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41)
2023(8872)
2022(7252)
2021(6957)
2020(5701)
2019(12909)
2018(12592)
2017(25639)
2016(13794)
2015(15425)
2014(15244)
2013(15198)
2012(14462)
2011(13063)
2010(13417)
2009(12604)
2008(12449)
2007(11360)
2006(10344)
2005(9120)
作者
(38279)
(32651)
(32135)
(30879)
(20837)
(15676)
(14587)
(12603)
(12451)
(11664)
(11178)
(10869)
(10333)
(10292)
(10290)
(9983)
(9570)
(9513)
(9379)
(9209)
(8271)
(8126)
(7999)
(7568)
(7512)
(7429)
(7195)
(7012)
(6678)
(6497)
学科
(65538)
经济(65474)
(48608)
(46185)
管理(36506)
农业(30587)
方法(27547)
(27032)
企业(27032)
数学(25612)
数学方法(25415)
业经(16757)
中国(16112)
(15516)
(13314)
(12713)
地方(12684)
(12041)
贸易(12037)
(11763)
(10591)
及其(10505)
农业经济(10338)
(10133)
(10026)
银行(10018)
(9607)
(9493)
金融(9493)
政策(9378)
机构
学院(200872)
大学(195045)
(91266)
经济(89588)
管理(79297)
理学(68744)
理学院(68152)
管理学(67268)
研究(67021)
管理学院(66904)
中国(54369)
(51379)
(41576)
农业(38940)
(38815)
科学(37961)
业大(34099)
(32965)
中心(32597)
财经(32460)
(31475)
(29764)
研究所(29467)
经济学(27682)
经济学院(25190)
(24870)
师范(24673)
经济管理(24418)
(23959)
北京(23879)
基金
项目(131519)
科学(104911)
研究(100478)
基金(96982)
(82959)
国家(82145)
科学基金(70971)
社会(66193)
社会科(62464)
社会科学(62454)
(51293)
基金项目(50667)
教育(45084)
自然(43392)
自然科(42361)
自然科学(42351)
(42136)
编号(41757)
自然科学基金(41645)
资助(39963)
成果(33892)
(30926)
(29993)
(29667)
重点(28951)
课题(28033)
国家社会(27522)
(27088)
教育部(26540)
(26412)
期刊
(105291)
经济(105291)
研究(59729)
(55847)
中国(40073)
农业(37634)
(29558)
学报(28803)
科学(28059)
(27075)
金融(27075)
管理(24513)
大学(23654)
业经(22974)
学学(22816)
教育(17874)
(17187)
财经(16334)
技术(15692)
问题(15336)
经济研究(15215)
农村(14309)
(14309)
农业经济(14028)
(13899)
世界(12005)
(11198)
经济问题(10975)
(10194)
技术经济(10141)
共检索到303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已有研究从农地产权安全感知的角度发现,农地调整经历会弱化确权农户的租金要价上涨效应。但笔者认为,由于农地无调整农户的特殊性,导致产权安全感知无法逻辑一致地解释农地确权的租金要价决定,并基于地权调整将诱发确权农户更加珍惜土地的逻辑主线解释确权农户的租金要价上涨效应。本文构建“农地确权—调整经历—租金要价”的分析框架,探讨不同类型的农地调整经历对确权农户租金要价的影响机理。本文使用全国9省调查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与农地调整经历均会诱发农户租金要价上涨,且租金要价分别上涨39.2%和16.9%;农地调整经历会影响确权后农户的农地转出要价,无农地调整经历和农地小调整经历均会诱发确权农户对土地的珍惜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租金上涨效应;而经历过激烈地权争夺的确权农户将更加珍惜土地并显著强化其流转租金上涨意愿。农地调整经历的强烈程度对确权农户租金要价的影响呈现线性上升的趋势。笔者强调,农地确权的租金要价决定具有情境依赖性,地权调整经历将诱导农民更加珍惜所获得的农地产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一、问题的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农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6])。农业生产成本增幅远超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急剧挤压农业生产获益空间。其中,土地流转租金上涨已经成为中国农业高成本的重要原因~([7])。杜挺和朱道林~([8])发现,中国土地流转租金在2009—2017年上涨了33.3%。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显示,2005—2015年,中国农地流转率以年均20.53%的速度提升,但明显低于同期地租年均24.60%的上涨速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荣源  林文声  
采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实证分析农产品价格政策对村庄农地流转租金及农户农业经营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政策显著提高了农地流转租金,正向影响农户农业经营规模。但农产品价格政策抬高农地流转租金会间接减少农户农业经营规模,农地流转租金上涨侵蚀政策规模扩大效应的比例为18%。对于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较多的村庄,农产品价格政策更能通过抬高农地流转租金来间接减少农户农业经营规模,农地流转租金上涨侵蚀政策规模扩大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4%和3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荣源  林文声  
采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实证分析农产品价格政策对村庄农地流转租金及农户农业经营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政策显著提高了农地流转租金,正向影响农户农业经营规模。但农产品价格政策抬高农地流转租金会间接减少农户农业经营规模,农地流转租金上涨侵蚀政策规模扩大效应的比例为18%。对于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较多的村庄,农产品价格政策更能通过抬高农地流转租金来间接减少农户农业经营规模,农地流转租金上涨侵蚀政策规模扩大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4%和3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甲  徐静文  张红霄  
流转租金的市场化是农地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农地市场中租金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不完善。以转出方面临的流转事后交易费用为理论分析起点,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收集的1648个农地流转样本,采用OLS、2SLS和CMP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关系治理对流转租金的影响以及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对关系治理格局的改变和租金决定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流转双方的关系越紧密,信任和声誉机制约束发挥作用的强关系治理能够减少事后交易费用,双方就这部分交易费用进行博弈使得流转租金低于市场价格;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流转,替代了关系治理在减少交易费用方面的作用,改变了熟人社会的关系治理格局,流转租金接近于市场价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甲  徐静文  张红霄  
流转租金的市场化是农地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表征,当前我国农地市场中租金的价格形成机制并不完善。以转出方面临的流转事后交易费用为理论分析起点,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收集的1648个农地流转样本,采用OLS、2SLS和CMP等方法实证检验了关系治理对流转租金的影响以及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对关系治理格局的改变和租金决定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流转双方的关系越紧密,信任和声誉机制约束发挥作用的强关系治理能够减少事后交易费用,双方就这部分交易费用进行博弈使得流转租金低于市场价格;县和乡镇政府、村委会等第三方介入流转,替代了关系治理在减少交易费用方面的作用,改变了熟人社会的关系治理格局,流转租金接近于市场价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建仿  贾艳辉  谭秋云  
农地确权的实施能否发挥产权稳定预期优化家庭农场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从而降低其生存风险?根据农地产权权能结构—治理机制的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后形成的家庭农场的联合主义权能结构和半市场化治理降低了其生存风险,但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障和体制机制。基于2013—2018年全国开展的农地登记确权工作,利用家庭农场微观样本数据,采用离散时间Cloglog生存模型,实证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家庭农场生存风险的影响及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的实施可以降低家庭农场生存风险。(2)农地确权对东部地区、个人独资型、资产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高、融资约束较高等类型的家庭农场生存风险降低作用更好。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地确权政策来盘活经营权和激活生产要素流动,并完善法治保障和体制机制,从而降低家庭农场生存风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识别农业内部真正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群体特征是农业政策富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根本,这将给支农政策提供较强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以往研究或者从非农就业的分析反向推论农业生产,或者混淆概念与定义,或者缺乏动态、地域或不同类型组群的对照,对于农业生产主体在经济转型时期经历了怎样变动的问题并没有给出一致性的结论。本文试图使用微观数据来检验农地是否"女性化"或"老龄化"。分析认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偏向女性,同时农业生产主体逐渐向年龄大的层次偏重,但与其说是农地"女性化",不如说是农地"老龄化",然而"老龄化"不等于"老年化",更不等于中青年人对于农业的放弃,或许女性和老人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了相对重要的位置,然而这或者是长久以来的趋势,或者只是比重较往年有所增加,但离真正的掌控农业生产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聂冲  贾生华  
本文以中国城市购物中心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从区位特征、建筑特征、商铺特征和租约特征"四维度"入手,构建并检验了影响购物中心商铺租金的特征价格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区位特征对于购物中心商铺租金而言最为重要。与以往研究相一致的是,本文发现核心商圈的有效购买力、购物中心可见性和可达性对商铺租金具有正向显著效应。商铺面积与其租金水平呈负向关系。由于客流量随着楼层的增加而逐层递减,楼层越高的租户,支付的租金越低。与以往研究不一致的是,本文发现建筑年限越长的购物中心,向租户索要的租金越高。签约时间越早、租赁期限越长的租户,能享受越大的租金折扣。但是,采用何种租金形式对租金水平的影响程度却十分有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必良  洪炜杰  
农地确权会如何影响农户生产要素的配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认为:(1)农地确权在强化农地产权改善农地潜在价值的同时,将诱导农户不断提高其转出农地的保留价格,从而抑制农地流转。(2)农地确权并不必然促进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在农民倾向于非农就业的情景下,投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并非是有效的行为选择,甚至存在农地非农化的风险。(3)在小农经营格局下,农地确权对抵押贷款市场的促进作用将是有限的。因此,农地确权并不必然存在促进农地流转、诱导投资激励、改善信贷可获性的内在逻辑。作者强调,挖掘农地确权的制度红利,关键在于盘活农地经营权,通过迂回投资、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从而将农户卷入分工经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本文以专业化农户农地流转模型为起点,基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判断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因素和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并利用来自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农户生产能力、农地流转的交易对象、流转程序复杂性、流转契约形式、亩均经营收益和流转价格是决定农户农地流转市场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次,农地经营数量的变化并未改变其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密度,但租出土地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固定资产投入数量。最后,就农地流转的经济影响而言,农地流入改善了家庭农业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纯收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新艳  陈小知  米运生  
本文结合广东省阳山县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对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显著促进了农地地块规模扩张和农户参与农地流转;与此同时,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对农户获取农业外包服务难易程度和外包服务使用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由影响不显著转变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伟艳  卢大伟  赵志尚  宋彦  
运用文献法、归纳法,系统梳理并揭示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工具所体现的逻辑与策略。研究认为,美国采取一系列政策工具保护农地,包括农村组团区划、税收优惠评估、务农权利法、地役权购买、发展权购买、发展权转移、生态环境服务市场、BMP最优管理实践、绿色缓冲带、农村土地保护体系、土地信托等。这些政策工具体现特征-功能-服务-福利的农地多功能保护逻辑,即通过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等特征农地的保护,达成农地的多功能利用与服务,以增加社会福利。进一步地分析认为,美国农地保护通过空间融合和空间分离的规划管制策略与经济激励策略,激励正外部效益的供应,约束负外部性影响,以强化农地耕作性的核心功能。该研究成果可为指导中国当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修研  谭艳美  樊鹏飞  梁流涛  
从影响农户收入、就业、生存等方面的因素出发,以市场供给和需求为主线,构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微观驱动机制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中的24个省份的农户农地流转数据,选择合适的指标构建模型,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地流入和农地转出两个层面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主要是通过农户自身特征、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商业保险购买额度等方面的传导,对收入、就业和生存对农地流转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农地流转市场发育。(2)农户家庭特征(农户文化程度、健康水平和劳动力数量)、区位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依赖程度、商业保险购买额度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产生显著影响。家庭人口数、农户健康状况、农业依赖程度和区位条件对农户土地流出有负向影响,农户文化程度、商业保险、地貌类型对农户土地流出有正向影响;影响农户土地流入的因素只有家庭人口数、农户健康状况、地貌类型、农业依赖程度对之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付阳奇  朱玉春  刘天军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剖析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并利用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的微观数据,采用Tobit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再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退出农地经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并未促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扩大农地转入规模;村庄产业融合促进了农地从低生产效率农户流入高生产效率农户;农地细碎化程度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均在村庄产业融合对农地转入情况的影响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地方组织干预强化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退出农地经营的促进作用,弱化了村庄产业融合对农户扩大农地转入规模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产业融合进程中,应高度重视外来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在转入农地方面的重要作用,适时引入地方组织干预,重点关注如何保障农地细碎化程度较高和生产性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的农户进行规模经营,从而实现农地优化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