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87)
- 2023(6272)
- 2022(5189)
- 2021(4646)
- 2020(3872)
- 2019(8319)
- 2018(8025)
- 2017(14785)
- 2016(8161)
- 2015(8596)
- 2014(8046)
- 2013(7735)
- 2012(6866)
- 2011(6139)
- 2010(5826)
- 2009(5201)
- 2008(5080)
- 2007(4239)
- 2006(3596)
- 2005(2932)
- 学科
- 济(27773)
- 经济(27738)
- 业(20880)
- 管理(20844)
- 企(15963)
- 企业(15963)
- 方法(13440)
- 数学(12201)
- 数学方法(12113)
- 学(9324)
- 农(8603)
- 贸(8211)
- 贸易(8210)
- 易(8032)
- 财(7924)
- 中国(7055)
- 业经(6448)
- 农业(5994)
- 环境(5248)
- 技术(5100)
- 务(4975)
- 财务(4973)
- 财务管理(4969)
- 制(4725)
- 企业财务(4722)
- 地方(4351)
- 产业(4273)
- 税(4260)
- 银(4195)
- 银行(4156)
- 机构
- 大学(113266)
- 学院(112690)
- 济(43115)
- 经济(42405)
- 研究(41373)
- 管理(41153)
- 理学(37132)
- 理学院(36645)
- 管理学(35821)
- 管理学院(35658)
- 农(30911)
- 科学(30535)
- 中国(29748)
- 业大(25018)
- 农业(24999)
- 京(23337)
- 所(22600)
- 研究所(21552)
- 中心(18590)
- 财(18020)
- 农业大学(16993)
- 江(15520)
- 财经(15239)
- 院(15143)
- 室(14781)
- 实验(14173)
- 经(14099)
- 省(13938)
- 北京(13884)
- 科学院(13799)
- 基金
- 项目(88817)
- 科学(69261)
- 基金(66706)
- 家(63425)
- 国家(62955)
- 研究(53925)
- 科学基金(52152)
- 自然(37622)
- 自然科(36808)
- 自然科学(36794)
- 基金项目(36486)
- 自然科学基金(36169)
- 社会(35501)
- 省(34163)
- 社会科(33743)
- 社会科学(33734)
- 划(30435)
- 资助(25519)
- 教育(23655)
- 重点(20979)
- 计划(20400)
- 创(18782)
- 发(18735)
- 编号(18605)
- 部(18544)
- 科研(18517)
- 科技(18458)
- 创新(17656)
- 业(16839)
- 国家社会(15667)
共检索到147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冉 李俊生 罗遵兰 吴晓莆 赵彩云 汤博
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地理位置独特,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明显,气温升高会影响其土壤碳释放。因此对秦岭土壤CO2释放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秦岭主峰太白山六种不同植类型土壤CO2释放特征的野外测定,结果表明,太白山土壤CO2的释放从8:00-11:00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土壤CO2的释放速率的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桦木林>落叶阔叶林>太白红杉林>秦岭冷杉林>高山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的释放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地表气温以及土层深度0~5cm处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释放速率的Q10顺序是:秦岭冷杉林>桦木林>阔叶栎林>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
关键词:
太白山 土壤CO2释放速率 温度 Q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建军 王得祥 雷瑞德 吴钦孝
应用密闭呼吸筒法研究了油松、锐齿栎林地土壤呼吸及其季节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 )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气温和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高于和气温的相关性 ;(2 )通过建立土壤呼吸与根系生物量回归方程 ,计算出了根系呼吸量 ;(3 )锐齿栎林地年CO2 释放量为 2 8 2 5 2t·hm- 2 a- 1 ,其中矿质土壤呼吸占 67 5 0 % ,根系呼吸占 2 3 81 % ,凋落物层呼吸占 8 69% ;油松林地释放的CO2 量为 2 2 3 2 3t·hm- 2 a- 1 ,其中矿质土壤呼吸占 61 0 1 % ,根系呼吸占 3 1 1 4 %...
关键词:
林地 土壤呼吸 CO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益 冯秀秀 赵发珠 郭垚鑫 王俊 任成杰
【目的】研究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4种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以期阐明同一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不同海拔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方法】在秦岭太白山4个海拔梯度(1 361.6、1 524.2、1 630.5和1 769.3 m),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锐齿栎林标准样地(20 m×20 m),于2016年8月,用“S”型方法于每块样地进行0~10 cm土层的混合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1)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变化显著,但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在细菌群落组成中,随海拔升高,放线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变形菌和疣微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绿弯菌、芽单胞菌和硝化螺旋菌的相对丰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他细菌类群如酸杆菌和浮霉菌的相对丰度呈不显著降低。在真菌群落组成中,作为2个优势菌门的担子菌和子囊菌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增加的变化不显著。3)细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氮(TN)含量、 C∶P和N∶P显著正相关,其群落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温度、SOC、C∶P和TN;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受土壤养分差异的影响较小。在植被相同但海拔不同的条件下,受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差异影响,细菌群落特征较真菌群落的变化明显。【结论】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海拔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真菌群落。研究结果揭示了秦岭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琴 曹广民 胡启武 李东 王跃思 李月梅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FC、FJ、FL)CO2释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大释放速率出现在13:00左右,最小释放速率在4:00前后,且白天的释放速率均大于夜间;CO2释放速率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植物生长期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枯黄期,且均表现为正排放;在整个观测期间(6月30日~1月28日)CO2平均释放速率依次为FC>FJ>FL,矮嵩草草甸植物土壤系统CO2释放速率为438 34±264 12mg (m2·h)(FC),土壤呼吸速率为313 20±189 74mg (m2·h)(FJ),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为230 3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令军 耿增超 王海涛 殷金岩 姜林 林伟达
【目的】分析秦岭太白山区不同林分下鹿蹄草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状况,探索其空间变异规律,为野生鹿蹄草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秦岭北坡太白山区4种林分下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出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根际平均富集率分别达34.64%,58.29%,126.94%,114.02%,96.38%,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酶也表现出根际活性较强的特性,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32.04%,22....
关键词:
秦岭 鹿蹄草 根际 土壤养分 土壤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玉龙 党海山 夏小玲 何晓军 张全发
地表反照率表征着地表物理结构的综合状况,其获取在区域温度反演、气候及辐射建模中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野外实测方法,利用遥感反演地表反照率体现了很大的优势。基于Landsat-TM/ETM+影像,反演计算得到太白山全年各月地表短波(包括可见光、近红处波段)反映率空间分布图,相关时空动态分析得出结论:(1)太白山年均短波反照率为0.169;对于短波反照率的贡献,近红外大于可见光,其年均值分别为0.253和0.087;(2)3种反照率空间分布梯度明显,但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空间变异依赖于地形因子及下垫面的分布状况;(3)太白山地表反照率季节变化显著,大体呈"U"型分布,即春、冬较高,夏、秋较低;(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万宏 王益权 黄耀 刘军 赵磊
采用静态箱和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条件(CK,NP,秸秆+NP)下的土壤呼吸进行了连续1年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娄土农田土壤的呼吸速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上旬最大,冬季最小;土壤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二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关系(PNP>CK。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雪勤 孙楠 张旭博 张崇玉 王道龙 申华平
【目的】研究4种常规施肥模式下,添加生物炭后菜地土壤(褐潮土)CO_2释放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变化,阐明添加生物炭对土壤CO_2释放及不同形态碳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好氧培养-气象色谱测定方法,在不施肥(CK)、施有机肥(M)、施化肥(F)、有机无机混施(M+F)4种模式下投入2%和4%(质量比:生物炭/土壤干重)生物炭,定期采集气样和土样,分析土壤CO_2的释放量及DOC、SMBC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DOC、SMBC含量变化与CO_2释放量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F和M+F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O_2释放速率在培养前期(2—8 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旭博 徐明岗 张文菊 林昌虎 段英华 蔡泽江 张崇玉
【目的】对不同有机物料施入红壤后CO2释放特征及几种形态碳、氮变化进行了观测,并分析其相互关系,以阐明添加有机物料后红壤中CO2释放量及几种碳、氮形态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向红壤中添加5种有机物料(猪粪、牛粪、鸡粪、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培养期间定期采样分析红壤CO2释放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的动态变化。【结果】添加有机物料后,各处理CO2释放速率在培养前期较高,在培养18-20 d后基本趋于稳定。整个培养期间,土壤CO2-C的累积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后红壤CO2潜在释放量从高到低顺序为:小麦秸秆(1.51 g.kg-1)>玉米...
关键词:
红壤 有机物料 二氧化碳释放 碳、氮形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康文星
采用碱液吸收法对湖南省会同生态定位站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进行测定 ,并分析温度、水分和土壤C N比对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郁闭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在 0 10 5 2~0 5 5 90g·m- 2 h- 1 之间变化 ,且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 ,总体趋势是夏季高 ,其他季节低 ;林地土壤CO2 释放量与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和土壤各层 (0、10、2 0cm)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与土壤C N比也呈一元线性正相关 ;以林内气温、土壤各层 (0、5、10、15、2 0cm)温度为依据得到的Q...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钦彦 张学培 韩海荣 张建喜 张宏达 赵贵龙 梁庭杰 骈铁虎 王英杰
用LI- 6 2 0 0光合仪结合土壤呼吸箱测定了中国暖温带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辽东栎林、辽东栎灌木林和稀草荒地夏日的CO2 释放速率 .结果表明 ,林地土壤的CO2 释放速率高于无林地 ,阔叶林地高于针叶林地 ,CO2 释放速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
关键词:
森林土壤 CO_2释放速率 有机碳平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尚廉斌 王得祥 樊璐 刘建军 曹支敏 陈增宏
对秦岭太白山北坡锐齿栎、牛皮桦、太白红杉、大叶杜鹃和巴山冷杉5种林分凋落叶的分解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生物学特性、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林分凋落叶叶失重率不同,上述林分分别为38.20%,32.12%,16.23%,20.76%和17.87%~18.29%;其分解速率大小次序为锐齿栎>牛皮桦>大叶杜鹃>巴山冷杉>太白红杉。所测定的3种主要化学成分中,单宁分解最快,分布于海拔3000m的巴山冷杉和1430m的锐齿栎凋落叶中,单宁残留量只有34.39%和32.05%;粗脂肪分解速率次之,阔叶树种较针叶树种分解快,在凋落叶中的残留量为91.86%~99.14%;粗纤维分解最慢,与粗脂肪...
关键词:
凋落叶 分解速率 化学成分 能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莎 刘庆博 温亚利
基于秦岭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微观层面的调查数据,采用ologit模型和ols模型,从薪柴带给农户的效用角度,定量分析影响薪柴消费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条件对薪柴消费有负向影响,女性家庭成员个数、户主年龄有正向影响,农户生计和劳动力配置非农化程度有负向影响,农户居住的地理位置以及能源消费习惯也是影响薪柴消费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效用 薪柴 影响因素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学敏 朱雅 陈兆进 丁传雨 李玉英 杨改河
【目的】分析太白山锐齿槲栎林乔木更新特征,探索更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理解该区森林动态提供理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09年7—9月和2010年7—8月在太白山北坡和南坡锐齿槲栎林分别设置21和12块样地,对乔木更新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系统调查(2009年7—9月在北坡调查及取样,2010年7—8月在南坡调查及取样),分析更新苗密度、多样性指数和高度级结构等特征参数,探讨更新密度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记录到30种乔木更新物种,其中葛萝槭、四川木姜子、锐齿槲栎、白檀、湖北山楂和桦叶荚蒾的重要值均大于20%,其重要值之和占所有更新物种重要值总和的69.31%,为最重要更新物种;总更新密度为9 697株·hm~(-2),主要集中于幼苗(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根 彭鸿
根据37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系统研究了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并通过K-means聚类分析对群落进行了分类。秦岭太白红杉林可划分为3个林型组,即灌木太白红杉林、草类太白红杉林、藓类太白红杉林,和16个林分类型。应用NMDS排序技术,分析了太白红杉林下草本植物生态种组的特点,探讨了各林分类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而为保护经营这一珍稀植物群落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