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8)
2023(9765)
2022(8560)
2021(7825)
2020(6770)
2019(15360)
2018(15005)
2017(29037)
2016(16167)
2015(18326)
2014(18580)
2013(18535)
2012(17952)
2011(16605)
2010(17182)
2009(16201)
2008(16082)
2007(14848)
2006(13379)
2005(12411)
作者
(48277)
(40509)
(40374)
(39069)
(25787)
(19470)
(18669)
(15819)
(15151)
(14714)
(13944)
(13477)
(13048)
(12945)
(12771)
(12666)
(12180)
(11967)
(11709)
(11705)
(10385)
(10081)
(9943)
(9350)
(9267)
(9211)
(9030)
(8952)
(8312)
(8132)
学科
(89396)
经济(89309)
管理(45939)
(40111)
方法(32491)
(31515)
企业(31515)
数学(28791)
数学方法(28555)
地方(23419)
(20950)
中国(20309)
(19979)
(17236)
业经(16376)
(15960)
地方经济(14667)
农业(13850)
(12301)
贸易(12293)
环境(11849)
(11789)
(11639)
银行(11618)
(11581)
金融(11578)
(11572)
(11321)
(11120)
(9977)
机构
大学(243591)
学院(241688)
(110122)
经济(107854)
管理(88834)
研究(87988)
理学(75018)
理学院(74102)
管理学(72989)
管理学院(72505)
中国(66860)
(51917)
科学(51424)
(51103)
(45520)
研究所(40807)
中心(40604)
(40520)
财经(40029)
(38708)
(36013)
经济学(35489)
业大(33388)
北京(32685)
(32309)
师范(32055)
经济学院(31767)
农业(31519)
(30675)
(30481)
基金
项目(150200)
科学(116892)
研究(111078)
基金(108209)
(93769)
国家(92999)
科学基金(78079)
社会(71926)
社会科(68049)
社会科学(68030)
(57799)
基金项目(56718)
教育(50310)
(48547)
自然(47584)
自然科(46383)
自然科学(46367)
自然科学基金(45535)
编号(44907)
资助(44660)
成果(38676)
重点(34245)
(34019)
(33933)
课题(31496)
国家社会(30111)
(29983)
教育部(29158)
(28716)
科研(28411)
期刊
(133019)
经济(133019)
研究(78911)
中国(48408)
(42022)
(37501)
学报(37156)
科学(33677)
管理(32125)
大学(27969)
学学(26245)
(24662)
金融(24662)
农业(24332)
教育(23110)
经济研究(21793)
财经(21173)
技术(20543)
业经(18785)
(18403)
问题(17698)
技术经济(13836)
(13400)
统计(12819)
(12548)
世界(11952)
(11832)
图书(11771)
理论(11655)
经济问题(11459)
共检索到380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浩  刘玉  舒求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在维持全国政策的一般性、总结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云南地区和当地各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阶段性,形成了分别针对少数民族、内地移民和各经济部门并与政治、军事政策相协调的经济政策,成为国家经济政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合理延伸。更为重要的是,秦汉中央政府还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引入云南地区,尤其是使少数民族基层民众从中获得收益,以先进的生产方式瓦解落后制度的经济社会根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保证了云南边疆的稳定和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斌  
发展低碳经济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的必然选择,是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云南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独特优势,同时存在较大困难。本文对云南低碳经济具体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观念更新和寻求特色模式来思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曾军  陈红  余根亚  
云南会计史研究是云南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会计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从云南历史和中国会计史研究现有成果史料体系来看,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云南会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原始计量记录、管理职能确立和会计制度建设等三个不同阶段,其中原始社会阶段基本符合原始计量记录的发展路径和规律,先秦时期与中原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而秦汉时期逐步与封建社会的相关制度体系对接,建立了规范的会计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赞信  魏巍  吴鹏  
跨境经济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产业合作是跨境经济合作的根本。然而,产业选择是决定能否实现合作"双赢"的关键。文章通过灰色关联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云南)与邻国的产业关联性、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云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各经济体的贸易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且综合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云南)与这些国家进行跨境经济合作的产业选择应放在农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采掘业、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等关联度较高且贸易互补性强的产业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赞信  魏巍  吴鹏  
跨境经济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产业合作是跨境经济合作的根本。然而,产业选择是决定能否实现合作"双赢"的关键。文章通过灰色关联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云南)与邻国的产业关联性、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云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各经济体的贸易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且综合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云南)与这些国家进行跨境经济合作的产业选择应放在农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采掘业、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等关联度较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赞信  魏巍  吴鹏  
跨境经济合作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产业合作是跨境经济合作的根本。然而,产业选择是决定能否实现合作"双赢"的关键。文章通过灰色关联度、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了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云南)与邻国的产业关联性、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云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各经济体的贸易比较优势与其要素禀赋密切相关且综合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云南)与这些国家进行跨境经济合作的产业选择应放在农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采掘业、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等关联度较高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文坚  何桂耘  王淼  
近年来,随着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周边国家边境贸易、跨境投资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积极的政策制度安排,促使边贸结算从较为原始的现钞结算向较为规范的银行结算方式转变。人民币已取代美元成为云南边境贸易结算首选。人民币跨境流通对境内外国家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超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南边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成为提供抗战物资和发展军事工业的关键性空间区域,开发西南边疆经济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要解决的重大时代任务。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移民垦殖,改良西南边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西南边疆工业生产,建立经济市场中心;改善西南边疆的交通运输,促进经济一体化;统一货币,发展西南边疆金融业。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平和缩小了西南边疆与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促进西南边疆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透过空间经济学的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审视这些经济政策,其局限也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超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南边疆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愈发凸显,成为提供抗战物资和发展军事工业的关键性空间区域,开发西南边疆经济成为南京国民政府要解决的重大时代任务。为此,南京国民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移民垦殖,改良西南边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西南边疆工业生产,建立经济市场中心;改善西南边疆的交通运输,促进经济一体化;统一货币,发展西南边疆金融业。政府制定和实施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平和缩小了西南边疆与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促进西南边疆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一体化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透过空间经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勇  
秦汉学者强调对于自然资源要取之有度、节制消费,保证各种生物顺利长养,并形成了山林川泽"以时禁发"的思想。秦汉政府重视山林川泽的保护,将"以时禁发"的精神落实到了国家法令之中。然而,秦汉时期保护山林川泽的出发点主要是追求经济利益,而非基于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这些优秀的思想与制度在传统社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谭劲松  王晓文  木志荣  
"康吧"交往是纳西族与傈僳族、藏族之间一种独特而历史悠久的物质交换模式,它不符合理性选择的逻辑却能世代延续至今,同时,不同民族间的"康吧"交往又存在差异。本文借鉴西方主流理论对这种古老的交往模式进行分析,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多重理论角度出发,采用访谈、观察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依赖性、信任和互惠原则对"康吧"交往的延续至关重要;(2)货币市场和投机行为的出现导致"康吧"交往走向衰落,但情感互惠和资源互补使之至今存在;(3)自然资源条件、资源互补程度、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对交往模式的差异都有重要影响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智国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演进受相互间胁迫和约束机制制约,如何促进其协调发展已引起广泛关注。对云南省近15年来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的演化状态及协调发展态势的分析表明,两系统长期处于不协调状态;近年来,系统耦合关系虽呈协调演进之势,但其速度缓慢,且环境保护和治理滞后;未来两系统协调发展仍将面临重大挑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宇思  
我国边疆地区一直是多族群杂居的状态,边疆治理史又被视为"汉人话语权"下的开发史。以往对国家边疆治理的研究,多从政治史角度考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作用。为了更好地阐述古代国家边疆治理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基于区域经济学中"区域"与"开发"的定义与理解,对粤桂边界的罗定地区各项治理措施进行研究,考察晚明华南边疆治理的新特点。结合方志、家谱与考古报告等文献解读,探讨明后期中央在边疆实施建设城镇、招徕移民等诸项措施所带来社会经济变迁与区域整合的结果。明清时期的边疆治理措施已带有深化区域发展的色彩,清代甚至建国初区域社会经济格局的奠基与萌芽可上溯至晚明时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云南边境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发展依然比较滞后。通过对保山市调研发现,除了人口密度低、距离经济中心远和区域分割严重外,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和生态环境脆弱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一、保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保山市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努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但仍存一些亟待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