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3)
- 2023(9057)
- 2022(8202)
- 2021(7797)
- 2020(6530)
- 2019(15267)
- 2018(15360)
- 2017(29373)
- 2016(16314)
- 2015(18286)
- 2014(18223)
- 2013(18046)
- 2012(16413)
- 2011(14687)
- 2010(14364)
- 2009(13004)
- 2008(12367)
- 2007(10500)
- 2006(8931)
- 2005(7482)
- 学科
- 济(59326)
- 经济(59259)
- 管理(44301)
- 业(41919)
- 企(35412)
- 企业(35412)
- 方法(30026)
- 数学(25965)
- 数学方法(25669)
- 学(16638)
- 农(15560)
- 财(14272)
- 中国(14218)
- 业经(13246)
- 地方(12459)
- 理论(10623)
- 农业(10510)
- 和(10501)
- 贸(10124)
- 贸易(10120)
- 环境(9877)
- 易(9809)
- 技术(9785)
- 务(9559)
- 财务(9502)
- 财务管理(9488)
- 制(9230)
- 企业财务(8991)
- 教育(8709)
- 划(8541)
- 机构
- 大学(227262)
- 学院(225460)
- 管理(90896)
- 济(80539)
- 理学(79960)
- 理学院(79050)
- 经济(78628)
- 管理学(77502)
- 管理学院(77135)
- 研究(74773)
- 中国(52300)
- 科学(51969)
- 京(48582)
- 农(42115)
- 业大(39680)
- 所(38505)
- 研究所(35881)
- 财(35054)
- 农业(33359)
- 中心(33032)
- 江(30811)
- 北京(30534)
- 范(29711)
- 师范(29374)
- 财经(29077)
- 院(27133)
- 经(26502)
- 州(25921)
- 技术(25190)
- 师范大学(23826)
- 基金
- 项目(165562)
- 科学(128194)
- 基金(118943)
- 研究(116474)
- 家(105543)
- 国家(104700)
- 科学基金(88762)
- 社会(69585)
- 社会科(65778)
- 社会科学(65759)
- 省(65649)
- 基金项目(64507)
- 自然(61348)
- 自然科(59848)
- 自然科学(59830)
- 自然科学基金(58722)
- 划(55933)
- 教育(52879)
- 资助(48884)
- 编号(47412)
- 成果(37708)
- 重点(37203)
- 部(35131)
- 发(34738)
- 创(34440)
- 课题(32502)
- 科研(32357)
- 计划(32318)
- 创新(32109)
- 大学(30314)
共检索到308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令军 耿增超 王海涛 殷金岩 姜林 林伟达
【目的】分析秦岭太白山区不同林分下鹿蹄草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状况,探索其空间变异规律,为野生鹿蹄草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秦岭北坡太白山区4种林分下鹿蹄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在鹿蹄草根际和非根际间,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现出明显的根际聚集现象,根际平均富集率分别达34.64%,58.29%,126.94%,114.02%,96.38%,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土壤酶也表现出根际活性较强的特性,根际土壤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比非根际土壤分别高出32.04%,22....
关键词:
秦岭 鹿蹄草 根际 土壤养分 土壤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贝贝 康永祥 张世姣 苏悦 曾珵
以2011年6-10月太白山自然保护区2 253~2 928 m海拔范围内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以及主要伴生植物的个体数量、频度和盖度等为基础,分析了15种主要植物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等。结果显示:①鹿蹄草,川陕风毛菊Saussurea licentiana,细叶薹草Carex rigescens,野草莓Fragaria vesca,堇菜Viola vere-cunda等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都大于1.0,说明这几种植物的生态适应能力较强,有较强的资源竞争能力;而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贯叶连翘Hypericum perforatum,刺五...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鹿蹄草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岩 曾路生 李俊良 陈清
为了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以山东寿光种植番茄的大棚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优化施肥下番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8 t/hm2+秸秆4 t/hm2,生育期追施150 kg/hm2化学氮肥处理是较优的施肥模式,宜在实践中推荐运用。番茄根际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要高于非根际,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非根际,碱解氮与速效钾在根际与非根际中差异不大。试验同时表明,脲酶和蔗糖酶对施肥影响比较敏感,其次是脱氢酶和磷酸酶,而过氧化氢酶则不敏感。番茄长期连作对多数土壤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其中,对脱氢酶和磷酸酶影响较大,其次是脲酶和蔗糖酶,而对过氧化氢酶影响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酶活性 优化施肥 设施农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福婵?李传涵
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陈f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李传涵(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杉木,根际土壤,土壤酶,杉木中毒由于林木生长的影响,使得林木根际土壤pH值、养分含量、微生物数目、生化活性等性质发生...
关键词:
杉木,根际土壤,土壤酶,杉木中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亚利 王立国 周治国 陈兵林 王瑛 张立桢 卞海云 张思平
在麦棉两熟双高产条件下,设置麦棉自然根系(根系和肥水均可相互通过)、麦棉纱网隔根(肥水可相互通过,根系不能相互通过)和麦棉塑膜隔根(根系和肥水均不能相互通过)3种套种复合根系群体,研究麦棉两熟复合根系对棉花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棉共生期,与麦棉塑膜隔根相比,麦棉自然根系和纱网隔根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麦棉纱网隔根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最高。同时,麦棉自然根系复合群体中棉花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降低,纱网隔根处理减缓了小麦根系对棉花根系营养的竞争,同时又可能是小麦根系分泌物的作用使其养分含量最高。到棉花盛蕾期,小麦已收...
关键词:
棉花 麦棉两熟 根系 土壤酶 土壤养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冉 李俊生 罗遵兰 吴晓莆 赵彩云 汤博
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地理位置独特,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明显,气温升高会影响其土壤碳释放。因此对秦岭土壤CO2释放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秦岭主峰太白山六种不同植类型土壤CO2释放特征的野外测定,结果表明,太白山土壤CO2的释放从8:00-11:00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土壤CO2的释放速率的大小顺序是:阔叶栎林>桦木林>落叶阔叶林>太白红杉林>秦岭冷杉林>高山草甸。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的释放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与地表气温以及土层深度0~5cm处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释放速率的Q10顺序是:秦岭冷杉林>桦木林>阔叶栎林>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
关键词:
太白山 土壤CO2释放速率 温度 Q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阿的鲁骥 何兵 王长庭 胡雷 字洪标
为了评估土荆芥入侵可能对川西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量土荆芥残渣(1.25、2.50、5.00、10.00 g/kg)对在退化高寒草甸恢复和重建过程中常用的3种培育禾本科牧草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早熟禾(Poa annua)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土荆芥残渣含量增加,老芒麦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高土荆芥比例处理显著抑制了老芒麦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垂穗披碱草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随着土荆芥残渣含量增加呈现"增加-降低-增加"的趋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华燕 王艳萍 林舜贤 何海斌 李家玉
采用稻/稗共培抑草圈土壤盆栽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与稗草共培下水稻化感潜力、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显著抑制12 cm处稗草的生长,PI312777根际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高于Lemont,稗草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脲酶活性降低;PI312777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糖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Lemont,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羧酸类的利用率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对稗草的抑制率与水稻根际土壤的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负相关,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多聚物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率相关,与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率相关.水稻对稗草的化感作用与供体和受体植株根际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密切相关,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微生态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童琪 陈玫婷 龙菁琦 童方平 李贵 刘振华 陈瑞 吴敏
对不同龄组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差异进行研究,探明南酸枣根际养分的差异及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情况,为培育南酸枣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3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仅全氮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与非根际土之间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3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仅全氮存在富集作用,15年生南酸枣与30年生南酸枣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均存在富集作用。3)根际全氮与水解氮、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5)。随着树龄与胸径的增加,南酸枣根际效应更加明显,个体间根际土壤的差异性也越大;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是相互影响的,三者同时增加或降低。
关键词:
南酸枣 根际土 非根际土 土壤养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益 冯秀秀 赵发珠 郭垚鑫 王俊 任成杰
【目的】研究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4种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以期阐明同一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不同海拔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方法】在秦岭太白山4个海拔梯度(1 361.6、1 524.2、1 630.5和1 769.3 m),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锐齿栎林标准样地(20 m×20 m),于2016年8月,用“S”型方法于每块样地进行0~10 cm土层的混合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1)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变化显著,但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在细菌群落组成中,随海拔升高,放线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变形菌和疣微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绿弯菌、芽单胞菌和硝化螺旋菌的相对丰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他细菌类群如酸杆菌和浮霉菌的相对丰度呈不显著降低。在真菌群落组成中,作为2个优势菌门的担子菌和子囊菌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增加的变化不显著。3)细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氮(TN)含量、 C∶P和N∶P显著正相关,其群落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温度、SOC、C∶P和TN;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受土壤养分差异的影响较小。在植被相同但海拔不同的条件下,受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差异影响,细菌群落特征较真菌群落的变化明显。【结论】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海拔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真菌群落。研究结果揭示了秦岭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伍晓丽 潘媛 赵晓 谭均 陈大霞
【目的】为解决玄参连作障碍严重的问题探寻方案。【方法】将玄参与烟草进行轮作,比较不同轮作模式对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玄参和烟草的3种轮作模式对土壤pH、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显著影响,虽对真菌和细菌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的种群结构,二者的种类和数量在门、属、种水平均有显著差异。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各种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在属、种水平均具有相关性。这种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结构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可以用来解释单纯的微生物农药应用于根部病害防治效果不佳的疑问,也预示了大剂量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的农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结论】烟草与玄参轮作并非最佳的选择,需要用其他作物进行进一步的比较。此外,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防治病害最根本的方法还是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来恢复土壤活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刚 刘增文 崔芳芳
【目的】研究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三者的关系,为合理治理、改造人工纯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山区,对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kaempfer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灰楸(Catalpa fargesii)纯林及各混交林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针阔混交林可提高土壤全N、速效N、全P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平均值较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16.66%和53.76%,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较针叶纯林提高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俊瑜 陈博 任艳芳 李岭 陆引罡 梁晓超
为了明确连作对烤烟烟田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烤烟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根际土壤速效钾、全钾和全磷含量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②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根际土壤pH低于非根际土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文 焦鹏宇 唐楚珺 杜大俊 刘先 胡亚林 王玉哲
以中亚热带不同林龄(7、15、24和34 a)杉木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浸提态矿质养分含量,并分析了不同林龄杉木林对各矿质养分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随林龄增大,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均呈下降趋势,而土壤含水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含量随林龄增大呈下降趋势,K、Ca和Mg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中龄林到近熟林阶段均显著降低,在近熟林到成熟林阶段均没有显著变化;微量元素Fe和Zn含量在不同林龄间没有显著变化,Mn和Cu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非根际土壤pH与K、Ca、Mn和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根际土壤pH与P和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壤含水率与Mg和Al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非根际土壤含水率与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矿质养分的根际效应均为正效应,而近熟林和成熟林对K、Na、Cu和Fe的根际效应显著降低.综上,在杉木近熟林阶段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显著降低,应注意该阶段的养分供给;同时,为实现杉木人工林可持续性经营,应注意杉木生长期土壤pH的调节.
关键词:
杉木 林龄 矿质养分 根际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