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9)
- 2023(13991)
- 2022(12118)
- 2021(11324)
- 2020(9303)
- 2019(21228)
- 2018(21146)
- 2017(40149)
- 2016(21853)
- 2015(24461)
- 2014(24538)
- 2013(24227)
- 2012(22505)
- 2011(20441)
- 2010(20548)
- 2009(18685)
- 2008(18028)
- 2007(15801)
- 2006(14151)
- 2005(12563)
- 学科
- 济(92723)
- 经济(92639)
- 管理(60237)
- 业(56090)
- 企(44698)
- 企业(44698)
- 方法(36413)
- 数学(30344)
- 数学方法(30007)
- 中国(26794)
- 农(25641)
- 地方(25039)
- 业经(21566)
- 学(20938)
- 财(18714)
- 环境(17764)
- 农业(17655)
- 贸(15644)
- 贸易(15631)
- 理论(15542)
- 和(15265)
- 易(15070)
- 制(14855)
- 银(14505)
- 银行(14465)
- 融(14296)
- 金融(14295)
- 技术(14229)
- 发(14054)
- 行(13985)
- 机构
- 学院(308857)
- 大学(307758)
- 管理(121206)
- 济(119462)
- 经济(116681)
- 研究(108786)
- 理学(103973)
- 理学院(102702)
- 管理学(100962)
- 管理学院(100401)
- 中国(80345)
- 科学(69116)
- 京(67789)
- 所(55100)
- 财(53387)
- 农(50387)
- 研究所(50251)
- 中心(48510)
- 业大(46073)
- 江(45852)
- 范(44833)
- 师范(44417)
- 北京(43804)
- 财经(42310)
- 院(40051)
- 农业(38943)
- 经(38363)
- 州(37963)
- 师范大学(35991)
- 经济学(34147)
- 基金
- 项目(210737)
- 科学(164859)
- 研究(155888)
- 基金(150032)
- 家(130701)
- 国家(129542)
- 科学基金(110680)
- 社会(96263)
- 社会科(91033)
- 社会科学(91011)
- 省(83644)
- 基金项目(80668)
- 自然(71699)
- 教育(70691)
- 划(70184)
- 自然科(69906)
- 自然科学(69892)
- 自然科学基金(68587)
- 编号(64507)
- 资助(61515)
- 成果(51990)
- 发(49265)
- 重点(47292)
- 部(45181)
- 课题(45019)
- 创(43341)
- 创新(40304)
- 科研(39787)
- 发展(39271)
- 项目编号(38989)
- 期刊
- 济(139610)
- 经济(139610)
- 研究(93231)
- 中国(61322)
- 学报(48147)
- 农(46528)
- 科学(45851)
- 管理(44688)
- 教育(38895)
- 财(37438)
- 大学(36056)
- 学学(33733)
- 农业(32911)
- 融(27306)
- 金融(27306)
- 技术(26628)
- 业经(24760)
- 经济研究(21584)
- 财经(19475)
- 问题(17814)
- 图书(17633)
- 业(16710)
- 经(16538)
- 科技(15914)
- 资源(15711)
- 理论(15214)
- 技术经济(14426)
- 现代(14240)
- 商业(14150)
- 实践(14028)
共检索到462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彦军 徐冬寅 杨敏 王显炜
文章首先简述秦岭北麓公路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的背景,接着在研究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论述公路生态旅游景观的涵义和构成功能,结合秦岭北麓的旅游资源分布和交通状况,阐述公路生态旅游景观开发的原则、总体构思。最后,提出对秦岭北麓公路生态旅游景观进一步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公路生态旅游 景观 开发 秦岭北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哲涛 郝丽君 和红星
秦岭北麓(西安段)是秦岭山脉的北坡山脚,由于和西安联系紧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人工干扰痕迹明显,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和区域特殊性。文章剖析了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的现状问题,从系统论角度指出其整体效益下降、层次不足、开放性不足的问题,然后,从整体规划统筹缺失、环境保护缺失、规划建设的法规笼统化三个方面讨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现实问题的成因。最后,指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应走适应性保护及利用之路,并尝试构建其适应性保护和利用的规划体系,以期对秦岭北麓生态环境高效保护利用有所裨益。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适应性保护利用 秦岭北麓 西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爱琳 杨新军 陈佳 王子侨
选取秦岭北麓四个不同旅游发展阶段景区,采用半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景区周边农户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英国国际发展署(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农户分类,对乡村旅游影响下六种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家庭特征、生计策略和生计资本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乡村旅游深刻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生计组合模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变迁和重构,传统单一的生计方式趋于多样化;2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当地农业生产功能衰退,大量传统生计农户向新型生计(旅游经营和务工结合)农户转化,形成六种不同理性偏好共存的生计模式;3乡村旅游发展改变了农户的生计资本储量和组合形式,改善了农户原有的生计环境。总体而言,当地农户生计资本规模有限,且不同类型农户生计资本的差异显著,传统生计型农户生计资本储量和生计活动多样性均明显低于旅游参与型农户。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乡村旅游 农户生计 秦岭北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敏 黄春长
论文分析了秦岭北麓8县的近41年的气候变化规律,发现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与全国和全球相似,向暖干化方向发展。采用近41年气候特征值对苹果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该地区并不是苹果生长的适宜区。夏季高温、较高的相对湿度和较短的日照时数是苹果生长的不利因素。结合目前的气候变化趋势,推论出该地区苹果的病虫害将会加重,苹果质量将进一步下降。地区果业发展中,减少苹果栽种面积和优化果品生产结构仍然具有一定潜力。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果业生产 苹果生产 秦岭北麓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占元
秦岭北坡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旅游资源密集带之一。但由于开发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发展比较缓慢。在综合分析其开发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全面规划,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生态旅游 秦岭北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丰产 刘占德 陈永安 屈学农 马锋旺
【目的】探索秦岭北麓地区猕猴桃主要栽培品种嫁接苗繁育的适宜嫁接时期,为猕猴桃成品苗木的嫁接繁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田间生长的野生"美味猕猴桃"2年生实生苗作砧木,以"海沃德"、"徐香"和"红阳"3个品种作接穗,2010年在猕猴桃旺盛生长的不同时期(06-01,06-15,07-01,07-15,08-01,08-15,09-01,09-15)带木质芽接,测定嫁接成活率、萌芽率、嫁接苗干径、枝条长度及次年萌芽率。【结果】随着嫁接时间的延长,嫁接苗的生长量持续减少,成活率和萌芽率在波动中下降,"海沃德"在08-01后嫁接成活率降为80%以下,"徐香"在09-01后嫁接成活率降为80%以下,"红...
关键词:
秦岭北麓 猕猴桃 繁育 嫁接时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乡村景观 开发 保护 广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空气,欣赏乡村自然风光。广西超过50%的乡村景观资源开发层次不够深入,属于轻度开发状态,早先已经开发的景观资源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这些景观所在的村寨原本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毁坏。大部分乡村景观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即使采取了相关措施,也是表面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论]很多游客热衷于乡村生态旅游,喜欢体验农村生活,但是作为乡村旅游基础的乡村景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需要采取相关的办法和措施切实保护乡村环境和景观资源。
关键词:
生态旅游 乡村景观 开发 保护 广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殷华 杨冬赓 韩文龙
冰葡萄酒一词,源于德文"Eiswein"。1794年冬季,德国弗兰克地区突然遭遇一场早霜,当年的葡萄看似将毁于一旦,但酒农们还是硬着头皮把半结冰的葡萄榨汁酿酒,居然酿出了一种风味独特的葡萄酒,于是酒农们将这种酒叫做冰葡萄酒。目前,世界上只有加拿大、德国、奥地利等少数国家才能生产冰葡萄酒,全球总产量也仅有1000t左右。冰葡萄酒是葡萄酒中的上上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汤蕾 许东
生态旅游概念提出以来,全球生态旅游在理论和实践2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现在主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辽河三角洲是我国七大江河三角洲之一,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非常适合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文章在分析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景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其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前景作了分析,提出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
湿地 生态旅游 辽河三角洲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哲涛 郝丽君 和红星
本文以秦岭北麓沿线为研究区位,以建筑风格为研究角度。在对秦岭北麓区位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关系,并从气候特征、地貌水系、文化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秦岭北麓自然环境对其沿线建筑风格的影响,最后以西安院子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说明。希望在对秦岭北麓特殊区位下的建筑风格探讨的同时,达到建筑风格与环境和谐发展下的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
秦岭北麓 建筑风格 西安院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相林 刘瑞 周建斌 高雪玲 王天泰 崔亚胜
【目的】研究陕西秦岭北麓地区近30年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的演变趋势,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和长安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养分平衡法分析这一地区1980-2009年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结果】自1980年以来,研究地区农田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化肥投入量占养分总投入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47.2%增加到2009年的75.4%增幅较大;而有机肥投入量所占比例却由1980年的34.8%减少到2009年的18.8%。农田土壤中N一直处于盈余状态,P2O5则由亏缺转向明显盈余,K2O一直亏缺,但平衡率呈减小的趋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窦璐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对游客情感及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少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探索。鉴于此,文章基于服务场景理论和已有相关文献,以具有代表性的国家5A级生态旅游景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扎根理论,探索中国背景下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结构维度及其测量题项。通过对访谈和网络点评资料的三级规范性编码分析,得出了环境氛围、基础设施、自然景观设施、人文景观设施和社会交往5个维度。以此为基础,根据扎根理论资料和已有文献,开发了用于定量测量上述5个维度的30个题项。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该研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小规模研究检验了服务场景对满意度的显著预测作用,证明所开发的量表可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实践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司凡
文章将澳门氹仔红树林湿地风景区与广东茂名水东湾红树林湿地风景区进行了游客体验的对比分析。运用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因子分析等手段,从样本成分、出游目的与特征、生态价值认同、游客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并向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参考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丁慧敏 马奔 雷硕 温亚利
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秦岭地区森林生态旅游,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设计生态旅游影响下的农户生计指标体系,比较分析其生计资本差异,并运用二元Probit模型探索社区生态旅游参与的影响因素,得出:(1)秦岭地区农户的生计特征呈现人力、物质资本较好,社会、金融资本较差的组合特征;(2)参与和未参与农户五项生计资本均呈差异显著;(3)生态旅游参与形式单一,各形式之间生计资本无显著差异;(4)社区生态旅游参与受家庭区位因素、是否有项目支持、家庭劳动力比重、人均耕地面积、房屋、交通工具、家中是否有村干部等因素的影响。结论说明:一方面,生态旅游开发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带来了新的生计策略选择,降低生计脆弱性风险;另一方面,生态旅游资源分配不均,地方村干部和少数精英掌握更多资源,需要进一步重视当地众多居民的参与,并规划好有助于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生态旅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