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1)
- 2023(6443)
- 2022(5715)
- 2021(5385)
- 2020(4615)
- 2019(10672)
- 2018(10511)
- 2017(20374)
- 2016(11459)
- 2015(12959)
- 2014(12954)
- 2013(12988)
- 2012(12345)
- 2011(11216)
- 2010(11389)
- 2009(10747)
- 2008(10946)
- 2007(10183)
- 2006(8529)
- 2005(7687)
- 学科
- 济(49035)
- 经济(48995)
- 管理(28355)
- 业(27469)
- 方法(23872)
- 数学(21410)
- 数学方法(21225)
- 企(20909)
- 企业(20909)
- 农(14282)
- 学(12312)
- 中国(11684)
- 财(11654)
- 地方(9847)
- 贸(9789)
- 贸易(9789)
- 易(9490)
- 农业(9254)
- 业经(8998)
- 制(8195)
- 和(7347)
- 银(7105)
- 银行(7079)
- 务(7031)
- 财务(7017)
- 财务管理(6993)
- 融(6957)
- 金融(6955)
- 理论(6804)
- 行(6726)
- 机构
- 大学(168174)
- 学院(167763)
- 济(68142)
- 经济(66673)
- 管理(60874)
- 研究(59529)
- 理学(52222)
- 理学院(51562)
- 管理学(50561)
- 管理学院(50252)
- 中国(43852)
- 科学(38931)
- 京(36623)
- 农(34464)
- 所(31951)
- 财(29974)
- 业大(29641)
- 研究所(29326)
- 中心(27425)
- 农业(27067)
- 江(25818)
- 财经(24039)
- 北京(23447)
- 范(22684)
- 师范(22461)
- 经(21727)
- 院(21633)
- 经济学(21046)
- 州(20024)
- 经济学院(19249)
- 基金
- 项目(111564)
- 科学(85488)
- 研究(78932)
- 基金(78781)
- 家(70322)
- 国家(69766)
- 科学基金(57495)
- 社会(47712)
- 社会科(45057)
- 社会科学(45036)
- 省(44461)
- 基金项目(42217)
- 自然(38219)
- 划(37743)
- 自然科(37229)
- 自然科学(37215)
- 自然科学基金(36534)
- 教育(36462)
- 资助(32675)
- 编号(32558)
- 成果(26157)
- 重点(25993)
- 发(24527)
- 部(24243)
- 课题(22792)
- 创(22255)
- 科研(22178)
- 计划(21732)
- 创新(20883)
- 大学(20535)
共检索到243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志彬 王得祥 任广鑫
【目的】研究秦岭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现状和破碎化特征,为研究区以及秦岭中段南坡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菜子坪林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基础,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支持下,对菜子坪林区森林景观格局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并以边界密度、平均分维数、平均最近邻距离和相似邻接比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其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分为14个景观类型,共1 072个斑块,其中无林地斑块面积仅占总面积的3.04%,各景观类型的平均分维数均接近1.00。各森林景观类型的边界密度为:板栗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软阔林>油松林>杨树林>云杉林>硬阔林>铁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斌 张硕新 杨校生
以秦岭火地塘林区1958年、1988年和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主要数据源,利用景观结构分析软件,分析比较该林区3个时期景观格局变化情况,探讨人为干扰对林区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地塘林区高强度的外界干扰,增加了该地区的景观多样性和丰富度;干扰形成的次生森林景观比原生森林景观类型数增多,同时引起部分景观类型的消长变化;森林采伐后林区景观分维数降低,斑块形状变得规则,但随着植被的恢复,各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逐渐复杂,景观的异质性增加。火地塘林区景观格局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外界干扰对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以及森林自主恢复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
火地塘林区 景观格局 动态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楠 王京民 赵鹏祥 李敏 王卫利
【目的】分析黄龙山林区的森林景观格局,揭示森林景观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以黄龙山林业局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Fragstats 3.3软件,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2级景观要素,选取10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域森林景观的要素组成、斑块特征、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以土地利用类型和优势树种组为依据的2级森林景观类型体系中,有林地面积占黄龙山林区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以有林地为基质的森林景观格局中,栎类具有很强的优势性,呈现团聚状态;油松的异质性最高;栎类、油松、桦类处于扩张状态。【结论】黄龙山林区森林景观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颖颖 王熙钱 易祖滨 吴自荣 欧阳勋志 宁金魁
基于江西省兴国县2003年、2009年、2013年3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其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景观,两者总面积占森林景观总面积的80%以上。2003~2009年与2009~2013年两个时期内景观指数差异最大的为:马尾松林景观的斑块数;杉木林景观的景观比例;阔叶纯林景观的破碎度;疏林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与分离度;林龄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国外松林、其他经济林、混交林与杉木林景观的林龄结构较为合理。综合分析表明,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2008年南方特大冰冻等自然灾害是引起研究区森林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格局 景观指数 兴国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阳柏苏 郑华 尹刚强 赵同谦 何平 欧阳志云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1990—2000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0年间景区景观结构基本稳定,景观分割度、斑块丰富度和斑块丰富密度没有变化。斑块数增加了34,增加的斑块主要为经济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永军 李团胜 刘康 苏建文 程水英
基于1998年榆林地区1∶50万土地利用图,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Wiew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支持下,从景观总体特征、斑块面积、斑块数、斑块周长、分形维数和结合度指数的角度进行了格局分析和破碎化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草地面积最大,保持的最为完整,以草地、林地和耕地类型为主,三者占全区面积的93 83%。其他类型分布极不均衡,且多呈小面积零散分布。果园、居民地斑块密度较大,说明果园、居民地高度破碎化。同时旱地有最多的斑块数,其斑块密度大于草地和林地,说明它比草地和林地有更高的破碎化。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和周长遵从分形规律,分形维数1 6001,景观整体的斑...
关键词:
景观组分 景观格局 景观破碎化 榆林地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瑜娟 陈亮明 陈冬洋
以湖南嘉义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基于2009年研究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利用DEM数据与森林植被图进行叠加统计分析,采用Fragstats4.2软件分别分析了研究区内一级、二级景观要素在不考虑海拔因素和考虑海拔因素时的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海拔因素时,竹林分布最为广泛且破碎度高,为主要森林景观要素类型,两级景观类型的分维数都相差不大,且值接近1,整体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一级、二级景观类型的分布面积和斑块数量基本随海拔增高,呈先增后减趋势;3级(500~700 M)高程的面积最大,分布的景观类型和斑块数较多。为此,在嘉义森林公园的经营活动中,建议严格控制人类自身干扰活动对森林景观的影响,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建平
【目的】分析汾河源头森林景观格局,为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2009年山西省汾河源头的SPOT5遥感影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从研究区域的林业用地、有林地和优势树种等3个尺度,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林业用地的斑块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灌木林地、人工造林未成林地、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斑块边界形状较为复杂,分布较为分散。在有林地斑块中,从树种构成比例来看,以纯林为主,混交林较少;从林木起源来看,以天然林为主,且分布集中,人工林较少。从优势树种组成来看,华北落叶松和云...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 汾河源头 GIS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放 邓华锋
【目的】为更好地了解洪田村森林景观结构,以2011年和2016年小班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洪田村的森林景观格局。【方法】以永安市洪田村2011年实地调查小班数据及2016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将选取的19个景观指数从内部细化为三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12个最能表征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的景观指数;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分析了洪田村的森林景观结构及功能。【结果】1)主成分分析筛选的12种景观指数在其所属类别上的因子载荷值均在90%以上,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作为洪田村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指标。2)洪田村森林景观要素组成类型单一且分布不均,杉木和硬阔叶树种为主的景观格局占主导优势。3)斑块形状简单抗干扰能力差,景观整体异质性较高。4)灌木林和软阔类树种较低的边缘密度(ED)表明这两种森林景观与其他类型景观之间的能流、物流交换低。【结论】未来对洪田村进行森林景观规划与设计时应着重调整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空间布局,合理配置乡土树种(杉木、马尾松)、引进树种(桉树)、灌木林及其他树种的比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向阳
Based on the land utilization data,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orest green-land with different area and types in Nanyang City,Henan Provinc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that(1) the area of forest was relatively small in Nanyang City;(2) the patches of forest lands were fragmented and distribute...
关键词:
南阳市 城市森林 景观格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岳刚 杨华 亢新刚 杜志
以研究区的林相图和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为基本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Map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从景观格局总体特征、景观类型水平异质性和景观水平异质性三个层次对该林场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场以有林地为主,其他景观类型零星分布于有林地中,天然林面积比人工林大;森林景观以天然针阔混交林为主,斑块分布集中,形状复杂,破碎度小,人工落叶松林面积较小,形状简单,破碎化程度高。总体上研究区景观异质性较高,景观类型丰富,但人工林景观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结构不合理,必须调整景观斑块结构和保护景观多样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煜星 严恩萍 夏朝宗 党永锋
实施三峡工程以来,三峡库区森林空间分布及其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非常值得关注。研究以三峡库区遥感解译的1990、2002、2011年3期森林分布数据为基础,建立森林破碎化分析模型,运用ArcGIS10.0和Fragstars4.0软件,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对库区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和破碎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1年间,三峡库区森林斑块面积和数量明显增加,斑块间异质性减弱;2011年森林面积比例超过70%的地理网格单元达40%,比1990年提高15%;森林景观聚集度、优势度升高,团聚性不断增强,破碎化程度明显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由此证明,在长期的人工造林等植被建设和保...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玲霞 陆元昌 雷相东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实验林场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方法。划分景观要素类型的因子一级为土地覆盖类型,二级为优势树种组。在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1987—1997年10a间金沟岭实验林场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1987年和1997年主要的景观要素类型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1987年的斑块个数为592块,1997年为946块。斑块个数大幅度增加,反映出森林景观破碎化的趋势。10a间,景观多样性指数和相对丰富度指数降低,优势度指数有所增加。文章对营林活动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的林班也是作业强度比较大的林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希彪 周天林
以黄土高原子午岭1∶25000植被图为基础,利用GIS手段和缓冲区分析技术,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子午岭森林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子午岭森林景观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林、山杨(Populusdavidiana)林为主体,但因人为破坏等原因,灌木林和非林地景观类型亦占较重要地位。人类活动的强弱与景观破碎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人类作用强的地区平均斑块面积较小,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类作用弱的地区斑块面积较大,破碎化程度较低。人为干扰增加了景观的异质性,从而使森林景观多样性增加,优势度指数下降,均匀度指数增加,破碎度指数增加。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子午岭森林景观破碎化的...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车腾腾 冯益明 蔡道雄 张万幸 张显强 吴春争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热林中心)1998年、2004年和2009年3期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为主要信息源,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通过分析景观指数,对热林中心3个时期的景观格局作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998-2009年,有林地景观要素占所有景观要素面积的49%以上,呈现出面积大、斑块数目多、优势度高的特征,它对热林中心景观的结构功能起着主导作用。未成林造林地、非林地、无立木林地在1998-2009年期间面积分别减少283.83,538.84和1 507.11 hm2,疏林地在2004年和2009年2期数据中都已经不存在,宜林地面积在不断增加,苗圃和辅助生产这些为营林造林服务的土...
关键词:
景观生态学 人工林 景观格局 动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