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1)
- 2023(4381)
- 2022(3866)
- 2021(3703)
- 2020(3447)
- 2019(7901)
- 2018(7833)
- 2017(14531)
- 2016(8617)
- 2015(9606)
- 2014(9545)
- 2013(9258)
- 2012(8681)
- 2011(7896)
- 2010(8076)
- 2009(7652)
- 2008(7608)
- 2007(6740)
- 2006(5862)
- 2005(5076)
- 学科
- 济(35932)
- 经济(35899)
- 方法(21371)
- 管理(21070)
- 业(20820)
- 数学(19439)
- 数学方法(19042)
- 企(17825)
- 企业(17825)
- 学(12815)
- 农(7398)
- 中国(7084)
- 财(6539)
- 理论(6390)
- 业经(6018)
- 地方(5795)
- 贸(5280)
- 贸易(5278)
- 易(5072)
- 农业(5046)
- 环境(5014)
- 和(4854)
- 技术(4629)
- 划(4369)
- 制(4331)
- 融(4317)
- 金融(4316)
- 务(4037)
- 财务(4020)
- 银(4019)
- 机构
- 大学(129121)
- 学院(126538)
- 研究(47495)
- 管理(44762)
- 济(44295)
- 经济(43407)
- 理学(39728)
- 理学院(39157)
- 管理学(37712)
- 管理学院(37528)
- 科学(36307)
- 中国(32950)
- 农(31602)
- 京(28190)
- 所(27171)
- 业大(26845)
- 研究所(25709)
- 农业(24858)
- 中心(19898)
- 江(19032)
- 财(18603)
- 北京(17785)
- 院(17551)
- 范(17136)
- 师范(16838)
- 农业大学(16430)
- 省(16401)
- 室(16253)
- 财经(15563)
- 科学院(15127)
- 基金
- 项目(93341)
- 科学(71970)
- 基金(68086)
- 家(63977)
- 国家(63574)
- 研究(57738)
- 科学基金(51965)
- 自然(38474)
- 自然科(37607)
- 自然科学(37591)
- 省(37206)
- 自然科学基金(36902)
- 基金项目(35657)
- 社会(34478)
- 划(32727)
- 社会科(32575)
- 社会科学(32562)
- 资助(29750)
- 教育(27563)
- 重点(22428)
- 计划(21421)
- 编号(20830)
- 科技(19921)
- 部(19461)
- 发(19250)
- 科研(19236)
- 创(18740)
- 创新(17609)
- 成果(16611)
- 大学(16387)
共检索到176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刚 刘增文 崔芳芳
【目的】研究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三者的关系,为合理治理、改造人工纯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山区,对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kaempfer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灰楸(Catalpa fargesii)纯林及各混交林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针阔混交林可提高土壤全N、速效N、全P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平均值较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16.66%和53.76%,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较针叶纯林提高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薛立 赖日石 陈红跃 谭绍满 柯碧英 刘连海
The nutrients,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soil in shrub wasterland,secondary artificial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forest land and soil erosion land were studied.The nutrients were poor in all land and amount of bacteria counted more than 79% of the total of soil microorganisms.The nu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葵仙 叶永昌 莫罗坚 黄倩琳 沈德才 刘颂颂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土壤因子的重要影响。【方法】以东莞大岭山林场4种种间伐强度(CK:0%,M1:30%,M2:70%,M3:100%)的12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间伐7年后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酶活性在冬季和夏季的变化。【结果】(1)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季节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冬季,间伐提高了土壤电导率、铵态氮、速效K、交换性Mg和交换性Na含量,M1显著减低土壤硝态氮,M1和M3林分显著减低土壤交换性Ca;夏季,间伐提高土壤全N、铵态氮、硝态氮和全P,降低土壤交换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付刚 崔芳芳 高文俊
Unique species of tree,selective nutrients absorption and speci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pure plantation may lead to soil degradation.So study on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its reaction to external C and N disturbances of pure plantation can theoretically direct the nutrients man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丁波 丁贵杰 赵熙州 杨永彰
[目的]研究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关系的影响,试图了解不同间伐强度作用下土壤恢复的过程和机制,为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8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4种间伐强度TS0(未间伐(0.0%),1 800株·hm-2)、TS1(轻度(16.7%),1 500株·hm-2)、TS2(中度(33.3%),1 200株·hm-2)和TS3(重度(50.0%),900株·hm-2)下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特点,探讨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海燕 李传荣 许景伟 郑莉 李春艳 王卫东
对垦利县黄河口镇枣园的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下降。脲酶与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943;脲酶与多酚氧化酶相关性不大,相关系数为0.377;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1;多酚氧化酶与其他3种酶的相关性不大。土壤酶与土壤养分、pH值、土壤微生物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脲酶与土壤养分、pH值和固氮菌、真菌、细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44以上;多酚氧化酶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相关系数较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pH值、纤维素分解菌和真菌的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在0.451以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赵博 杨璐 赵秀海 张春雨 闫子超
【目的】森林凋落物在森林地上和地下养分传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可以通过取食、消化、排泄、掘穴等活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从而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凋落物添加和威廉环毛蚓接种对油松人工林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STN)、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 MB)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置4种处理:(1)对照(S);(2)添加油松叶凋落物(SP);(3)接种蚯蚓(SE);(4)接种蚯蚓+油松凋落物(SPE)4种处理,分别在培养后第7、14、21、28、42、56天进行土壤样品取样。【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SE处理下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SPE处理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无论是否添加叶凋落物,在各个培养期接种蚯蚓都对SOC和STN无显著影响(P>0.05)。到培养结束时,SE处理使SMBC和q MB分别降低了10.8%和10.9%;在各个取样期,SP处理土壤的SMBC和q MB较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添加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向微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且在凋落物中添加蚯蚓可进一步促进这种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景伟 王卫东 李成
为探讨海岸带黑松混交林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该文对 3种类型黑松 (Pinusthunbergii)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性 ,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混交林 黑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思一 佘济云 杨庆朋 汪思龙
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酶活性都是反映土壤养分和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但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等经营措施对其影响如何还不太清楚。以湖南省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研为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间伐、修枝和去除林下植被均显著减小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和酶活性,分别为对照样地的79.96%、76.69%和70.70%;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颂颂 陈葵仙 沈德才 张浩 苏纯兰 卢琳超
以东莞大岭山马占相思林3种间伐改造模式(未间伐+套种、间伐30%+套种和间伐60%+套种)及未间伐林分为对照林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改造11 a后,比较研究这4种改造模式在旱季和雨季下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间伐模式在旱季和雨季下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差异,旱季时土壤全N和硝态氮含量较低,其它土壤养分含量较高,雨季时土壤全N和硝态氮含量较高,其它土壤养分消耗较高,其含量较低。(2)间伐促进林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积累,且旱季显著高于雨季。(3)改造后林分植被覆盖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屠星南 盛炜彤 焦如珍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益 冯秀秀 赵发珠 郭垚鑫 王俊 任成杰
【目的】研究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4种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以期阐明同一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不同海拔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方法】在秦岭太白山4个海拔梯度(1 361.6、1 524.2、1 630.5和1 769.3 m),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锐齿栎林标准样地(20 m×20 m),于2016年8月,用“S”型方法于每块样地进行0~10 cm土层的混合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1)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变化显著,但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在细菌群落组成中,随海拔升高,放线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变形菌和疣微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绿弯菌、芽单胞菌和硝化螺旋菌的相对丰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他细菌类群如酸杆菌和浮霉菌的相对丰度呈不显著降低。在真菌群落组成中,作为2个优势菌门的担子菌和子囊菌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增加的变化不显著。3)细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氮(TN)含量、 C∶P和N∶P显著正相关,其群落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温度、SOC、C∶P和TN;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受土壤养分差异的影响较小。在植被相同但海拔不同的条件下,受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差异影响,细菌群落特征较真菌群落的变化明显。【结论】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海拔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真菌群落。研究结果揭示了秦岭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健 刘伟峰 魏喜喜 禄彩丽 张梅 李建贵 张磊
【目的】研究枣专用微生物菌剂对干旱区不同土壤类型骏枣园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枣园因地制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棕漠土及灌淤土骏枣园作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无拮抗微生物菌剂组合处理,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化学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冗余分析。【结果】对于不同类型骏枣园土壤,枣专用微生物菌剂能够起到降低土壤pH、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及土壤酶活性的作用;同一种微生物菌剂对不同土壤类型的作用效果不同,但总体上枣专用微生物菌剂对灌淤土类型骏枣园土壤的作用效果更好,说明枣专用微生物菌剂的筛选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及速效磷养分关系密切。【结论】不同菌剂处理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不同,但总体有利于土壤养分转化利用率的提高以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且施用效果会因土壤类型的不同产生差异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汤桂容 周旋 田昌 彭辉辉 张玉平 荣湘民 刘强
为了比较不同种类有机无机氮(N)肥配施后典型菜地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差异,揭示施用有机物料后微生物在调节土壤肥力中的作用,以猪粪、沼渣沼液和猪粪堆肥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CK)、不施N肥(PK)、纯施化肥(NPK)、有机无机肥配施1(20%猪粪N+80%化肥N,NPKM1)、有机无机肥配施2(20%沼渣沼液N+80%化肥N,NPKM2)和有机无机肥配施3(20%猪粪堆肥N+80%化肥N,NPKM3)等6种施肥模式,连续3年(2011-2013年)研究不同有机无机N肥配施对典型菜地土壤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成阳 宋同清 彭晚霞 曾馥平 杜虎 鹿士杨 杨钙仁
根据广西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桉树(eucalyptus)3种人工林分布情况,按其在各县市的分布权重选取不同龄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典型样地,样地面积20m*50m,采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壤(0cm-10 cm),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各林龄阶段土壤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占有绝对优势,幼龄、中龄、过熟龄阶段微生物数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桉树>马尾松,杉木幼龄、马尾松、桉树近熟林微生物数量在各自的林型中最大。微生物生物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