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4)
2023(4872)
2022(4020)
2021(3931)
2020(3120)
2019(7520)
2018(7222)
2017(13574)
2016(6910)
2015(8117)
2014(7922)
2013(8210)
2012(7685)
2011(7278)
2010(7052)
2009(6484)
2008(6439)
2007(5332)
2006(4784)
2005(4353)
作者
(19178)
(16099)
(16059)
(15407)
(10544)
(7497)
(7265)
(6387)
(6300)
(5744)
(5504)
(5359)
(5093)
(5049)
(5042)
(5031)
(4750)
(4718)
(4522)
(4286)
(3980)
(3794)
(3743)
(3594)
(3570)
(3566)
(3397)
(3198)
(3188)
(3169)
学科
(43387)
经济(43354)
管理(18910)
中国(16029)
方法(15857)
数学(15088)
数学方法(15053)
(13293)
(10039)
贸易(10034)
(9856)
(9041)
企业(9041)
城市(8679)
(6973)
城市经济(6901)
地方(6474)
(6321)
环境(5961)
(5835)
(5720)
业经(5532)
地产(5440)
(5440)
房地(5440)
房地产(5440)
关系(5336)
(5298)
银行(5298)
(5195)
机构
大学(107664)
学院(104150)
(56493)
经济(55677)
研究(43014)
管理(39055)
中国(34106)
理学(33297)
理学院(32868)
管理学(32613)
管理学院(32402)
(24231)
(22962)
科学(22474)
(20560)
经济学(20057)
财经(19138)
研究所(18796)
经济学院(18125)
中心(17999)
(17854)
北京(16035)
(15605)
财经大学(14523)
科学院(13466)
(13207)
师范(13147)
研究中心(12821)
(12572)
(12460)
基金
项目(69601)
科学(56881)
基金(55442)
研究(50313)
(48411)
国家(48140)
科学基金(41508)
社会(36859)
社会科(35248)
社会科学(35242)
基金项目(28789)
自然(25083)
自然科(24600)
自然科学(24594)
自然科学基金(24163)
资助(23094)
教育(21744)
(21484)
(20062)
中国(17945)
(17557)
国家社会(17277)
编号(16978)
重点(15559)
教育部(15497)
(15270)
人文(14216)
(13717)
社科(13617)
大学(13456)
期刊
(58669)
经济(58669)
研究(38096)
中国(18625)
(15637)
科学(14545)
管理(13996)
学报(12554)
经济研究(11872)
(10576)
大学(10172)
(10099)
金融(10099)
财经(9951)
问题(9921)
学学(9642)
(9008)
(8841)
世界(8454)
国际(8002)
农业(7520)
业经(6941)
城市(6898)
技术(6532)
(5349)
统计(5281)
现代(5212)
资源(5182)
技术经济(5168)
教育(5140)
共检索到157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况伟大  
本文在住房消费性和投资性需求基础上,通过泡沫和无泡沫租售比测度住房泡沫。本文对中国1996—2013年35个大中城市数据分析发现:第一,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存在住房泡沫;第二,房价预期易催生东部和一线城市而非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住房泡沫;第三,利率政策对抑制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住房泡沫比东部和一线城市更有效;第四,住房存量过大引发住房泡沫;第五,房贷和开发成本助长住房泡沫;第六,土地财政助长住房泡沫,但股票市场回报率抑制住房泡沫。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爱民  王鹤  陈湘洲  
通过构建包含区域相关的房价共同因子模型,采集1999—2010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面板数据,利用CCEP方法测度中国城市住房市场泡沫。结果表明:各区域房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区域相关性会影响住房市场泡沫存在性的判断。未考虑区域相关的模型检验显示,中国城市住房市场不存在泡沫,但这个结论具有统计上的估计偏差;考虑区域相关的模型检验显示,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存在泡沫,且住房价格的短期自我动态调整能力降低,对冲击的调整速度大幅下降,泡沫具有自我膨胀的趋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吉  
本文在尝试构建城市房地产泡沫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对中国2006-2014年城市房地产泡沫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指数均值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且波动方向受到了宏观经济背景的明显影响。2006-2014年,在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中,房地产市场过热和偏热的城市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处于正常状态的城市数量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此外,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热点聚类分析表明,房地产泡沫指数的冷、热点城市分别集中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即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具有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吉  
本文在尝试构建城市房地产泡沫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对中国2006-2014年城市房地产泡沫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指数均值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且波动方向受到了宏观经济背景的明显影响。2006-2014年,在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中,房地产市场过热和偏热的城市数量在逐渐增加,但处于正常状态的城市数量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此外,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热点聚类分析表明,房地产泡沫指数的冷、热点城市分别集中在北方和南方地区,即中国城市房地产泡沫具有明显的空间传染性。基于以上结论,最后提出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小鹰  
本文从房价和房租关系、房价和地价关系两个不同的视角,对我国城市房价泡沫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大中城市房租与房价之间、地价与房价之间都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房价脱离了由房租和地价所确定的基本经济面,存在一定的泡沫并对治理房价泡沫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晃  杨朝军  
基于永久性收入理论,引入家庭可支配预期收入增长率,构建了家庭对房产的可支付模型,推导出房价收入比的动态泡沫临界值区间,利用2002~2013年数据对中国36个城市不动产市场价格泡沫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对房价收入比泡沫临界值具有重要影响,并呈正相关,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城市动态临界值区间是6.33~11.62,城市住宅不动产市场呈结构性泡沫;城市住宅不动产市场价格泡沫存在由东部向中西部、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间的传导,2012年开始,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去泡沫化现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管陵  葛扬  
住房泡沫给家庭经济活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了巨大挑战,改变着家庭人口规模和城市人口流动规模。本文在索罗增长模型基础上构筑了住房泡沫与城市人口增长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住房泡沫变化对家庭生育和迁移决策的动态影响机制发现:住房泡沫对人口增长的直接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住房泡沫从抚养成本和家庭收入两个方面改变家庭净抚养人口数,进而间接影响人口增长率;住房泡沫通过驱动资本增长率,调整产业间劳动力配置,间接使人口增长率随资本增长率的增加而减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江林  
本文考察租售比、空置率、投资购房与自住购房之比、房地产贷款占比和房地产业利润率等学术界和业界通常用来度量住房市场泡沫水平的指标的适用性,认为由于我国客观条件的制约,这些指标都不适合作为判断我国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的直接、准确指标,直接、准确指标是房价收入比。依据我国房价收入比合理上限的模型,并基于我国当前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按揭贷款利率水平、按揭贷款占主导地位的期限和首付款比例区间,推导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理论上能承受的房价收入比的合理上限约在4.38—6.78倍之间。近年来我国城市住房市场总体存在泡沫、部分城市泡沫较大,部分一线城市泡沫惊人、蕴含巨大金融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况伟大  
本文在住房特性基础上,通过构建消费者-开发商模型和投机者-投机者模型说明了住房泡沫的大小以及泡沫破灭的条件。本文利用1996~2006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对本文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本文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较严重的住房泡沫,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住房泡沫。本文认为降低东部地区房价主要是降低预期、抑制投机;降低中西部地区房价要将降低预期和开发成本同举并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管陵  葛扬  
本文从中国住房泡沫特征出发,构建"泡沫避难所"假说的理论框架,并在该框架中考虑城市二元公共住房保障政策产生的影响。为检验该假说,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中部城市具有"泡沫避难所"效应,即住房泡沫的增加使东部地区城市人口、人力资本、外来劳动力不断向中部地区集中;(2)在二元公共住房保障政策背景下,住房泡沫的增加造成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的减少与人力资本流失的减缓,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人力资本与外来劳动力的增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巫和懋  江萍  薛熠  王勇  
2004年以来,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加速上涨,逐渐形成难以调控的"坚硬泡沫"。本文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城市土地市场的垄断正是泡沫的主要"硬核"之一。随着各市县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普遍成立以及"招拍挂"土地出让方式的强力推行,原来实际为多头、分散供给的城市土地市场逐渐转变为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垄断性市场。理论模型表明:如果地方政府以土地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则其理性选择就是通过控制土地供给量推高城市土地价格,而经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高地价将最终传导形成高房价。通过投资者的"预期成本效应",由竞价市场产生的高地价信号将立即拉高当期房价。实证研究支持上述理论假说。这意味着要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长期治本之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洪玉 姜沛言  
为有效控制房价泡沫可能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需要根据泡沫发展机制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设计。本文对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泡沫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了房价泡沫的发展机制,重点考察了造成泡沫水平城市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泡沫的发展同时存在自相关机制和均值回复机制,研究发现住房供给弹性、金融支持力度是影响泡沫发展机制、造成泡沫水平城市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来调节住房供给弹性,通过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保证必要的金融支持、防止过度的金融参与,实现有效管理房价泡沫、控制区域性和系统性市场风险的目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洪玉  姜沛言  
为有效控制房价泡沫可能带来的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需要根据泡沫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设计。本文对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泡沫水平进行测度,分析房价泡沫的形成机制,重点考察造成泡沫水平城市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泡沫的形成同时存在自相关机制和均值回复机制,住房供给弹性、金融支持力度是影响泡沫形成机制、造成泡沫水平城市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土地供给来调节住房供给弹性,通过加强房地产金融监管来保证必要的金融支持、防止过度的金融参与,实现有效管理房价泡沫、控制区域性和系统性市场风险的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晶  郭明英  
文章首次提出考虑地区差异的合理租售比模型,以及考虑家庭未来收入的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合理租售比模型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房地产泡沫,其中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泡沫水平已经比较严重;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显示,即使考虑了未来家庭收入增长,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和深圳的房价也已经远超居民支付能力。最后给出抑制我国房价过快上涨、防范住房市场泡沫继续膨胀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卢俊  骆永民  
文章利用中国99个样本城市的数据,借助上确界单位根检验及其拓展——SADF检验和GSADF检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房价泡沫以及房价泡沫的扩散特征。结果发现:中国一、二线城市普遍存在房价泡沫,三、四线城市大多不存在房价泡沫;各个城市房价泡沫的持续期存在明显差异,同一规模的城市房价泡沫特征也不尽相同;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处于长期维持泡沫的状态,且其刚性和投机需求向周边三四线城市外溢,形成了区域性泡沫;不同区域都有特定的房价"泡沫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