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4)
2023(4274)
2022(3675)
2021(3643)
2020(3049)
2019(7259)
2018(7380)
2017(13240)
2016(7884)
2015(9012)
2014(8987)
2013(9044)
2012(8343)
2011(7515)
2010(7631)
2009(7317)
2008(7564)
2007(7097)
2006(6464)
2005(5995)
作者
(21620)
(17982)
(17680)
(16900)
(11624)
(8648)
(8222)
(7039)
(6915)
(6568)
(6287)
(6080)
(6036)
(5895)
(5412)
(5364)
(5363)
(5354)
(5240)
(5233)
(4531)
(4414)
(4325)
(4208)
(4187)
(4175)
(3991)
(3956)
(3669)
(3505)
学科
管理(32720)
(26101)
经济(26063)
(25750)
(24464)
企业(24464)
(10380)
方法(9136)
(8080)
业经(8041)
理论(7832)
(7618)
(7516)
财务(7491)
(7487)
财务管理(7471)
地方(7087)
企业财务(7008)
中国(6553)
(6166)
(5973)
(5921)
数学(5658)
数学方法(5587)
(5395)
农业(5353)
人事(5318)
人事管理(5316)
经营(5273)
(4935)
机构
大学(108700)
学院(106897)
管理(42137)
(34722)
经济(33551)
理学(33473)
理学院(32971)
研究(32845)
管理学(32559)
管理学院(32289)
中国(28598)
(24736)
(21469)
科学(20799)
(19205)
(17260)
师范(17140)
中心(16638)
(16563)
(15879)
(15589)
北京(15524)
财经(15222)
研究所(14549)
业大(13892)
师范大学(13767)
(13530)
(12634)
农业(11915)
(11728)
基金
项目(61665)
研究(48172)
科学(47789)
基金(42726)
(36156)
国家(35767)
科学基金(30824)
社会(28098)
社会科(26288)
社会科学(26276)
(24870)
基金项目(23342)
教育(22825)
编号(21127)
(20830)
自然(20059)
自然科(19500)
自然科学(19498)
自然科学基金(19138)
成果(18841)
资助(16629)
课题(14981)
重点(13606)
(13218)
项目编号(12749)
(12661)
(12653)
(12400)
(12316)
规划(11714)
期刊
(50780)
经济(50780)
研究(35136)
中国(27614)
(21393)
管理(19265)
教育(17013)
学报(16006)
科学(15498)
(13802)
大学(12284)
学学(10856)
(10746)
金融(10746)
技术(10284)
图书(9143)
财经(8760)
农业(8736)
业经(7721)
(7618)
书馆(6782)
图书馆(6782)
(6777)
会计(6763)
财会(6705)
问题(6657)
(6479)
资源(6458)
现代(6350)
(6138)
共检索到182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闻博  
秦汉的力役之征,以"徭戍"称之。"徭"有广、狭义之分。广义"徭"包括"奴徭"、"吏徭"等人身役使,特别对"小"年龄群体的役使,较后代突出。当时或存在以"傅"划分大、小的方式,"小"(或言广义一面)包括15岁以上的未傅籍群体。"行徭"一称,反映了"徭"多受差使而外出服役的特征。狭义"徭"、"戍",集中指国家正役。秦及汉初,男子傅籍后一般每年服役30天,主要以"月为更卒"行徭,也因需临时兴发。"月为更卒"为傅籍者所从事的正役,仍应归入狭义"徭"的范畴。秦汉"更"又可与"冗"相对,泛指轮番供役。《二年律令·史律》史、卜、祝等以"若干更"形式"践更",与唐代"色役"番上服役一类或有类似处。秦及汉初"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秦时的户赋包括五月户出钱(可折为布或茧)和十月户出刍(或钱),汉初的户赋则仅指五月户出钱。亦即,从秦到汉初,户赋由对“户”征收税赋之统称演变为五月户出钱之专称。秦及汉初的五月“户出钱”属帝(王)室财政,十月户出刍则收归国家财政。秦至汉初户赋的类似特征及变化,还可在秦汉时期的“以算所征之赋”与“口钱”那里得到参照。汉武帝前,“以算所征之赋”包括上缴国家财政的算钱和上缴帝室财政的算钱(口钱);武帝后,“以算所征之赋”仅指前者,后者(口钱)则独立为专门针对3岁或7岁至14岁人群征收的人头税。自武帝在原口钱基础上加钱补车骑马后,口钱的外延既可涵括上缴帝室财政的20钱和上缴国家财政的3钱,也可仅指前者,后者则被称作“马口钱”。对这些“复合型”赋税内部结构及分化动因、过程、影响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探讨秦至汉初帝室财政、国家财政的分野,秦汉赋税体系的内在演变等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圣明  
在秦至汉初的国家赋税体系中,户赋是作为一种专门税目而存在的。其征课对象是五大夫爵位及其以下凡有立户者。它以户为单位,在秦朝征收实物茧、丝,每户纳茧六两,在汉初则转而征收钱币,每户上缴十六钱。户赋由各里在每年五月集中收取,上缴所属乡部,然后再由乡部统一交付到县廷。这一过程由乡部全权负责。乡里上缴的户赋在县道一级统一由县(道)少内负责管理调度,保障户赋在全县(道)内的正当使用,并向上级二千石官缴纳余下的户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郁义鸿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管理。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热点 ,但对于知识管理的内涵并未形成共识。本文对国际上各种观点作简要述评 ,并提出 ,知识管理是组织的管理者通过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 ,通过对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知识的发掘和利用 ,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目的的过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德进  
产业集群是一种中间性体制组织,企业间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匹配,决定了产业集群组织存在的效率边界。从不同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具有不同的组织内涵。具体而言,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和科层之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一个产业种群生态系统;而从创新经济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又是一个具有柔性生产性质的地方企业网络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因此,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是相对的,集群战略不应成为地方惟一的产业战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先治  
管理会计内涵与边界问题是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和管理会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R.威尔逊关于理论的结构框架,从管理会计一系列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基于管理的会计与基于会计的管理、做好管理会计与用好管理会计、对内报告会计与对外报告会计、狭义管理会计和广义管理会计四个命题,从管理会计本质、管理会计功能、管理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建设主体等不同角度界定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与边界。明确管理会计内涵与边界,对于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创新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指导管理会计应用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小青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合作"与传统合作医疗的"合作"具有不同的内涵。传统合作医疗不属于社会保险制度,而新农合不仅在学理上具备了社会保险基本特征,还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社会保险要素,即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社会保险参量的设计、大数法则的运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实际上的强制性。明确新农合的社会保险性质,将有利于控制自愿参合带来的"逆向选择",促进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无缝衔接,加快政府责任边界的明晰化。因此,应将新农合向带有强制性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同时把政府定额财政补贴变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怡  
券书是契券中的重要信物,目前简牍材料中的券书常见于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及租税徭役等经济活动。与民间相比,官府更注重买卖交易的公开性,券书签订流程极为严格。民间借贷、官府间债务均有相应券书,官府常将其作为日后诉讼评判的重要依据。当债务无法按时偿还时,官府往往代为偿还,但需债务人以劳役抵债。抵押典当的交易流程也较为复杂,券书签订值得重视。罚款赔偿券书,多因官员工作失误或百姓损坏公物等需要承担赔付责任时所签订。徭券仅需不更以下、服役一日以上者签订。种种事实表明:早在战国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契约便已相当完备和普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玉荣  
简牍对秦及汉初的"寡"在爵位、户籍、经济生活等方面皆有反映。"寡"可有爵,"大夫寡""上造寡""关内侯寡"等是"袭"或继承其亡夫爵位的有爵者。"寡"可"为户",并有权继承其夫、子的财产,但也受到一定限制。官府对有"寡"家庭在徭役征发、户籍"分异"、养老等方面有一定照顾。"寡"可通过开垦荒田、种植农桑、纺织等获得生活资料,亦可通过工商信贷获得经济利益,并有代表家庭向官府登记财产(占赀)和纳税的义务。"寡"如犯"赀"罪,需交纳"赀钱",亦可根据规定享有"复"的优待。上述政策的实施,与两性社会分工差异、特殊历史背景下男性的大量非正常死亡、国家扩大赋役征课范围以及奖励军功、保障军队战斗力等因素相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发亮  
先秦豫商文化根源深长,内涵厚重,价值特性明显,为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主要源于先秦豫商思想中富有生命活力的德性文化,其主要体现在:崇尚"仁义"之德;注重"仁智"之勇;强调"忠恕"之情。诸如这些丰富的商业德性文化遗产对中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隐形的提升和促进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礼旦  陈应平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历史进程中人对森林的认识和森林经营的发展过程,提出了森林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进而系统论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特征和标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樊恭嵩  
军事人口是指从事军事防务活动的人口,从广义上说,包括武装部队人口、民兵及预备役部队和军事部门的职工。从狭义上讲,主要指现役武装部队人口。本文所分析的军事人口就是指的现役武装部队人口。 军事人口的活动是否属于劳动范畴,目前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军事人口的活动也是劳动。因为(1)军事人口来源于其他劳动人口,在履行其职能后又回到其它劳动人口中去;(2)军事人口活动的存在为其它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存刚   韩鸿飞  
基于对理论史、党史和政策史这些历史层面的梳理,周文、司婧雯忽略了逻辑层面的分析,无视所有制范畴,仅从经营方式的角度理解民营经济,进而提出“超越‘公’与‘私’之辩”“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逻辑起点”“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重要途径之一”等对民营经济性质、作用存在误读的观点。实际上,所有制与经营方式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以民营经济必然涉及所有制范畴,无法超越“公”与“私”之辩;非公有制性质民营经济的逻辑起点始终是自身利润最大化;发展民营经济不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途径;仅从经营方式角度理解民营经济的观点缺乏解释力,从所有制角度才可以论证“民营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同时对民营经济的内涵作出了再界定,明确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民营经济实际上就是非公有制经济。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高洁  
论信息产业管理的内涵与外延高洁ABSTRACTMaincontentsofthemanagementofinformationindus-tryarestructuremanagement,relevancemanagement,marketman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杰  
后稷与先农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神,国家祭典中的农神转变发生在秦汉时期。先秦时期以"后稷"为农神,象征周人的文化远祖,是早期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转化的结果,目的在于宣示周族王权的正统地位。"先农"本为战国时期的民间农神,为因应"大一统"宗教秩序的诉求,"先农"逐渐与神农、炎帝等古史传说相结合,经过"阴阳五行""五德终始"等思想的改造,其地位不断上升,最终成为"大一统"帝制时代国家祀典的农神代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