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3)
2023(10939)
2022(9545)
2021(9312)
2020(7603)
2019(17983)
2018(18175)
2017(33565)
2016(19263)
2015(21936)
2014(22054)
2013(21209)
2012(19346)
2011(17511)
2010(17520)
2009(15576)
2008(15071)
2007(13151)
2006(11435)
2005(9796)
作者
(52295)
(43082)
(42718)
(40878)
(27785)
(20690)
(19660)
(16984)
(16556)
(15497)
(14997)
(14231)
(13520)
(13502)
(13347)
(13236)
(13095)
(12857)
(12320)
(12301)
(10783)
(10681)
(10252)
(9889)
(9841)
(9645)
(9591)
(9476)
(8590)
(8578)
学科
(65762)
经济(65692)
管理(50016)
(46436)
(39485)
企业(39485)
方法(32154)
数学(27521)
数学方法(27138)
教育(22727)
中国(22192)
(18109)
(17216)
(16592)
理论(15718)
业经(14802)
地方(14280)
技术(11952)
(11648)
农业(11534)
(11091)
贸易(11086)
(10949)
财务(10891)
财务管理(10877)
(10719)
环境(10591)
(10348)
企业财务(10299)
教学(9844)
机构
大学(262771)
学院(257406)
管理(100315)
(89478)
理学(87795)
经济(87147)
理学院(86707)
研究(85601)
管理学(85015)
管理学院(84513)
(57130)
中国(56040)
科学(54631)
(44481)
师范(44213)
(42372)
(40472)
研究所(38979)
中心(37699)
(37662)
业大(37616)
教育(37184)
(36901)
北京(36727)
师范大学(36258)
(33642)
财经(33126)
(31265)
技术(30985)
(30062)
基金
项目(179929)
科学(142039)
研究(137886)
基金(127102)
(109308)
国家(108246)
科学基金(92722)
社会(82805)
社会科(77997)
社会科学(77976)
(71727)
教育(69964)
基金项目(67788)
(62037)
自然(60282)
编号(59242)
自然科(58819)
自然科学(58806)
自然科学基金(57716)
资助(51887)
成果(50282)
课题(42849)
重点(40944)
(40707)
(38538)
(37488)
项目编号(36788)
教育部(35475)
(35229)
创新(34503)
期刊
(94950)
经济(94950)
研究(82210)
教育(60416)
中国(53455)
学报(40221)
科学(36476)
管理(35122)
(32755)
大学(30933)
(29680)
学学(27507)
技术(25629)
农业(23441)
图书(16436)
(16289)
金融(16289)
业经(15915)
财经(15330)
职业(14403)
经济研究(14316)
(12853)
理论(12573)
科技(12473)
问题(12147)
(12024)
(11898)
实践(11862)
(11862)
(11709)
共检索到372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燕  
"扮变婆"活动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少数民族春节民俗活动之一,意在祈求村寨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变婆象征着丰收,从"扮变婆"活动的场域背景着眼,则秩序与和谐的观念贯穿始终。此外,以教育人类学的学科视野观之,"扮变婆"活动具有现实和理论双重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荣昆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自然条件艰苦,然而大量少数民族却长期在此生存,这主要得益于少数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的制度规约、利用自然的生态技艺。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凸显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貌及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把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生态文化应用在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庆昌  
教育价值秩序的核心是人们的教育价值逻辑。教育系统、社会和个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常常是不一致的。目前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系统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价值秩序不具有先进性。为此,教育系统应该通过教育价值竞争,努力让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人类理想基础上的教育价值秩序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康之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合乎历史发展客观趋势的目标,走向和谐社会的进程是一个创造性的建构过程,一切到人类历史上的某个阶段中去发现和谐社会原型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和谐社会的建构过程既是对等级制、身份制的彻底否定,也是对契约论及其实践形态的扬弃。和谐社会是建立在人们平等合作的基础上的,只有在人的实质性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健全的社会合作体系,才会拥有和谐秩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诗亚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经历过千百年甚至上万年的演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习俗内涵。一种语言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种文化、一个文明的消失,这个减法是做不得的。因此,保护一种语言,不仅是语言保护自身的问题,而且也是保护一种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历史、独特的习俗和独特的人类文明。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注意区分"双语"和"双文"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长久地保持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与秦始皇时所奠定的"书同文"制度有密切的关系。汉字对我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各民族和谐共生局面的形成是长期以来各民族文化内在整合的结果,是基于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在历史上主要是通过教育等手段来实现的。"互联网+"时代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利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网络资源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二是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各民族语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林文  
贵州在明代建省后,学校教育开始在少数民族上层普及,但未能普及到一般的少数民族下层。清代改土归流后,在加强武力统治的同时,积极发展文教事业,先后在苗、布依、水、侗等民族地区建立了书院、社学、义学,为贵州少数民族带来了学校教育。清代贵州学校教育为少数民族培养了地方精英,为地方少数民族参与国家建设和普及汉文化提供了平台,也为其后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宗贵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杨宗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文化基因相对于汉族而言复杂得多。贵州世居民族就有十几个,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生活习俗等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智松  
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相一致的是民族的职业结构内容丰富、复杂,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向性、传统性、变革性等诸多特征;西南地区民族族别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63%和56%,从价值观的深层来研究少数民族的职业问题有助于深刻认识少数民族的职业特点、职业道德观念,有利于推进西南少数民族职业价值观的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朝科,郭凤芝  
本文利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并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建立离散递推数学模型,对贵州少数民族人口进行了长期预测(1990-2050年)。由于篇幅限制,省略了建模过程和对有关参数进行技术处理的细节,仅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希望能对决策部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上是"驿道所经"之地,49个民族(其中有48个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特色鲜明,底蕴深广。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已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文章认为,贵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文化母体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苏德  
双语教育研究是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术研究领域。在方法论层面,双语教育研究应该建立一种综合运用语言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范式。在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育研究观基础上,探讨多语教育与和谐社会和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并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理论范式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并分析双语教育研究的主要策略,可以为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建构和谐社会与促进文化建设等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基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石玉芳  
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因此,要提高对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协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综合体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软件资源建设,因校制宜地制定校园网络建设工程规划,加强信息教育技术研究并提高其应用效果,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欣  马林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是国防前线,更应该是改革开放前沿。文章以对外开放为视角,以口岸经济为对象进行研究,认为应从国家战略层面重新审视和定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问题。利用西部独特的陆疆优势,整合沿边口岸资源,调整口岸经济结构,做强做大沿边陆路开放是破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困局的有效手段和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培育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举措。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洪  
生活在偏僻森林地区和山区的印度少数民族——表列部落,长期遭受隔离、剥削和欺压,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社会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印度独立后,印度政府为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平,通过立法、政策和发展计划等措施予以支持保障,使其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成果令人瞩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余海波  
文章阐述了民族认同的内涵,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认同构建中的作用以及影响,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两种不同层次的认同,两者的构建应该是和谐的。和谐是指"合而不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的、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之上的和谐。学校在引导青少年构建民族认同的过程中,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树立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在学业和经济方面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关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