
- 部(40078)
- 发展(39279)
- 国家社会(39030)
- 展(38636)
- 期刊
- 济(162445)
- 经济(162445)
- 研究(87303)
- 中国(67256)
- 农(64746)
- 管理(46594)
- 财(45223)
- 农业(43593)
- 科学(40585)
- 学报(38637)
- 业经(34062)
- 融(32308)
- 金融(32308)
- 大学(31354)
- 学学(29987)
- 教育(28135)
- 技术(27636)
- 经济研究(23340)
- 业(22581)
- 问题(22231)
- 财经(21812)
- 经(19047)
- 技术经济(17272)
- 世界(16623)
- 农村(15906)
- 村(15906)
- 农业经济(15751)
- 商业(15373)
- 现代(15292)
- 经济问题(15149)
共检索到460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训坤
由于农村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结合得不紧密 ,农业剩余劳动力只能实现产业间的转移 ,不能实现空间位置上的转移 ,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 ,不能改变农产品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 ,也难以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产业化的效率和效益更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因此 ,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 ,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对城镇化与产业化协同发展的意义、效益和推进略作一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民
社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关系密切,本文基于产业化视野对推进城镇化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城镇化 产业化 内生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匡小明
论述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两化”的联动效应,是深化农村改革,解决农村深层矛盾,顺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城镇化 联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汤鹏主
文章从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内涵、系统性、可行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协调各主体的利益关系、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完善政府调控和构建农民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实现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化协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业产业化 协同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剑梅 肖长东
农村城镇化建设不仅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而且城镇化的聚集也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可以说农村城镇化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农村产业化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心剂,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工业布局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外部效益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农业产业化利益的分配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的城镇体系、加强农村科普教育与就业培训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异;2)"两化"耦合度与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耦合度与协同度高低值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但整体协同水平不高;3)基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的分数特征,将江苏省划分为4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晓欣 马晓冬
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模比系数、耦合协同度模型等方法,揭示江苏省55个县(市)的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特征,并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发现:1)江苏省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均呈现出较大的地域差异,"两化"高低水平的空间分布并不完全吻合,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总体上大于农业产业化差异;2)"两化"耦合度与协同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耦合度与协同度高低值的空间分布差异也较大,但整体协同水平不高;3)基于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及其耦合协同度的分数特征,将江苏省划分为4种协调发展的地域类型,并分析其相应成因及发展对策,为江苏省推进"两化"协调互动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汉成 夏亚华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而生产发展的核心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文章结合湖北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的调查,总结其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简要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姜岳 胡志全 程广燕 张永霞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三市(县)农村金融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发展农村金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业产业化 需求主导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宪初,张洁燕,路志宏,吴副科
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必须以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纽带,以农村工业为支撑,以小城镇为载体,使之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体联动,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为早日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创造条件。
关键词:
产业化 现代化 工业化 城镇化 全面小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云德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