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80)
2023(10518)
2022(9341)
2021(8881)
2020(7486)
2019(17353)
2018(17473)
2017(33871)
2016(18546)
2015(20570)
2014(20438)
2013(20251)
2012(18494)
2011(16503)
2010(16233)
2009(14611)
2008(13987)
2007(11992)
2006(10326)
2005(8829)
作者
(53712)
(44609)
(44376)
(42211)
(28284)
(21481)
(19991)
(17665)
(16979)
(15812)
(15477)
(15055)
(14170)
(14109)
(13846)
(13604)
(13377)
(13273)
(12738)
(12666)
(11177)
(10966)
(10753)
(10067)
(10004)
(9872)
(9710)
(9684)
(8897)
(8786)
学科
(70951)
经济(70880)
管理(49934)
(47912)
(40389)
企业(40389)
方法(34835)
数学(30303)
数学方法(29948)
(18869)
(18307)
(17394)
中国(17393)
业经(15524)
地方(15242)
农业(12154)
(12132)
(11961)
贸易(11955)
理论(11834)
(11816)
(11578)
(11283)
环境(11243)
财务(11225)
财务管理(11208)
技术(10959)
企业财务(10672)
(9694)
(9493)
机构
大学(257470)
学院(254932)
管理(103890)
(96695)
经济(94522)
理学(91026)
理学院(89997)
管理学(88345)
管理学院(87911)
研究(86045)
中国(61481)
科学(57368)
(55398)
(43621)
(42653)
(42366)
业大(41820)
研究所(40533)
中心(38354)
(35467)
北京(35116)
财经(35057)
(34248)
师范(33899)
农业(32883)
(32549)
(31993)
(29059)
经济学(28020)
师范大学(27633)
基金
项目(185900)
科学(145517)
基金(134905)
研究(132462)
(119130)
国家(118209)
科学基金(100922)
社会(81146)
社会科(76840)
社会科学(76817)
基金项目(73113)
(72714)
自然(68518)
自然科(66868)
自然科学(66855)
自然科学基金(65642)
(61626)
教育(60007)
资助(55633)
编号(53519)
成果(42285)
重点(42053)
(40135)
(39214)
(38083)
课题(36666)
科研(36353)
创新(35534)
计划(34669)
大学(34057)
期刊
(101091)
经济(101091)
研究(72473)
学报(44885)
中国(41828)
科学(41466)
(36655)
管理(36072)
大学(33282)
学学(31508)
(30069)
教育(26621)
农业(25755)
技术(21030)
业经(17461)
(17332)
金融(17332)
财经(15965)
经济研究(15829)
林业(14791)
科技(13988)
图书(13986)
问题(13799)
(13457)
(13189)
理论(12775)
资源(12588)
技术经济(12026)
实践(11925)
(11925)
共检索到354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甲荣  肖斌  陈海滨  刘满堂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s for spruce forest in Qinling Mountain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spruce( Picea asperata ) forests at different stage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seed sources and a little nu...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迪玮峙  康冰  高妍夏  张莹  杜艳玲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及其更新影响因子,为巴山冷杉林的天然更新趋向判定及近自然化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以乔木层与灌木层重要值及乔木径级结构、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为指标,分析巴山冷杉林的更新特征,并通过林下木本植物更新层的密度分析不同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乔木层中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重要值为193.96%,为建群种,亚优势种为牛皮桦(Betula albo-sinensisvar.septentrionalis),二者的径级结构中0~≤5cm个体缺乏。林下更新层中乔木树种有7种,仅占总种数的17.9%,箭竹(Fargesia spa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根  彭鸿  
根据37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系统研究了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对群落进行了分类。秦岭太白红杉林可划分为3个林型组,即灌木太白红杉林、草类太白红杉林、藓类太白红杉林,和16个林分类型。应用NMDS排序技术,分析了太白红杉林下草本植物生态种组的特点,探讨了各林分类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而为保护经营这一珍稀植物群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卫国  张玲  陈存根  
巴山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在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亚高山脆弱带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天然巴山冷杉林用Braun-Blanquet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由221个植物种组成,分属于64科136属,其中乔木6种,灌木42种,草本142种,蕨类7种,苔藓24种.下木及活地被物广布种类少,稀有种和偶见种居多,其中恒有度在10%以上的物种有21个,占总种数的9.8%;恒有度低于10%的有193种,占总种数的90.2%.高位芽植物种占总种数的19.5%,地面芽、地下芽、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苔藓种类占总种数的80.5%;多形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占绝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妍夏  康冰  迪玮峙  杜焰玲  李万春  张莹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次生林的更新特征,为红桦林的近自然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典型样地法,调查红桦次生林的更新状况,分析林下木本植物更新特征及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结果】更新层共有木本植物59种,其中乔木树种有25种,占所有木本植物总数的42.4%。更新的木本植物中以灌木种居多,优势种有箭竹(Fargesia spathacea)、悬钩子(Rubus corchorifolius)等,红桦在群落更新层中的优势地位不明显。红桦次生林木本植物幼苗在40~60cm高度级内数量最多,0~20cm高度级内分布很少。林下木本植物的更新方式以萌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云  潘存德  李明辉  侯世全  孙丹峰  刘云慧  
通过对天山云杉林中 30个林冠空隙的调查 ,研究了新疆天山云杉林林冠空隙的基本特征和影响林冠空隙内幼苗更新的因子 .结果表明 ,本研究范围内 ,天山云杉林扩展林冠空隙 (EG)的面积在 5 0 .81~ 2 98.0 5m2 之间 ,其中以 4 0~ 1 6 0m2 所占比例较大 ;实际林冠空隙 (CG)的面积大多在 1 1 .37~ 1 83.39m2 之间 ,其中以小于 80m2 所占比例较大 ;CG EG值大多在 0 .4~ 0 .6之间 ,大多数林隙的形状近似于圆形 ,都接近于 1 ;林冠空隙有 1 0种形成方式 ,其中以伐倒和伐倒 +掘根风倒的方式最多 ;林冠空隙开敞度大多分布在 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文明  陈智华  丁克毅  喇明清  吴鹏飞  李忠武  杨大星  
为查明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土壤动物区系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手捡环刀法和漏斗法(TullgrenBaermann)对0~5、5~10和10~15 cm人工云杉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研究,此次研究共获大型土壤动物473个,隶属3门5纲15目,优势类群为鞘翅目成虫(20.29%)、半翅目(17.55%)、鞘翅目幼虫(17.55%)和大蚓类(10.57%);中小型土壤动物4859个,隶属4门7纲16目,优势类群为线虫类(71.48%)和节腹亚目(12.90%)。土壤动物在土壤剖面上呈明显的表聚性分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1ou均匀性指数(E)、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昕妮  李路  常亚鹏  罗庆辉  许仲林  
[目的]探讨不同环境因子对雪岭云杉林土壤和叶片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为干旱区和半干旱地区植被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关系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干旱区的天山北坡的雪岭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7年7-8月,在7个采样区采集不同土层(0~30,30~50,50~80 cm)土壤和叶片样品,测定其N、P含量及N:P,同时测定各样地的海拔、年均气温(MAT)和年均降水量(MAP),计算R_N(N_(叶片)/N_(土壤))和R_P(P_(叶片)/P_(土壤)),研究叶片N和P含量对土壤N和P含量的响应,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环境变量(海拔、MAT和MAP)对土壤、叶片N、P含量和N:P以及R_N、R_P的影响。[结果](1)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N、P含量及N:P均降低。土壤P含量与海拔、MAT以及MAP的关系不明显;土壤N含量随海拔和MAP的增加而增大,随MAT的升高而降低,土壤N:P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大,随MAT的升高而降低,与MA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2)叶片N含量随海拔的上升而降低,随MAT的升高而增大,与MAP相关性不明显;叶片N:P随MAP的增加而增大,与海拔、MAT相关性不明显;叶片P含量与海拔、MAT以及MAP的关系不明显。(3)在0~80 cm土层,土壤N含量与叶片N含量、土壤P含量与叶片P含量、土壤N:P与叶片N:P均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未达显著水平。(4)R_N与海拔呈负相关,与MAT呈正相关,与MAP相关性不明显;R_P与海拔、MAT、MAP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雪岭云杉林土壤N:P相对较低,N是主要限制元素;海拔、MAT、MAP对雪岭云杉林叶片和土壤N含量及N:P有影响,对土壤和叶片P含量无影响。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彬  
祁连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仅是黑河发源地,也是黑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和水量供应区之一,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青海云杉林(Picea crassifolia forest)作为当地重要的水源涵养林类型,其森林结构和生长变化对祁连山甚至整个黑河流域十分重要。然而森林与水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西北半干旱地区林水矛盾严重,水作为主要载体参与并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决定着森林的存在、恢复、经营、稳定和发展;坡面不仅是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垚  盛基峰  于美佳  段少荣  叶彦辉  韩艳英  
【目的】粗木质残体(CWD)是林芝云杉林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组成要素,其储量特征是研究CWD的基础。采用国际上统一的分类标准对林芝云杉林CWD进行分类并调查其储量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结果比较,利于整合和完善全球CWD数据。【方法】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岗乡云杉林自然保护区内内设置1 hm~(2)样方,对样方内环境因子、CWD类型、分解等级和径级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CWD储量的影响。【结果】林芝云杉林内CWD的密度、体积和储量分别为191 株/hm~(2),261.966 m~(3)/hm~(2)、80.72 t/hm~(2)。林内主要以10~20、20~30、30~40 cm径级倒木分布为主,CWD总体径级储量顺序为:大径级(61.25%)>中径级(28.55%)>小径级(10.20%);分解等级以Ⅱ、Ⅲ等级为主。不同分解等级CWD储量变化为:Ⅱ>Ⅲ>Ⅰ>Ⅳ>Ⅴ,倒木储量与CWD总体变化规律一致,枯立木和大枝储量分布为:Ⅱ>Ⅰ>Ⅲ>Ⅳ>Ⅴ,树桩密度较小,主要为Ⅰ级。林内倒木、枯立木、大枝和树桩储量分别为77.26、2.78、0.31和0.37 t/hm~(2)。其中倒木在密度、体积和储量中占比最高,是CWD的主要贡献者,构成林芝云杉林CWD的主体。【结论】林芝云杉林CWD储量与全球针叶林CWD储量的平均值相近,可能与藏东南的水热条件、树种组成、森林植被类型和分布规律等因素相关。本文通过对藏东南林芝云杉林CWD的研究可为藏东南云杉林的可持续发展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有奎  杨全生  倪自银  蒋志成  刘勋才  王零  
采取以线路调查为主,踏查与详查、人工采集与灯诱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林中不同林层的昆虫分别进行了采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中植食性昆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结构,根据林分的垂直结构和昆虫寄生、取食树木组织部位可划分为6个群落,其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灌木和草本层昆虫群落(928种),土壤与根部昆虫群落(约780种),嫩梢与针叶昆虫群落(117种),树干韧皮部与木质部昆虫群落(66种)、枝梢与嫩皮昆虫群落(38种)、花与种实昆虫群落(14种)。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嫩梢与针叶昆虫群落、树干韧皮部与木质部昆虫群落、花与种实昆虫群落、枝梢与嫩皮昆虫群落、灌木和草本层昆虫群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蓉  林波  刘庆  
为阐明林窗和凋落物对云杉人工林更新的作用,在川西米亚罗人工云杉林制造林窗(40m2)。通过对林窗环境因子进行动态监测,并跟踪调查天然下种、人工播种和去凋落物播种3种方式的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情况,以及进行云杉凋落物水浸液对其种子萌发及根、茎生长影响的室内观察,对林窗与凋落物对云杉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窗环境具有异质性;林窗位置以及播种方式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都有影响,天然下种(2.75株·m-2)和去凋落物播种(21.25株·m-2)均在林窗中心幼苗萌发数量最多,人工播种(10.75株·m-2)在林窗边缘种子萌发数量多;靠近林窗中心位置幼苗死亡率略低;3种播种方式以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晶晶  党坤良  周勇  唐朋辉  刘永杰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南坡不同区域华山松林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华山松林的管理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测定华山松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量,分别用OR-2010型快速量热仪、马弗炉和Liqui TOCⅡ总有机碳元素分析仪,测定乔木层(干、皮、枝、叶、根)、灌木层(枝、叶、根)和草本层(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热值、灰分含量和含碳率。【结果】秦岭中段南坡华山松林总生物量、能量现存量、灰分储量和碳储量分别为81.39t/hm2、1 539.04GJ/hm2、3 765.86kg/hm2和33.70t/hm2。其中乔木层生物量、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洪治  黄欣  宿昊  乔鹏飞  姜在民  申耀荣  蔡靖  
【目的】红桦是我国特有的桦木科高大落叶乔木,也是我国暖温带森林主要建群种之一,具有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通过对秦岭两地区红桦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阐明红桦种群年龄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揭示红桦种群自然更新障碍原因,为今后红桦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和甘肃省礼县洮坪林场红桦种群调查与统计,绘制红桦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同时结合种群动态数量化法和数量时间序列分析法揭示红桦种群的发展趋势。【结果】两地种群年龄结构均在Ⅲ龄级时个体数最多,种群主要由幼龄个体组成;两地种群均是前期先衰退后增长,中期短暂衰退后增长,在Ⅵ~Ⅶ龄级急剧衰退;洮坪种群比火地塘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其种群更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地红桦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趋向于Deevey-Ⅱ型。【结论】火地塘和洮坪两地红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呈不规则的金字塔型,种群发展主要靠中老龄个体维持;两地红桦种群现阶段都为增长型种群,且都对生境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洮坪种群尤为明显;在未来两地红桦种群均不同程度地缺乏幼苗,自然更新较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保护和恢复红桦种群的策略:人工培育幼苗移植到种群的林窗内;对幼龄林采用“3年5次”的抚育方式,对中龄林采用整枝、修剪、除灌等方式进行抚育;对于郁闭度达0.9以上的林分,适当间伐,每公顷保留1 500株左右,提高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赟  成彩霞  赵维俊  敬文茂  
为了探讨青海云杉林水文特征与生态因子变化关系,选择大野口流域为试验流域,充分利用历史监测资料以及现有生态监测设施仪器的优势,通过降水、林冠及树干截留、苔藓枯落物截留、土壤水分及温度、积雪消融、冻土冻融、土壤蒸发、河川径流、林分立地条件、林分气象因子、林分结构、苔藓枯落物结构、土壤特性等指标监测,采取特征参数统计、多元函数回归和相关系数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水文特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论为:(1)建立了水位与河川径流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探讨了祁连山大野口流域河川径流量变化规律;(2)建立了气温、降水、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