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03)
2023(18960)
2022(15826)
2021(14798)
2020(12189)
2019(27858)
2018(27692)
2017(53627)
2016(29017)
2015(32550)
2014(32601)
2013(32409)
2012(29772)
2011(27003)
2010(27428)
2009(25517)
2008(25140)
2007(22624)
2006(20291)
2005(18271)
作者
(84851)
(70681)
(70197)
(66491)
(44821)
(33829)
(31750)
(27757)
(26827)
(25326)
(23951)
(23869)
(22553)
(22521)
(21604)
(21496)
(20845)
(20731)
(20253)
(20139)
(17626)
(17616)
(17207)
(16399)
(15808)
(15720)
(15717)
(15699)
(14219)
(13985)
学科
(128985)
经济(128846)
(105167)
管理(90771)
(85850)
企业(85850)
方法(54017)
(49922)
数学(44126)
数学方法(43431)
业经(36547)
中国(34948)
农业(33509)
(32805)
地方(29918)
(24337)
(23698)
技术(22752)
(22434)
理论(22405)
财务(22350)
财务管理(22317)
(21687)
(21530)
贸易(21513)
企业财务(21102)
(20836)
(19349)
环境(18992)
(18863)
机构
学院(420781)
大学(415728)
(171259)
管理(169484)
经济(167618)
理学(145841)
理学院(144260)
管理学(141750)
管理学院(140982)
研究(139715)
中国(107784)
(89328)
科学(85760)
(77856)
(76974)
(70290)
业大(64632)
(64414)
中心(64222)
研究所(63488)
财经(60872)
农业(59573)
北京(56539)
(55359)
(55232)
师范(54886)
(51910)
(50372)
经济学(49763)
经济管理(45480)
基金
项目(279865)
科学(221342)
研究(207360)
基金(202070)
(175047)
国家(173450)
科学基金(150223)
社会(131334)
社会科(124238)
社会科学(124204)
(111292)
基金项目(106699)
自然(96649)
自然科(94433)
教育(94413)
自然科学(94413)
自然科学基金(92701)
(91938)
编号(86233)
资助(83102)
成果(68970)
(63069)
重点(62224)
(61176)
(59331)
课题(58824)
创新(54854)
国家社会(53536)
科研(52714)
教育部(52240)
期刊
(199584)
经济(199584)
研究(123519)
中国(85502)
(76099)
管理(65072)
学报(62808)
科学(60578)
(59093)
农业(51598)
大学(48710)
教育(47741)
学学(46046)
技术(39685)
(39561)
金融(39561)
业经(37767)
经济研究(29486)
财经(29271)
(26839)
问题(26182)
(25080)
技术经济(22835)
科技(20410)
(20272)
图书(20264)
现代(19890)
商业(19666)
统计(19560)
资源(19174)
共检索到634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宏斌  苟仁军  
秦汉时期的区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梯度转移模式,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则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分模式:对西北边郡的开发,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目的,故具有跳跃开发模式的诸多特征;对江南部分地区的开发,则依凭较为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优越的资源条件,以郡县治所所在地为中心形成了点轴开发的模式;西域地区的屯田开发,则在"自然孤岛"、"民族孤岛"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据点农业开发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宏斌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对外往来交流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地域、文化、历史诸种因素之影响,传统农业科技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交流明显具有不同的方式、内容及程度;与交往及控制方式相联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立体移殖型、辐射渗透型及远接互化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若峰  
产业一体化:市场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牛若峰我国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比较效益低,自立能力差,劳动力就业压力大,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探索农业产业新的发展模式,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从而生成农业在新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同时增进国民经济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建强  冯开文  
政府、企业和科研事业单位是构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三大主体,本文从分析三种主体的特点入手,研究了三者的互动关系。指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一个多主体的转化模式;该模式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点、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要鼓励科研院所、企业的机制体制创新。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唐伯友  张天强  
抗战文献的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抗战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为实现抗战文献国际合作工作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有必要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在总结我国图书馆界前期相关工作实践和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了6种基本合作模式,并逐一分析其特点,试图为我国抗战文献资源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慧  
论述了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实现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和4个基本模式,即:农业高科技园模式,科研与开发相结合模式,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公司模式和技术推广网络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尹唯丞  方杰  
农业大省的四川,目前多功能农业发展已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加快四川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四川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分析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面临的地形地貌、区位交通、自然资源等现实条件基础上,强调坚持绿色发展等基本原则,提出了四川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良永  吴义周  
本文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察,分析了农村公有集中经营既有模式已被实践否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也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制约,而土地私有集中经营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发挥民营和集中经营的优势,公有民营集中经营应该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进而提出实现农业公有民营集中经营的原则与思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蔡美德  
本文从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运用系统论的整合原理,提出了一种关于管理能力开发的基本模式。认为管理能力是管理者成功地完成特定管理活动所必须的一种专业能力,包括管理认识能力和管理实践能力,简称认识力和实践力。实践力由教育、决策、执行、沟通、创造与公信等六种能力构成,认识力主要取决于思维力,而思维力由创造思维力和逻辑思维力二者构成,其中逻辑思维力还可分为辩证、系统和传统三种逻辑思维力。在实践力和认识力之间,学习和智慧是两个重要的中介要素,它们的作用方式和顺序形成了一种关于发展管理能力的良性循环机制。文章还分析了该模式具有的整体功能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光万  樊志民  
至战国时期思想家已经形成对农业功能的全面发掘,充分论证了其在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教化、文化孕育及技术传承等方面的功能。以此为基础,各国变法在治国方略、制度规定和民风淳化等方面变革农政,明确了农业的国家战略地位,并尝试将农业多功能制度化。秦汉时期举国重农体制和农业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则标志着农业多功能凝入国家制度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坚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鑫  徐长兴  张日成  刘光哲  
采用调研、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方法,对中国农业标准化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连续、悠久的中国农业历史中,缺少农业标准化的文化底蕴沉淀是导致一些人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不足、贯彻操作不能紧扣市场需要的关键;与市场接轨使我国农业出现多样化格局,但基本生产结构仍然以农户为主;要做好农业标准化,只有走和谐共轨、携手推动的道路,其中政策、资金是基础,市场、技术是动力,公司、协会是架构,农户、农民是要素;同时认为我国农业标准化推进有初级和高级两大模式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