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7)
- 2023(8793)
- 2022(7237)
- 2021(6414)
- 2020(5372)
- 2019(11752)
- 2018(11642)
- 2017(21660)
- 2016(11658)
- 2015(12769)
- 2014(12406)
- 2013(11666)
- 2012(10988)
- 2011(10081)
- 2010(10140)
- 2009(9273)
- 2008(9027)
- 2007(8218)
- 2006(7296)
- 2005(6517)
- 学科
- 济(49666)
- 经济(49612)
- 管理(33642)
- 业(26334)
- 企(21185)
- 企业(21185)
- 方法(17590)
- 数学(14938)
- 数学方法(14738)
- 地方(14501)
- 环境(13431)
- 学(13271)
- 中国(12414)
- 农(11925)
- 业经(10225)
- 财(10112)
- 地方经济(9071)
- 划(9032)
- 制(8923)
- 理论(7946)
- 融(7880)
- 金融(7871)
- 农业(7863)
- 体(7828)
- 和(7730)
- 贸(7671)
- 贸易(7671)
- 易(7358)
- 银(7170)
- 银行(7137)
- 机构
- 学院(168387)
- 大学(168041)
- 济(66866)
- 经济(65460)
- 研究(62258)
- 管理(60835)
- 理学(52934)
- 理学院(52197)
- 管理学(51121)
- 管理学院(50817)
- 中国(44245)
- 科学(41178)
- 京(35857)
- 所(32410)
- 农(30983)
- 研究所(30124)
- 财(29656)
- 中心(27154)
- 业大(26555)
- 江(26295)
- 范(24523)
- 农业(24410)
- 师范(24218)
- 财经(23983)
- 院(23607)
- 经(21764)
- 北京(21738)
- 经济学(20974)
- 州(20276)
- 师范大学(19637)
- 基金
- 项目(122273)
- 科学(97098)
- 基金(89325)
- 研究(86684)
- 家(80573)
- 国家(79993)
- 科学基金(67677)
- 社会(56586)
- 社会科(53756)
- 社会科学(53742)
- 省(48865)
- 基金项目(47331)
- 自然(43630)
- 自然科(42606)
- 自然科学(42586)
- 自然科学基金(41794)
- 划(41334)
- 教育(38879)
- 资助(34912)
- 编号(33159)
- 重点(28723)
- 发(27918)
- 成果(26505)
- 部(26207)
- 创(25672)
- 国家社会(24529)
- 课题(24353)
- 创新(24118)
- 科研(23468)
- 计划(23224)
共检索到244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宝清 刘顺生 王世杰
造山带和盆地,作为在时—空演化和构造动力学系统中有关联的构造体,不仅在空间上相互依存,而且在深部结构、物质迁移及动力学机制上密切相关。首先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实验手段,分析了秦岭—大别造山带的隆升与剥露速率,运用构造变形组合分析和构造—热模拟相结合得出主要地质事件,并着重揭示出中新生代秦岭—大别造山带存在多阶段的差异隆升与剥露现象,得出一个定性和定量后造山剥露过程的区域演化模式。然后,在综述中新生代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过程及其区域环境效应的基础上,以长江三峡的形成和长江水系变迁的关系,以及三峡工程的兴建及其导致洞庭的变迁为例,探讨了盆—山体系演化过程对地貌景观的变化、水系变迁、生态环境演替以及流...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阳 张大纯 刘海轮 王广山 胡颖梅 张艳玲 郭建华 段卫东
为了解环秦岭区域烤烟物理特性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采集了环秦岭区域的安康、汉中、商洛3市共58个中部烟叶样品进行烟叶物理特性指标测定和感官评吸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环秦岭区域烟叶叶面密度多为70.085.0 g·m(-2),单叶质量多为10.0 g14.0 g,平衡含水率多为12.0%14.0%,填充值多为3.54.5 cm3·g(-1),拉力多为1.02.0 N,含梗率多为25.0%35.0%,物理特性指标多处于适宜及较适宜范围;安康、汉中、商洛3个产地间的烟叶叶面密度、单叶质量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小表
关键词:
环秦岭区域 烟叶 物理特性 评吸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超凡 周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呈增长趋势,对中国经济和环境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不断增强。FDI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助推作用的同时,是否带来环境负效应值得关注。本文在分析FDI环境效应传导路径基础上,利用中国3 0个省市2007-2012年数据,构建经济计量模型,研究FDI的环境效应并发现:FDI对中国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进一步对东中西部的区域环境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引进FDI对东中西部地区均产生环境正效应,对东部地区的正效应最为显著,西部次之,中部最弱;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环境规制与技术投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具有差异性。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盛学良 王静 戴明忠
环境准入制度是控制建设项目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手段,现有区域环境准入制度多为定性条款,缺乏定量要求。文章初步建立了区域环境准入指标体系框架,从区域环境容量、生态功能区划、污染物排放、区域环境与经济基础四个角度分别选取了区域环境准入指标,并以建设项目厂址比选为例,进行区域环境准入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区域 环境准入 指标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晓峰
形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栈道主要集中在秦岭巴蜀一带。以褒斜道、傥骆道、米仓道、剑阁道、迴车道等为主的栈道不但在沟通蜀地与中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产生了不同的建设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栈道形态。
关键词:
秦汉 魏晋南北朝 栈道 阁道 栈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管华 李艳
中国东部河流的径流量一般具有自上游向下游沿程逐渐增大的趋势,而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河流径流量具有沿程减小的特征,即山地平原交界带“河流减水效应”。基于5条主要河流上27个水文站1956~2000年共45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及其邻近区域的河流基本上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减水河段,出现部位多为交界带的中部和下部及其下游邻近地区,其驱动因子主要是地表组成物质的垂向二元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边坤 张建禄 苟妮娜 靳铁治 郭林文 王开锋
秦岭黑河是西安市主要水源地,其水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西安市乃至周边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性发展。为分析秦岭黑河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历史变化,揭示生态环境改变对鱼类群落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于2018年和2019年的1月、5月、7月和11月对黑河流域进行调查。研究共采集鱼类7020尾,隶属3目5科16属17种,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最多,占种类总数的82.35%。在生态类型方面,产黏性卵、杂食性和底栖性鱼类在黑河鱼类中占多数,分别为总种类数的76.47%、64.71%和64.71%。流域中鱼类优势种为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鱼类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物种数(S)(12~1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1.55~1.88)、Pielou均匀度指数(J)(0.56~0.66)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1.54~2.15),同时通常夏季鱼类多样性指数最高。通过聚类分析和NMDS分析可得,黑河鱼类可划分为Ⅰ~Ⅲ共3个群落,其中群落Ⅰ由水库生境鱼类组成,群落Ⅱ和Ⅲ由峡谷生境鱼类组成。ABC曲线分析显示,不同季节中数量优势度曲线都高于生物量优势度曲线, W统计值范围为–0.146~–0.181,秋季最高,其次为冬季和春季,夏季最低。与历史资料相比, 201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的鱼类调查结果相似性指数为中等不相似(0.46)。研究结果表明,秦岭黑河流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推测水库建设和生境破坏是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鱼类群落 生态类型 历史变化 黑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姚永慧 索南东主 张一驰
阿尔卑斯山是欧亚大陆上著名的山地,对欧洲的地理生态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在于隆起的高原或山地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论文以阿尔卑斯山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到的气象台站观测数据、林线、数字高程数据,以及基于半球视域算法计算得到的太阳辐射数据等,分析阿尔卑斯山气温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最热月、最冷月、全年的太阳辐射量,同时以太阳辐射作为山体效应的代用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阿尔卑斯山林线分布模型,探究该山地的山体效应及其对林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阿尔卑斯山具有明显的山体效应,山体内部的太阳辐射量远高于山体边缘地区,这也是山体内部气温和林线高度都高于山体边缘地区的主要原因。最热月、最冷月和全年总太阳辐射量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分别高10~20、20~40和200~400kWh/m~2。(2)太阳辐射能更好地定量化山体效应,以太阳辐射为山体效应代用因子建立的林线分布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与基于气温、降水构建的林线分布模型(R~2=0.522)相比,该模型具有更高的模拟精度(R2=0.736),同时太阳辐射对林线分布的贡献率最大(1月、7月太阳辐射的贡献率分别为34.75%、27.82%),超过了气温和降水的贡献率(分别为26.24%和11.17%)。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树青
传统的以企业或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点源环境治理与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日益相悖,环保历史与现实理性呼唤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点源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区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是指以自然区域整体为治理对象的环境治理模式,分区治理和合作治理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需要建立环境分区治理机制、区域环境整体治理机制、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机制和区域环境管理体制,四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环境问题的特殊性要求按自然区域进行分区治理,每个自然区域必须作为一个自然整体进行治理,不同的自然区域以及自然区域内的各行政区域之间必须相互合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军 李宏铎 张琨 高磊 万一
【目的】分离陕西秦岭丹江流域土壤中的黏细菌,收集其代谢产物,对代谢产物成分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大肠杆菌诱导法和滤纸片诱导法分离从丹江流域采集的18份土壤样品中的黏细菌,用摇瓶发酵得到其代谢产物,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指示菌对代谢产物进行平板抑菌试验;对4种指示菌抑制活性明显菌株的代谢产物成分进行HPLC和薄层色谱(TLC)分析,采用细胞凋亡法测试了代谢产物组分对HepG2肝癌细胞的毒性。【结果】共分离纯化出23株黏细菌,包括黏球菌属(Myxococcus)15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3株,孢囊杆菌属(Cystobacter)1株,原囊菌属(Archangium)3株,软骨霉状菌属(Chondromyces)1株。抑菌试验表明15号菌株的2号代谢产物对4种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HPLC得到的15号菌株2号代谢产物的5号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明显增加HepG2细胞凋亡。【结论】秦岭丹江流域土样中的黏细菌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得到1株活性菌株,其代谢产物具有抑菌活性和抗肿瘤细胞活性。
关键词:
黏细菌 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丹江流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曾贤刚
本文基于DEA方法运用2000—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效率,同时使用Tobit模型分析了该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区的环境效率基本保持在0.7~1之间波动,各省区平均环境效率刚开始时呈下降趋势,但在2004年或2005年出现明显拐点。(2)我国环境效率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在效率水平上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环境效率的敏感性高。另外,2005年以来西部与东部的效率差距趋于缩小,而中部的情况则不乐观。(3)加大对从业人员、能源、用水等投入要素的利用程度,能有效提高环境效率。(4)经济水平、外贸依存度、人口密度都会对我国...
关键词:
DEA 环境效率 Tobit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超群 王晓峰 员学锋 徐和平 任朝霞 卫新东
社会空间是社会过程与空间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握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可以为通过空间规划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切入点。在对陕西省太白县、柞水县、商州区三个秦岭山区县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县乡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占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山区农村社会的特征,从结构角度分析社会空间的参与者、基本组成和演化类型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1)在参与农村社会空间演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最为显著,乡村精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外部工商资本是新的推动力量,本地农民是农村社会空间生成的基质;(2)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由物理空间、意愿—行动空间和制度空间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共同构成;(3)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演化过程可以分成生产、分离、转移、扩展、压缩和消亡等几种基本演变类型。通过空间规划中考虑营造植根于农村并能扩展的社会空间,引导山区农村社会在变革中向良性发展,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祥利 宋保平 白凯
旅游发展规划评审是赋予旅游发展规划权威性和合法化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旅游发展规划评审主要以定性为主,且存在"走形式"不规范现象。文章从旅游发展规划评审规范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4个层面构建了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以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旅游发展规划评审系统由旅游发展规划编制主体系统、规划对象系统和管理系统3部分构成,旅游发展规划评审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②可行性指标权重最大,处于核心地位;科学性指标权重次之,成为评审工作重点审查对象;创新
关键词:
旅游发展规划 评审 指标 陕西秦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善红 白红英 齐贵增 梁佳 赵婷 孟清
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温度带边界在空间上的变化呈现出向高纬度方向显著移动的趋势,其中亚热带区空间分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较为敏感,对其边界空间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全球变化对自然景观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秦岭及其周边74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日均气温数据,选取保证率80%的日均温≥10℃持续日220天等值线和1月0℃等温线为北亚热带北界指标,探讨了近60年气候变暖背景下秦岭气候带界限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1960—2019年秦岭日均温≥10℃持续日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率为3.268 d/10 a;秦岭1月平均气温呈弱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率为0.179℃/10 a。(2)60年来秦岭北亚热带北界发生了明显的抬升,平均抬升高度约为228.89 m;从经度上看,中段106°~111°E范围内北亚热带北界的变化最为强烈,60年来上升高度达308.81 m,明显高于东西北三段(东段上升165.69 m,西段上升243.33 m,北段上升267.01 m)。(3)60年来秦岭北亚热带过渡带出现了明显的攀升,且向北移动;秦岭以北"跨越式"地出现北亚热带气候格局。气温突变后,秦岭北亚热带过渡带形成从秦岭南坡延伸到秦岭东部,并向北推进向西进入关中平原的格局,秦岭南坡作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有所减弱。随着气候的变暖,秦岭北亚热带过渡带可能部分或整体转变为北亚热带,北亚热带将从秦岭南坡到秦岭北坡呈连续带状分布,北亚热带北界可能会跨越秦岭山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