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3)
- 2023(12161)
- 2022(10104)
- 2021(9721)
- 2020(7867)
- 2019(18320)
- 2018(18186)
- 2017(32918)
- 2016(19146)
- 2015(21832)
- 2014(22442)
- 2013(21121)
- 2012(19734)
- 2011(17883)
- 2010(18648)
- 2009(17452)
- 2008(16675)
- 2007(15581)
- 2006(13561)
- 2005(12451)
- 学科
- 济(64438)
- 经济(64375)
- 管理(46650)
- 业(43575)
- 企(35164)
- 企业(35164)
- 中国(30910)
- 方法(28253)
- 融(26679)
- 金融(26676)
- 银(24825)
- 银行(24798)
- 数学(24584)
- 数学方法(24282)
- 行(23978)
- 教育(23272)
- 财(20050)
- 农(19921)
- 理论(16557)
- 制(16384)
- 学(16122)
- 地方(15590)
- 业经(14950)
- 农业(13458)
- 务(13062)
- 财务(13030)
- 财务管理(12990)
- 贸(12503)
- 贸易(12490)
- 企业财务(12314)
- 机构
- 大学(261487)
- 学院(257103)
- 济(95280)
- 经济(92669)
- 研究(87891)
- 管理(87025)
- 理学(73503)
- 理学院(72478)
- 管理学(70864)
- 管理学院(70348)
- 中国(68060)
- 京(56589)
- 科学(52424)
- 财(48182)
- 范(44710)
- 所(44409)
- 师范(44371)
- 江(42787)
- 中心(42525)
- 农(41067)
- 研究所(40022)
- 教育(37903)
- 财经(37330)
- 北京(36966)
- 业大(35715)
- 师范大学(35528)
- 州(34812)
- 经(33580)
- 农业(32128)
- 技术(31733)
- 基金
- 项目(158831)
- 研究(126828)
- 科学(123526)
- 基金(107565)
- 家(91323)
- 国家(90310)
- 科学基金(75823)
- 社会(75228)
- 社会科(70899)
- 社会科学(70873)
- 教育(66708)
- 省(65678)
- 编号(56866)
- 基金项目(55957)
- 划(55851)
- 成果(50589)
- 自然(45167)
- 自然科(44054)
- 自然科学(44042)
- 资助(43931)
- 自然科学基金(43244)
- 课题(42568)
- 重点(37396)
- 发(36302)
- 部(36139)
- 年(36024)
- 项目编号(34518)
- 性(34087)
- 创(33698)
- 规划(32086)
共检索到409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海涛 王晓为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以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为研究方向的新兴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积极心理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二者结合可以促进学科发展,丰富教育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困境,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君君
文章以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应用为核心问题,从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实践三个角度分析了高校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从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目标基础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可行性,最后,从积极理念和积极方法两个层面阐述了高校应用积极心理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媛
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题之一,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发挥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高校应不断探索融入路径。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丰富教学方法与内容、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及发挥网络平台优势来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探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振春
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展途径、创新方式方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炜坤 赵培举
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精神底蕴,是中华儿女一直遵循的道德红线。将感恩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使大学生深刻了解感恩的实质内涵,又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成效、增添新鲜血液。文章立足感恩教育视角,从感恩教育的实质内涵、现实意义、融入路径进行研究,为提升大学生的感恩品质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世衡
文章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和解读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把中国梦的内容融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之中。本文结合了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提出了融入中国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种路径:强调认知方式、强调情感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注重社会实践。
关键词:
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菲 孙立锐 王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生力量。当前,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科学素养和鲜明的个性化自我意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信仰不健全。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历史必然。马敬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蕊
“龙江精神”是一代又一代黑龙江儿女用鲜血和汗水淬炼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创新教育形式、强化教师引领、重视家校合作、突出自我教育等方面下功夫,探寻“龙江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不仅是新时代传承和创新“龙江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奎儒
高校在实施立德树人教育发展过程中,应当将德育和智育进行协同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在实施“五育并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要将“五育并举”的内在逻辑思维应用到思政课程中,也应在专业课程基础上实现德育和专业教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五育并举理念和专业课程的融合。由邱仁富老师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一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高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该书共十一章内容,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方面,分别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性、时代性、针对性、亲和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此外,在书的下篇中,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举措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五育并举”工作的融合。整体阅读该书发现,知识点全面,观点明确,理论与案例衔接合理,有助于指导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关键词:
五育并举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艳
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法治思维在我国公民心中逐渐形成,法治理念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由舒婷婷编著,人民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法治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从法治运行的主要环节探讨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法治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丰富和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全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者、教育价值等多方面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法治理念的渗透与融入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邱勇强 黄金来
本文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从积极心理学的功能作用、五个分类体系之间的关系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阐述了积极心理学对高校班级管理具有的指导意义,分析了如何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具体问题,并进一步强调了班主任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正向的作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高等学校 班级管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海滨
与时俱进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攻方向,也是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范畴。文章指出大学生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表明其内涵表征,提出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的工作任务,运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手段进行教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规章制度、融入学习生活、融入社团活动、融入社会实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期为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开展注入新的思维与活力。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融入式 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素芳
进入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持续性冲击,以爱国教育和完善人格发展为核心的中华经典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王爽所著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对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览全书,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荙 李冰
红色剧目是以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发展历程为主要题材创作的一种艺术作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追求革命真理和取得民族的独立解放,展现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和崇高的革命品质。这些剧目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阶级立场和坚强的社会感召力,若充分利用其蕴含的社会历史价值,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难以替代的作用。文章着眼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面临困境,以红色剧目为主题切入点,剖析了红色剧目所蕴含的功能特性,探寻以红色剧目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及其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新方式。
关键词:
红色剧目 大学生思政教育 路径探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侠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活动的层层推进,近年来,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融入高校想政治教育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新语境下,儒家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全社会、多方位系统经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新语境 融入教育 途径 实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