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9)
2023(2705)
2022(2196)
2021(2060)
2020(1688)
2019(3798)
2018(3735)
2017(6512)
2016(3960)
2015(4305)
2014(4235)
2013(4172)
2012(4241)
2011(3954)
2010(4170)
2009(3597)
2008(3791)
2007(3361)
2006(3042)
2005(2682)
作者
(14873)
(12589)
(12508)
(11818)
(8014)
(6126)
(5489)
(4871)
(4818)
(4607)
(4518)
(4344)
(4267)
(4261)
(3983)
(3784)
(3783)
(3721)
(3667)
(3616)
(3405)
(3309)
(3203)
(2882)
(2882)
(2863)
(2843)
(2737)
(2620)
(2564)
学科
(13482)
经济(13460)
管理(7894)
(7855)
(7532)
方法(5551)
(5432)
企业(5432)
数学(4566)
(4496)
数学方法(4448)
中国(3539)
环境(3333)
农业(3194)
业经(2869)
地方(2853)
(2752)
(2609)
生态(2605)
理论(2505)
(2370)
资源(2232)
(2168)
(2160)
贸易(2158)
(2153)
植物(2112)
(2109)
(2099)
(2066)
机构
大学(63834)
学院(61990)
研究(28238)
科学(22388)
(19678)
中国(19262)
经济(19231)
管理(18383)
(18369)
(16959)
研究所(16119)
理学(16031)
理学院(15625)
(15203)
管理学(15060)
管理学院(14947)
农业(14712)
业大(13798)
中心(11387)
(10633)
师范(10485)
(10313)
(10078)
科学院(9992)
(9914)
实验(9683)
北京(9566)
农业大学(9465)
实验室(9341)
(9236)
基金
项目(46498)
科学(35661)
基金(34130)
(33536)
国家(33349)
研究(27448)
科学基金(26313)
自然(20058)
自然科(19545)
自然科学(19531)
自然科学基金(19190)
基金项目(18391)
(17523)
(16548)
社会(15957)
社会科(15016)
社会科学(15009)
资助(13574)
教育(12124)
重点(11942)
计划(11545)
科技(10767)
(10091)
科研(9570)
编号(9567)
(9525)
(9160)
专项(9040)
创新(8740)
(8056)
期刊
(21301)
经济(21301)
学报(18792)
(16389)
科学(16205)
研究(15728)
大学(12755)
学学(12268)
中国(11926)
农业(11175)
(6692)
资源(6341)
管理(5798)
教育(5776)
(5767)
业大(5747)
林业(5178)
(5017)
农业大学(4378)
自然(4223)
科技(4034)
(3750)
金融(3750)
中国农业(3509)
财经(3343)
技术(3333)
(3102)
经济研究(2932)
(2879)
世界(2803)
共检索到89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艳玲  郭鹏  延晓冬  赵天宝  
植被覆盖状况是评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利用GIMMS数据集的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对内蒙古地区1982—2000年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降水与该地区植被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9年中内蒙古地区植被NDVI总体上呈轻微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同时内蒙古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植被受降水的影响较大。此外,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一些地区的植被变化也起到了建设或破坏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易浪  任志远  张翀  刘雯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春贵  熊小菊  胡宝清  陈依兰  陈月连  贺同鑫  
植被覆盖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岩性区域其植被覆盖变化也不相同。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探讨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广西植被覆盖较高,其中非碳酸盐岩的NDVI值最高,而连续性白云岩的最低;(2)不同岩性植被覆盖变异系数值的差异比较明显,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覆盖以轻度变异为主;(3)不同岩性NDVI对气温降水的变化响应不够显著;(4)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植被覆盖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草地、林地植被覆盖以轻度增加为主,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文龙  张福平  倪海燕  刘焱序  刘宪锋  
基于1999-2010年SPOT NDVI数据,采用NDVI均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关中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良好,其中秦岭北坡NDVI值最高,城市中心区NDVI值最低,1999-2010年间年均NDVI值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增速为5%/10a;植被覆盖轻度改善的区域面积占关中地区总面积的70.39%,基本不变区域占24.77%,表明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温、降水量的响应良好,大部分区域呈现正相关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黑钢  冯辉  夏倩柔  
以多期遥感图像为基本数据,借助3S技术,探讨了奇台绿洲的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虽然弃耕面积与开荒面积之比从前期(1986~1997年)的7.56降为后期(1997~2005)的1.86,但植被覆盖类型的变化始终以开荒为主,大量非耕地转化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早期占总面积的11.74%增加到后期的40.15%。前期植被恢复面积是退化面积的130.13%,后期仅为37.5%。同时,荒漠转化为低草的比例较前期少,而低草转化为荒漠的比例增加,表明荒漠在不断扩大,反映出绿洲生态环境趋差。人类大面积开垦农田使用了大量的水资源,使得地下水位下降,荒漠边缘依靠地下水生存的低草枯萎,并转化为荒漠。这是导致后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颖  章超斌  王钊齐  杨悦  李建龙  
采用1982-2012年的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三江源保护区不同时期代表性河流源区不同类型草地的植被覆盖度及其动态,并研究了草地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三江源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全区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8.73%,黄河源草地覆盖度最高(65.45%),长江源最低(4.25%),草甸、高山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原、高山亚高山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59.86%、57.39%、39.50%、33.70%和14.13%;31年间全区草地覆盖度整体上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立新  刘华民  杨劼  梁存柱  王炜  张继恩  
利用1961—2007年毛乌素沙地气温、降水资料,对研究区近50 a来气温和水分资源各分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TM影像和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从气候变化和群落水分收支平衡的角度,对毛乌素沙地近20 a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沙地增温趋势显著,变化率为0.33℃/10 a。全区域年均温变化趋势的范围为0.16~0.5℃/10 a,且增温的程度存在西北部最强、东南部最弱的趋势。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东南部降水量P和可利用降水Δw多、陆面蒸散E强,西北部相反。P、E、Δw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并且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近20 a毛乌素沙地植被覆盖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灿  高阳华  李月臣  杨世琦  倪波顺  
运用美国NASA发布的MOD13Q1级产品16d最大值合成数据结合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料,分析2000~2011年重庆市植被变化状况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a来重庆市年均NDVI呈增长趋势,但空间时间尺度上有所差异,从空间尺度上看NDVI增长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部区域,NDVI降低区域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区、区县城区及长江沿岸、三峡库区消落带;从时间尺度上看,春季、秋季NDVI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夏季NDVI趋于稳定,冬季NDVI有所下降;NDVI在年际尺度上与温度和降水相关并不显著,但在月份尺度上与气温降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且与气温相关性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永锋  靖娟利  
基于1998-2012年SPOT 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气象站点的降水量和温度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标准差、Hurst指数和相关系数法,研究了广西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并分析了NDVI与前0-3个月降水量和温度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及其对应的滞后期。研究表明:1)近15 a来,研究区NDVI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且岩溶区NDVI的增加速率稍快于非岩溶区;2)NDVI均值表现出四周高、中间低,非岩溶区高于岩溶区的总体特征,NDVI总体以中等-低波动为主;3)NDVI改善的区域面积占96.6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温小洁  姚顺波  
基于MODIS-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残差分析法,结合土地利用类型遥感数据及县域社会经济数据,计算人类活动强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2000—2015年黄河中上游植被覆盖空间分布状况、时间变化趋势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植被覆盖整体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的趋势,且存在与400 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的分界线.(2)退耕还林前后植被退化区占研究区域的3.65%,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市辖区;植被改善区域占研究区域的31.12%,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南部;植被覆盖状况基本不变的区域占65.22%.总体来说,植被覆盖情况有所改善,但生态恢复与生态恶化并存.(3)植被覆盖状况与人类活动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4)植被覆盖与人类活动强度呈现出较为同步的动态演化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IMMS/NDVI数据,采用NDVI均值法、差值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植被覆盖增加的区域主要有:新疆的天山、塔里木河流域、青海的东南部、甘肃的中东部、宁夏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省等地区,植被覆盖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昆仑山、甘肃西北部以及宁夏和甘肃交界处等地。植被NDVI与年际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与年内气温、降水量和积温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0.900和0.442。【结论】1982—2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严俊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丁建丽  张飞  买买提·沙吾提  
基于TM/ETM遥感数据和FCD模型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反演中亚地区马雷绿洲1988、2001和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马雷绿洲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该区域同时期年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数据,分别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马雷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植被覆盖度由绿洲内部向外围递减,变化速率为0.12/10km,越趋近于绿洲边缘这种变化就越大;2)1988—2010年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1988—2001年增加尤为明显,平均为0.20/10年,2001—2010年趋于平缓,绿洲内部植被覆盖面积变化强烈、复杂及没有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贺肖芳  陈燕  朱敏  宋新山  王宇晖  
以2001年、2009年TM遥感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法获取植被覆盖度变化信息,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相结合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在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将两者结合起来对其驱动力及其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盐城海岸带植被覆盖度整体有所提升,2001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现西南高东北低之势,中、高覆盖度占总面积的55.2%;2009年植被覆盖度相较2001年有明显变化,东北片区的植被覆盖度明显升高,西南部分地区有所下降。其中林地以中覆盖为主,占比30.72%,其他用地类型均以高植被覆盖度为主。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