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07)
- 2023(6215)
- 2022(5299)
- 2021(4944)
- 2020(4299)
- 2019(9580)
- 2018(9527)
- 2017(16943)
- 2016(9813)
- 2015(10997)
- 2014(11332)
- 2013(10742)
- 2012(10138)
- 2011(9310)
- 2010(9512)
- 2009(8852)
- 2008(8768)
- 2007(8281)
- 2006(7306)
- 2005(6882)
- 学科
- 济(31750)
- 经济(31668)
- 管理(25858)
- 业(20733)
- 企(16590)
- 企业(16590)
- 制(11271)
- 学(10897)
- 农(10798)
- 方法(10732)
- 中国(10629)
- 财(9000)
- 数学(8744)
- 体(8699)
- 数学方法(8510)
- 地方(7743)
- 业经(7398)
- 理论(7111)
- 银(6807)
- 银行(6761)
- 农业(6760)
- 融(6607)
- 金融(6600)
- 行(6561)
- 体制(6028)
- 教育(5960)
- 和(5560)
- 度(5538)
- 制度(5506)
- 策(5391)
- 机构
- 大学(137646)
- 学院(135358)
- 研究(54502)
- 济(47744)
- 经济(46350)
- 管理(45978)
- 中国(40209)
- 理学(37687)
- 理学院(37182)
- 管理学(36255)
- 管理学院(36004)
- 科学(35959)
- 农(31675)
- 京(31247)
- 所(29838)
- 研究所(27133)
- 财(25337)
- 农业(24859)
- 业大(24378)
- 中心(24080)
- 江(23803)
- 省(20637)
- 院(20499)
- 北京(19875)
- 范(19011)
- 师范(18720)
- 州(18441)
- 财经(18374)
- 技术(18057)
- 经(16524)
- 基金
- 项目(90266)
- 科学(67608)
- 研究(63317)
- 基金(61791)
- 家(57150)
- 国家(56661)
- 科学基金(45369)
- 社会(36869)
- 省(36073)
- 社会科(34567)
- 社会科学(34560)
- 基金项目(31850)
- 划(31328)
- 自然(30016)
- 自然科(29307)
- 自然科学(29284)
- 教育(29272)
- 自然科学基金(28709)
- 资助(25685)
- 编号(25485)
- 成果(22799)
- 重点(21244)
- 课题(19797)
- 发(19051)
- 部(19043)
- 计划(18559)
- 创(18103)
- 科研(17655)
- 科技(17179)
- 创新(17065)
共检索到224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春明 史建玲
科研项目实施体系是多类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的复杂系统,需对其成分构成和运行性能进行专业解析,本文对科研项目实施难点进行三维度解构,针对改变"量级"性能、"不确定性"性能以及"时效性"性能提出了三种改进方式,并举例说明科研院所、大型科技集团、民营科技企业的典型实践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海辉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新时代新的伟大工程,也是全面加强诚信建设,实现由"治标"到"治本"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制度权威、制度运行、监督制度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有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小平 田兆富
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深入分析社会、专业以及专业教育三个维度的转型发展为基础,从现代化、融合化和本土化三个层面分析了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遵循。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习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国家治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的到来。"治理"意为"决策的过程和执行决定(或不执行决定)的过程"。良法善治是治理的必由之路。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国家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俞可平,2000)。然而,善治在我国正面临着本土化和实在化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惠芳
近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已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实力,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国各领域的改革成就,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带来了空前发展的大好机遇。然而,高校的科研管理如何适应这个新的发展和挑战是高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站在院系科研管理者的角度,通过对自身科研管理工作的回顾,梳理了笔者自90年代以来对高校院系科研管理工作的认知和实践,提出了高校科研管理的三个维度——服务、学习、研究,并从与科学研究的“本能结合”、“本义结合”提升为“本质结合”。
关键词:
服务 学习 研究 科研管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康武刚
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使作为遗产地的沿线各省又多了一项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在保护、管理与开发三个维度的考量下,要加强大运河世界遗产相关法律体系建设,规范政府作用,完善保护体制,鼓励民间参与,注重开发的可持续性,为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供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亚勤
实现绿色复苏这一目标,要求我们既要有"绿色"意识,让"绿色"理念渗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又要将"理念"化为具体的"绿色"行动和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管理者应不断提高道德底线和利益底线,在发挥好物质引力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文化引力的作用。组织都离不开人,涉及人员管理。关于人员管理,从哲学层面到实操层面,中外有太多的理论与学说。初习管理者,对此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梳理有关人员管理理论,捋一捋思路,对有序开展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是有帮助的。一、人本维度从中国的国学,到西方近代人本研究,概括起来,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由于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管理者应不断提高道德底线和利益底线,在发挥好物质引力作用的同时,更多地发挥文化引力的作用。组织都离不开人,涉及人员管理。关于人员管理,从哲学层面到实操层面,中外有太多的理论与学说。初习管理者,对此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梳理有关人员管理理论,捋一捋思路,对有序开展管理活动,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是有帮助的。一、人本维度从中国的国学,到西方近代人本研究,概括起来,人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由于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严冬
管理模式创新的背景邯郸东郊热电工程建设2台350兆瓦超临界燃煤供热机组,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控股的国电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国电电力")投资建设。按照国电集团和国电电力的批复,邯郸东郊热电工程在基建期和运营期实行"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的总厂制(以下称"邯郸公司")管理模式,建设单位明确为国电电力邯郸东郊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廖湘阳
目前,制约高等学校科研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诸如地理空间、交流技术等不再成其为关键制约因素。与此同时,大科学、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新的知识生产方式技术变革和市场变革,对高校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需要认真考虑通过怎样的组织变革最有效地发挥出高校独特优势,通过怎样的组织设计最有效地开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德安
实施新统计调查体系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倪德安县级政府统计部门.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各种统计调查报表的综合机关,又是实施多种统计调查的组织者和直接承担者。实践使我们感到,县级如何实施好新统计调查体系,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关于组织领导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晓涛 郑兴山
沉默是一个基于复杂动机的复杂行为,不同维度的员工沉默行为由于动因不同,可能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分别以组织支持、领导-下属交换和同事支持衡量员工与组织、上级和同事的社会交换关系水平,通过对107名员工的调查发现,组织支持和领导-下属交换对漠视沉默有负向影响,领导-下属交换对默许沉默有负向影响,而同事支持对防御沉默有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员工沉默的相关理论,也有利于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员工建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舒志定
对学校教育现实性的质疑,不是为了澄清或说明学校教育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自然事实",而是因为学校教育面临着"虚无主义"的危机。对此,运用马克思分析"现实中的个人"的思想线索,阐明理解学校教育对象的基本要求,辨析标准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在教育历史性视域中展示教育现实性命题的内涵与要求,在此意义上论定学校教育现实性消失是一个真实的命题。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非
【目的/意义】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类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现实场域中的表现形态,厘清其生成脉络既有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话语权,同时也有助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设计/方法】梳理当前学术界关于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相关理论成果,探究其在理论、历史、现实维度中的逻辑关系及实践行程,加深我们对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的全面理解。【结论/发现】新时代人民主体地位生成的理论维度呈现出从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人"主体性科学分析到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超越,再到对党在各个时期执政为民思想的高度凝练的学理脉络;历史维度呈现出从新纪元人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要素的正向激励到改革开放后对物质和精神生活叠加诉求的满足,再到新时代渐进满足人民生活新样态诉求的逻辑理路;现实维度折射出党对其初心使命的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以及现实与理想维度张力的保持等现实进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