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11)
2023(13483)
2022(11280)
2021(10682)
2020(8474)
2019(19638)
2018(19333)
2017(36553)
2016(19895)
2015(22308)
2014(22293)
2013(21881)
2012(20782)
2011(19286)
2010(19641)
2009(18031)
2008(18152)
2007(16121)
2006(15013)
2005(14154)
作者
(56801)
(47325)
(47129)
(45292)
(30648)
(22852)
(21533)
(18325)
(18257)
(17154)
(16585)
(15912)
(15550)
(15538)
(15439)
(14615)
(14068)
(13737)
(13646)
(13410)
(12229)
(11609)
(11579)
(10850)
(10777)
(10759)
(10753)
(10490)
(9768)
(9480)
学科
(86518)
经济(86423)
管理(50919)
(48959)
(37453)
企业(37453)
中国(31243)
方法(29937)
数学(26501)
数学方法(26211)
(25343)
(25318)
银行(25198)
(25016)
(23943)
地方(22226)
(20733)
(19637)
金融(19637)
业经(19214)
(18403)
贸易(18384)
(17910)
农业(16414)
(15757)
(14452)
制度(14443)
(14370)
(13938)
(13865)
机构
学院(278823)
大学(278661)
(126588)
经济(124073)
研究(109953)
管理(100204)
中国(91068)
理学(83377)
理学院(82340)
管理学(81163)
管理学院(80598)
科学(62251)
(62113)
(61640)
(56518)
研究所(50691)
中心(49266)
(47990)
财经(46612)
(44360)
(42566)
北京(40607)
经济学(40422)
(39331)
(38642)
师范(38292)
农业(37143)
业大(36152)
经济学院(36123)
(35603)
基金
项目(173522)
科学(137559)
研究(130497)
基金(126434)
(110323)
国家(109384)
科学基金(92504)
社会(84540)
社会科(80289)
社会科学(80272)
(65115)
基金项目(64115)
教育(59838)
自然(56628)
(56156)
自然科(55310)
自然科学(55297)
自然科学基金(54343)
资助(53136)
编号(51313)
成果(44202)
(42815)
(40064)
重点(39963)
课题(37966)
国家社会(35991)
(35770)
(35562)
发展(35139)
(34582)
期刊
(149699)
经济(149699)
研究(100094)
中国(68630)
(46508)
金融(46508)
(45957)
(45915)
管理(40476)
学报(40396)
科学(39380)
教育(36846)
大学(31253)
农业(29937)
学学(29092)
经济研究(25468)
财经(24302)
技术(23147)
业经(23076)
(21080)
问题(19468)
(18187)
国际(17315)
(16390)
世界(16249)
技术经济(13217)
(13161)
论坛(13161)
理论(12914)
现代(12531)
共检索到467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林建华  
本文重点就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机构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体制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进行探讨。本文认为我国政策性银行在机构体制上要体现产业性、区域性、阶段性特征 ,形成适时退出市场的灵活机制 ;在运行机制上可采取政府控制 ,市场引导的运作架构 ;在监督体制上 ,宜建立财政监督 ,央行协调 ,法律保障的监管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怀农  
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建立和运作已近十年,为我国经济建设、宏观调控、农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和发展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解决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转变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机制;赋予政策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投向上的自主权;允许政策行银行利率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解决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允许推出政策性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策性金融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的政策性银行普遍调整了发展战略,日益呈现出机构的重组再造及其业务经营的多元化、业务范围的扩大化、业务总量的结构性扩张与逆转、业务手段的商业化运作程度增强的一般特征和总体上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但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改革中都普遍强调和坚持其政策性金融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几种不同的政策路径,我国政策性银行应定位于"三位一体"改革发展的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亢聪怀  周全  张宝基  周洪刚  
政策性金融是市场机制“缺陷”或不足的产物,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国也都有所发展,已经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本文首先分析政策性金融的特点,接着简要介绍了我国政策性金融产生的背景及目前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状况,最后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震峰  
试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道路蒋震峰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在两年来的运行过程中,发挥了统一经营和管理政策性贷款的作用,基本形成了政策性金融管理的体制框架,初步确立了政策性银行在金融体制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配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支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重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蔡华相  胡敏  
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以市场手段干预经济的工具,在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逐步升级,政策性银行的传统作用在逐渐削弱,需要转型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目前面临的挑战和转型机遇,提出了政策性银行转型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谢杭生  陆符玲  
在中国改革的总体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一直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传统的专业银行体制已经不能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改变这种局面,在199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其目的在于:(1)确保落实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2)解决我国现有国有专业银行身兼二任,职能不清的问题,将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实现国家专业银行向真正商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克崮  
本文对哈、俄、德三国政策性银行的业务运作机制、与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关系、组织架构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政策性银行的性质、任务、作用、立法监管、治理结构、集团化管理模式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得出启示,结合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建议:我国要继续重视和发挥好政策性银行作用,明确其功能定位和业务领域,加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尽快实行集团化发展模式,出台政策性银行法规,积极鼓励支持“走出去”业务,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缓解“瓶颈”制约、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和先导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杜惠芬  朱剑锋  
积极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成效,但必须逐步退出。明智的选择是逐步弱化使之淡出,并预先研究淡出后的接续政策。在后积极财政政策选择中,政策性银行的财政化定位,是政府弥补市场金融资源配置缺口的重要途径;邮政储蓄的财政化定位,可以校正全社会资金异动,使政策性银行取得稳定的信贷资金来源。二者改由财政部主管,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采取内部定价方式转给政策性银行,严格按政府政策意图贷给服务对象。政策性银行经营中的政策性亏损或预算的财政贴息项目,由财政及时弥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晔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营运效率的实证性研究(一)投入与产出变量的选择。目前对于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主要有三种方法:生产法、资产法和中介法。本文主要采用中介法来选取投入产出变量,以营业费用、所有者权益、资金主要来源作为投入量,以税前利润、贷款净额(贷款总额-呆账准备)作为产出(见表1)。1.投入变量的选取理由如下:营业费用能够反映出职工工资与福利支出以及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詹向阳  
政策性银行是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或政府的相关决策进行投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其放贷支持的主要是商业性银行在初始阶段不愿意进入或涉及不到的领域。我国在1994年先后成立了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于1994年3月,目前在全国设有32家分行和4家代表处。12年来,国家开发银行认真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发挥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作用。国家开发银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伟  
今年是我国政策性银行正式进入深化改革阶段的第一年。按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政策性银行“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改革原则,并依据科学的政策性金融理论,笔者认为,作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主体的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先应该从以下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余雪菲  
近日,中国国务院宣布,由中国央行会同有关单位提出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案,已经正式获得批准。此轮深化改革,任重道远。三家机构改革的获批,标志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批复中,明确三家政策性银行定位。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性银行的定位。那么为什么会改革?首先要回顾一下政策性银行"前世今生"。1994年,我国组建了三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志辉  崔光华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加大,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职能定位与目前的运行状况已不能满足现实的经济需要和现代银行的标准,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基于开发性金融理论,着眼支持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并从职能调整、业务拓展、资产整合、风险监管等方面提出现阶段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改革的战略措施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