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3)
- 2023(10358)
- 2022(8748)
- 2021(7873)
- 2020(6096)
- 2019(13676)
- 2018(13383)
- 2017(24986)
- 2016(13294)
- 2015(14240)
- 2014(13916)
- 2013(13498)
- 2012(12567)
- 2011(11636)
- 2010(12004)
- 2009(11181)
- 2008(10750)
- 2007(9523)
- 2006(8747)
- 2005(8145)
- 学科
- 济(62295)
- 经济(62229)
- 管理(33669)
- 业(30723)
- 中国(23489)
- 企(23066)
- 企业(23066)
- 地方(21659)
- 农(17160)
- 方法(16841)
- 业经(15242)
- 数学(13380)
- 数学方法(13210)
- 学(12059)
- 发(12028)
- 农业(12012)
- 地方经济(11515)
- 环境(11015)
- 融(10651)
- 金融(10649)
- 财(10522)
- 银(10430)
- 银行(10421)
- 理论(10224)
- 行(10205)
- 贸(10039)
- 贸易(10028)
- 制(9844)
- 易(9515)
- 和(9015)
- 机构
- 学院(187319)
- 大学(183107)
- 济(76869)
- 经济(74969)
- 研究(68798)
- 管理(66984)
- 理学(56375)
- 理学院(55556)
- 管理学(54552)
- 管理学院(54192)
- 中国(51601)
- 科学(41710)
- 京(40592)
- 财(34990)
- 所(34159)
- 研究所(30627)
- 中心(30616)
- 江(29384)
- 范(29282)
- 师范(29052)
- 农(28091)
- 财经(26939)
- 北京(25835)
- 院(25490)
- 州(24571)
- 业大(24303)
- 经(24275)
- 经济学(23710)
- 师范大学(23366)
- 农业(21584)
- 基金
- 项目(120440)
- 科学(96091)
- 研究(91133)
- 基金(85726)
- 家(73878)
- 国家(73211)
- 科学基金(63429)
- 社会(59355)
- 社会科(56253)
- 社会科学(56245)
- 省(48702)
- 基金项目(45314)
- 教育(41149)
- 划(40497)
- 自然(38573)
- 自然科(37693)
- 自然科学(37687)
- 编号(37599)
- 自然科学基金(36949)
- 资助(33198)
- 发(32513)
- 成果(30298)
- 重点(27597)
- 课题(27401)
- 发展(26586)
- 展(26128)
- 创(25382)
- 部(25100)
- 国家社会(24405)
- 创新(23678)
共检索到295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世键 姚超 张衔春
从租差理论与绅士化的关系入手,梳理了租差理论的缘由、脉络与拓展,指出租差理论是城市空间再开发问题的有力工具,但难以在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扩展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应用。基于特征价格法研究方法,通过引入场所价格和区位价格的概念,考察了潜在地租、实际地租的不同组合类型以及租差的演变情况,区分不同的城市空间循环演化模式,为分析城市空间再开发的时机、难易程度等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与框架。
关键词:
租差理论 绅士化 城市空间再开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世键 张衔春
绅士化是西方国家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心区更新(复兴)的一种新的社会空间现象。Smith的租差理论从生产/供给的视角,认为绅士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与路线,借助土地产权的理论视角,对Smith的租差理论进行重新诠释,认为绅士化与再开发,不仅是资本主导的"回归城市运动",更是资本与权利驱动下的城市空间再生产过程。由再开发转向再生产,从关注城市物质空间的变迁转而关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的互动机理及其相应的空间效应,将是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城市空间研究的必然趋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世键 胡洲伟
两百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空间领域出现了持续的重组变化,城市空间尺度不平衡发展问题日趋显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吸附空间投资以及进行资本积累的载体,城市建成环境在资本流动与转移的时空差异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演化图景,其中资本是驱动城市空间不平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梳理新马克思主义对城市空间不平衡发展的理论脉络基础上,通过史密斯租差理论这一独特视角,从时间维度揭示了资本追逐租差所引发的绅士化现象的发生机理;而后借助资本化地租与租差分析工具,从空间维度对资本流动与转移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全面揭示城市空间重组表象背后的不平衡发展本质;最后,基于压缩城市化的环境,对当前中国正在蓬勃兴起的城市空间重组以及城市空间不平衡发展问题进行反思。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冬华 杜金莹 刘玉亭
企业化政府对租差的管理是保障城市更新良性循环的关键。应用Smith租差理论解释我国土地再开发现象,发现租差兑现过程表征为土地用途的变更过程,受到实际空间权利和行政许可权力双重因素影响,在低效用地再开发中存在租差倒挂现象。选取广州增城的两个产业片区为实证,剖析租差倒挂现象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揭示了低效产业用地的权属人会凭借实际空间权利兑现最大化的实际地租,通过透支潜在地租或偷换功能,导致“实际地租>潜在地租”,形成时间维度或功能维度的租差倒挂。基于此,探索了从租差倒挂到回归正轨的重置路径,即保障“归公于政府与社会的租差”,完善公共配套与开敞空间;引导“自有资本循环的租差”,推行精细化管控与分期滚动式开发;规范并监管“外部资本引发的租差”,提供可负担的产业空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新国 王兴平 滕珊珊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开发区空间上的现状特征进行了总结,认为开发区宏观空间结构呆板,中观空间肌理单一,微观空间景观平淡。基于开发区再开发的四种模式,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开发区再开发的整体空间结构:综合新城为完整独立的空间结构、产业社区为较完整的空间体系、纯产业区应当强化产业空间效益、消亡空间则融入城市;基于开发区再开发类型,从中观层面提出了开发区道路改建、加建和重组三种重构形式;基于开发区空间景观五要素,从微观层面提出了开发区空间景观向集约空间、开敞空间、停留空间、丰富空间、聚焦空间的转变路径。最后,梳理了每个层面空间形态再开发的策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丁一 何玉婷
新型城镇化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粗放、低效、拼资源型的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综合效益最优和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生态保护层面构建了宏观的、分用途的低效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4类用地的综合适宜值,根据土地用途最适合、优先级排序和邻域协调的配置规则,融合低效用地基础数据库与宏观确定的综合适宜值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方向优选。结果显示优化选择后土地利用组合类型依次为居住—商服—工业—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低效用地"宏微观基础数据库—宏观评价体系标准—宏微观数据融合"的再开发方向优选方法将为其他发达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
城市低效用地 土地利用 方向优选 广州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春 何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滨水地区再开发的现象。通过对国内外多个城市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滨水地区开发的复兴,受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功的滨水地区再开发需要重视开发策划、规划设计、主体建筑以及严格管理等要素。
关键词:
城市开发 滨水地区 规划设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黎明 薛立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产业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促进文化繁荣的经济动力。文化产业具有绿色、低碳等属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推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城市是经济和文化要素高度集聚的空间,城市空间的生态化改造是现代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围绕文化产业功能区建设推进城市空间管治,加快城市空间生态化改造的步伐,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沁娜 范利军
在环境治理领域,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在对城市"棕色土地"再开发涉及的多元利益群体不同利益诉求分析的基础上,从完善城市"棕色土地"再开发的环境评估机制、构建城市"棕色地块"再开发资金筹措机制以及建立城市"棕色土地"再开发多利益方全过程参与机制三个方面尝试提出了城市"棕色土地"再开发管理机制。
关键词:
棕色土地 再开发管理 相关利益者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战昶威
在李嘉图租金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假设了多种交通工具可选、地铁线路非全覆盖、地铁站点有限等三种情境,推导出地铁通勤与城市住宅租金关系,发现共享单车扩大了地铁线路和地铁站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城市部分地区住宅租金,也扩展了城市边界。共享单车问世以来,不仅改变了居民出行方式,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也发挥了巨大作用,给城市交通结构带来了崭新的变革。当下共享经济飞速发展,本文基于经典模型对共享单车、地铁与住宅租金的关系进行理论推导,对于深入认识共享单车和后续相关研究可以提供理论依据和启发。
关键词:
共享单车 地铁 住宅租金 李嘉图租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建朝 朱菁菁 丁新军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扩张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游憩空间建设处于快速增长和开发模式创新的新阶段。文章将城市游憩空间视为一个系统,并尝试引入"共生理论"对其重新解构,总结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和共生模式等要素,提出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游憩空间系统开发策略。
关键词:
城市游憩空间 共生理论 游憩开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婷 刘玮辰 吴巍 陈江龙
城市更新是适应城市发展态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再开发日益成为助推城市更新、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综合认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状况,论文从滨水区概念、滨水区再开发概念、空间过程、演进路径、组织模式、驱动机理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相关进展,并进行评述和展望。研究发现:(1)滨水区再开发的空间演变趋势是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由较为单一的用地类型向多元用地类型转变;(2)从空间过程演变中凝练出滨水区主要朝着物质空间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休闲娱乐共享愿景、历史文化保护4种不同的时空演进路径进行再开发;(3)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体、私营主体、公私合作3种,利益相关者参与形成的滨水区再开发组织模式,与由港口、环境、经济、政策、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系统交织一起共同作用于滨水区再开发;(4)未来,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研究应该重视理论体系和框架的创新,重视滨水区再开发动态演化路径研究,深入剖析滨水区再开发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机理,加强对滨水区再开发多重效应的系统分析,建立助推城市更新的滨水区再开发管控方法体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官本仁
本文通过对美国现行空间权制度的分析研究,探讨在我国建立空间权制度的可能性。本文认为,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应当赋予土地的空间开发权限,并建立空间权的转移制度,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
空间权 空间开发权 空间权转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晓惠 张越
各个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消极空间,如何开发城市中的消极空间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在调查研究美国城市空间再开发与再造案例的基础上,指出消极空间再开发与再造的几种途径,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城市消极空间的积极开发与再造在增加地区活力、促进公共生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空间品质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消极空间 开发与再造 城市设计 公共生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满银 肖瑛
以地下空间开发为视角,用文献资料法、实证法研究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创新方式。从工程技术和技术经济的角度验证了开发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行性。认为开发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障碍因素是产权归属不清、产权定价无据及缺乏规划编制;应从确权、定价、规划、融资、财税等方面着手加快促进开发区地下空间的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