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2)
- 2023(12235)
- 2022(10531)
- 2021(9592)
- 2020(8387)
- 2019(19284)
- 2018(18891)
- 2017(36088)
- 2016(20231)
- 2015(22556)
- 2014(22501)
- 2013(22047)
- 2012(20310)
- 2011(18384)
- 2010(18713)
- 2009(17388)
- 2008(17430)
- 2007(15712)
- 2006(13477)
- 2005(11784)
- 学科
- 济(82743)
- 经济(82659)
- 管理(54463)
- 业(53006)
- 方法(43064)
- 企(42686)
- 企业(42686)
- 数学(38750)
- 数学方法(38093)
- 农(22087)
- 学(19875)
- 财(19703)
- 中国(19359)
- 业经(16943)
- 贸(16566)
- 贸易(16562)
- 易(16064)
- 地方(14845)
- 农业(14744)
- 制(13347)
- 理论(13290)
- 务(12500)
- 财务(12460)
- 财务管理(12428)
- 环境(12266)
- 和(12155)
- 技术(11953)
- 企业财务(11705)
- 银(11634)
- 银行(11565)
- 机构
- 大学(298749)
- 学院(297216)
- 济(115651)
- 经济(113221)
- 管理(111609)
- 研究(100588)
- 理学(97980)
- 理学院(96740)
- 管理学(94463)
- 管理学院(93949)
- 中国(72793)
- 科学(68677)
- 京(63062)
- 农(61735)
- 所(53554)
- 业大(52862)
- 财(50218)
- 研究所(49693)
- 农业(49597)
- 中心(45879)
- 江(43897)
- 财经(41299)
- 范(39010)
- 北京(38711)
- 师范(38451)
- 经(37485)
- 院(35712)
- 经济学(35524)
- 州(34625)
- 农业大学(33278)
- 基金
- 项目(207534)
- 科学(161821)
- 基金(151152)
- 研究(139513)
- 家(136312)
- 国家(135259)
- 科学基金(114168)
- 社会(87591)
- 社会科(83121)
- 社会科学(83093)
- 省(82279)
- 基金项目(80688)
- 自然(78712)
- 自然科(76999)
- 自然科学(76968)
- 自然科学基金(75587)
- 划(70572)
- 教育(65564)
- 资助(62347)
- 编号(54823)
- 重点(47659)
- 部(44808)
- 发(43550)
- 成果(43272)
- 创(43014)
- 计划(42227)
- 科研(41235)
- 创新(40343)
- 课题(38250)
- 大学(37570)
- 期刊
- 济(117496)
- 经济(117496)
- 研究(76657)
- 学报(58618)
- 农(54238)
- 中国(51514)
- 科学(50728)
- 大学(42301)
- 学学(40438)
- 财(38435)
- 管理(37253)
- 农业(36648)
- 教育(27699)
- 技术(24872)
- 融(21564)
- 金融(21564)
- 业(20231)
- 财经(19897)
- 经济研究(19709)
- 业经(19643)
- 经(16993)
- 版(16969)
- 统计(16486)
- 业大(15979)
- 问题(15975)
- 策(15171)
- 技术经济(15132)
- 科技(14884)
- 商业(14073)
- 资源(13913)
共检索到412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何锦屏 段克勤 任涛涛 延军平
识别降雪异常空间模态,明晰降雪异常的影响因素,对理解中国南北过渡带气候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论文基于1970—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辅以湿球温度动态阈值法、经验正交分解法等气候诊断方法,对秦岭南北冷季(11月—次年5月)降雪异常空间模态进行识别,探讨了不同主导模态与海气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冷季降雪异常存在2个主导模态。第1模态为“全区一致型”,降雪异常偏强区分布于关中平原、秦岭山地、汉江谷地和大巴山区东段;第2模态为“山地主导下降型”,反映山地降雪异常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2)在时间变化上,第1模态以年际波动为主,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空间模态多处于负相位,即全区一致降雪偏少;第2模态以年代转折为主,近期空间模态多处于正相位,即山地降雪异常偏少;(3)在影响因素上,第1模态降雪异常与1月中高纬度500 hPa欧亚遥相关波列相关,第2模态降雪异常与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密切相关。研究将降雪异常格局与环流异常机制组合研究,可为理解中国南北过渡带降雪异常预警信号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双双 杨赛霓 刘宪锋
基于秦岭—淮河南北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和全国0.5°×0.5°逐月降水格网数据,选取16个极端降水指数,辅以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极端降水变化与ENSO事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0-2013年秦岭—淮河南北除长江下游降水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降水均呈下降趋势;2极端降水变化主要表现为:降水日数减少,降水强度上升,突发性强降水事件增多,连续性干旱事件增多;在空间上,秦巴山地、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以极端降水强度上升为主,关中平原、巫山山区和四川盆地以极端干旱强度上升为主;3在影响因素方面,秦岭—淮河南北极端降水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厄尔尼诺年,秦岭—淮河南北春季极端降水偏多,夏季和全年偏少;在拉尼娜年,春季极端降水偏少,秋季和全年偏多。就各个区域而言,在厄尔尼诺年,黄河下游、关中平原、秦巴山地和四川盆地极端降水呈下降趋势,淮河平原极端降水呈上升趋势,长江下游和巫山山区响应并不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玉凤 李双双 延军平
基于2008~2017年土地利用、社会统计数据,对秦岭—淮河南北城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借助障碍度模型探究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秦岭—淮河南北城市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等级,且呈微弱的增长趋势,说明区域城市生态安全等级"稳定向好";(2)在空间上,城市生态安全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分布格局,高生态安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淮河平原东部;(3)在未来趋势上,有24.2%的城市生态安全呈增长趋势,连片分布于长三角地区、江汉平原,35.2%的区域呈退化趋势,主要位于关中平原、黄河下游西部;(4)在影响因素方面,中国南北过渡带城市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具有一致性,水域(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水资源总量和第三产业比重为主要影响因子,在未来城市生态建设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生态用地比重、保障资源总量可有效提高城市生态安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静 殷淑燕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据1960~2014年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数据,利用线性趋势、M-K检验和kriging插值法对无霜期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时间上看,秦岭南北无霜期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初霜日和无霜期在年际波动中略有下降后快速上升,终霜日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后快速下降。55年来无霜期呈显著的延长趋势且发生增多突变,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和巴巫谷地的延长速率分别为0.400 6、0.280 4、0.396 1和0.407 5 d/a,突变年份分别为1999、2002、2001和1990年。从空间上看,无霜期平均值和标准差由南向北增加,80%站点初霜日推后、终霜日提前和无霜期延长。多数无霜期延长是初霜日推后与终霜日提前的共同影响。无霜期在28个站点呈波动变化,19个站点发生突变,突变时间多在1990s~2000s,2000s的突变区域面积最大且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分析结果可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冲 王飞 穆兴民 李锐
根据秦岭南北54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的潜在蒸散量(ET0)。采用样条曲线插值法(Spline)、气候倾向率、Pettitt突变点检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该区ET0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其变化的气象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多年平均ET0为964.2mm,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格局。各分区按其大小排序为秦岭以北>秦岭南坡>汉水流域>巴巫谷地。四季ET0分布特征与年尺度上的结论基本一致,4个季节按其大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近52aET0下降的站点占本区站点总数的比例排序为汉水流域>秦岭南坡>巴巫谷地>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新萍 白红英 侯钦磊 袁博 章杰
利用灞河流域马渡王水文站1959年-2010年的实测径流量数据,结合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小波分析法、M-K突变点检验法等数理方法,研究分析了灞河流域年内、年际径流深度变化特征,并定量估算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灞河径流深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达到0.92;②季节分配上,径流量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占到全年径流量的68.15%,并且夏季到秋季灞河径流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春季和冬季是径流量变化低谷时期;③运用Kendall秩相关系数计算得出的M值为-2.572(|-2.572|>1.96)(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灞河年径流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玲萍 陈雷 王荣喆 殷玉春
本文利用河西走廊东部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1年冬季的逐日降雪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Morlet小波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的气候变化特征,最后利用1982-2012年NCEP时间间隔为6h的1°×1°格点资料研究该地冬季降雪的环流特征以及用相关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冬季降雪的大气环流。其结果表明:由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以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降雪日数和降雪量总体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夜间雪量大于白天,降雪日数北部平原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1月份,而南部山区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月份。河西走廊东部冬季降雪日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晓静 张文辉 何景峰
【目的】分析秦岭南坡栓皮栎实生苗在阴、阳坡生境中的构型,对比不同生境中其构型的差异,探讨构型与生境之间的关系,为森林结构及其经营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样方调查,研究秦岭南坡的阴坡和阳坡2种生境中1~10年生栓皮栎幼苗的植株生长、枝系特征、叶片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等构型特征。【结果】各个年龄实生苗的基径、树高均是阳坡>阴坡,冠幅则相反,在9年生之前均是阴坡>阳坡;基径在2个生境间没有显著差异,树高在7~10年间出现显著差异,冠幅在3年和8年时差异显著。阳坡和阴坡生境光照条件存在差异,这使栓皮栎实生苗形成不同的适应策略,不同坡向栓皮栎实生苗1级枝和3级枝出现的年龄阶段不同,阴坡(分别出现在4...
关键词:
栓皮栎 实生苗 生境 构型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蓓 卫海燕 郭彦龙 董金芳
为向全球变暖背景下的陕西省秦岭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集1961—2010年该区域7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采用气象数据小网格推算、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秦岭南北近50年来稳定通过≥0℃的热量资源的积温、初日、终日和持续日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秦岭南北≥0℃的积温增加、初日提前、终日推迟和持续日数延长,除秦岭北部≥0℃初日变化速度慢于秦岭南部外,秦岭北部≥0℃的积温、终日和持续时间变化速度快于秦岭南部;秦岭南北≥0℃的积温和持续日数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3和1997年,秦岭南北≥0℃初日发生由推迟到提前的突变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敏敏 延军平
依据1961年-2010年秦岭南北59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秦岭南北近50a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降水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正常期-湿润期-干旱期-过渡期;②关中、陕南两地的旱涝等级变化,无论从步调上还是趋势上都基本一致。关中旱涝等级年代波动幅度小于陕南,暖干化程度大于陕南;③EOF分析得出近50a秦岭南北降水主要空间分布类型为:受大尺度气候变暖影响,降水量以秦岭为...
关键词:
SPI EOF 旱涝 时空变化 秦岭南北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夏泉 徐天舒
筹措到充裕的办学经费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与其他教会大学不同,岭南大学的经费不是由基督教差会提供的,政府补助、社会团体和华侨捐款所占比例较大。其特点在于经费来源地域广泛、主体多样、方式多元。岭南大学经费筹措受当时国内外政治、经济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岭南大学 经费筹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晏德莉 延军平 李双双 汪成博 武亚群 万佳 王辉
基于1960~2017年秦岭-淮河196个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温、最低温、相对湿度数据,以表观温度指数为基础,采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及专用气象要素空间插值软件ANUSPLIN,对秦岭-淮河南北高温高湿天气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利用小波相干方法探讨该区高温高湿天气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多时间尺度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2010年为时间节点,秦岭-淮河以北及秦巴山区高温高湿天气日数呈"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上升"阶段性变化特征,秦岭-淮河以南及淮河平原呈"下降-缓慢上升-下降"趋势;(2)秦岭-淮河南北高温高湿天气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影响范围向北扩大;(3)赤道东太平洋东部地区海温异常对秦岭-淮河南北各区高温高湿天气的影响比西部地区更显著且长时间周期尺度比短时间周期尺度更稳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水霞 殷淑燕 赵芮芮 周亚利
秦岭南部地区地形及气候条件复杂,作为油菜主要种植区之一,研究其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油菜的影响,可以为该区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油菜生产提供实践参考。以1960~2014年秦岭南部33个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近25a各省市统计年鉴资料,通过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秦岭南部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5a来,秦岭南部地区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和≥5℃积温呈上升趋势,平均速率分别为0.2、29.3℃/10 a,冻害指数、降水量、开花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都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分别减少0.3、14.8 mm、1.4 mm、0.6%、32.2 h。(2)近55a来研究区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与≥5℃积温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都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冻害指数的空间变化与二者相反,表明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值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其水资源指标多年平均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日照时数则由西南向东北递增。(3)1960~2014年秦岭南部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与≥5℃积温在空间上均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研究区西部变化幅度较小,东部变化幅度较大,冻害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与二者相同;水资源与日照时数在空间上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只有少数站点表现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在研究区东部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其余区域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总体上,平均气温和≥5℃积温高值区的变化幅度小,低值区变化幅度大,其他指标与之相反。(4)近25a来秦岭南部油菜气候产量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速率为3.79 kg/(a·hm~2),其空间变化幅度差异大,且大部分站点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由关联度得作用于各区域油菜气候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各农业气候资源指标的变化幅度越大,对油菜单产的可能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志富 希爽 刘娜 余予 范邵华 冯明农
利用1961-2012年中国有固态降水观测且序列完整的1 400多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建立了完整性较好的降雪序列,选取雪季长度、降雪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和最大降雪量5个指标,分区域研究了中国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降雪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以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以暴雪等级的降雪量占主要;5个区域的降雪日数均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占65%,其余区域占84%左右;5个区域的雪季长度均为缩短趋势,新疆北部地区主要由于雪季开始期大幅滞后,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主要由于雪季结束期大幅提前,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
关键词:
雪季长度 降雪量 降雪日数 趋势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孝星 孙涛
本文从对经济领域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的述评出发,论述了传统时域和时频分析对非线性非平稳经济变量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性论证了经验模态分析与传统时域分析相结合以分析复杂经济变量的优越性,首次提出通过模态分解把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拓展到非线性非平稳经济时间序列分析领域。更进一步,本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首次确立了该方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原则,并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非平稳 非线性 时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