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50)
- 2023(6654)
- 2022(5722)
- 2021(5370)
- 2020(4414)
- 2019(10035)
- 2018(10118)
- 2017(18730)
- 2016(10634)
- 2015(11987)
- 2014(12394)
- 2013(11795)
- 2012(10950)
- 2011(9962)
- 2010(10197)
- 2009(9530)
- 2008(9546)
- 2007(8843)
- 2006(7880)
- 2005(7471)
- 学科
- 济(37047)
- 经济(36969)
- 管理(36170)
- 业(30331)
- 企(26007)
- 企业(26007)
- 制(13969)
- 财(13942)
- 方法(12495)
- 农(11314)
- 中国(11042)
- 数学(10142)
- 数学方法(9982)
- 业经(9918)
- 体(9364)
- 地方(8640)
- 务(8527)
- 财务(8499)
- 财务管理(8465)
- 企业财务(8000)
- 体制(7783)
- 学(7751)
- 银(7631)
- 银行(7621)
- 行(7237)
- 理论(7147)
- 农业(7120)
- 融(6945)
- 金融(6941)
- 环境(6798)
- 机构
- 学院(147483)
- 大学(145953)
- 济(56207)
- 经济(54746)
- 管理(53137)
- 研究(47865)
- 理学(44257)
- 理学院(43693)
- 管理学(42885)
- 管理学院(42598)
- 中国(38528)
- 京(31900)
- 财(31613)
- 科学(28104)
- 江(25465)
- 所(23833)
- 财经(23460)
- 中心(23194)
- 农(21513)
- 经(20976)
- 研究所(20691)
- 州(20347)
- 北京(20274)
- 范(20157)
- 师范(19963)
- 业大(19399)
- 院(17812)
- 省(17301)
- 经济学(17258)
- 财经大学(17035)
- 基金
- 项目(91243)
- 科学(71127)
- 研究(70102)
- 基金(64376)
- 家(54876)
- 国家(54352)
- 科学基金(46777)
- 社会(43714)
- 社会科(41221)
- 社会科学(41212)
- 省(35974)
- 基金项目(34039)
- 教育(33245)
- 划(30065)
- 编号(29823)
- 自然(29050)
- 自然科(28315)
- 自然科学(28308)
- 自然科学基金(27803)
- 资助(25902)
- 成果(25682)
- 制(22755)
- 课题(21705)
- 重点(20733)
- 部(20257)
- 发(19209)
- 创(18955)
- 性(18843)
- 创新(17772)
- 年(17770)
共检索到239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建伟
市籍制度起源于西周的户口登记 ,是商贾的户籍兼经商许可证 ;具有可脱离性和片面性 ,是秦汉时期执行抑商政策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
秦汉 市籍 户籍 抑商政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焦春鑫 王溢晟 杨玉仁
上计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下级对上级,地方对中央的请示报告制度,用以自下而上的监督考核为主要目的,对地方财政和公共产品的有效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制度杜绝了因各类贪污渎职导致的对公共财产的浪费,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不仅有利于维护基层政权结构的稳定,也对加强封建大一统的国家政权有极强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对秦汉时期的财政上计制度进行论述,以期呈现一个清晰明了的上计制度模型,为当代中国的财政监督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秦汉时期 上计制度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爱民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大刘记印”玉印,对于印证刘贺身份以及探讨秦汉印玺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宗族史研究的珍贵资料,涉及属籍谱牒、始封继嗣、宗庙祭祖和宗主尊号等内容。由此考察,“大刘”之“刘”与汉家“诸刘”属籍相联系;“大”读如“太”,与海昏侯国始封君称“太祖”有关,“大刘”之称也并非刘贺所独有。“大刘记印”与南越王赵眛“泰子”印构成西汉王侯等级完整的宗主印玺,彰显着宗法制度下族权的某些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光万 樊志民
至战国时期思想家已经形成对农业功能的全面发掘,充分论证了其在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教化、文化孕育及技术传承等方面的功能。以此为基础,各国变法在治国方略、制度规定和民风淳化等方面变革农政,明确了农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并尝试将农业多功能制度化。秦汉时期举国重农体制和农业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则标志着农业多功能凝入国家制度体系。
关键词:
战国秦汉 农业功能 国家定位 制度强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信通
赋税收入是维持秦汉帝国运行的经济支柱,乡里赋税来源于国家最小基层行政单元里,征收的财物包括口赋、献费、户赋、田租、刍藁。口赋是按人口数量征收的人头税,分成人和儿童两类征收,口赋可以在一年内分批次上缴。献费每人每年上缴六十三钱。户赋每户每年上缴16钱。田租征收以里为单位,一次统一上缴乡部。刍藁不包括在田租之内,刍藁包括户刍、田刍、田藁三项内容,户刍每户每年上缴一石;田刍、田藁由县统一核算所需量,余刍藁数以顷刍律折钱上缴。赋税制度的落实主要靠基层的乡官里吏去完成。
关键词:
秦汉 赋税 口赋 献费 户赋 田租 刍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论著数量逊于去年,但创获得仍丰,且有其显著特色,一是出现了一些从新的视角对本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作经济学的分析论著,二是利用出土实物和简牍文字资料进行研究的明显增多。此外,地区性的研究占相当大的比重。 商品经济、市场及其他带总体性研究 邵鸿的《商品经济与我国社会变迁》(江西人民出版社95.9)是本年度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在追溯了中国商品经济起源和中国古代早期文明时期的商品经济以后,着重论述了战国时期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了这一发展在战国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理论意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本年先秦秦汉史论著数量比去年略有增加。从年代看,有关原始时代和商代论著最多;从专业看,有关农业史和经济思想史论著最多;地区史论著中亦以农业史为多。 杨升南《商代经济史》是迄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商代经济史。该书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实际上读者是1993年才见到此书的。全书52万字,分十一章,依次为:绪论(社会概况、疆域、自然环境、人口),土地制度,农业,发达的畜牧业,狩猎活动,渔业经济,手工业(上):青铜冶铸业,手工业(中):建筑业,手工业(下):陶瓷、纺织等制造业,商业与交通,财政制度。它几乎涉及商代经济的所有方面,书中主要依据的材料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崔晓东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为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秦汉财务审计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立审核簿书和实地稽查相结合的审计模式在簿书审核的方式中,审计部门主要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财会记录和相关书面材料,来达到审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谷 王准
东周秦汉时期,里门已在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闾、闬、闳、阎是对里门的称呼,也代表着设置在不同区域的里门具有不同功能。里门有助于我们了解闾里的建筑格局:里垣环绕之中设有闾门,里内巷道设有巷门,巷道两边各户立有院墙与宅门,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可流通又可封闭的生活空间。围绕里门,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一些被广泛认同的习俗,并制定了包括门禁制度在内的规章制度,里中的安全与秩序也因此得到保护。
关键词:
东周 秦汉 里门 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温乐平
秦汉时期,人们生活消费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消费水平贫富悬殊,分化严重;二是商品性消费的比重增加;三是奢僭消费日渐严重,并冲击封建等级制度。同时,消费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消费需求的刺激之下,促进了农业、手工业中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加速与商业的繁荣,从而拉动了整个商品经济朝纵深方向发展。然而,当时奢靡消费也造成工商业趋向畸形发展。
关键词:
秦汉时期 生活消费 特点 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涛
国家运用政治权力分部建制、分官设职,确定财政和会计组织的分工、合作与制约机制,成为实现政治和经济集权的重要保障,并构成后世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重要参照。本文以秦汉时期财计组织制度考证为据,阐明经济环境和组织结构对财计组织制度绩效的影响:一方面经济环境是制约治理效率的首要因素,财计组织制度效用的发挥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另一方面,财计组织的分权机制和层级结构是影响制度绩效的重要指标。在历史环境一定的情况下,财计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财计组织制度绩效的发挥,从而提高或降低国家治理效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涛
国家运用政治权力分部建制、分官设职,确定财政和会计组织的分工、合作与制约机制,成为实现政治和经济集权的重要保障,并构成后世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重要参照。本文以秦汉时期财计组织制度考证为据,阐明经济环境和组织结构对财计组织制度绩效的影响:一方面经济环境是制约治理效率的首要因素,财计组织制度效用的发挥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另一方面,财计组织的分权机制和层级结构是影响制度绩效的重要指标。在历史环境一定的情况下,财计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财计组织制度绩效的发挥,从而提高或降低国家治理效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文章反思中国土地制度史的研究,认为应当破除土地国有和土地私有彼此对立、不可兼容的思雏定势,摒弃从"古代东方"式土地国有制向地主土地私有制直线演进的僵化模式。通过考察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土地权力的起源和演变,以及秦汉以后官田民田并立、公权私权叠压土地关系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指出中国历史上国家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不但可以并存于不同的土地客体之中,相互挹注,而且可以叠压在同一土地客体之上,彼此包容。
关键词:
土地所有制 国有 私有 春秋战国 秦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