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9)
2023(5180)
2022(4451)
2021(4100)
2020(3525)
2019(7869)
2018(7799)
2017(14885)
2016(8152)
2015(9066)
2014(9021)
2013(8726)
2012(7956)
2011(7307)
2010(7396)
2009(7213)
2008(7374)
2007(6830)
2006(5967)
2005(5538)
作者
(22793)
(19450)
(19195)
(18346)
(12240)
(9060)
(8586)
(7346)
(7255)
(6860)
(6532)
(6399)
(6367)
(6224)
(6159)
(5842)
(5690)
(5624)
(5611)
(5575)
(4861)
(4653)
(4606)
(4461)
(4387)
(4295)
(4260)
(4235)
(3861)
(3759)
学科
管理(32091)
(29151)
经济(29069)
(26903)
(23926)
企业(23926)
(12085)
(12085)
方法(11878)
数学(9867)
数学方法(9721)
(8381)
(8050)
业经(7887)
中国(7811)
(7473)
财务(7452)
财务管理(7434)
体制(7225)
企业财务(7107)
(6398)
银行(6388)
(6200)
(6083)
(5887)
(5854)
金融(5852)
环境(5391)
(5140)
技术(5129)
机构
大学(119197)
学院(117565)
(49263)
经济(48246)
管理(46945)
理学(40628)
理学院(40206)
管理学(39592)
管理学院(39367)
研究(37988)
中国(29636)
(26849)
(24345)
科学(21350)
财经(20492)
(18487)
(18436)
(18351)
(17436)
中心(17433)
研究所(16286)
业大(15979)
经济学(15335)
财经大学(15187)
北京(14947)
(14030)
(13983)
(13900)
师范(13873)
经济学院(13627)
基金
项目(78240)
科学(63256)
基金(59526)
研究(57302)
(51390)
国家(50983)
科学基金(44757)
社会(38633)
社会科(36569)
社会科学(36564)
基金项目(31527)
(29427)
自然(28806)
自然科(28160)
自然科学(28154)
自然科学基金(27698)
教育(26757)
(24873)
资助(23605)
编号(22385)
(21031)
成果(18991)
(18321)
重点(17504)
(16438)
国家社会(16346)
教育部(16246)
人文(15727)
创新(15485)
课题(15407)
期刊
(56303)
经济(56303)
研究(35744)
中国(25611)
(22764)
管理(19264)
学报(17244)
科学(16837)
(16141)
大学(13930)
学学(13262)
(12096)
金融(12096)
教育(11291)
财经(11061)
农业(10056)
(9417)
技术(9150)
业经(8675)
经济研究(8451)
问题(7246)
(5897)
财会(5669)
(5537)
理论(5510)
会计(5437)
科技(5233)
现代(5194)
技术经济(5141)
(4892)
共检索到179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董平  
西周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而“礼”则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制度综合”。“礼”作为典制,其现实性上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共生活的多元秩序与和谐。在理念上,“礼”作为制度体系是圣人法天立极、依于天道而建立人道的结果,因此它是由天地人神共构而形成的人道世界的制度典范,充分体现了人为自我立法的价值建构。因“礼之本”在天道,所以在古典儒学的特定语境之下,“礼”具有神圣性内涵。“王”或“天子”以其特定名分现身于“礼”的制度结构之中,他必须成为循礼的典范,而不具有度越于制度规范的特权。“礼”对于“名分”的制约具有现实意义的普遍有效性。“对象性交往关系情境”是一切个体实现其现实生存的基本场域,处于其中的个体(主体)间“名分”的表达具有原则上的对等性,包含责任、权利、义务的平等意义。“名分”之实,即是公开场域中的个体性或公共交往秩序中的主体性。“名分”的恰当体现即是“义”,是在公开性意义上关于个体(主体)行为正义的本质限定。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谈乃成  
访美期间,我们一行人乘车行驶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秩序井然。我问美国朋友,在美国超速违章的多吗?他说:有,但极少。在美国我们不敢违章,违章付出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在美国第一次超速违章罚款200美金,并把你的违章记录上黑名单。然后保险公司在你车辆保险费上增加1000美金。如果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孙世强  
该文从"经济人"具有的经济人性入手,探讨了如何实现国际经济秩序的和谐。经济人性正义化是对"经济人"的经济人性品性发挥的规范,其价值诉求在于经济人性发挥要符合公平、正义理念。经济人性正义化需要社会主体实现观念认同、制度认同和人性平等认同,还需要社会主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和提升道德资本含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万里  徐铁梅  
制度变迁是既有制度功能、政治压力、社会压力、文化演进、意识形态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素作用使得相对价格发生改变,从而出现了新的潜在利润,使获利成为可能。制度变迁是个体选择与集体行动在追求潜在利润过程中博弈的结果。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在好的制度基础上,而好的制度应形成利益结构引致的均衡点。制度设计的奥秘在于使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形成一种共赢共生的合力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冬乐  李越  
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制度建设是根本。制度包括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正式制度安排和以道德、信用观念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两者构成人们行为的由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 ,由此形成制度——规范人们行为——良好的市场秩序的过程。本文围绕“制度秩序”这一中心议题 ,对制度的构成、制度对市场秩序的决定作用 ,以及制度变迁对市场秩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润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决定。社会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文章指出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首先要从理念上转变对秩序的认识;其次,要加强实践层面的落实。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桂花  
当前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各类问题,其根源都可以归结为信用问题。本文的方法论特色在于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在分析信用的经济内涵时,进行均衡和非均衡两方面的分析,并指出信用的制度性特征。关于信用秩序的分析部分,本文从自组织经济理论出发,分析三种理性基础上的三种信用秩序,并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用秩序的基本规律在于提升系统理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康之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合乎历史发展客观趋势的目标,走向和谐社会的进程是一个创造性的建构过程,一切到人类历史上的某个阶段中去发现和谐社会原型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既是对等级制、身份制的彻底否定,也是对契约论及其实践形态的扬弃。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们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只有在人的实质性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健全的社会合作体系,才会拥有和谐秩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少安  姜树广  
在存在广泛合作交往的当代大规模社会下,人类仍面临公共品搭便车、公地悲剧、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现象所导致的合作困境问题。惩罚是维持人类合作秩序的基本机制,但是对人类合作起源与演化有重要影响的同辈惩罚学说需要利他性惩罚者的存在,在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制度性惩罚是保证任何规则都能够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制度性惩罚是解决各种合约中潜在困境问题的关键,其有效实施的前提包括权利规则明确合理、具有权威公允的第三方以及通过激励改变惩罚的成本收益,以使惩罚成为"合算"的事情。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段小虎  于绒  
主要探讨了制度与基础秩序之间的关系,认为图书馆制度不是孤立存在或运行的,除了界限宽泛的"制度环境",它还直接嵌入了与其关系密切的"基础秩序"中。制度的成功与失败,固然与制度安排本身有关,但根本决定于基础秩序,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改善基础秩序入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闭明雄  
自吴思的《潜规则》一书面世以来,"潜规则"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本文认为潜规则是区别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第三种制度,它既依附于正式制度又逾越正式制度,造成多元规则并存,同时腐蚀非正式制度。尽管它增进了实施者的利益,却限制了经济竞争原则的发挥,损害了经济社会秩序。要压缩潜规则运行的空间,就必须减小"公"的领域,充分发挥私权的作用,同时促进制度代理人与公共利益的共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冯海英  李江源  
在现代社会,教育秩序的首要问题是自由主体之间如何形成教育秩序的问题,而教育制度建设的价值追求就体现在它构建教育秩序的基本功能上。教育制度不仅成为现代社会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问题的基本方式,还创造了各种形成教育秩序的社会机制。然而,并不是任何教育制度都能实现有利于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秩序,只有"好的"、"善的"教育制度,才能实现有利于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秩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善平  朱青  
交易作为市场功能之一对秩序具有本质需求。秩序具有预期、激励、约束、调节和降低交易成本功能 ,并与一定的制度安排相关。制度安排通过影响人的预期形成市场秩序。中国独立审计市场秩序失范的根本原因在是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或缺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耦合可以有效地规范和重塑我国的独立审计市场秩序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从才   程庆新  
由传统的产品经济秩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实际上是一系列与市场秩序有关的制度创新过程。它包括:通过产权的价值化、人格化、法律化,实现产权制度创新;让价格回到市场,在充分有效的市场交换中形成合理的价格,实现价格制度创新;通过竞争形成规模经济,在规模经济基础上抑制市场垄断,推进市场组织建设;重新设立市场交易规则,使交易活动市场化、契约化,节约交易费用,实现交易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