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4)
- 2023(3694)
- 2022(3159)
- 2021(3042)
- 2020(2676)
- 2019(6154)
- 2018(6012)
- 2017(10842)
- 2016(6455)
- 2015(7213)
- 2014(7239)
- 2013(7070)
- 2012(6961)
- 2011(6476)
- 2010(6650)
- 2009(6229)
- 2008(6405)
- 2007(5708)
- 2006(5177)
- 2005(4746)
- 学科
- 济(26176)
- 经济(26109)
- 管理(15336)
- 业(14518)
- 企(10512)
- 企业(10512)
- 方法(10077)
- 学(8897)
- 数学(8656)
- 农(8559)
- 数学方法(8489)
- 地方(7749)
- 中国(6592)
- 制(6576)
- 农业(5897)
- 财(5842)
- 业经(5107)
- 体(4465)
- 融(4436)
- 金融(4434)
- 地方经济(4400)
- 银(4007)
- 贸(3994)
- 贸易(3992)
- 银行(3982)
- 环境(3970)
- 和(3955)
- 行(3870)
- 易(3816)
- 理论(3619)
- 机构
- 大学(100968)
- 学院(98214)
- 研究(39627)
- 济(36691)
- 经济(35954)
- 管理(32393)
- 中国(27999)
- 理学(27944)
- 科学(27519)
- 理学院(27427)
- 管理学(26706)
- 管理学院(26514)
- 农(23279)
- 京(22434)
- 所(22034)
- 研究所(20412)
- 农业(18296)
- 业大(17907)
- 财(17693)
- 中心(17218)
- 江(15468)
- 范(15332)
- 师范(15154)
- 北京(14091)
- 院(14009)
- 财经(13918)
- 省(12725)
- 科学院(12603)
- 师范大学(12577)
- 经(12524)
- 基金
- 项目(68810)
- 科学(52991)
- 基金(50369)
- 家(46754)
- 国家(46430)
- 研究(45762)
- 科学基金(37478)
- 社会(28659)
- 基金项目(27033)
- 社会科(26892)
- 社会科学(26885)
- 省(25662)
- 自然(25599)
- 自然科(24944)
- 自然科学(24929)
- 自然科学基金(24474)
- 划(23143)
- 教育(20868)
- 资助(20245)
- 编号(17272)
- 重点(16726)
- 部(15309)
- 成果(15137)
- 发(15094)
- 计划(14255)
- 科研(13624)
- 创(13526)
- 创新(12842)
- 课题(12769)
- 科技(12666)
共检索到146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晓临 白红英 王涛
秦岭山系是我国南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属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域,也是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区域。基于2000年-2009年时序重建MODIS NDVI及气温、DEM等数据,对气候变化下的秦岭地区NDVI变化趋势及区域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年-2009年,秦岭地区植被覆盖较好,且呈逐年增加态势;②秦岭10a平均NDVI值总体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最大值在海拔1500~2000m范围内,最小值在海拔<500m范围内,反映了秦岭地区海拔2700m范围内增加趋势不显著外,在其他海拔范围内均...
关键词:
NDVI 植被 气温 海拔梯度 秦岭地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康乐 李卫忠 张晓芳
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森林结构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逐渐下降,松科树种生物量比重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各海拔梯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或自然干扰,生物量与干扰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698,P<0.01),其中海拔1100m以下受到的人为干扰最严重。与相邻地区相比,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偏低,建议经营者制定适当的经营措施,以实现松栎混交林的科学经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兴良 刘世荣 宿以明 蔡小虎 马钦彦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任启文 左万星 尤海舟 李联地 毕君
【目的】为研究冀北山地土壤养分和肥力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揭示土壤养分含量、化学计量特征和肥力的海拔梯度差异,为区域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小五台山不同海拔梯度典型植被类型0~6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及C、N、P、K化学计量特征的海拔梯度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对不同海拔梯度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1)随海拔梯度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全钾和C/N、C/P、C/K、N/K升高,而速效磷、速效钾和N/P、P/K无明显变化规律。2)小五台山不同海拔梯度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19.77~70.69 g·kg~(-1);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85~2.34、0.26~0.86、7.60~10.31 g·kg~(-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72.26~206.61、0.30~0.50、64.03~130.90 mg·kg~(-1)。3)土壤C/N、C/P、C/K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79~18.72、22.51~75.75、1.50~4.31;N/K、N/P、P/K变化范围分别为0.11~0.27、1.76~4.67、0.03~0.10;土壤C/N变异系数最小,C/K变异系数最大。4)经土壤肥力指数(SFI)综合评价,小五台山SFI与海拔高度显著正相关(R~2=0.68,P<0.01)。【结论】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小五台山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较高,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中间水平,而全钾和速效磷含量比较低,在森林经营中应注意补充。SFI指数显示小五台山海拔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威 刘超 樊艳文 赵娜 叶思阳 尹伟伦 王襄平
植物叶片的形态性状,如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和叶缘分裂程度等,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果,与植物的基本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沿长白山海拔梯度对阔叶木本植物的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对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和温度的下降,叶片长度、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减小,有利于叶片降低热量损失;而叶缘分裂程度(周长面积比)和叶片长宽比增加,增大了叶片边界层阻力,不仅可以降低植物叶片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并适应低温环境,还可以提高叶片液流速度以加强叶片生理活动。此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和方差变异分离分析,探讨了气候条件和物种特性对叶片形态性状的相对解释力,结果表明:叶片形态性状...
关键词:
海拔梯度 气候因子 叶形态性状 物种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雪婷 方一平 邱孝枰 朱付彪
以西部山区的缩影川西为研究对象,利用交通矢量化数据和自然社会经济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探讨"十五"计划以来不同时期川西山区交通通达性与GDP的海拔空间分异性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间川西山区交通通达性有了显著提高,各县通达水平两级分化有所减弱,高值区集中于攀西城市群,低值区主要位于甘孜州;(2)川西山区GDP与交通水平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海拔梯度分异,表现为中低海拔区>中海拔区>高海拔区>高原区,呈现出"反自然梯度特征";(3)从整体上看,川西山区通达性指数与GDP存在显著正向关联且关联程度不断加强,交通主干线显现出更为明显的经济促进作用,而边缘化的地理区位不利于地区对外开放,阻滞了经济发展;(4)不同时期各海拔区交通通达性及其构成要素与GDP的关联方向和程度差异较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文慧 张鲜花 朱进忠
以分布于新疆伊犁昭苏沙尔套山海拔1 700–2 200 m处的野生梯牧草(Phleum prat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形态学指标,探讨海拔梯度对各个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梯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及优异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梯度梯牧草在茎粗、旗叶长、旗叶宽、穗长、小穗宽、小穗数等形态特征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龙 土艳丽 文雪梅 朱荣杰 段元文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简尊吉 马凡强 郭泉水 裴顺祥 秦爱丽 肖文发 赵志禄
【目的】研究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崖柏回归区域选择及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海拔178(白鹤),1 360(营盘)和2 250 m(车场坝)处布设试验地。采用1.5年生崖柏实生容器苗作为供试苗木。在各试验地架设1台气温和土温自动监测仪,并逐月调查苗木存活率、苗高和地径。苗木生长结束后,随机抽取部分植株,测定表型生长性状及地上和地下部分鲜、干质量;同时,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对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璐璐 樊江文 吴绍洪
由于在海拔梯度上各种环境因子表现出连续的梯度性变化,以海拔梯度为平台研究植物叶片性状的适应特征有助于揭示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可以为研究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本文重点分析了植物的叶寿命、比叶面积、叶氮含量、叶绿素含量等叶片结构性状和气孔导度、叶片羧化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片δ13C等叶片功能性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和特点,探讨了植物叶片性状的研究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便为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拔响应 叶片结构性状 叶片功能性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王强 马中华 邹悦 张亚宁
本文利用SPOTVGT-NDVI数据和旬气温、降水数据,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对气温、降水的旬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1999年-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和生长季NDVI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km2和15928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余昌元
采用数量化群落分类法分析哈巴雪山植物群落类型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采用等级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方法可将云南哈巴雪山植物群落沿海拔梯度划分为6个植被亚型;哈巴雪山的植物多样性沿海拔的分布格局受"中间地带效应"影响较为明显,而与Rapoport海拔法则不甚相符;物种丰富度总体上符合单峰格局,但在中海拔地段物种丰富度谷、峰值连续出现;α多样性指数中的Shannon-Wiener指数曲线符合单峰格局,β多样性指数基本上也符合单峰分布,但中海拔地段起伏较大;哈巴雪山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沿海拔梯度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规律,反映出山地小环境多样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群落类型间沿海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隆安 徐婷婷 魏庐潞 马周娟 马飞
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生态适应密切相关,研究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不同海拔梯度(2 950和3 530 m)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其在不同温度(10和25℃)下的根系功能性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指数(P <0.05),但对海拔3 53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影响不显著;主坐标分析表明温度变化显著改变了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r=0.53,P <0.05),且与25℃温度处理相比,10℃显著增加了海拔2 950 m种源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及海拔3 530 m种源的Kapabacteria、纤维菌属(Cellvibrio)、Glutamicibacter、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诺卡菌属(Nocardia)的相对丰度(P <0.05)。同时,温度变化显著降低了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的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长(P <0.05),但是仅对海拔3 530 m种源的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Mantel检验表明,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温度、根长和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P <0.05),而海拔3 530 m种源根际土壤菌群结构受温度、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P <0.05)。本研究发现,不同海拔梯度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及根系性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而且根系性状与其根际细菌的群落构建显著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