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5)
- 2023(15508)
- 2022(12541)
- 2021(11820)
- 2020(9764)
- 2019(22233)
- 2018(22001)
- 2017(42287)
- 2016(22581)
- 2015(25065)
- 2014(24679)
- 2013(23843)
- 2012(21727)
- 2011(19115)
- 2010(19165)
- 2009(17489)
- 2008(16748)
- 2007(14769)
- 2006(13069)
- 2005(11521)
- 学科
- 济(93522)
- 经济(93315)
- 业(64568)
- 管理(55822)
- 农(51558)
- 企(43574)
- 企业(43574)
- 方法(37922)
- 农业(34307)
- 数学(32201)
- 数学方法(31737)
- 中国(28395)
- 业经(27358)
- 财(22941)
- 地方(19833)
- 制(18293)
- 学(16234)
- 发(15500)
- 理论(15282)
- 贸(14914)
- 贸易(14903)
- 易(14514)
- 策(13554)
- 银(13392)
- 银行(13371)
- 和(13319)
- 体(13006)
- 技术(12942)
- 农业经济(12852)
- 行(12824)
- 机构
- 学院(303497)
- 大学(299635)
- 济(126087)
- 经济(123508)
- 管理(116977)
- 研究(102576)
- 理学(101007)
- 理学院(99968)
- 管理学(98048)
- 管理学院(97478)
- 中国(79495)
- 农(65583)
- 京(62429)
- 科学(60693)
- 财(57057)
- 所(50533)
- 农业(49704)
- 中心(49697)
- 业大(48850)
- 江(47347)
- 研究所(45482)
- 财经(44840)
- 范(41250)
- 经(41105)
- 师范(40870)
- 北京(38671)
- 经济学(38247)
- 州(36746)
- 院(36572)
- 经济学院(34501)
- 基金
- 项目(209052)
- 科学(165228)
- 研究(157866)
- 基金(151381)
- 家(131296)
- 国家(130018)
- 科学基金(112196)
- 社会(102521)
- 社会科(95967)
- 社会科学(95936)
- 省(82788)
- 基金项目(79950)
- 教育(72849)
- 自然(69727)
- 划(68403)
- 自然科(68112)
- 自然科学(68096)
- 自然科学基金(66872)
- 编号(65396)
- 资助(60110)
- 成果(52675)
- 部(46948)
- 重点(46904)
- 发(46214)
- 课题(44785)
- 创(43577)
- 国家社会(42724)
- 创新(40570)
- 教育部(40388)
- 制(39827)
- 期刊
- 济(143574)
- 经济(143574)
- 研究(89249)
- 农(69042)
- 中国(67542)
- 农业(46822)
- 学报(46272)
- 科学(43982)
- 财(43609)
- 管理(41066)
- 大学(37489)
- 教育(37131)
- 学学(35112)
- 融(30928)
- 金融(30928)
- 业经(29326)
- 技术(28444)
- 业(23022)
- 财经(21854)
- 经济研究(20403)
- 问题(20126)
- 经(18784)
- 版(16685)
- 农村(16076)
- 村(16076)
- 世界(15766)
- 农业经济(15598)
- 图书(14342)
- 技术经济(14150)
- 经济问题(13813)
共检索到460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萎缩的背景下,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基于一个乡镇11年互助养老的田野调查发现,互助养老本质上是立足于村社共同体的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动员、以公共意志为准则的民主化管理、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嵌入,以及以互助组织为中介的资源链接构成互助养老持续运作的核心经验。相较于机构养老和行政主导的社区养老模式,互助养老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养老需求,也能取得一定的社会治理成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当前政府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资源条件,逐步推广互助养老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拓远 张云华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短板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体系呈现"一个延续、两个共识、三个转变"的特征。在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预期寿命和总和生育率的"一增一减"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养老人才队伍匮乏制约了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科学编制村庄人口老龄化发展规划,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村养老产业的发展,打造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工作队伍,营造农村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完善农村人口老龄化监测考核机制。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作为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乡村互助养老已日益成为提高乡村养老水平、解决乡村养老特别是乡村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此,各地区还需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更新乡村养老理念,深入宣传提升老年人参与积极性;丰富养老服务类型,发挥政府经济保障作用;完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铄
传统观念下农村老年人被视为被动的"待养"群体,导致长期以来养老体系中的主体易位和权责让渡,而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围绕着"健康、参与、保障"等养老新理念,推动老年人之间的"自助—互助"以降低养老成本,因而成为解决当前我国未富先老的农村社会养老难题的理性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老龄化问题并非是年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当前中国应对农村老龄化有两个优势:一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二是村庄熟人社会。依托农村集体土地制度,让农村老年人可以与土地结合起来,形成老人农业,同时借助村庄熟人社会的条件建立老年人互助养老,国家给予必要的补助,就可能有效应对农村老龄化问题。文章尝试提出建立一个基于老人农业和村庄熟人社会基础上的互助养老设想。
关键词:
农村老龄化 互助养老 老人农业 失能人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玉龙
基于城乡人口流动视角,建立省际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组模型,运用3SLS估计方法,探究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农村人口老龄化每降低1%,城乡收入差距提高0.15%;城乡收入差距每下降1%,农村人口老龄化率提高1.11%。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注重并权衡二者关系,对于控制并缓解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人口 老龄化 收入差距 人口流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玲
我国已初步建构了以居家基础、社区依托、机构补充、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但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供给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必须推进规划引领,整合服务资源;政策支持,吸引社会参与;质量建设,创新服务模式;能力提升,深化医养结合。
关键词:
老龄化 农村养老 服务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勇
1 招赘婚姻的源渊 有关对婚姻与家庭起源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古人类进入智人时期后,婚姻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前后经历了乱婚、两合氏群婚、对偶婚姻直至一夫一妻制的转变。人类婚姻制度的每次转变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在原始社会,对偶家庭是以母亲为中心,女子定居于本氏族,丈夫来自其它氏族,实行男到女家从妇而居的一种婚姻方式而形成的。表面看来这是与当前招赘婚姻相似的最早形式,但究其外表和内容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两性在生产中的地位再次趋向合拢,婚姻形式也逐渐发展为一夫一妻制。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有的壮大、有的消亡,但作为单个家庭都一直在谋求延续和抗争消亡。其中有的有女无儿户为了传宗接代就留女在家招婿上门,首开招赘婚姻的先河。我国云南省纳西族以没有女儿为绝后,家中无女,就抱养养女,或为男成员娶妻,娶来的媳妇就当“家长”或接班人,这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招赘婚姻了。因此我们可以广义地称:招赘是家庭在遇到因子女性别而导致传统意识中的“绝后”现象时而采取的一种婚姻形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婚姻现象,而是依附于当前社会传统婚姻之上的、为了维系传统婚姻的一种补救措施。如当前招赘家庭一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蓓
在时代发展和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近几年凸显。传统养老方式随着子女的外出而显示出其功能的落后性,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养老方式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问题。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机构养老和保险养老等方式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养老问题得到解决,使农村老年人得到幸福的生活,我在这里对农村老龄化人口所适合的养老方式进行分析,找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为农村老龄化人口进行正确的养老路径选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谷宏 丁国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河北省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幅度加大,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老化趋势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的威胁。因此,加快发展河北省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和贫困问题的当务之急;政府加大投入是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重要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张聪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关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内在要求。土地是农村老龄人口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办法。土地对于农村老龄人口来说,具有经济上的保障功能、家庭与社会地位的维护功能、身心价值与健康的支持功能。当前土地制度在政策和执行层面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排斥农村老龄人口的现象。另外,对于低龄、中龄和高龄不同老龄人口,土地制度缺乏精准化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研究认为,对于低龄、中龄农村老龄人口,承包地制度既要严格保护他们的承包权,也要让他们行使好经营权,更要防范违背他们意愿的经营权流转。对于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承包地退出机制;宅基地制度需要充分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居住权益,发挥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功能,流转宅基地(含住房)必须尊重农村老龄人口的意愿。对于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退出机制;改革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为乡村社区养老提供土地和资金。如何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张聪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关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内在要求。土地是农村老龄人口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办法。土地对于农村老龄人口来说,具有经济上的保障功能、家庭与社会地位的维护功能、身心价值与健康的支持功能。当前土地制度在政策和执行层面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排斥农村老龄人口的现象。另外,对于低龄、中龄和高龄不同老龄人口,土地制度缺乏精准化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研究认为,对于低龄、中龄农村老龄人口,承包地制度既要严格保护他们的承包权,也要让他们行使好经营权,更要防范违背他们意愿的经营权流转。对于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承包地退出机制;宅基地制度需要充分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居住权益,发挥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功能,流转宅基地(含住房)必须尊重农村老龄人口的意愿。对于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退出机制;改革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为乡村社区养老提供土地和资金。如何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林宝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程度高于城镇、速度快于城镇、地区差异大于城镇、老年人口多于城镇等特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为急迫,任务也更为艰巨。未来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0—202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2021—2034年为高速发展阶段,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2035—2050年为高位发展阶段,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常态化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将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风险、养老服务需求等产生深远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应对农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罗朝阳 吴迪
人口老龄化是未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重大问题。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区域结构呈现较大差异,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据测算,在不同生育方案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将使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难以恢复较高水平,社会保障压力剧增。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面临老龄服务供需失衡、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老龄人力资源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生育率持续低迷等难题。为此,建议从供求两端着手,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建立健全多支柱、分层次、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探索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积极发展“数字老龄”,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进教育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桂英 蓝建
积极老龄化是应对老龄社会到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理念。老年人通过实践学习、通过参与终身学习活动,改善自身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况,延缓衰老,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权益,是实践积极老龄化的具体体现。CLC项目组通过创新性开展老年活动,努力落实这种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