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6)
- 2023(11049)
- 2022(9927)
- 2021(9308)
- 2020(7813)
- 2019(18153)
- 2018(18270)
- 2017(35259)
- 2016(19330)
- 2015(21872)
- 2014(21764)
- 2013(21679)
- 2012(19751)
- 2011(17814)
- 2010(17600)
- 2009(16074)
- 2008(15513)
- 2007(13406)
- 2006(11707)
- 2005(10042)
- 学科
- 济(76410)
- 经济(76329)
- 管理(58475)
- 业(52356)
- 企(43970)
- 企业(43970)
- 方法(38080)
- 数学(32970)
- 数学方法(32616)
- 农(19873)
- 学(18599)
- 中国(18322)
- 财(17594)
- 环境(16910)
- 业经(16493)
- 地方(15783)
- 和(13965)
- 理论(13568)
- 农业(13415)
- 贸(13165)
- 贸易(13160)
- 划(12979)
- 易(12711)
- 技术(12117)
- 制(11678)
- 务(11563)
- 财务(11502)
- 财务管理(11485)
- 资源(11038)
- 企业财务(10917)
- 机构
- 大学(277547)
- 学院(274653)
- 管理(112838)
- 济(104522)
- 经济(102141)
- 理学(99086)
- 理学院(97938)
- 管理学(96201)
- 管理学院(95716)
- 研究(90343)
- 中国(64590)
- 科学(59578)
- 京(59269)
- 所(45768)
- 农(45737)
- 财(44999)
- 业大(44053)
- 研究所(42369)
- 中心(40654)
- 江(38385)
- 财经(37407)
- 范(37373)
- 北京(37188)
- 师范(37047)
- 农业(36151)
- 经(34048)
- 院(32772)
- 州(31620)
- 师范大学(30170)
- 经济学(30028)
- 基金
- 项目(196991)
- 科学(154365)
- 基金(142821)
- 研究(141679)
- 家(125136)
- 国家(124105)
- 科学基金(106391)
- 社会(88014)
- 社会科(83383)
- 社会科学(83357)
- 基金项目(77078)
- 省(76981)
- 自然(71099)
- 自然科(69276)
- 自然科学(69260)
- 自然科学基金(68028)
- 划(65050)
- 教育(64673)
- 资助(58672)
- 编号(57902)
- 成果(46026)
- 重点(43796)
- 部(43094)
- 发(41528)
- 创(40530)
- 课题(39089)
- 科研(37908)
- 创新(37695)
- 教育部(36450)
- 大学(36198)
- 期刊
- 济(109266)
- 经济(109266)
- 研究(75372)
- 中国(49117)
- 学报(47203)
- 科学(42601)
- 农(39951)
- 管理(38876)
- 大学(34580)
- 学学(32300)
- 财(32064)
- 教育(30055)
- 农业(28422)
- 技术(22801)
- 业经(18210)
- 图书(18024)
- 融(17312)
- 金融(17312)
- 财经(17185)
- 经济研究(16703)
- 资源(15439)
- 业(14513)
- 经(14507)
- 问题(14296)
- 科技(14243)
- 理论(14064)
- 技术经济(13262)
- 实践(13159)
- 践(13159)
- 版(12671)
共检索到383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一种小型中上层鱼类。作为重要的商业性鱼类之一,秘鲁鳀的捕捞产业曾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鱼种渔业,但其产量的年间差异非常大,上升流流场结构变化是其产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上升流对秘鲁鳀捕捞量的作用机制可归纳为低纬度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水温结构、低溶解氧、高能量传递效率的食物网以及复杂的海洋环境要素变化五个方面。秘鲁鳀渔业生物学的多个方面都显著地受到了海洋环境变化的影响。此外,与气候相关的大尺度海洋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rEgimE shift)也影响到了秘鲁鳀的资源变动。本研究认为,今后在加强对长时间尺度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化的研究同时,也应注重结合海洋环境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芃 陈新军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南美洲秘鲁和智利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掌握其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渔场的开发。根据2005—2014年秘鲁近海秘鲁鳀的渔获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Chl.a)环境数据,探讨两个捕捞渔季秘鲁鳀(第一渔季:4—7月;第二渔季11—次年1月)渔场变化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月份秘鲁鳀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因子范围不同:第一渔季的渔场SST和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变低,在第二渔季的渔场SST和适宜SST范围随着月份变高;两个捕捞渔季渔场的适宜SSH均为29~41cm;第一渔季的适宜Chl.a范围随着月份变低,第二渔季渔场适宜Chl.a范围随着月份变高。通过经验累积分布函数检验,海洋环境因子在大多数月份的适宜范围可表征秘鲁近海秘鲁鳀中心渔场的指标。研究表明,要进一步了解秘鲁鳀渔场变化还需注意其资源丰度年间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变化的关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曹杰 陈新军 刘必林 田思泉 钱卫国
近几十年随着传统渔业资源量的下降,短生命周期的鱿鱼类产量出现持续增加,并已成为重要的渔获对象。由于鱿鱼类为短生命周期鱼类,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这一特点使得传统基于种群动力和生物学过程的资源量评估模型并不能很好地估算其资源量,为了了解环境因子和鱿鱼类资源量变化的关系,从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目前的研究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环境因子对鱿鱼类资源量变化的影响机制,但是还不能完全利用环境变量来预测资源量的变化;本文还归纳了主要经济鱿鱼类栖息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因子对其生活史各个阶段(孵化、仔稚鱼、成鱼和产卵)和资源补充量的影响,总结了目前研究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重点应...
关键词:
鱿鱼类 海洋环境 资源补充量 生活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灵智 黄洪亮 屈泰春 杨桥 陈帅 刘健 齐广瑞
基于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附近海域断面的调查,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3月5日期间,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资源时空分布和资源量评估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磷虾平均资源密度为32.8 g/m2,总资源量为9.34×107 t;普里兹湾附近海域大磷虾资源量年度变化明显,种群年龄结构以2+龄或3+龄的补充群体为主,补充群体的生长状况将直接影响资源量变化;调查期间大磷虾主要集群于普里兹湾口的陆架坡折区,其范围为70.50°E~75.50°E、67°S~68.5°S,海底水深介于250~1 000 m;叶绿素浓度与大磷虾资源时空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余为 温健
洪堡洋流系统支撑着世界上最大的中上层渔业,同时也是受到气候胁迫最为显著的海洋东边界流系统。本文概述了洪堡洋流系统的海况和渔业现状,围绕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a)和茎柔鱼(Dosidicus gigas)4种代表性的重要经济渔业物种,总结气候和海洋环境对其生长繁殖、种群结构以及资源波动等影响。研究认为,以上4类中上层关键经济种类的物种丰度和分布均受到季节性、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和洪堡洋流海洋条件的强烈影响,在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研究洪堡洋流生态系统需要依赖于高能力的综合生态系统模型,需考虑物理、生物和化学环境、营养结构等因素,全面地评估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变动规律,进而更加科学地开发和管理该系统的渔业资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芃 陈新军 雷林
秘鲁鳀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单鱼种渔业的目标种,研究秘鲁上升流对渔场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人们加深秘鲁鳀渔场形成机制的理解,把握渔场状况。研究利用风场数据反演的秘鲁鳀渔场的上升流流速(upwelling velocity,UV)作为上升流的指标,同时结合港口实测渔场温度(temperature,T)和温度距平(temperature anomaly,TA)数据及秘鲁鳀的渔获数据(2005—2009年),以名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作为渔场的表征,对2005—2009年秘鲁鳀渔场状况与海域上升流和水温状况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渔汛期间,渔场上升流流速(UV)在1.42×10~(–5)~7.44×10~(–5) m/s之间,温度(T)范围在16.61~19.42°C之间,渔场的温度距平(TA)范围在–1.87~1.69°C之间。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环境因子对渔场的影响发现,模型对渔场CPUE的解释率为67%,能够较好地拟合2005—2009年渔汛期间渔场CPUE的变动趋势,各个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分别为UV小于4.5×10~(–5) m/s;T为18.4~19.5°C;TA小于0.2°C。上升流的流速小于4.5×10~(–5) m/s时,渔场CPUE随着UV的升高而基本不变,但是上升流的流速高于4.5×10~(–5) m/s之后,渔场CPUE随着UV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表明,秘鲁鳀渔场由适宜的海表风速、上升流流速以及上升流海域适宜水温等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而形成。
关键词:
秘鲁鳀 秘鲁上升流 渔场 温度 温度距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了解秘鲁鳀渔场和渔汛的状况有助于渔情预报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2005~2014年秘鲁各港口的上岸量数据,以上岸量(landings)、总捕捞努力量(fishing Effort)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指标分析秘鲁鳀渔场分布及渔汛;结合二因素方差分析(two-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探究渔场月份和纬度上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分位数的方法,找出各年的旺汛时间。研究表明,每年的4~6月和11~12月为秘鲁鳀的主汛期;主要的捕捞区域分布在7°s~13°s;渔汛...
关键词:
秘鲁鳀 渔场 渔汛 秘鲁沿岸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晓晖
与一般鱼类相似,鱿鱼是根据其摄食和生理需求来选择栖息水体的。日本青森县渔业界人士下野助三郎先生介绍,日本渔业界认为浮游生物、潮流和水温是鱿鱼栖息集群的三大元素,且浮游生物为三大要素之首。鱿鱼的分布与处于动态的浮游生物关系最大。由于鱿鱼的摄食与动态的浮游生物密切相关,而潮流不仅能驱动浮游生物使之处于动态,而且激流区的高含氧量水体又是鱿鱼栖息的理想场所,所以浮游生物和潮流二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梅宏 蔡先凤
建立海洋环境资源案件的审前程序既是法院优化配置审判资源、提高审前工作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海洋环境资源案件要求程序法"绿化"的因应对策。立案登记制急需配套的程序疏导机制,法官员额制改革要求法院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建立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建议修改我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时,结合海事案件的特点,明确海事诉讼的审前程序,对海事案件的管辖审查、诉答、送达、保全、证据交换、庭前会议、繁简分流、审前调解等内容予以规定,并特别规定海洋环境资源案件的诉讼主体资格审查机制、特邀调解机制,以利于发挥审前程序为庭审及裁判打好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飞 钱伟国 田思泉
根据2000~2004年7~12月东、黄海鲐鯵鱼生产统计以及表层温度和盐度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鲐鯵鱼产量分布及作业渔场与表层温度、盐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鲐鯵鱼高产(2000t)区域主要在122~125°E、26~28°N和123~125°E、32~38°N之间的海域。整个渔场的产量分布呈南部和北部高而中部低的态势。南北渔场汛期差异明显,南部渔场高产期集中在8~9月份,北部渔场高产期集中在10~11月份,且北部渔场高产期的产量比南部渔场高出22.7%。鲐鯵鱼适温范围为9.5~29.5℃,最适范围为28.5~29.5℃;适盐范围为30.9~34.4,最适范围为32....
关键词:
鲐鯵鱼 产量分布 渔场 海洋环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龚虹波
海洋环境治理是应对当前海洋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而采取的重要制度选择,是全球治理理论在海洋领域的重要应用,对解决全球化进程中海洋环境保护问题,促进海洋开发向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海洋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海洋环境治理基本构成要素、海洋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建设及海洋环境跨区域治理与模式研究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学科学者在海洋环境治理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应加强全球海洋环境治理演化脉络与类型体系划分、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层序体系与中国话语权甄别、全球海洋环境治理利益相关者博弈机制分析、中国参与全球海洋环境治理的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鑫浩 高华晨 陈芃
海洋渔业资源其资源量在时间上存在波动,了解资源量波动的不同时间尺度特征可为探索资源变动的相关因素提供依据。为此,根据1985—2021年间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资源量时间序列,利用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 CEEMDAN)的方法,提取资源量波动的不同时间尺度特征,并评价各时间尺度波动对总体资源波动的贡献程度;此外使用交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不同时间尺度下秘鲁鳀资源量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CEEMDAN可将秘鲁鳀资源量时间序列分解成5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_i,其中i为分量级数)分量和1个残差项(residual, RES);根据各IMF_i分量的周期特征及其对总体资源波动贡献分析结果可知:秘鲁鳀的资源量波动主要受到季节或年间为表征的IMF_1波动和代表其年代际变动趋势的RES所控制,其中资源量年代际变动的趋势与东南太平洋洪堡洋流生态系统周期性变动有关;交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主要影响秘鲁鳀资源量年间和年际的波动,其中Ni1o1+2区的海表面温度距平(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SSTA)与海洋尼诺指数(oceanic ni1o index, ONI)相比对秘鲁鳀资源量波动的表征作用更为明显,在滞前1.0~1.5年内,其值的偏高可能会对秘鲁鳀资源量产生负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海洋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境保护应顺应时势,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绿色转型。因此,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的公共治理问题,抓住了新时代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海洋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环境保护应顺应时势,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绿色转型。因此,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的公共治理问题,抓住了新时代发展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孝民 朱清澄 花传祥
根据2013年7-12月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秋刀鱼渔场的时空分布和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浓度(Chl.a)和海表面高度(SSH)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调查海域40°N~47°N,147.5°E~162°E内,9-11月份是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的盛渔期,渔获量为全年中最高。(2)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重心的变化分为3个阶段,7-8月渔场重心由南向北移动;8-10月渔场重心西北向东南移动;10-12月渔场重心由西向东移动。(3)7-12月秋刀鱼渔场的SST、Chl.a、SSH的范围分别为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