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1)
- 2023(5066)
- 2022(4319)
- 2021(3993)
- 2020(3616)
- 2019(8280)
- 2018(8207)
- 2017(15805)
- 2016(9164)
- 2015(10101)
- 2014(10100)
- 2013(9992)
- 2012(9262)
- 2011(8404)
- 2010(8863)
- 2009(8708)
- 2008(8704)
- 2007(8027)
- 2006(7493)
- 2005(7130)
- 学科
- 济(37496)
- 经济(37458)
- 管理(26789)
- 业(25300)
- 税(21635)
- 企(20470)
- 企业(20470)
- 税收(20200)
- 收(20027)
- 方法(18089)
- 数学(15972)
- 数学方法(15590)
- 财(13091)
- 农(11353)
- 中国(9523)
- 学(8609)
- 制(8401)
- 业经(7823)
- 农业(7742)
- 理论(7599)
- 地方(6577)
- 银(6388)
- 银行(6379)
- 务(6306)
- 财务(6276)
- 财务管理(6257)
- 行(6067)
- 和(5997)
- 财政(5990)
- 企业财务(5924)
- 机构
- 大学(132678)
- 学院(130199)
- 济(51049)
- 经济(49959)
- 管理(49019)
- 研究(41837)
- 理学(41430)
- 理学院(41005)
- 管理学(39976)
- 管理学院(39729)
- 中国(33691)
- 财(32196)
- 京(27610)
- 科学(25341)
- 财经(23397)
- 江(22768)
- 农(21518)
- 所(21391)
- 经(20914)
- 中心(19948)
- 研究所(18630)
- 业大(18364)
- 范(17988)
- 师范(17846)
- 州(17839)
- 北京(17637)
- 财经大学(16844)
- 省(16473)
- 农业(16241)
- 经济学(15476)
- 基金
- 项目(78156)
- 科学(61618)
- 研究(57656)
- 基金(57483)
- 家(49983)
- 国家(49579)
- 科学基金(42661)
- 社会(36840)
- 社会科(34929)
- 社会科学(34922)
- 省(29740)
- 基金项目(28962)
- 自然(27119)
- 教育(27097)
- 自然科(26559)
- 自然科学(26557)
- 自然科学基金(26076)
- 划(25178)
- 资助(24878)
- 编号(24530)
- 成果(22054)
- 部(17302)
- 重点(17297)
- 课题(16275)
- 创(15650)
- 国家社会(15611)
- 发(15606)
- 性(15516)
- 项目编号(15387)
- 教育部(15122)
共检索到213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秦时的户赋包括五月户出钱(可折为布或茧)和十月户出刍(或钱),汉初的户赋则仅指五月户出钱。亦即,从秦到汉初,户赋由对“户”征收税赋之统称演变为五月户出钱之专称。秦及汉初的五月“户出钱”属帝(王)室财政,十月户出刍则收归国家财政。秦至汉初户赋的类似特征及变化,还可在秦汉时期的“以算所征之赋”与“口钱”那里得到参照。汉武帝前,“以算所征之赋”包括上缴国家财政的算钱和上缴帝室财政的算钱(口钱);武帝后,“以算所征之赋”仅指前者,后者(口钱)则独立为专门针对3岁或7岁至14岁人群征收的人头税。自武帝在原口钱基础上加钱补车骑马后,口钱的外延既可涵括上缴帝室财政的20钱和上缴国家财政的3钱,也可仅指前者,后者则被称作“马口钱”。对这些“复合型”赋税内部结构及分化动因、过程、影响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探讨秦至汉初帝室财政、国家财政的分野,秦汉赋税体系的内在演变等问题。
关键词:
秦 西汉初年 户赋 复合型赋税 赋税体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在秦至汉初的国家赋税体系中,户赋是作为一种专门税目而存在的。其征课对象是五大夫爵位及其以下凡有立户者。它以户为单位,在秦朝征收实物茧、丝,每户纳茧六两,在汉初则转而征收钱币,每户上缴十六钱。户赋由各里在每年五月集中收取,上缴所属乡部,然后再由乡部统一交付到县廷。这一过程由乡部全权负责。乡里上缴的户赋在县道一级统一由县(道)少内负责管理调度,保障户赋在全县(道)内的正当使用,并向上级二千石官缴纳余下的户赋。
关键词:
秦朝 西汉初年 户赋 简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信通
赋税收入是维持秦汉帝国运行的经济支柱,乡里赋税来源于国家最小基层行政单元里,征收的财物包括口赋、献费、户赋、田租、刍藁。口赋是按人口数量征收的人头税,分成人和儿童两类征收,口赋可以在一年内分批次上缴。献费每人每年上缴六十三钱。户赋每户每年上缴16钱。田租征收以里为单位,一次统一上缴乡部。刍藁不包括在田租之内,刍藁包括户刍、田刍、田藁三项内容,户刍每户每年上缴一石;田刍、田藁由县统一核算所需量,余刍藁数以顷刍律折钱上缴。赋税制度的落实主要靠基层的乡官里吏去完成。
关键词:
秦汉 赋税 口赋 献费 户赋 田租 刍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秦至汉初的"户赋"征收与同时期施行的"名田宅"制度有直接关联,从二者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对户赋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一阶段户赋的成立主要基于以下逻辑:国家授田宅的前提是立户,民众为占有田宅而立户,立户便有了户赋的征收。换言之,官府以"名田宅"制度吸引并促使民众立户,进而征收户赋。户赋征收的对象为上到五大夫下至司寇、隐官为户主的民户(均含上、下限)。其于商鞅在秦国第一次变法时起征,到汉文帝时停征,此亦是秦汉时期官方推行"名田宅"制度的上下时间断限。这段时间内的田租、田刍、田咘、户刍等税赋及此后针对民户进行的"以訾征赋"与户赋征收均存在一定关联,但在赋税性质、课税范围上则与后者差异显著。
关键词:
秦至汉初 户赋 名田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郝毅生
历代土地赋税郝毅生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对土地征税最早,以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赋税兴革多变,名目繁杂。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缴贡纳粮),殷人七十而助(劳役地租),周人百亩而彻(贡、助合一彻地为粮),其实皆什一也(田赋为10%)。”即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德成 刘子剑
丘浚的赋税思想主要包括赋税与经济的关系、赋税负担的安排、赋税的服务对象以及赋税形态的选择等内容。其赋税思想的形成,既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丘浚赋税思想源自于传统儒家思想,但也有新发展。
关键词:
明代 丘浚 赋税思想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张静
赋税的合法性是赋税得以在一国存在的根本原因,但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并无相关规定,这使得我国的赋税面临合法性的危机,我们有必要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之经验,完善我国宪法中的涉税条款的规定,以树立我国赋税的合法性地位。
关键词:
合法性 宪法 宪政 立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建录 蔡鹏飞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而儒家文化,宋代大儒朱熹是这样认识的: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所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第一要义是探讨"义利之说"。而财税,无论从古到今,还是西方文明或东方文明,它都是"义"和"利"的结合体。虽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义",但是儒家义利观的基本精神是不会变的:在任何利益面前首先都考虑到底是合理不合理(即义或不义),合则取,不合则不取。
关键词:
义利之辨 儒家原始的道德体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有升
禀赋是教育的起点,提供一切教育中的起发动作用和限制作用的力量。对儿童禀赋的不同理解与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可能采取的教育方式。考察人类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可以大致确定这样几种不同的禀赋观范式:古典范式、宗教教化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科学主义范式。在今天的社会及思想背景下,需要对禀赋的内涵予以深度反思与重构。
关键词:
禀赋 禀赋观 范式 认识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衍德
试论辽朝的赋税制度陈衍德一、官私田租辽朝赋税制度是中原已有的先进制度与契丹族原有落后内容的混合体。与辽朝对峙的北宋当时已是封建租佃制社会,而辽朝社会经济中仍保留着许多农奴制内容。表现在赋税方面,就是辽统治地区又出现了大量人头税。《辽史》卷五九《食货志...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高晓慧
一、田赋确切地说,田赋是封建社会土地税的名称,也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土地税的总称.我国古代的田赋除正税之外还有许多附加税.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历朝附加税额大大超过了正税的收入.(一)正税名目.贡、助、彻:是奴隶社会的田赋制度,也可视为田赋的名称.贡或称贡赋是夏代田赋的一种,即根据各地的特产,强行规定交纳土特产品.助:是商代的赋,是以借助民力助耕公田,并将收获物全部上缴给统治者的一种劳役地租.彻:西周对土田的收获物按十一税率征收的一种实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义忠
"赋税"是《管子》经济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微观点式层面研探,史学界已经颇有建树,而从宏观战略层面展开的研究却很薄弱。管子的"赋税"思想其实极具战略意义,它在发挥税赋杠杆效应中促进生产力发展,在运用税赋调节中缩小贫富差距,在税赋权变灵活中构建和谐社会,从而使当时的赋税政策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并对后世税率的制定、税负的分担、税基的调整、税赋的调节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管子》 赋税 思想 贫富差距 和谐社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潘洁
黑水城出土税票,代表了元代末期的税票格式,以木板刻印为主,辅以写本。通过对其内容的分析发现,元代与西夏税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每亩纳小麦数增加了3倍多,而大麦数相应减少;地税征收的方式为人户合纳;时间集中在十月至十二月;收购税粮和发放税票的机构为亦集乃路的府仓——广积仓,付使、大使、监支纳为具体负责的官员;纳税人户计主要为军户、民户和宗教户,涉及蒙古、汉、党项三大民族。
关键词:
黑水城 赋税 税票 亦集乃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