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9)
- 2023(6798)
- 2022(5631)
- 2021(5469)
- 2020(4161)
- 2019(9635)
- 2018(9619)
- 2017(16956)
- 2016(10400)
- 2015(11865)
- 2014(12118)
- 2013(11422)
- 2012(10574)
- 2011(9868)
- 2010(10133)
- 2009(8806)
- 2008(8769)
- 2007(8316)
- 2006(7403)
- 2005(6614)
- 学科
- 农(48541)
- 济(38466)
- 经济(38427)
- 农业(32555)
- 业(31921)
- 管理(17652)
- 业经(15469)
- 中国(13763)
- 农业经济(12377)
- 地方(12328)
- 企(10875)
- 企业(10875)
- 发(10009)
- 村(9413)
- 农村(9392)
- 制(8993)
- 方法(8830)
- 发展(8670)
- 展(8654)
- 教育(8652)
- 理论(8153)
- 教学(7953)
- 数学(7591)
- 土地(7499)
- 数学方法(7482)
- 建设(7328)
- 策(7120)
- 财(7115)
- 收入(7049)
- 劳(6951)
- 机构
- 学院(140655)
- 大学(127484)
- 济(50595)
- 经济(49187)
- 研究(47081)
- 农(46470)
- 管理(46347)
- 理学(39303)
- 理学院(38837)
- 管理学(38010)
- 管理学院(37766)
- 中国(36009)
- 农业(34747)
- 科学(28997)
- 业大(27820)
- 京(27036)
- 江(24989)
- 所(24812)
- 中心(23383)
- 范(22663)
- 师范(22507)
- 研究所(21989)
- 职业(21538)
- 财(21223)
- 技术(21208)
- 农业大学(21161)
- 州(19858)
- 省(19115)
- 业(16683)
- 北京(16666)
- 基金
- 项目(87080)
- 研究(73662)
- 科学(66700)
- 基金(56140)
- 家(47951)
- 国家(47252)
- 社会(42252)
- 省(39297)
- 社会科(39142)
- 社会科学(39133)
- 科学基金(39073)
- 教育(36798)
- 编号(36489)
- 划(31036)
- 基金项目(30391)
- 成果(28661)
- 农(27971)
- 课题(26047)
- 年(22546)
- 自然(22177)
- 发(21933)
- 自然科(21548)
- 自然科学(21545)
- 资助(21302)
- 自然科学基金(21113)
- 重点(20102)
- 性(19976)
- 部(19361)
- 规划(18878)
- 创(18251)
- 期刊
- 济(70300)
- 经济(70300)
- 农(55048)
- 中国(41277)
- 研究(38816)
- 农业(37408)
- 教育(32712)
- 学报(21947)
- 科学(19944)
- 业经(19876)
- 技术(18990)
- 大学(17843)
- 学学(16770)
- 业(16601)
- 财(15866)
- 职业(15191)
- 融(14580)
- 金融(14580)
- 农业经济(14491)
- 农村(13914)
- 村(13914)
- 管理(11990)
- 技术教育(10833)
- 职业技术(10833)
- 职业技术教育(10833)
- 版(10634)
- 问题(10415)
- 农村经济(9239)
- 经济问题(8663)
- 世界(8413)
共检索到225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唐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发展农村事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随时代发展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态的全面建设,农村发展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其中妇女职业培训对农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秦东地区农村妇女目前整体受教育程度还不高,这不利于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农村妇女的层次和现状开展职业培训,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才能最大化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改善秦东地区农村的整体面貌。
关键词:
秦东地区 农村妇女 职业培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攀峰 杨蕾 王新刚
基于对河北省不同乡村、不同年龄的500位农村妇女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接受职业培训人数较少,对职业培训需求热情很高,不同年龄阶段农村妇女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上需求不同。因此,针对农村妇女职业培训需求特点,应建立多元培训经费筹措机制,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技术性,依托妇联、网络、高校多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灵活的培训方式。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妇女 职业培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宁永红 赵丽丽 张倩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体。一方面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冲击、国家政策对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对农村妇女就业吸纳力的不断提升、农村妇女职业培训机构的持续增多都为农村妇女职业培训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农村妇女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接受技能培训不足、职业培训需求不断增强。鉴于此,应加大对农村妇女实施职业培训力度、遵循职业培训原则、寻求职业培训有效方式、多渠道扶持职业培训就业转移,使农村妇女职业培训发挥实质性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妇女 职业培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华 李银平 严妍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把带有地域及性别指向的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切入点,选取样本,通过设计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展开调研,并就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影响该地区的农村妇女参加职业培训的因素进行计量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妇女是否参加农村职业培训的因素主要有:对职业培训的态度、家庭经济承受力和是否能准确获取培训信息。
关键词:
农村妇女 职业培训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华 李银平 严妍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把带有地域及性别指向的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切入点,选取样本,通过设计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展开调研,并就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影响该地区的农村妇女参加职业培训的因素进行计量测算。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妇女是否参加农村职业培训的因素主要有:对职业培训的态度、家庭经济承受力和是否能准确获取培训信息。
关键词:
农村妇女 职业培训 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小红
始于20世纪70年的韩国新村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韩国农村妇女成为新村运动开展过程中最为积极的一支力量,起到了先锋作用,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新村运动中女性积极性的发挥,得益于其适合女性需要的激励措施,也得益于妇女的主动精神和妇女组织的保障。这对于中国农村妇女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韩国新村运动 韩国女性 农村妇女培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超 李坤
本文描述了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背景,分别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需求和培训内容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提出了河北省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妇女 教育培训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顺华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女性劳动力过剩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为使农村女性劳动力能够进行有效的转移,必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各项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村妇女自身素质,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转移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城市和城镇转移。二是在农村就地进行技能转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志华 安军超 刘超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的调研数据,并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入手对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存在供求不平衡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河北省农村妇女培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培训 供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志华 刘超 安军超
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河北省农村妇女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妇女参加培训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妇女参与培训的意愿受到主观、客观因素以及理性、非理性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据此提出加强农村妇女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文静 张正峰
研究目的:剖析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结构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过程中存在的治理困境,利用协同治理理论探究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治理模式。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面临着来自制度、法律、政策、文化、性别等方面的多重威胁,在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过程中,基层政府、村组织及农村妇女分别面临着治理缺位、失位、"失语"的现实困境,亟待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结构。在协同治理网络结构中,村组织发挥主导主体作用,基层政府承担制度法律保障及引导督察的职能,农村妇女需扮演好权利主体的参与及监督角色,大众传媒则需注重舆论监督及文化宣传。SFIC模型为协同治理程序提供了较好的演绎框架,应以构建参与主体间的信任机制为起点,在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利益调解及表达机制的共同运行下,促进协同治理目标的实现。研究结论:为解决基层政府、村级组织及农村妇女等参与主体的治理失灵问题,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创新农村治理体制、有效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益选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车伟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地区间差异。妇女总和生育水平农村远远高于城市。90年代人口控制面临的困难就在于城市妇女的生育水平已非常低,不可能再下降、而农村妇女的生育水平虽还有再降的潜力,但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已到了事倍功半的程度,仅仅依赖计划生育政策想把农村生育率降到预期水平是不够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生育率居高不下呢?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分析为什么我国城、乡妇女生育水平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从生育率的变化可以看到,城、乡间妇女生育差距的拉大开始于60年代中期,而我国严格推行计划生育是70年代以后,这就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间生育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本文应用事件史分析方法,讨论了农村妇女初次外出时间与初婚年龄的关系。所用数据来自2000年安徽、四川省4个县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妇女的外出经历及外出时间对她们的初婚年龄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婚前曾经外出的妇女初婚年龄较大。婚前外出的流入地为外省或城市的妇女,初婚年龄大于其他婚前外出过的妇女。本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提高农村年轻妇女的初婚年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振华
本文所谓“农村妇女婚迁”,是指农村妇女因婚姻关系迁移外省外地落户而形成的人口流动。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管理农村、市郊、城市之间的人口,实行了一整套控制人口流动的户籍管理制度。但农村人口之间因通婚而迁移,政策还是允许的。因此,婚迁现象历来有之。如灾区农村妇女为躲避自然灾害离乡婚配等。近几年,外省农村妇女来浙婚配的人数越来越多,据不完全调查统计,仅1985年以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燕舞
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农村妇女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老年时期"自杀,而1960—1979年间出生的"现代代"农村妇女则在1980年至1999年间的"青年时期"自杀。由此建构了理解出生队列、家庭结构转型与农村妇女自杀的转型象限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分析,家庭结构的权力轴与观念轴的转型不同步是导致两代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当两者转型同步完成时,农村妇女自杀可能会退潮。最后援引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对之进行了简要的支撑论证。后两次的数据所揭示的妇女地位提升的增量,实质上都是由新出生队列的妇女进入调查样本序列而贡献的,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构建的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