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83)
2023(13626)
2022(11930)
2021(11331)
2020(9266)
2019(21335)
2018(21428)
2017(41215)
2016(22322)
2015(25084)
2014(25003)
2013(24758)
2012(22713)
2011(20458)
2010(20242)
2009(18520)
2008(17694)
2007(15567)
2006(13873)
2005(11748)
作者
(63187)
(52932)
(52126)
(49851)
(33215)
(25517)
(23643)
(20768)
(20057)
(18449)
(18109)
(17711)
(16552)
(16288)
(15997)
(15843)
(15733)
(15323)
(15091)
(14776)
(13071)
(12831)
(12606)
(12263)
(11821)
(11711)
(11681)
(11567)
(10521)
(10422)
学科
(92159)
经济(91979)
(64156)
管理(56490)
(51257)
(43062)
企业(43062)
方法(37951)
农业(34204)
数学(31859)
数学方法(31500)
业经(25999)
中国(23684)
地方(23352)
(19264)
(19219)
(16371)
理论(14988)
(14742)
(14349)
(14210)
贸易(14201)
环境(13915)
(13724)
技术(13469)
农业经济(12755)
(12406)
教育(12136)
(11698)
(11472)
机构
学院(310511)
大学(308042)
管理(125616)
(120670)
经济(117898)
理学(109832)
理学院(108580)
管理学(106707)
管理学院(106159)
研究(103368)
中国(77004)
(67462)
科学(66155)
(65596)
业大(52991)
(51342)
农业(51229)
(51133)
中心(48561)
研究所(46767)
(45869)
(43627)
师范(43321)
财经(41265)
北京(40607)
(37584)
(37019)
(37012)
师范大学(34888)
经济管理(34772)
基金
项目(219164)
科学(172507)
研究(163083)
基金(158150)
(137126)
国家(135874)
科学基金(117169)
社会(103039)
社会科(96522)
社会科学(96492)
(86994)
基金项目(86205)
自然(75565)
自然科(73758)
自然科学(73744)
教育(72787)
自然科学基金(72404)
(71946)
编号(69027)
资助(62370)
成果(54777)
重点(48298)
(47780)
(47629)
课题(45872)
(45238)
创新(42040)
国家社会(41337)
科研(41332)
教育部(40466)
期刊
(139000)
经济(139000)
研究(88398)
(69918)
中国(60871)
学报(50141)
科学(47620)
农业(47601)
管理(40646)
大学(38665)
学学(36433)
(36386)
教育(34419)
业经(28732)
技术(26004)
(25875)
金融(25875)
(21983)
问题(19649)
财经(18420)
经济研究(18351)
图书(17437)
(17366)
资源(16440)
科技(16114)
(15579)
农业经济(15293)
农村(14943)
(14943)
理论(14725)
共检索到450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超群  王晓峰  员学锋  徐和平  任朝霞  卫新东  
社会空间是社会过程与空间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握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可以为通过空间规划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切入点。在对陕西省太白县、柞水县、商州区三个秦岭山区县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县乡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占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山区农村社会的特征,从结构角度分析社会空间的参与者、基本组成和演化类型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1)在参与农村社会空间演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最为显著,乡村精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外部工商资本是新的推动力量,本地农民是农村社会空间生成的基质;(2)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由物理空间、意愿—行动空间和制度空间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共同构成;(3)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演化过程可以分成生产、分离、转移、扩展、压缩和消亡等几种基本演变类型。通过空间规划中考虑营造植根于农村并能扩展的社会空间,引导山区农村社会在变革中向良性发展,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阳  
山区河谷型城市受限于山地地形地貌,县域城镇人口基本集中在县城及其周边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不足。同时,受限于沿河带状组团串联布局的城市形态,单项城市建设用地因缺乏各组团内的规模控制,往往掣肘发展侵蚀生态山体,规模超标污染下游组团。另外城市建设时序因缺少与其他部门规划衔接的分期用地规模控制,无法落位近期建设项目和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山区河谷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无法仅通过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良好控制需从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侧"进行总量、单项用地、建设时序的规模论证探讨。商南县是秦岭山区典型河谷型小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通过区域层面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商南县城城市建设用地将跨出现状城区,确定满足远期、远景"刚需"的总体规模。居住、工业等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通过生态环境区划,依据生态环境承载力限定上限规模。城市建设时序通过与相关部门规划指标、用地边界的衔接,划定多规协同的分期用地规模。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德生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全市总人口243万,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0.94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是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更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对此,笔者结合商洛市的实际,就秦岭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展开论述。商洛市耕地占补平衡进展从粗放使用到指标统筹管理。商洛市位于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德生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全市总人口243万,耕地面积223万亩,人均0.94亩,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补救措施,是对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更是守住耕地红线的关键之举。对此,笔者结合商洛市的实际,就秦岭山区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展开论述。商洛市耕地占补平衡进展从粗放使用到指标统筹管理。商洛市位于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占锋  
1978年以来,在中央政府强力推进下,我国农村扶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贫困也出现新的特征:从普遍性贫困过渡为结构性贫困;由区域性贫困逐渐转为个体性贫困。这就使得扶贫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本文以秦岭山区5个贫困村的调查为例,旨在分析当前西部农村贫困的特征及其内在的演化规律,以便为政府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和转向扶贫路径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聪  
本研究将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引入到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了用于分析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户生计状况的框架,并利用在陕西秦岭地区的农户专项调查数据对外出务工农户和非外出务工农户的生计状况做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贫困山区,外出务工改善了农户的生计状况,并降低了对环境的依赖,打工户的生计状况总体好于非打工户。与非打工户相比,打工户有着较好的生计资产,打工户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均优于非打工户,打工户陷入贫困的概率、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破坏要低于非打工户。本文的分析将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华  宋保平  白凯  
基于和谐理论建立了和谐旅游评价体系,并以陕西秦岭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评价法,对陕西秦岭和谐旅游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化研究。本研究对于系统总结和提升和谐旅游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和谐旅游的丰富内涵,确定陕西秦岭旅游发展战略,提高陕西秦岭旅游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红星  王开锋  权清转  方树淼  金跃林  
采用回归自然生境又创建生态繁育工程的研究方法 ,依大鲵繁苗的生产实践和养殖中的生物学参数 ,论述了以基岩、植被定水源 ;以纬度与海拔定气候 ;以地形交通定场址 ;以工程设施保安全的大鲵生态繁育工程技术。为依法保护和开发利用大鲵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晓东  牛叔文  李国柱  王海鸿  
在西秦岭山地使用太阳灶和沼气,生态经济效益显著。1户1台1.5m2太阳灶、1个8 m3沼气池每年所得到的热量等于773 kg标准煤,折合1 353 kg薪材,净收益为268元。一年内所替代的薪柴等于0.338 hm2有林地一年的生长量,可使0.042 275hm2有林地免遭砍伐。农户从退耕还林中得到的收益为平均每年465元,与种植粮食比较,这些收益主要是不再种粮后所节省的生产成本。退耕还林以扩大林木增量为目标,应作为中长期的战略,稳步实施。使用太阳灶和沼气以保护林木存量为目标,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效的有力措施和生态建设的必要手段,应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原居林  解林红  朱俊杰  徐钰  王高学  
采用RAPD技术,对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黑河群体和湑水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河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5.8%,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178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520;湑水河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3.4%,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1526,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214。黑河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495,遗传距离为0.0664;湑水河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549,遗传距离为0.0556;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焰玲  张莹  董国华  娄雪冬  康冰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影响因子,为进一步了解秦岭箭竹的生长发育和揭示该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立18块10m×10m的样地,其中依据坡向(阴坡、阳坡)设置6块,依据海拔(1470,1874,2270,2643m)设置12块,并计算每块样地的物种重要值、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坡向和海拔秦岭箭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别选取灌木层和草本层重要值较大的8种植物,利用Levins公式计算并分析其生态位宽度。【结果】秦岭箭竹群落中共有79种植物,其中灌木层23种,占总物种数的29....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祥利  宋保平  延军平  
在大尺度区域旅游规划兴起背景下,本研究以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为例,基于客源群体差异角度,运用认知度和偏好度等值线图对大区域旅游景区认知和选择偏好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成熟型和稳定型旅游景区形成认高知度聚集区,成长型和开发型旅游景区形成低认知度分散区;②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形成聚集区和辐射区,数量选择偏好存在差异,旅游景区空间显示偏好与交通通达性密切相关;③大区域旅游景区认知度和选择偏好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形成了以认知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偏好和出游倾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嘉宁   岳大鹏   赵景波   杨天宇  
运用灾害等级法、数理统计法、小波分析法等对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的霜雪灾害等级、时空分布、周期性及致灾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秦岭以北地区清代(1644—1911年)268年内共发生霜雪灾害97次,1644—1703年和1864—1911年为高频期,1704—1783年和1784—1863年为较低频期,且存在3年、7年、11年、28年的准周期。(2)霜雪灾害频次和等级存在季节性特征。霜灾在春秋两季最为频繁,雪灾在冬春季节发生最多,冻灾几乎仅在冬季发生。中度等级灾害多发生于春秋两季,重度等级灾害常发生于秋冬之际。(3)霜雪灾害的强弱与频次在空间上有较好一致性,多集中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和西北部以及关中盆地东南部。(4)霜雪灾害发生高频期对应气候更为寒冷干燥。冬季风强度是决定霜雪灾害发生的直接因素。(5)小冰期气候在清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较暖或炎热月份发生降温达15~20℃的灾难性降温事件,并导致灾难性天气过程。(6)清代陕西秦岭以北地区发生两次极端寒冷气候事件,分别在1662—1692年和1861—1900年,后者指示清代气温最低的时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文维  陈佳  袁倩文  杨新军  
恢复力概念为秦岭贫困山区乡村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恢复力视角研究乡村振兴潜力,对于提高贫困山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乡村有效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贫困山区商洛市为案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建立贫困山区乡村恢复力评价体系测度恢复力指数,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识别恢复力关键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三区县乡村振兴潜力类型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商洛市三个区县各镇办的恢复力指数呈集聚分布态势,恢复力整体上处于偏低水平状态。(2)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对乡村社区恢复力起到决定作用。(3)三区县乡村振兴潜力可分为四种类型:均衡发展潜力区、农业主导潜力区、农业旅游兼营潜力区和地理环境限制潜力区,根据其资源禀赋和现状发展条件提出针对性的乡村振兴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伟伟  胡春丽  荣培君  
[目的]乡村民宿在快速发展下已成为国内外游客体验中国乡村文化的热门选择,成为促进区域旅游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选取旅游资源丰富的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作为研究区域,[方法]通过携程民宿、美团民宿、去哪儿民宿等多种渠道,统计出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312处,利用百度地图坐标拾取工具获取民宿点经纬度地理信息,结合空间分析方法探究此区域地民宿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1)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空间分布呈现“全局离散、局部聚集”的特征,其中西安长安区、蓝田县、商洛柞水县、宝鸡太白山区域、渭南华山区域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县区分布较为稀疏。长安区和蓝田县的空间集聚现象相对均衡且连片发展广布。(2)乡村民宿集聚分布受旅游政策、人口因素、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等因素的影响,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与交通条件、水系分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建议]秦岭陕西段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坚持生态保护、改善交通条件、提升美丽乡村水系规划建设、加强乡村民宿与秦岭人文自然资源的联动、产业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