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6)
- 2023(10371)
- 2022(8488)
- 2021(7557)
- 2020(6420)
- 2019(13662)
- 2018(13101)
- 2017(25298)
- 2016(12864)
- 2015(14061)
- 2014(13624)
- 2013(13174)
- 2012(12005)
- 2011(11041)
- 2010(11360)
- 2009(11324)
- 2008(10080)
- 2007(8932)
- 2006(8215)
- 2005(7674)
- 学科
- 济(72335)
- 经济(72283)
- 管理(35111)
- 业(35005)
- 企(27410)
- 企业(27410)
- 融(27300)
- 金融(27299)
- 银(25345)
- 银行(25340)
- 行(24522)
- 中国(24397)
- 方法(22389)
- 地方(20164)
- 数学(20084)
- 数学方法(19943)
- 财(15659)
- 制(15548)
- 业经(14060)
- 农(13508)
- 地方经济(12466)
- 中国金融(11374)
- 险(10896)
- 贸(10881)
- 贸易(10869)
- 保险(10805)
- 易(10542)
- 务(10487)
- 财务(10466)
- 学(10455)
- 机构
- 学院(179789)
- 大学(175903)
- 济(89413)
- 经济(87761)
- 管理(65536)
- 研究(60293)
- 中国(57176)
- 理学(54798)
- 理学院(54286)
- 管理学(53450)
- 管理学院(53129)
- 财(43050)
- 京(34652)
- 财经(33641)
- 科学(30971)
- 经济学(30525)
- 经(30396)
- 中心(29855)
- 所(28923)
- 经济学院(27356)
- 江(26490)
- 研究所(25650)
- 财经大学(24989)
- 融(24615)
- 金融(24210)
- 银(23003)
- 北京(22156)
- 州(22121)
- 银行(22104)
- 农(22039)
- 基金
- 项目(110645)
- 科学(87674)
- 研究(84642)
- 基金(81328)
- 家(68356)
- 国家(67775)
- 科学基金(59194)
- 社会(57532)
- 社会科(54761)
- 社会科学(54750)
- 省(43023)
- 基金项目(41576)
- 教育(37438)
- 划(34586)
- 自然(34493)
- 编号(33916)
- 资助(33853)
- 自然科(33722)
- 自然科学(33716)
- 自然科学基金(33118)
- 成果(27332)
- 发(25415)
- 重点(24953)
- 国家社会(24510)
- 部(24150)
- 创(23459)
- 课题(23345)
- 性(22802)
- 创新(22051)
- 人文(21960)
共检索到290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涛
鉴于中短期世界经济前景不明、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振荡,未来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的全球流动性偏紧。我国宏观调控应适时微调,避免出现国内国际紧缩双碰头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我国日益融入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如何在扩大开放中防范各类经济金融风险,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方意 荆中博
本文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和破产传染机制同时纳入到银行网络模型中,以研究变动冲击下的风险生成机理。特别地,本文构造了适合分析多轮传染、不同冲击下的时间维度以及机构、资产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相关指标,并创新性构建度量机构之间、资产之间的间接关联性指标。研究发现,不同力度的冲击作用下,由于大量银行去杠杆或者存在银行破产现象而导致系统性风险呈现跳跃式上升趋势。在小冲击下,主要通过去杠杆降价抛售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大冲击下则主要通过银行破产传染机制生成风险。影响因素方面,银行体系间接关联性越强、银行杠杆偏度越低以及杠杆水平越高,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越大。特别地,杠杆偏度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作用比杠杆水平指标更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子晖 陈雨恬 张平淼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所特有的紧迫性与不确定性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20年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更使得全球股市剧烈震荡。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考察"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对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冲击影响,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由此,本文基于前沿的因子增广向量自回归模型,首先考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16个部门、共计174个变量的冲击影响。其次,采用新颖的风险溢出网络方法,研究全球"新冠"疫情事件下,我国金融市场各部门间风险传导关系的动态演变。接着,我们结合美股4次"熔断"等极端风险事件,考察"疫情之下"国际间金融风险传导的主要源头与溢出途径。最后,本文基于风险结构框架,进一步探讨了该时期全球资本市场的共振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完善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相适应的宏观治理应对机制与风险防范对策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有助于我们"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曙光 张平
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外部冲击张曙光张平1997年7月,泰国发生金融动荡,迅即波及东南亚诸国,也冲击了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进入第四季度,扩展到韩国、日本,造成各该国货币大幅贬值,经济增长明显下降。与此形成显明对照,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却呈现出低通胀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木子 宋玉臣
研究发达经济体——美国、欧盟和日本货币政策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外部冲击效应,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的SV-TVP-VAR模型构建以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利率和汇率(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其时变特征和响应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会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我国形成的利差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都会导致大量跨境资本流入我国,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因此,必须防范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冲击所带来的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并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稳
关键词:
发达经济体 货币政策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总量态势、金融风险和外部冲击———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学科课题组100836)课题组负责人:张曙光。参加本文讨论的课题组成员有张卓元、左大培、李晓西、袁钢明、张平、盛洪、刘迎秋、仲继银、杨帆、王利民、刘霞辉、韩孟、魏...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梅冬州 马振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迅速上升,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多重风险叠加严重影响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采用面板局部投影法,考察风险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发现杠杆率较高、金融市场摩擦较大、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会遭受更严重的负面冲击。基于此,本文构建一个小国开放DSGE模型,详细分析全球金融风险冲击影响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杠杆率较高和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较大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使企业风险溢价上升幅度更大,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资本流动顺周期性较强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显著抬高国家主权风险溢价,使国内基准利率上升,放大风险冲击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通过控制宏观杠杆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等手段,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风险冲击 新兴经济体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方意 邵稚权
防范输入性金融风险对我国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各类重大冲击下我国输入性金融风险的演变规律、作用渠道以及防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关于演变规律,重大金融冲击或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时,需要防范来自全球股票市场的风险输入;公共卫生事件或地缘政治冲突发生时,全球债券和黄金市场的风险输入是我国金融市场波动的重要来源。关于作用渠道,重大金融冲击和贸易摩擦事件发生时,我国经济景气程度上升能抑制输入性金融风险,投资者负面情绪会加剧输入性金融风险恶化。关于政策应对,可采取价格型、结构型货币政策和外汇审慎政策应对输入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
重大冲击 输入性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防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倩 史桂芬
文章将时变溢出指数和复杂网络相结合,从外部冲击视角构建金融市场的波动溢出关联网络,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金融风险跨市场传染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EPU与金融系统之间存在联动效应,并在风险跨市场传染路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金融系统中货币市场对其他市场的溢出效应最大,是金融网络的风险中心。分样本研究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EPU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增强,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效应加重,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是风险的输出者,资本市场是风险的承担者。“8·11”汇改后,外汇市场受其他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增大,风险在市场间的传染不再是单向渠道,而是循环式的互动关系,金融风险传染特征呈现跨市场的风险共振。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冀 史晓 曹杨
尽管健康冲击对家庭金融风险具有显著影响,但现有研究在健康类型、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结论。文章基于家庭资产负债表,构建包含财务边际和偿付能力在内的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来衡量家庭金融风险,并分析了四种健康冲击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上升趋势明显,而健康冲击进一步加大了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和农村家庭,但不同种类健康冲击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重大疾病对中老年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是其他健康冲击的4倍。上述效应的传导机制是,健康冲击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或增加家庭支出显著提高了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但不同健康冲击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一般健康冲击主要通过支出增加提高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而重大疾病通过支出增加和收入减少共同提高中老年家庭金融风险,表明中老年家庭应重点防范重大疾病引发的金融风险。进一步讨论发现,社会医疗保险对提高家庭应对健康风险冲击的作用有限,而商业健康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家庭偿付能力,弥补社会医疗保险的不足部分,尤其是重大疾病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大税优型商业健康险的优惠力度,放宽健康险的年龄界限,提高家庭商业医疗险的持有量,强化中老年家庭对健康风险冲击的应对能力,进而降低中老年家庭的金融脆弱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进
走人3G时代的手机新媒体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在传播行为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功能性突破。手机新媒体作为一种电子媒介,它基于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四大媒体,依托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以个人移动终端为平台,以人机之间、人人之间的互动传播方式和海量信息(文本、音频、视频等)的多向传播为主。手机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飞
面对日益猖獗的 HIV/AIDS 的蔓延,同时也面临着 HIV/AIDS 的直接挑战,教育不能再承担沉默者的角色,它必须作出积极的回应,因为遏制 HIV/AIDS 的希望就存在于教育之中。在个人没有感染HIV/AIDS 时、感染 HIV/AIDS 时、或因 HIV/AIDS 而死亡时,教育都能发挥不同的积极功效。具体途径包括:确保进入学校以及真正的相关的学习发生;把 HIV/AIDS 教育和性教育整合到学校课程中;促进生活技能的培养;确立一个强有力的人权保护方案;提高对学生的爱护、安慰和同情的关注。本文的思考是,面对HIV/AIDS 的挑战,HIV/AIDS 应被放在国家教育日程表的中心。
关键词:
HIV/AIDS 教育 力量和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悦 郭培利 李巍军
通过构建因子增广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信息集,全面考察房价冲击下因子如何动态演变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时风险潜伏累积,短期内金融稳定性表面显示被加强;房价下跌时风险暴露迅速,对资金链断裂危及最重。"房价下跌→融资成本增加、资金价格波动→不良贷款膨胀→系统性金融风险生成"机制有效。进一步细化房价为新房和二手房后发现,前者价格下降相对后者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更加强烈和持久。
关键词:
房价 系统性金融风险 新房 二手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科 郭亚飞 田凤平
本文基于8个维度的48个基础经济金融变量,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指标,采用广义方差分解法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溢出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冲击下全球16个主要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和风险溢出状况展开研究,并运用TVP-VAR模型从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两个层面检验EPU冲击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跨市场传染机制。研究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与EPU之间存在双向非对称溢出效应,并以EPU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冲击为主,发展中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对EPU冲击的反应速度更快、程度更大;EPU冲击下,发达国家是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溢出方,发展中国家则是主要的风险接受者,并且这一现象随着全球EPU水平的提升而更加显著;各金融子市场和经济部门受EPU直接冲击的时间和程度存在差异,相互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使得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进一步攀升;全球EPU对我国EPU的显著冲击更使得国内经济金融市场受到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风险净溢入水平也远远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研究对于应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