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8)
2023(6883)
2022(5462)
2021(5074)
2020(3990)
2019(8704)
2018(8006)
2017(14581)
2016(7662)
2015(8262)
2014(8252)
2013(7798)
2012(7199)
2011(6394)
2010(6677)
2009(6032)
2008(5932)
2007(5375)
2006(4790)
2005(4376)
作者
(22235)
(18654)
(18337)
(17363)
(11616)
(8864)
(8529)
(7135)
(6994)
(6406)
(6384)
(6324)
(5945)
(5812)
(5681)
(5627)
(5419)
(5317)
(5306)
(5152)
(4491)
(4490)
(4386)
(4246)
(4129)
(4071)
(3984)
(3968)
(3702)
(3622)
学科
(34491)
经济(34458)
管理(20625)
(19235)
(14989)
企业(14989)
方法(11505)
地方(11080)
中国(10988)
数学(10006)
数学方法(9866)
(9175)
地方经济(7115)
技术(6972)
业经(6913)
农业(6803)
(6795)
(6678)
(6115)
金融(6114)
(5651)
银行(5648)
(5460)
(5378)
(5339)
环境(5288)
(4847)
(4650)
理论(4645)
(4340)
机构
大学(108217)
学院(106236)
(42786)
经济(41694)
管理(40827)
研究(40117)
理学(34419)
理学院(33945)
管理学(33345)
管理学院(33137)
中国(30317)
科学(24659)
(23881)
(19396)
(19357)
中心(19116)
研究所(17550)
(16768)
师范(16647)
(16625)
(15924)
(15644)
北京(15095)
财经(15069)
业大(14387)
(13723)
师范大学(13632)
(13292)
经济学(13218)
农业(12210)
基金
项目(75766)
科学(60872)
研究(56996)
基金(54507)
(48842)
国家(47984)
科学基金(40904)
社会(37122)
社会科(35219)
社会科学(35210)
(29443)
基金项目(28269)
(25661)
教育(25105)
自然(24532)
自然科(23960)
自然科学(23952)
自然科学基金(23498)
编号(22433)
资助(20959)
成果(18489)
(17416)
重点(17156)
(16562)
国家社会(16442)
(16181)
课题(15857)
创新(15539)
科研(14266)
(14233)
期刊
(48536)
经济(48536)
研究(33672)
中国(25435)
科学(16185)
学报(16153)
管理(15712)
(14762)
教育(14538)
(13984)
大学(12479)
学学(11310)
农业(9975)
技术(9964)
(9348)
金融(9348)
科技(8420)
经济研究(7244)
财经(7163)
业经(6984)
图书(6939)
(6723)
论坛(6723)
(6259)
资源(5978)
(5964)
(5890)
问题(5859)
统计(5745)
技术经济(5640)
共检索到168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胜利  潘云涛  赵筱媛  
为促进科学内外对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相关制度的批判完善,基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视域,考察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制度化实践的现实驱动与学理逻辑。其现实驱动主要包括:(1)公共认知和科研组织模式演进背景下的全球科研诚信危机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制度化趋势;(2)政府确保国家科技计划诚信、效率与本土效益的刚性需求;(3)过度依赖举报、舆论和社会道德奖惩系统的显著缺陷。其学理逻辑源自道德哲学、科学哲学、司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统计质量管理学:一是正视“科研建制”社会属性,完善道德自律的制度化规训;二是提升惩罚技术品质,实现基于规则型惩罚的威慑机制;三是缩短介入调查的委托—代理链条,提升科研诚信监督效率;四是引入“统计抽样+AQL”技术策略,建立整体层面的科研质量宏观控制机制。研究结论和论证框架有利于深化各方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和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的经验认知,并为管理决策、知识传播和理论创新提供更简明、更有条理的分析框架与认知架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胜利  潘云涛  
为深入探讨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的核心价值目标与技术进路,基于多学科理论视域,对科研诚信度量评价制度化实践的困难根源与非理性风险进行具体考察和学理反思,从而明晰科研诚信的伦理本质及科研诚信评价的社会关系型实践特质,规范科研场域的应然价值尺度和科研著述的原初功能属性,厘清依托公共权威和科研著述度量评价科研诚信的制度化逻辑和制度锁定风险,优化技术进路和制度供给的未来方向。研究结论对于避免盲目的制度迁移与技术借鉴、构建有利于本国科学技术体系自立自强的制度优势、推进科研诚信从危机应对转向长效治理、规范文献计量情报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等具有基础性理论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霞玲  陈炜  管锦绣  
我国在40余年的科研诚信建设过程中,“自律”与“他律”建设均存在不足,两者没有形成有效协同。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更好地发挥科研诚信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需要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系统进行分析,探求系统内部协同机理,促使科研诚信“他律”和“自律”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协同效应,并通过优化科研诚信建设子系统各要素,加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合作,发挥科研诚信建设系统的最优协同效应,进而构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全方位协同治理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梁莹  
跨学科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当前跨学科研究方式被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广泛推广并用来解释和说明较为复杂的议题。跨学科研究从开始启动到中间探索,最后到对其成果的评价环节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学术诚信的践行情况和学术规范的遵循程度。若要真正了解跨学科研究对解决现实问题的贡献与局限,不妨尝试从社会科学领域内部的跨学科研究出发,当然也可以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出发,以把握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志敏  周倩  
与"剥夺学位""取消学术荣誉称号"等惩罚性规制手段相比,科研诚信教育是一种"价值观驱动式"的规制方式,很贴合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特点,是一种具有预防性和启迪性的、以教化为主的科研治理方式。研究生现有的对学术伦理关系的认知和心理水平是开展科研诚信教育的逻辑起点,而促发研究生生成能指导和规范其自身科研活动的实践理性则是科研诚信教育的逻辑节点。认为从该逻辑的起点到节点直至到达终点,则需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并对研究生采取"品质—能力"一体化的教育和管理行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天娇  潘启亮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诚信相关研究缺少实证数据支持的问题,基于学术生态视角,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生态主体、校内生态环境、校外生态环境3个维度对影响高校科研诚信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科研人员的性别、身份对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与科研诚信行为呈正相关,身份与科研诚信行为呈负相关;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体系的认可、学校查处科研失信行为的透明度、整体科研环境以及学术规范程度与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从高校层面来讲,应当保证科研评价体系的合理公正、处置科研不端行为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信息;从社会层面来讲,应当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整体科研环境,共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志学  
分析了影响科研诚信发展的四个方面;回顾了各国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坚持科学共同体自律为主,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良好的科研诚信环境的五个方面。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志荣  
本文以税收契约为逻辑起点,以“纳税人”为逻辑基点,通过诚信征税和诚信用税的逻辑要求,并以税收法治和税收德治的统一为最终归宿,提出了实现诚信纳税所必须具备的良好观念和制度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坦  
本文系笔者倡导的经济学术史系列研究之一,研究从尝试厘清"经济史学"基本概念出发,遵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基于学术史实与学理逻辑,对经济史学学理关联的几个基本关系进行分析阐述。重点考察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经济"与"社会"、经济史与经济学密不可分的学理关联。梳理了一些学术史的实例,提出了一些新的界定和论点,以期推进相关的理论探讨和经济史学研究及其发展深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蕾  
"课程思政"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一个重大创新,"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一门学科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观念整体"付诸高职教育实践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形成相互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从社会批判课程论的维度上看,"课程思政"进一步达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本质;从存在主义课程观维度上看,"课程思政"有助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本质;就结构功能主义课程论维度而言,"课程思政"则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性本质。总之,新时代的高职教育要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本质性要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意  陈福佑  孟平  文庭孝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掠夺性期刊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阅读法与网络调查法,从基础理论、特征指标、国别分布、运行模式等方面对掠夺性期刊进行调查。[结果/结论]掠夺性期刊衍生出系列相关概念,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掠夺性期刊会随着时代发展呈现一些新特征,因而需要更智能的方法来识别和追踪这类期刊;科研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是掠夺性期刊的主要发源地和受害者;掠夺性期刊在创办、盈利和传播过程中仿造正规期刊的运行模式,其治理难度增加。未来研究可以聚焦5个方面:掠夺性期刊概念界定、掠夺性行为特征的追踪、人工智能辅助精准识别、完善同行评议审查机制、跨国的交流与合作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蔡之兵  
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经济活动环节的二重性是资本的特性,这种二重性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负两方面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目标的转换会对资本行为提出不同的要求。从元素与系统、微观与宏观、客体与主体三大关联视角,指出资本行为会通过影响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活力来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当前,我国资本扩张的方式、资本流动的方向、资本竞争的格局都已出现明显异化现象,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在明确资本的流动比静止重要、资本的流向比流动重要、资本的监管慢于资本创新等三点认识的基础上,应采取以系统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起点、以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为重点、有效破解数字经济的监管难点、加强与资本政策相关部门间沟通等措施来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佩帛   谢清华   王嘉发   覃月明  
鉴于数字化审计是提高国家审计监督效能的重要路径,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成为理论界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家审计为视角,剖析经典审计理论与数字化环境匹配的不完全适用性和信任理论解释的科学性,探讨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结构和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国家审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信息透明度,数字化审计能够通过信任环境和信任赋能两个阶段性目标的作用实现代理人行为与国家善治目标一致,论证了信任理论是数字化审计的底层逻辑这一论断。本文还基于AOM(能力、机会、动机)模型构建了“环境—机会—能力—触发”路径以保障数字化审计底层逻辑的实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颖  
原创性、引领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位居中国重大科技项目体系的“金字塔尖”,是科技决策领域的关键核心问题之一,但对此类项目的科技决策研究尚存空白。本文指出,此类项目的科技决策逻辑应能界定“超强科学性”,还需应对组织管理超复杂、工程实现超高难度、经费审计这三类决策难题。本研究选取近30年来全球科技界已建成的原创性、引领性级别的重大科技项目中的佼佼者,即由美国主导、欧洲、加拿大主要参与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项目为案例,凝练总结出此类项目的决策逻辑及方法,为“十四五”及2021—2035年中长期时段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科技决策补充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探究,并期许引起科技政策研究界对这一重要课题的深入挖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冰   刘超超   魏莱  
2018年末至2022年初,受“中国行动计划”影响,中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遭遇困难。“中国行动计划”实施情况显示,其舆论宣传和政策实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知识产权是宣传的主要议题,科研诚信是实践的核心要旨。因此,相较于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而言,科研诚信应该成为中国应对和防控海外人才引进工作法律风险的重点。在应对措施方面,要在加强立法工作统筹协调的同时重视法规的可实施性,确保各项规定能在人才工作中得到落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