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4)
2023(7335)
2022(6144)
2021(6020)
2020(4719)
2019(10303)
2018(10213)
2017(17014)
2016(10630)
2015(12179)
2014(12215)
2013(10431)
2012(9248)
2011(8694)
2010(8916)
2009(7652)
2008(6795)
2007(6052)
2006(5380)
2005(4868)
作者
(25034)
(20458)
(20406)
(19712)
(12907)
(9844)
(9575)
(8066)
(7966)
(7372)
(7069)
(6788)
(6749)
(6572)
(6365)
(6300)
(6270)
(6239)
(6123)
(5812)
(5282)
(5159)
(4839)
(4815)
(4810)
(4599)
(4557)
(4424)
(4227)
(4147)
学科
(28260)
经济(28237)
教育(21620)
管理(20935)
中国(14952)
(14592)
(11357)
企业(11357)
理论(10833)
教学(10509)
地方(10361)
方法(8794)
(8564)
(8134)
数学(7396)
数学方法(7177)
地方经济(6852)
(6380)
业经(6075)
(5962)
学法(5861)
教学法(5861)
技术(5652)
学校(5515)
农业(5398)
发展(5376)
环境(5272)
(5250)
思想(5010)
学理(4989)
机构
学院(129380)
大学(124777)
研究(45322)
管理(38064)
(37444)
经济(36147)
理学(32831)
教育(32682)
理学院(32121)
管理学(31070)
(30957)
师范(30807)
管理学院(30793)
(28554)
科学(28356)
中国(26466)
职业(25255)
师范大学(25137)
技术(24237)
(22219)
(21569)
研究所(20302)
中心(19733)
北京(18652)
职业技术(17834)
(17720)
(17445)
技术学院(17159)
(16737)
(15144)
基金
项目(84271)
研究(73365)
科学(68456)
基金(54369)
(45978)
国家(45391)
教育(44581)
社会(41740)
社会科(39096)
社会科学(39092)
科学基金(38656)
(37764)
编号(35547)
(33315)
成果(30713)
课题(29049)
基金项目(27788)
(25902)
自然(22420)
自然科(21891)
自然科学(21886)
规划(21703)
重点(21645)
自然科学基金(21426)
资助(21032)
(20687)
项目编号(20552)
(19391)
(19107)
(18292)
期刊
教育(62061)
研究(46201)
(43308)
经济(43308)
中国(39149)
职业(19292)
技术(17898)
学报(15711)
科学(15052)
(13561)
大学(12987)
管理(12940)
(12706)
技术教育(12142)
职业技术(12142)
职业技术教育(12142)
学学(10184)
农业(9922)
(9469)
论坛(9469)
业经(8263)
(7661)
成人(7428)
成人教育(7428)
经济研究(7035)
(6913)
金融(6913)
图书(6909)
高等(6878)
职教(6296)
共检索到199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可  
当前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发生了明显变化,重大心理问题已经越来越少。高职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而是保证普通学生能在正常的心理水平上变得更加完善和幸福为重点。文章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和对比了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之处,提出了完善和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司忠勋   朱静琳  
<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挑战。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对其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困扰等。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问题的解决和心理障碍的治疗,忽视了个体的积极品质和幸福。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甘雄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其对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对高职生个体,以培养高职生的积极思想为主,增强高职学生的"力量"和"美感";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积极心理学要求他们在心理健康工作中,以预防为主;对整个社会而言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使个体发挥其人性中的积极层面。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将对以后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带来重大的影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毅敏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社会重要群体的高校大学生承受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年上升,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如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立高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要转向"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目标,拓展教育内容,优化师生关系,转换教育过程,完善咨询服务,改良测量工具,变革评价方式,创建积极的教育支持系统,培养和激发高职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促进其积极、健康、幸福的成长。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晓英  杨舜尧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倡导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文章在解读积极心理学内涵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文书锋  
积极心理学运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沿袭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目标定位、教育内容、教师与学生关系、实施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审视与梳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琪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目标偏离、内容片面化、师生关系不和谐等方面的弊端。用积极心理学去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其教育的内容、目标、途径及环境等方面就要有所改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得以体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化磊  贾红果  陈学宁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受着经济和心理方面的双重压力,比普通同学更易产生心理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理念出发,分析高校贫困生的群体特征和常见心理问题,探讨当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培养积极人格,培育主观幸福感;建立贫困生个人档案,进行分类指导;运用新媒体,拓展工作领域;建构社会支持系统,培育完善人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依桃  
"治未病"思想和积极心理学都重视预防的思想,都提倡心理健康教育应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服务对象也由问题学生向全体师生扩展。基于二者的契合点,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立足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品质,增强内在正气;未病先防,构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体系;既病防变,重建积极的教育互动关系,启动积极模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等三个方面开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丽  蔺子雨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以往心理学关注消极心理品质的特点,将关注点转向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情绪,提倡用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个体发展。文章在阐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玉冰  张海燕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以发展为导向,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和积极力量,挖掘人类的潜能,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生活。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在发展方向及其研究范式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游美琴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其积极的理念也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归纳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视野、新取向、新技术,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思路、技术手段的创新。积极心理学正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庄濛杰  奚晓岚  王珏  
文章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其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探讨了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内容上,要注重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完善;途径上,要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宏观、微观层面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奇  胡燕  
为了解农村留守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学习状况,以积极心理学视角,用"长处与困难问卷"及相关问题对全国各地1007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的留守和非留守中职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留守和非留守中职学生相比,在"情绪症""行为问题""同伴问题""多动症""困难总分"等心理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留守中职学生并非是受"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的"问题孩子"。然而,留守经历确实对中职学生有造成很大伤害,特别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且家庭仍然贫困的留守学生,在多项心理健康指标上和其他学生均有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