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12)
2023(6280)
2022(5170)
2021(4479)
2020(3904)
2019(8523)
2018(8247)
2017(15925)
2016(8355)
2015(9336)
2014(9398)
2013(9429)
2012(9091)
2011(8508)
2010(8814)
2009(8479)
2008(7915)
2007(7213)
2006(6613)
2005(6334)
作者
(24780)
(20635)
(20630)
(19702)
(13287)
(9722)
(9380)
(8086)
(7861)
(7365)
(7310)
(6661)
(6646)
(6607)
(6563)
(6551)
(6200)
(5898)
(5896)
(5497)
(5107)
(5063)
(4882)
(4850)
(4770)
(4647)
(4362)
(4173)
(4088)
(3941)
学科
(60914)
经济(60876)
管理(21291)
(20052)
方法(19506)
数学(17978)
数学方法(17897)
地方(15531)
中国(14388)
(13876)
企业(13876)
(13418)
贸易(13413)
(13138)
地方经济(11734)
(11148)
(10816)
保险(10725)
(10412)
(9340)
银行(9335)
(9244)
(9165)
业经(9090)
(9078)
金融(9078)
(8966)
(8940)
(7998)
出口(7997)
机构
大学(128172)
学院(127553)
(70803)
经济(69686)
研究(46966)
管理(46265)
中国(40991)
理学(38369)
理学院(37976)
管理学(37446)
管理学院(37216)
(33116)
(26217)
财经(25706)
经济学(24985)
科学(24305)
(23372)
(23292)
经济学院(22353)
中心(21214)
研究所(20700)
(19489)
财经大学(19109)
北京(17045)
(16835)
(16628)
(14901)
(14728)
金融(14550)
业大(14445)
基金
项目(76807)
科学(60881)
基金(58288)
研究(55920)
(49908)
国家(49553)
科学基金(42472)
社会(39723)
社会科(37810)
社会科学(37801)
基金项目(29581)
(27768)
资助(25229)
自然(25144)
自然科(24557)
自然科学(24551)
自然科学基金(24111)
教育(23968)
(22977)
编号(20214)
(17704)
国家社会(17690)
(17270)
重点(17068)
成果(16389)
(15922)
教育部(15839)
经济(15765)
人文(15439)
中国(15044)
期刊
(83436)
经济(83436)
研究(47854)
(24792)
中国(24592)
(20785)
金融(20785)
管理(18502)
学报(16238)
科学(15347)
经济研究(15335)
(15159)
财经(14095)
大学(13124)
学学(12784)
(12205)
(11344)
问题(10945)
技术(10802)
国际(10113)
业经(9644)
农业(9641)
技术经济(8543)
统计(8297)
世界(8291)
(6945)
经济问题(6598)
决策(6519)
理论(6361)
经济管理(6183)
共检索到212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秀波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引发全球"资金池"水位下降,日本、欧洲央行的"放水"行为无法弥补和抬升"资金水位"。尽管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降低进口成本,但是中国也将面临热钱流出、人民币汇率贬值、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进而导致通缩压力加大等问题。要有效地防范我国经济的通缩风险,总量型的货币政策效果有限;为防止"热钱"流出与人民币贬值预期相互强化,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对于降息措施应慎之又慎;积极型财政政策应担纲结构性调整大任,可创造"债券池"以对冲"货币池"水位下降;加快资本输出步伐,及时淘汰部分过剩产能才能够使经济凤凰涅。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丁志杰  谢峰  
量化宽松(QE)正在成为危机期间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常态,尽管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在美国引起强烈的批评,但国内关于QE3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争论。本文基于前两轮量化宽松的溢出效应,分析QE3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一、美联储QE3的动机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利率会议决定推出无限量无期限的QE3。美联储每月直接购买40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直至就业市场明显改善为止;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东民  杨子荣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路径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美联储在利率等常规货币政策空间耗尽后,开始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014年1月,美联储正式启动缩减购债(Taper),即开始缩减QE,并于2014年11月完全退出QE。2015年12月,美联储在危机后首次加息,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美联储货币政策从宽松到收紧的路径大致可以概括为:降息→QE→缩减QE→退出QE→加息→缩表。上一轮美联储货币政策周期对于分析当前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退出路径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裕平  
随着美国经济渐趋复苏,美联储开始逐步收缩刺激性政策,月度购债规模从850亿美元削减到150亿美元后,终于在2014年10月30日宣布将购债规模从11月1日开始降低为零,这意味着美联储不再扩大创造基础货币,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可能因持有的资产到期而开始缩减,也可能会采取扭曲操作来维持现有的规模。这是美联储转向退出实施已达6年之久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QE)的重要标志。美联储为什么在此时宣布开始退出QE政策呢?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应贵  姚静  苗冬梅  
本文基于美国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的政策声明,研究美国经济形势变化与货币政策的动态关系。重点考察QE2和QE3的决策路径演变,并从美国股票和债券发行市场的表现以及股票、国债、黄金、原油和外汇交易市场的反应来分析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本文研究发现,美国货币政策作用有限,解决不了劳工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更深层次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毕吉耀  张哲人  
QE3的推出短期内有助于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和改善我国的外需环境,但中长期有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今年9月14日,美联储推出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主要措施是每月购买上限额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博  范小云  文艺  
美元的全球中心货币地位使美联储货币政策具有显著的外部溢出效应,其政策退出和政策正常化会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和进出口渠道对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文章尝试评估了美国QE政策退出对我国经常账户的影响。基于符号限制的贝叶斯VAR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美联储QE政策退出会导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减少,并且影响持续时间相当长,表明我国同样面临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相同的危机前兆。因此,政府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本国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构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池子"机制,严格控制外债规模以及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卜国军  
美联储从2014年1月开始逐步缩减资产购买规模,标志着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可能通过实体经济、流动性、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传导机制,从货物贸易、投资收益、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跨境贷款、贸易信贷、大宗商品价格等渠道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分析了具体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艾伦·雷诺兹  黄杨荔  
人们普遍认为,美联储决策者未来将缩减对国债和机构债券的月度购买量——从850亿美元缩减为700亿左右。虽然相对于国债和机构债券的巨额存量及日交易量来说,这一变化微不足道,但许多分析员担心,即便是如此微小的改变对股东而言也是不祥的,尽管美联储承诺将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0的水平上。本文认为,至少有以下四大理由能说明人们对美联储退出QE的担忧被过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倪金节  
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将深刻左右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基调。中国显然难以独善其身,QE3之后中国经济或会因此发生一些新变化,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在国际资本回流之际,正值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时期,短期国际资本的热钱特征明显,如果相关政策不能疏导这些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那么这些热钱极有可能进入房地产领域,赚取"快钱"再撤离的可能性很大。此时,政策上必须明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庆伟  卜凡玫  岳绍冬  李燕超  
美联储退出QE,将改变过去几年宽松的国际环境。借助美国经济转型和国际环境改善的契机,我国应牢牢把握改革与转型的机会,加大改革与结构调整力度,适时进行货币政策调整,保持货币投放渠道通畅,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加快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与防范,加强与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沟通和政策协调,积极应对QE退出带来的冲击,实现经济成功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善恩  
美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的趋势后,美联储此前为救市而投入的巨额流动性就成了随时可能引爆通货膨胀的"定时炸弹"。如何选择退出的时机、路径和工具才能在确保经济持续复苏的同时稳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是美联储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研究认为,美联储启动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的时机应在2009年底和2010年初;在退出路径的选择上将是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与回收金融领域的特别流动性并举;在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上,美联储将主要采用向金融机构支付较高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通过反向回购协议来回收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管涛  
鉴于中短期世界经济前景不明、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振荡,未来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的全球流动性偏紧。我国宏观调控应适时微调,避免出现国内国际紧缩双碰头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我国日益融入金融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如何在扩大开放中防范各类经济金融风险,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