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2)
- 2023(8976)
- 2022(7382)
- 2021(6685)
- 2020(5406)
- 2019(11759)
- 2018(11175)
- 2017(20719)
- 2016(11594)
- 2015(12483)
- 2014(12200)
- 2013(11828)
- 2012(11065)
- 2011(10087)
- 2010(10013)
- 2009(8948)
- 2008(9009)
- 2007(8132)
- 2006(7218)
- 2005(5864)
- 学科
- 济(47907)
- 经济(47857)
- 管理(30430)
- 业(26282)
- 企(19676)
- 企业(19676)
- 方法(18181)
- 数学(15958)
- 数学方法(15802)
- 地方(14760)
- 农(14085)
- 中国(13452)
- 学(11762)
- 业经(10682)
- 财(10166)
- 农业(9796)
- 贸(8950)
- 贸易(8947)
- 环境(8928)
- 易(8645)
- 地方经济(8430)
- 制(7314)
- 融(7073)
- 金融(7071)
- 技术(6985)
- 和(6965)
- 银(6704)
- 银行(6660)
- 划(6443)
- 行(6355)
- 机构
- 大学(165739)
- 学院(164767)
- 济(62894)
- 经济(61624)
- 研究(60908)
- 管理(58996)
- 理学(51735)
- 理学院(50982)
- 管理学(49880)
- 管理学院(49589)
- 中国(43252)
- 科学(41812)
- 农(37315)
- 京(35169)
- 所(32079)
- 业大(30525)
- 研究所(29915)
- 农业(29803)
- 中心(27178)
- 财(26792)
- 江(24995)
- 范(23691)
- 师范(23312)
- 院(22314)
- 财经(21788)
- 北京(21419)
- 农业大学(19967)
- 经(19929)
- 州(19711)
- 省(19679)
- 基金
- 项目(120585)
- 科学(94002)
- 基金(87099)
- 研究(81903)
- 家(80009)
- 国家(79339)
- 科学基金(65882)
- 社会(52865)
- 社会科(49999)
- 社会科学(49986)
- 省(47972)
- 基金项目(47037)
- 自然(44169)
- 自然科(43123)
- 自然科学(43103)
- 自然科学基金(42333)
- 划(41432)
- 教育(37248)
- 资助(33506)
- 编号(31297)
- 重点(28403)
- 发(27144)
- 部(25739)
- 创(25227)
- 成果(24573)
- 计划(24493)
- 科研(23744)
- 创新(23715)
- 课题(22765)
- 国家社会(22335)
共检索到236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晓峰
形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栈道主要集中在秦岭巴蜀一带。以褒斜道、傥骆道、米仓道、剑阁道、迴车道等为主的栈道不但在沟通蜀地与中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产生了不同的建设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栈道形态。
关键词:
秦汉 魏晋南北朝 栈道 阁道 栈阁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庄华峰 蔡小冬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如疟疾、瘴气、伤寒、恙虫病、天花、痢疾、结核病、狂犬病、麻风病以及各种寄生虫病等都较为流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当与频繁的战争和灾害、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习俗关系至密。面对当时林林总总的流行病,时人进行了包括顺应四季变化、注意维护和治理定居生活区环境的清洁卫生、隔离病人和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实施助葬措施等在内的预防和控制举措。这些应对措施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彰显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二是重视流行病防治的制度建设,三是注重用科
关键词:
秦汉魏晋南北朝 流行病防治 环境 卫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贺伟
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唐前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嘉惠学林实多。由于工作条件限制,加之卷帙繁重,且以一人之力编成,书中无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疏漏之处。近四十年来,学界关于该书的研究已涌现相当可观的成果,尤其在增补遗漏作品、考辨误收篇目、订正作者小传、商榷编撰体例、揭示校勘失误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然仍有不少失误之处尚待清理,如重复辑录、文献来源有误、误收作品、误收唐诗、文本脱讹。鉴于此书在唐前文献中居于核心地位,故略做说明,或可为其进一步整理修订提供若干参考。
关键词:
逯钦立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订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松 周超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迄今最为完备精到的先唐诗歌总集,出版以来深受学林赞誉。本文就该书误收、重收诗歌及体例紊乱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吉成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产地,《三国志》、《华阳国志》、《水经注》、《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魏书》等史籍都有所涉及,但是都不全面。《华阳国志》主要记载了东晋时期巴、蜀、南中几个地区的盐产地,《水经注》主要记载了北魏时期河流附近的盐产地。其他各史都属于断代史,专门叙述某一个或某几个朝代的史事,对盐产地偶尔有所涉及,都没有专门、系统的记载。要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盐产地情况必须将这些资料综合利用起来。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青
魏晋南北朝文化及其书目刘青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民族文化从来中断的唯一国度。书目作为文化的一支,也在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着。本文仅就魏晋南北朝文化及其书目作些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多元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由分到合、文化呈多元走向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贺巷超
承接汉代佣书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业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受其影响,公私藏书量明显增加,文化典籍得到保护,图书收藏与整理机制走向成熟,图书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图书流通受到重视,图书阅读热情空前高涨,书法艺术由此诞生。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佣书业 藏书 图书流通 阅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雪野
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夷夏之辨"的本质是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即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认同。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中华文化正统地位的认同及对传统人伦纲常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建立在对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的价值服膺基础之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夷夏之辨"为背景衍生出的伦理认同,一方面表现为"五胡乱华"局势中汉族与内迁各族政权对正统地位的认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异质文化的交锋与交融。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影响下,这一时期凝聚成的伦理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相伴相生,使民族共同体意识愈发清晰。在此基础上,汉族与各族人民互相依存、彼此联结为一个有机整体,促进了中国历史的整体性发展;华夏文化与各族文化之间既相互冲突又彼此影响,共同铸就了和而不同、善解能容的中华文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蒋福亚
魏晋南北朝时期 ,确实出现过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的时段和地区 ,主要是北方 ,主要原因是战乱。但若将北魏中期以后的北方、东晋南朝的南方和两汉相比 ,非但差距不大 ,甚至还略有发展。原因在于魏孝文帝改革后 ,北方农业领域又成为小农经济的天下 ;本时期农业生产没有倒退 ,生产力还略有提高 ;地主土地上租佃制仍占主导地位。即便地主庄园 ,也有产品不断流向市场 ,和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笼统地说魏晋南北朝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萎缩与历史实际不相吻合 ,也不确切。重新审视这一定论甚有必要。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商品经济 传统市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坚强 张佩成 吴勇
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浙江,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许多文人士子、达官贵人以及僧侣道士等参加的森林旅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玄游、仙游和佛游等,并形成了许多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和源远流长的森林旅游传统。利用历史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多角度多学科出发,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上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森林旅游的发展脉络,述评古人的旅游思想,同时历史地分析并说明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旨在试图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旅游思想,与今天的文化、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为今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参9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官峰 张惠玲 巫芯宇
阅读史也是一部性别史。文章通过爬梳文献,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读者的阅读内容及其特征,发现她们广泛阅读儒家经典、史传、诸子、文学、宗教等书籍,阅读内容呈多元化特征。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本变迁、民族融合、门阀世族、读物选择等方面分析影响当时女性阅读的因素。探索该时期女性阅读的功用,她们在修德习行、教育后代、讲学授课、获得功名、著述诗文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反思中国一些具有审美意义的社会性别观念,主张既要对西方女性阅读理论重新认识和反思,更要从文化自觉和文明互鉴的诠释取向出发,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适宜的理论根源和思想智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跃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的农业上承汉代的发展,取得了新进步,主要表现为水利灌溉管理的加强、先进农具的自产、复种制度的采用、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等方面。同时,地区发展差异已初显端倪,经济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塔里木盆地东南部逐渐衰落,而吐鲁番盆地则不断崛起。该时期西域农业的进步发展和表现出的地域性和不平衡特征,彰显了农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为唐代西域农业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构成了西域经济发展史中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南疆 农业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白岸
与上年相比,本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略有逊色。发表的论文数量少,据笔者所见,约有70余篇,高质量的佳作也少于往年;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也显不足。研究内容仍集中在土地制度、赋役财政、农、工、商业、人口户籍、对外经济交流等方面。现概述如下: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慧
一、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度量衡史上的几件大事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变化多,增幅大,北方尤比南方为甚。中国历史上度量衡单位值急剧增长,实自这一时期开始形成。 三国时,大体上仍沿用东汉度量衡,单位量值虽有所增长,但尚不算多。当时天下大乱,“乐工散亡,法器淹灭,魏武(曹操)始获杜夔,使定音律”。(《隋书·律历志上》)杜夔以制乐的需要制尺,尺长24.185厘米,已较东汉之尺稍长。后世尚存的魏正始弩机亦刻有尺度(上虞罗氏藏,长24.45厘米)与杜夔尺基本相合。魏景元时(公元260—264年)数学家刘徽注《九章算术·商功篇》,对新莽嘉量同魏斛作了比较,结论是魏斛大而尺长,莽斛小而尺短。(《晋书·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