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7)
- 2023(12781)
- 2022(11296)
- 2021(10748)
- 2020(8911)
- 2019(20345)
- 2018(20283)
- 2017(38827)
- 2016(20916)
- 2015(23589)
- 2014(22954)
- 2013(22402)
- 2012(20413)
- 2011(18442)
- 2010(18328)
- 2009(16703)
- 2008(16015)
- 2007(14048)
- 2006(12108)
- 2005(10416)
- 学科
- 济(79614)
- 经济(79502)
- 管理(63986)
- 业(60647)
- 企(52327)
- 企业(52327)
- 方法(34761)
- 数学(29404)
- 数学方法(29037)
- 中国(21405)
- 农(20948)
- 技术(19458)
- 财(19309)
- 业经(18800)
- 学(17557)
- 地方(16684)
- 制(15966)
- 理论(14445)
- 农业(14025)
- 贸(13527)
- 贸易(13515)
- 和(13430)
- 技术管理(13207)
- 易(13078)
- 银(12390)
- 环境(12366)
- 银行(12352)
- 划(11990)
- 务(11924)
- 财务(11861)
- 机构
- 大学(288106)
- 学院(286143)
- 管理(118353)
- 济(111264)
- 经济(108759)
- 理学(103099)
- 理学院(101936)
- 管理学(100295)
- 管理学院(99765)
- 研究(94533)
- 中国(68931)
- 京(61142)
- 科学(59167)
- 财(50151)
- 所(46088)
- 农(42946)
- 中心(42662)
- 业大(42369)
- 研究所(42186)
- 江(40901)
- 财经(40132)
- 范(38782)
- 北京(38547)
- 师范(38473)
- 经(36495)
- 院(34982)
- 州(33600)
- 农业(33270)
- 经济学(31995)
- 师范大学(31327)
- 基金
- 项目(201926)
- 科学(159956)
- 研究(149782)
- 基金(146268)
- 家(127046)
- 国家(125984)
- 科学基金(109284)
- 社会(93863)
- 社会科(88827)
- 社会科学(88805)
- 省(79602)
- 基金项目(79063)
- 自然(71236)
- 自然科(69594)
- 自然科学(69579)
- 自然科学基金(68364)
- 教育(68328)
- 划(66783)
- 编号(61205)
- 资助(58217)
- 成果(49414)
- 创(46259)
- 重点(44918)
- 部(43900)
- 发(42646)
- 创新(42412)
- 课题(42065)
- 科研(38225)
- 项目编号(37977)
- 国家社会(37927)
- 期刊
- 济(121430)
- 经济(121430)
- 研究(83530)
- 中国(56065)
- 管理(44245)
- 学报(43027)
- 科学(41394)
- 农(38797)
- 财(36470)
- 教育(35776)
- 大学(32802)
- 学学(30540)
- 农业(27192)
- 技术(25389)
- 融(22774)
- 金融(22774)
- 业经(20345)
- 财经(18704)
- 经济研究(18367)
- 科技(16813)
- 图书(16151)
- 经(15847)
- 问题(15219)
- 业(14257)
- 理论(14184)
- 技术经济(14177)
- 实践(13172)
- 践(13172)
- 现代(12995)
- 资源(12493)
共检索到412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柏洲 董恒敏 曾经纬
基于2008~2013年的中国科学院统计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的静态变化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双维度分析。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的组合收敛方法,客观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各区域的合作创新活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采用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创新活跃度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存在收敛特征,科研院所的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中西部较活跃,中科院整体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在活跃度的演化速度上,各分院都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其中部分活跃度较高的科研院所增长逐渐饱和,速度变化呈现下降状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旭梅
运用创新治理理论分析日本新型科研院所制度的创新措施和治理特征,说明日本改革后的新制度以创新治理代替创新管理、从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的做法更加符合国家科研机构的研发特点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政府以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协同创新激励机制、支持技术开发研究,还有助于科研机构整合集聚多元创新主体,打通创新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其具体措施和互动机制可以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促使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更好发挥桥接功能,以解决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现象、消除创新激励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巧
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创新活跃度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至关重要。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活跃度及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考察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活跃度在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创新活跃度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此外,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可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菀洺 代伟 刘晓华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处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本文构建了包含科研部门和科研成果转化部门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深化市场化改革对科技创新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活跃度整体出现了下滑,而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动较为活跃,省际差异较大。在市场化缺失情形下,制度成本、交易成本、科研转化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科技创新活跃度,深化市场化改革能够降低制度成本、交易成本和科研转化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深化市场化改革对科技创新活跃度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财富差距小、科研资源多的省份更加显著。本文可以深化对市场化改革的认识,对提升科技创新活跃度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科技创新活跃度 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赫连志巍 王丽莹
激活集群创新网络是提升集群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基于过程视角阐释集群创新网络活跃度的概念与特征,通过对创新活动过程和创新能力扩散过程及二者耦合作用的分析,确定创新网络活跃度的影响因子,构建集群创新网络活跃度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平均路径长度与创新网络活跃度呈负相关,集聚系数和中心度与创新网络活跃度呈正相关;异质性创新能力的均匀分布和适度的吸收能力有助于激活集群创新网络活跃度;集群创新网络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强度、转移意愿、溢出效应和共同理解越高,集群创新网络活跃度越高。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活跃度 仿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爽 谭军华 刘帅 吴旷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函数型熵权、函数型方差和函数型泰尔指数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活跃度的动态演进与时空分异特征,检验总体差异和地域差异的源头。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中国创新创业活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总体保持“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成果产出—社会环境”影响力梯度递减分布格局。(2)中国创新创业活跃度的静态绝对水平具有区域异质性,呈“东—西—中”依次递减分布格局,但在动态提升势能上并无明显差距。(3)区域内差异对我国创新创业活跃度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高,经济发展和要素投入是区域内差异产生的主导因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鲍鹏程
文章以我国286个城市的数据为样本,基于熵权法测度数字经济指数,利用每万人绿色发明专利授权数表征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就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这一正向效应在东部地区、大城市和高商业魅力城市中更加突出。机制检验发现,创新活跃度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绿色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跨过数字经济的单门槛和创新活跃度的双门槛后,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明霞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动态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我国共同富裕水平与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并且,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识别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且对邻近城市共同富裕水平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特征,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城市、超大城市与中心城市更强。数字新基建能够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驱动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为此,应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力创优营商环境、缩小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加速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明霞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目标,共同富裕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选取2011—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动态因子分析法分别测度我国共同富裕水平与数字新基建发展水平。并且,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识别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可以显著提升本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且对邻近城市共同富裕水平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新基建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特征,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城市、超大城市与中心城市更强。数字新基建能够通过提高创新创业活跃度驱动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为此,应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力创优营商环境、缩小数字经济发展差距,加速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双林 杨茂瑞 孙信丽 崔一梅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创新,在经济增长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教育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需要用新思维、新概念、新方式、新手段和新模式高质量、高效率地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明 布仁门德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可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步伐;创新活跃度在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转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8.91%。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在创新活跃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具有门限效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创新活跃度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边际效应更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英杰
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创新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各子维度均对乡村振兴水平具有驱动作用,这一结论在借助动态面板及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已逐步成为数字普惠金融驱动乡村振兴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渠道。此外,在引入创新活跃度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创新活跃度的提高不仅对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具有直接驱动作用,而且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驱动效应。为此,应深化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释放地区创新发展活力,以此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明 布仁门德
选取2011—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影响以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即数字经济发展可加快农业现代化转型步伐;创新活跃度在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转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8.91%。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在创新活跃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具有门限效应,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创新活跃度对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边际效应更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徐雅琴 成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颇受政界、商界和学界关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以2013—202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采用主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活跃度在这种影响中的传导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有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活跃度在营商环境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传导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和对外开放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公共服务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营商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营商环境对民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营商环境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均有着显著的传导效应,而外观设计专利的传导效应则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改善我国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营商环境 创新活跃度 企业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