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3)
- 2023(7253)
- 2022(5922)
- 2021(5927)
- 2020(4576)
- 2019(10290)
- 2018(10210)
- 2017(17096)
- 2016(10450)
- 2015(11771)
- 2014(11501)
- 2013(9740)
- 2012(8519)
- 2011(7862)
- 2010(7926)
- 2009(7012)
- 2008(6204)
- 2007(5432)
- 2006(4721)
- 2005(4121)
- 学科
- 教育(22349)
- 管理(22190)
- 济(20496)
- 经济(20467)
- 业(17319)
- 中国(14982)
- 企(14389)
- 企业(14389)
- 理论(10287)
- 教学(9657)
- 农(7821)
- 方法(7346)
- 财(6994)
- 学(6897)
- 业经(5995)
- 数学(5821)
- 数学方法(5620)
- 发(5581)
- 技术(5547)
- 农业(5034)
- 学校(4983)
- 发展(4982)
- 研究(4978)
- 学法(4920)
- 教学法(4920)
- 贸(4917)
- 贸易(4915)
- 展(4855)
- 思想(4811)
- 易(4796)
- 机构
- 大学(124194)
- 学院(118302)
- 研究(41234)
- 管理(37026)
- 济(34994)
- 教育(34034)
- 经济(33897)
- 理学(32443)
- 理学院(31826)
- 管理学(30807)
- 管理学院(30539)
- 范(29867)
- 师范(29743)
- 京(27226)
- 师范大学(24407)
- 科学(23896)
- 中国(22726)
- 江(18863)
- 所(18776)
- 职业(18201)
- 技术(18089)
- 中心(17906)
- 北京(17869)
- 财(17587)
- 研究所(17150)
- 院(15414)
- 州(15133)
- 业大(14337)
- 财经(14003)
- 农(13599)
- 基金
- 项目(78888)
- 研究(69457)
- 科学(64507)
- 基金(52195)
- 家(43565)
- 国家(42982)
- 教育(42701)
- 社会(40748)
- 社会科(38156)
- 社会科学(38150)
- 科学基金(36921)
- 省(33349)
- 编号(32366)
- 划(30484)
- 成果(29566)
- 基金项目(26614)
- 课题(26335)
- 年(23373)
- 自然(21200)
- 自然科(20743)
- 自然科学(20740)
- 自然科学基金(20336)
- 规划(20310)
- 项目编号(19812)
- 重点(19709)
- 资助(19696)
- 部(19172)
- 性(18557)
- 发(18270)
- 大学(18174)
共检索到185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金明 王雷 李小红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探讨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为高校开展幸福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幸福感 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毅敏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社会重要群体的高校大学生承受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年上升,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如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利
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积极品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挖掘。大学生心理社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对其存在的意义、指导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心理社团建设的"一二八"模式,并对深入建设心理社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社团 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琪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目标偏离、内容片面化、师生关系不和谐等方面的弊端。用积极心理学去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其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及环境等方面就要有所改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得以体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关键词:
大学生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丽 蔺子雨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以往心理学关注消极心理品质的特点,将关注点转向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情绪,提倡用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个体发展。文章在阐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利苹
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学习压力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不容忽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来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缓解学习倦怠现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理论背景,通过对被试的学习倦怠测试,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并利用积极心理学提出了从自我认识、情绪体验、应对挫折和反思性观察4条途径来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学习倦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司忠勋 朱静琳
<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其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问题的解决和心理障碍的治疗,忽视了个体的积极品质和幸福。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庄濛杰 奚晓岚 王珏
文章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其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探讨了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内容上,要注重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完善;途径上,要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宏观、微观层面的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符纯洁 凌文辁 傅乐思
银行业沉重的压力感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导致部分员工出现工作倦怠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员工幸福感水平低。文章吸取积极心理学的成果,立足积极人格(个体)、社会组织系统(团体)以及积极情感体验(主观)三个层面,提出银行业员工幸福感提升策略:珍视积极的员工个体人格,兼顾个人和组织幸福;构建员工幸福心理氛围,建设积极的组织软环境;统一员工积极的内外动机,激发积极情感体验。
关键词:
银行 压力 员工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孝群 徐莹 苟亚春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所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转变问题取向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积极力量、注重正向教学情境创设、以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弹性等探索,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培育模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心理素质 以人为本 积极心理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芬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等为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学习吸收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同时,对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要予以客观的评价与定位。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学 应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巧莲
当代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不仅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也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心理学与当前“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教育理念相符,将其用于高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文章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研究特点,探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职大学生 健康心理 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佩杰 宋凤宁
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受消极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影响。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扭转了心理学过于关注负性心理的局面,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指明了方向。论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其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尝试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进
文章梳理了学习倦怠和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分析了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思路:抓住大学生的有效需求点,明确学习目标;调整认知,用理性思维看待大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践行大学生学习和知识主体地位;助力大学生成功,以成功孕育成功;提高大学生运用社会支持系统的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闵强
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丰富高校双创教育的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有重要意义。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群体心理特征、创业动机不足、心理韧性薄弱及外部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要将积极心理学有机融入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营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积极创业环境。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创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