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
- 2023(1135)
- 2022(780)
- 2021(672)
- 2020(498)
- 2019(1081)
- 2018(1087)
- 2017(2163)
- 2016(1242)
- 2015(1365)
- 2014(1353)
- 2013(1247)
- 2012(1022)
- 2011(897)
- 2010(846)
- 2009(791)
- 2008(757)
- 2007(637)
- 2006(589)
- 2005(592)
- 学科
- 农(6612)
- 济(6451)
- 经济(6443)
- 农业(4577)
- 业(4297)
- 中国(2590)
- 地方(2452)
- 业经(2346)
- 人口(2178)
- 发(2001)
- 管理(1961)
- 发展(1843)
- 展(1843)
- 农业经济(1651)
- 村(1503)
- 农村(1497)
- 制(1287)
- 劳(1269)
- 劳动(1269)
- 农业劳动(1231)
- 动力(1195)
- 劳动力(1190)
- 农业人口(1182)
- 城市(1182)
- 体(1102)
- 建设(1080)
- 城市经济(1063)
- 土地(1021)
- 方法(996)
- 企(979)
- 机构
- 学院(16430)
- 大学(15390)
- 济(6941)
- 经济(6802)
- 管理(6112)
- 研究(5942)
- 理学(5276)
- 理学院(5218)
- 管理学(5132)
- 管理学院(5105)
- 农(4998)
- 中国(4221)
- 农业(3794)
- 科学(3611)
- 京(3169)
- 业大(3109)
- 所(2961)
- 中心(2746)
- 江(2729)
- 研究所(2660)
- 财(2569)
- 范(2508)
- 师范(2492)
- 农业大学(2346)
- 发(2209)
- 省(2204)
- 州(2148)
- 院(2090)
- 财经(2056)
- 科学院(2054)
共检索到24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玲
我国已初步建构了以居家基础、社区依托、机构补充、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但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供给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必须推进规划引领,整合服务资源;政策支持,吸引社会参与;质量建设,创新服务模式;能力提升,深化医养结合。
关键词:
老龄化 农村养老 服务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宝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必须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特别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关键词:
应对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障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拓远 张云华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短板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体系呈现"一个延续、两个共识、三个转变"的特征。在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发展不平衡造成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预期寿命和总和生育率的"一增一减"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农村人口老龄化呈现明显区域差异,养老人才队伍匮乏制约了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科学编制村庄人口老龄化发展规划,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快农村养老产业的发展,打造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提升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建立农村养老服务工作队伍,营造农村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完善农村人口老龄化监测考核机制。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萎缩的背景下,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基于一个乡镇11年互助养老的田野调查发现,互助养老本质上是立足于村社共同体的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动员、以公共意志为准则的民主化管理、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嵌入,以及以互助组织为中介的资源链接构成互助养老持续运作的核心经验。相较于机构养老和行政主导的社区养老模式,互助养老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养老需求,也能取得一定的社会治理成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当前政府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资源条件,逐步推广互助养老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崔树义 田杨 杨素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急速加剧,如何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已成为新时代政府和社会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科学》杂志社与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主办、泰山医学院人口研究所协办的"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桂英 蓝建
积极老龄化是应对老龄社会到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种理念。老年人通过实践学习、通过参与终身学习活动,改善自身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况,延缓衰老,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权益,是实践积极老龄化的具体体现。CLC项目组通过创新性开展老年活动,努力落实这种理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铄
传统观念下农村老年人被视为被动的"待养"群体,导致长期以来养老体系中的主体易位和权责让渡,而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围绕着"健康、参与、保障"等养老新理念,推动老年人之间的"自助—互助"以降低养老成本,因而成为解决当前我国未富先老的农村社会养老难题的理性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
作为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乡村互助养老已日益成为提高乡村养老水平、解决乡村养老特别是乡村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养老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此,各地区还需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更新乡村养老理念,深入宣传提升老年人参与积极性;丰富养老服务类型,发挥政府经济保障作用;完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智 杨文杰 王佩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乡村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是国家积极老龄化战略落实的重要举措。数字乡村发展战略为乡村发展赋予新的动能,借力数字乡村建设开展乡村老年数字教育,是提升老人数字素养、价值感获得感,并助其融入现代生活圈的需要。数字教育与老人学习特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赋能关系,且乡村老年数字教育已具备一定的政策、硬件、技术和实践基础,但仍存在数字教育平台的教育性偏弱、数字教育技术适老化程度偏浅、数字化学习资源供给质量偏低、数字教育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数字教育赋能乡村积极老龄化的价值,需遵循问题解决的逻辑,基于“老年性与乡土性”,推动数字技术的教育“适老化与便捷化”改造,开发兼具“普适性与差异性”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立具有“激励性与指导性”的数字教育治理机制,以“公益性与改进性”为根本遵循,构筑扎根乡村实际,融于老人生活,并服务其生活质量提升的数字教育新样态。
关键词:
乡村老人 积极老龄化 数字教育 助老养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元中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明市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三明市域城市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状况进行梳理,在总结取得的成绩同时找出在新形势新挑战下推行"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所面临的新问题。对这些新问题通过总结分析,结合三明的市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三明市新型城镇化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三明 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勇
1 招赘婚姻的源渊 有关对婚姻与家庭起源的研究结果表明,从远古人类进入智人时期后,婚姻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前后经历了乱婚、两合氏群婚、对偶婚姻直至一夫一妻制的转变。人类婚姻制度的每次转变都是与当时社会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在原始社会,对偶家庭是以母亲为中心,女子定居于本氏族,丈夫来自其它氏族,实行男到女家从妇而居的一种婚姻方式而形成的。表面看来这是与当前招赘婚姻相似的最早形式,但究其外表和内容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在发生第一次产业革命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两性在生产中的地位再次趋向合拢,婚姻形式也逐渐发展为一夫一妻制。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有的壮大、有的消亡,但作为单个家庭都一直在谋求延续和抗争消亡。其中有的有女无儿户为了传宗接代就留女在家招婿上门,首开招赘婚姻的先河。我国云南省纳西族以没有女儿为绝后,家中无女,就抱养养女,或为男成员娶妻,娶来的媳妇就当“家长”或接班人,这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招赘婚姻了。因此我们可以广义地称:招赘是家庭在遇到因子女性别而导致传统意识中的“绝后”现象时而采取的一种婚姻形式。它不是一种独立的婚姻现象,而是依附于当前社会传统婚姻之上的、为了维系传统婚姻的一种补救措施。如当前招赘家庭一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克俭 梁春贤
山西人口老龄化目前处于加速阶段,今后几十年还将经历高速增长阶段,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最高时将接近25%,人口年龄结构呈现高度老龄化和高龄化特征,并对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产生全方位冲击,甚至改变社会的发展状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坚持政府主导,完善社会保障,构建保障网络,优化保障机制,保障现在和未来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战略 山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利鸽 刘红升
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和陕西关中地区调查数据,探讨发展特色农业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人口老龄化态势严峻、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生产量能巨大致使陕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特色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改善老人经济状况、促进老人参与生产、留住子女近距离就业、改善代际关系、保障心理健康来纾解人口老龄化;农村老年人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受益者,也是特色农业生产的参与者,并表现出参与比例高、意愿强、时间长、强度高、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等特征。针对上述发现,提出发展特色农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特色农业 人口老龄化 老人农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浩 张聪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关乎高质量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和内在要求。土地是农村老龄人口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和资产,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和办法。土地对于农村老龄人口来说,具有经济上的保障功能、家庭与社会地位的维护功能、身心价值与健康的支持功能。当前土地制度在政策和执行层面没有很好地考虑如何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排斥农村老龄人口的现象。另外,对于低龄、中龄和高龄不同老龄人口,土地制度缺乏精准化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研究认为,对于低龄、中龄农村老龄人口,承包地制度既要严格保护他们的承包权,也要让他们行使好经营权,更要防范违背他们意愿的经营权流转。对于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承包地退出机制;宅基地制度需要充分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居住权益,发挥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功能,流转宅基地(含住房)必须尊重农村老龄人口的意愿。对于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高龄农村老龄人口,需要完善退出机制;改革和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为乡村社区养老提供土地和资金。如何在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提高土地市场化配置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取得平衡,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