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4)
2023(3802)
2022(3144)
2021(2964)
2020(2495)
2019(5746)
2018(5812)
2017(10637)
2016(6019)
2015(6711)
2014(6677)
2013(6450)
2012(6116)
2011(5392)
2010(5484)
2009(5083)
2008(4777)
2007(4199)
2006(3872)
2005(3660)
作者
(15830)
(13424)
(12977)
(12528)
(8437)
(6606)
(5945)
(5204)
(4975)
(4760)
(4688)
(4350)
(4314)
(4000)
(3995)
(3993)
(3917)
(3872)
(3757)
(3746)
(3355)
(3229)
(3193)
(3132)
(3048)
(2995)
(2964)
(2864)
(2634)
(2622)
学科
(21168)
经济(21135)
管理(15014)
(14883)
(10860)
(9639)
企业(9639)
地方(8437)
农业(7871)
中国(6353)
业经(5964)
方法(5857)
(5503)
数学(5002)
数学方法(4893)
(4622)
(4150)
(3987)
银行(3985)
(3818)
理论(3614)
(3475)
金融(3472)
教育(3432)
工作(3375)
土地(3366)
环境(3362)
(3335)
(3202)
制度(3201)
机构
大学(76695)
学院(76099)
管理(30054)
(27409)
经济(26569)
研究(25515)
理学(25191)
理学院(24870)
管理学(24474)
管理学院(24323)
中国(21130)
(17191)
科学(15296)
(15197)
(14259)
中心(14168)
(13512)
(12674)
师范(12597)
业大(12186)
(11702)
农业(11412)
(11150)
北京(10524)
研究所(10359)
师范大学(10226)
财经(10017)
(9803)
(9420)
(8855)
基金
项目(50306)
研究(39643)
科学(39573)
基金(35493)
(30365)
国家(30038)
科学基金(26181)
社会(24253)
社会科(22761)
社会科学(22757)
(20161)
基金项目(19397)
编号(18070)
教育(17833)
(16637)
自然(16571)
自然科(16148)
自然科学(16146)
自然科学基金(15851)
成果(15124)
资助(13430)
课题(11761)
(11143)
重点(10800)
(10606)
(10263)
(10148)
项目编号(10040)
国家社会(9670)
(9635)
期刊
(34796)
经济(34796)
研究(24514)
中国(19407)
(13898)
教育(12213)
(10936)
学报(10615)
科学(10405)
管理(9398)
(9378)
金融(9378)
农业(8769)
大学(8384)
图书(8082)
技术(7342)
学学(7238)
业经(6283)
书馆(5978)
图书馆(5978)
资源(5551)
(5008)
问题(4971)
(4662)
(4634)
财经(4291)
农村(4155)
(4155)
(4053)
论坛(4053)
共检索到126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在秦至汉初的国家赋税体系中,户赋是作为一种专门税目而存在的。其征课对象是五大夫爵位及其以下凡有立户者。它以户为单位,在秦朝征收实物茧、丝,每户纳茧六两,在汉初则转而征收钱币,每户上缴十六钱。户赋由各里在每年五月集中收取,上缴所属乡部,然后再由乡部统一交付到县廷。这一过程由乡部全权负责。乡里上缴的户赋在县道一级统一由县(道)少内负责管理调度,保障户赋在全县(道)内的正当使用,并向上级二千石官缴纳余下的户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玉荣  
简牍对秦及汉初的"寡"在爵位、户籍、经济生活等方面皆有反映。"寡"可有爵,"大夫寡""上造寡""关内侯寡"等是"袭"或继承其亡夫爵位的有爵者。"寡"可"为户",并有权继承其夫、子的财产,但也受到一定限制。官府对有"寡"家庭在徭役征发、户籍"分异"、养老等方面有一定照顾。"寡"可通过开垦荒田、种植农桑、纺织等获得生活资料,亦可通过工商信贷获得经济利益,并有代表家庭向官府登记财产(占赀)和纳税的义务。"寡"如犯"赀"罪,需交纳"赀钱",亦可根据规定享有"复"的优待。上述政策的实施,与两性社会分工差异、特殊历史背景下男性的大量非正常死亡、国家扩大赋役征课范围以及奖励军功、保障军队战斗力等因素相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秦时的户赋包括五月户出钱(可折为布或茧)和十月户出刍(或钱),汉初的户赋则仅指五月户出钱。亦即,从秦到汉初,户赋由对“户”征收税赋之统称演变为五月户出钱之专称。秦及汉初的五月“户出钱”属帝(王)室财政,十月户出刍则收归国家财政。秦至汉初户赋的类似特征及变化,还可在秦汉时期的“以算所征之赋”与“口钱”那里得到参照。汉武帝前,“以算所征之赋”包括上缴国家财政的算钱和上缴帝室财政的算钱(口钱);武帝后,“以算所征之赋”仅指前者,后者(口钱)则独立为专门针对3岁或7岁至14岁人群征收的人头税。自武帝在原口钱基础上加钱补车骑马后,口钱的外延既可涵括上缴帝室财政的20钱和上缴国家财政的3钱,也可仅指前者,后者则被称作“马口钱”。对这些“复合型”赋税内部结构及分化动因、过程、影响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探讨秦至汉初帝室财政、国家财政的分野,秦汉赋税体系的内在演变等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怡  
券书是契券中的重要信物,目前简牍材料中的券书常见于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及租税徭役等经济活动。与民间相比,官府更注重买卖交易的公开性,券书签订流程极为严格。民间借贷、官府间债务均有相应券书,官府常将其作为日后诉讼评判的重要依据。当债务无法按时偿还时,官府往往代为偿还,但需债务人以劳役抵债。抵押典当的交易流程也较为复杂,券书签订值得重视。罚款赔偿券书,多因官员工作失误或百姓损坏公物等需要承担赔付责任时所签订。徭券仅需不更以下、服役一日以上者签订。种种事实表明:早在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契约便已相当完备和普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论著数量逊于去年,但创获得仍丰,且有其显著特色,一是出现了一些从新的视角对本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作经济学的分析论著,二是利用出土实物和简牍文字资料进行研究的明显增多。此外,地区性的研究占相当大的比重。 商品经济、市场及其他带总体性研究 邵鸿的《商品经济与我国社会变迁》(江西人民出版社95.9)是本年度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在追溯了中国商品经济起源和中国古代早期文明时期的商品经济以后,着重论述了战国时期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了这一发展在战国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理论意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本年先秦秦汉史论著数量比去年略有增加。从年代看,有关原始时代和商代论著最多;从专业看,有关农业史和经济思想史论著最多;地区史论著中亦以农业史为多。 杨升南《商代经济史》是迄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商代经济史。该书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实际上读者是1993年才见到此书的。全书52万字,分十一章,依次为:绪论(社会概况、疆域、自然环境、人口),土地制度,农业,发达的畜牧业,狩猎活动,渔业经济,手工业(上):青铜冶铸业,手工业(中):建筑业,手工业(下):陶瓷、纺织等制造业,商业与交通,财政制度。它几乎涉及商代经济的所有方面,书中主要依据的材料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郭浩  
岳麓秦简"稍入钱"为渐入之钱的意思。它具有每次现金发生量较小、收缴时间频繁、不易全程监督等特点,一般用缿的方式来收缴。其中"作务入钱"是秦稍入钱的重要来源。居延汉简"稍入钱"与"茭"相关。汉时当地政府将大量剩余的茭用来出卖获取现金,以弥补边郡资金紧张的缺口。稍入钱的设置体现秦汉政府现金管理的灵活性、成熟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秦至汉初的"户赋"征收与同时期施行的"名田宅"制度有直接关联,从二者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对户赋更加清晰的认识。这一阶段户赋的成立主要基于以下逻辑:国家授田宅的前提是立户,民众为占有田宅而立户,立户便有了户赋的征收。换言之,官府以"名田宅"制度吸引并促使民众立户,进而征收户赋。户赋征收的对象为上到五大夫下至司寇、隐官为户主的民户(均含上、下限)。其于商鞅在秦国第一次变法时起征,到汉文帝时停征,此亦是秦汉时期官方推行"名田宅"制度的上下时间断限。这段时间内的田租、田刍、田咘、户刍等税赋及此后针对民户进行的"以訾征赋"与户赋征收均存在一定关联,但在赋税性质、课税范围上则与后者差异显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战国至中唐是我国封建地主制的前期,其中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发展比较突出,且学术界歧见较多,以下作择要介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军  陈红  余根亚  
云南会计史研究是云南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会计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云南历史和中国会计史研究现有成果史料体系来看,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云南会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原始计量记录、管理职能确立和会计制度建设等三个不同阶段,其中原始社会阶段基本符合原始计量记录的发展路径和规律,先秦时期与中原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而秦汉时期逐步与封建社会的相关制度体系对接,建立了规范的会计制度。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信通  
赋税收入是维持秦汉帝国运行的经济支柱,乡里赋税来源于国家最小基层行政单元里,征收的财物包括口赋、献费、户赋、田租、刍藁。口赋是按人口数量征收的人头税,分成人和儿童两类征收,口赋可以在一年内分批次上缴。献费每人每年上缴六十三钱。户赋每户每年上缴16钱。田租征收以里为单位,一次统一上缴乡部。刍藁不包括在田租之内,刍藁包括户刍、田刍、田藁三项内容,户刍每户每年上缴一石;田刍、田藁由县统一核算所需量,余刍藁数以顷刍律折钱上缴。赋税制度的落实主要靠基层的乡官里吏去完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立梅  
为吏品格与执法公正是儒法两家思考的重要问题。韩非"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思想,推崇法治的根本意义,强调官吏执法教民的治国理念。睡虎地秦简中出现的两种不同"吏道"思想,以及汉代循吏与酷吏的急剧分化,则揭示了韩非"以法为教"思想的终结。《说苑》儒法结合的"为吏之道"为执法公正提供了坚实的人道基础。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崔晓东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为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秦汉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立审核簿书和实地稽查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在簿书审核的方式中,审计部门主要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会记录和相关书面材料,来达到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