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5)
- 2023(10450)
- 2022(8142)
- 2021(6932)
- 2020(5229)
- 2019(11793)
- 2018(11489)
- 2017(21182)
- 2016(11325)
- 2015(12552)
- 2014(12647)
- 2013(12585)
- 2012(12395)
- 2011(11598)
- 2010(12108)
- 2009(11217)
- 2008(10776)
- 2007(9761)
- 2006(9164)
- 2005(8786)
- 学科
- 济(76823)
- 经济(76768)
- 管理(30556)
- 业(27632)
- 地方(24857)
- 中国(22221)
- 企(19555)
- 企业(19555)
- 业经(18290)
- 方法(17499)
- 农(16558)
- 地方经济(15663)
- 数学(15004)
- 数学方法(14909)
- 学(12478)
- 农业(12075)
- 发(11882)
- 产业(11845)
- 融(11597)
- 金融(11597)
- 银(10864)
- 银行(10850)
- 行(10705)
- 环境(10402)
- 财(10290)
- 制(10114)
- 贸(9997)
- 贸易(9985)
- 信息(9925)
- 总论(9704)
- 机构
- 学院(173607)
- 大学(172226)
- 济(83599)
- 经济(82022)
- 研究(70534)
- 管理(60764)
- 中国(53380)
- 理学(50035)
- 理学院(49326)
- 管理学(48675)
- 管理学院(48321)
- 京(41345)
- 科学(40011)
- 所(36092)
- 财(36053)
- 研究所(32179)
- 中心(30626)
- 农(27948)
- 北京(27858)
- 江(27701)
- 财经(27266)
- 经济学(26726)
- 院(25516)
- 范(24961)
- 师范(24740)
- 经(24560)
- 经济学院(23633)
- 业大(22863)
- 州(22322)
- 科学院(21624)
- 基金
- 项目(106455)
- 科学(83787)
- 研究(81041)
- 基金(74955)
- 家(64816)
- 国家(64253)
- 科学基金(54461)
- 社会(53555)
- 社会科(50948)
- 社会科学(50938)
- 省(41595)
- 基金项目(38317)
- 教育(35178)
- 划(35061)
- 编号(32390)
- 自然(31141)
- 发(30589)
- 自然科(30348)
- 自然科学(30344)
- 资助(30000)
- 自然科学基金(29777)
- 成果(27204)
- 发展(25406)
- 展(24988)
- 重点(24633)
- 课题(24038)
- 国家社会(22743)
- 部(22409)
- 创(21652)
- 创新(20371)
共检索到296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峰 王丹迪
数字经济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特征,新型基础设施地区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地区间数字技术应用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数字产业集群特色鲜明。受制于发展阶段差异与城市群网络不完善,京津冀城市间数字技术研发合作与融合应用亟待提高,尤其三地科技资源分布不均、创新能力差距引致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的“木桶效应”明显。对此,建议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战略布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和融合发展生态建设,在更高水平协同中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安树伟 黄艳
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国土空间优化是实现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京津冀地区应按照“一主两副、双圈耦合、四轴多点、南粮北绿”的国土空间布局总体框架,减少国土资源错配,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强国土资源跨区域配置效能,以完善世界级城市群的空间形态,培育壮大新增长极,推动中小城市承载能力提升,促进区域利益统筹协调。为此,城市化地区要通过城市群和都市圈并重发展、提升中小城市功能、提升河北要素承载力和发展水平来高效集聚人口;农产品主产区要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提升农业科技化和规模化水平、走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重点生态功能区则要通过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创新生态补偿模式来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并在国土空间规划与保护、体制机制创新和区域治理等多方面做出努力。
关键词:
国土空间优化 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傅巧灵 韩莉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后,京津冀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京津两地地理位置优越,处在政治中心地带,经济扶持力度大,因此经济发展尤为迅速。相比较而言,周边的河北省由于地势、资源、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原因,经济相对落后,成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塌陷区和长期贫困问题的凸显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振华 郭怀英
智慧区域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通过智慧区域建设对京津冀在环保、交通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作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智慧区域建设中面临着不平衡性及"信息孤岛"问题,应通过PPP模式、信息共享和授权制度以及加速智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区域建设,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
智慧区域 京津冀一体化 协同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宏海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新时期解决区域不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自2014年起,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相继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共同形成北京新"两翼",5年时间京津冀区域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但"大城市病"仍然困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逸智
面对国家战略的阶段目标、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以及三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京津冀地区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激发合作内生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需求愈加迫切。应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让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引导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应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抓手畅通经济循环,促进京津冀更高质量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学磊
新时代,京津冀空间功能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和市场协同构成了三地协同发展的重要维度。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具有提升京津冀空间功能承载力、增强产业协同度、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市场协同度等功能,可以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目前,京津冀数字产业协同度不高、数据要素利用不充分、数字人才区域分布与培养体系不合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度有限等现实问题,制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质效的提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释放数据要素活力,构建数字人才协同引培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一体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京津冀 数据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肖 吴娜 牛风君
本文以我国京津冀区域2012-2021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京津冀三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构建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京津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正向促进效应,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比较显著。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水平提高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对相邻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全面加强数字经济建设、制定动态化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溢出效应 区域经济 京津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柱 李晓壮
文章基于2000—2018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构建空间杜宾模型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空间上看,分区现象明显,联系强度呈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随着地理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短期内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显著,长期内推动作用明显,综合来看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明显,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环境规制对周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孔凡文 李鲁波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环境宜居性和二者交互后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环境规制和环境宜居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有促进作用,二者交互后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环境宜居性在环境规制驱动京津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门槛效应,随着环境宜居性的提高,环境规制的驱动效果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基于此,提出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立军 刘义臣
科技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基于京津冀13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和耦合协调路径模型,测算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探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京津冀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逐步优化态势,天津2015—2016年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后又出现回落现象,考察期内实现耦合协调度等级提升的仅有6市,内部呈现显著分异特征,协同水平有待提升;路径研究显示,京津冀科技金融投入通过效益发展、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路径显著促进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科技金融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达松
区域协同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协同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本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了京津冀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区域产业协同的有关经验,从收入、支出、管理、保障四个视角,研提了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协同 财税政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云兰
京津冀地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世界文化遗产众多,皇家文化遗产集中。梳理了京津冀地区的皇家文化遗产、长城军事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红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遗产和馆藏文化遗产,从政策、规划、交通、教育、科技、财政、金融、监管和宣传等诸多方面对京津冀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旅游产业协同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东彬 孙久文 赵宁宁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动态评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图景,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做动态测度。结果显示,2015年以来,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指数呈快速增长态势,创新发展是推动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的质量亟待提高。“十四五”时期,协同发展政策设计的重点应向区域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予以倾斜,以消解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域内小循环”与“跨区域大循环”的开放新格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在国内外产业发展环境产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园区特色的重要性,对标对表国内先进园区,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通过高起点规划谋个性,擘画特色园区发展蓝图;审时度势辨优势,规划产业发展梯队;高处落子谋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高水平招商引资蓄足后劲;引培并举,夯实园区人才库;优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推动人、产、城融合,提升园区高素质人口承载力等方式,推动园区构建起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塑造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特色园区 产业集群 京津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