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14)
- 2023(4444)
- 2022(3702)
- 2021(3467)
- 2020(2947)
- 2019(6127)
- 2018(6101)
- 2017(10970)
- 2016(5547)
- 2015(6074)
- 2014(5394)
- 2013(5039)
- 2012(4622)
- 2011(3954)
- 2010(3998)
- 2009(3753)
- 2008(3699)
- 2007(3497)
- 2006(2832)
- 2005(2398)
- 学科
- 业(22695)
- 企(22105)
- 企业(22105)
- 管理(21808)
- 济(16825)
- 经济(16812)
- 技术(13739)
- 技术管理(11217)
- 中国(6845)
- 业经(6711)
- 方法(6228)
- 理论(5547)
- 产业(4700)
- 农(4551)
- 教育(4429)
- 财(4345)
- 和(4316)
- 地方(4014)
- 制(3927)
- 文化(3835)
- 研究(3762)
- 划(3714)
- 银(3696)
- 银行(3691)
- 数学(3668)
- 数学方法(3602)
- 行(3574)
- 策(3490)
- 农业(3223)
- 融(3207)
- 机构
- 学院(71285)
- 大学(70341)
- 管理(30844)
- 济(27806)
- 经济(27219)
- 理学(26711)
- 理学院(26413)
- 管理学(26036)
- 管理学院(25865)
- 研究(21486)
- 中国(16004)
- 京(14147)
- 财(12560)
- 科学(12111)
- 江(11516)
- 范(10220)
- 师范(10160)
- 中心(10124)
- 财经(9671)
- 州(9344)
- 所(9142)
- 商学(8891)
- 商学院(8790)
- 北京(8778)
- 经(8758)
- 技术(8313)
- 研究所(8170)
- 院(8097)
- 业大(8026)
- 师范大学(7995)
- 基金
- 项目(48941)
- 科学(40604)
- 研究(39681)
- 基金(34571)
- 家(29068)
- 国家(28745)
- 社会(26283)
- 科学基金(26264)
- 社会科(24950)
- 社会科学(24946)
- 省(21399)
- 基金项目(18629)
- 教育(18373)
- 创(17783)
- 划(16886)
- 编号(15802)
- 自然(15389)
- 创新(15287)
- 自然科(15129)
- 自然科学(15127)
- 自然科学基金(14912)
- 成果(13033)
- 资助(11722)
- 课题(11507)
- 新(11202)
- 业(11037)
- 发(10961)
- 重点(10835)
- 国家社会(10635)
- 项目编号(10517)
共检索到110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近日出版的美国《SCIENCE》杂志以社论形式刊载了中国科学家施一公、饶毅撰写的文章。两位作者在文中呼吁:现在已是中国建设健康科研文化的时刻。作者说,中国政府投入的研究经费以每年超过20%的比例增加,甚至超过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潘朵
受制于惯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是由习惯或常规来决定的,单凭习惯或先例来决定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往往忽略了隐藏着的创新契机,这对创造力的发挥是不利的。批判得过多:在创造活动中",批判力"和"创造力"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伟 谭辉
要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取胜,就必须搬掉标杆管理这块石头,使企业从各种束缚和枷锁中解放出来,使创新的思想自由流动。标杆管理方法是目前我国企业在追赶国内外先进企业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在企业管理、专业技术和产品标准方面,标杆管理都是了解同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的最佳实践。推行标杆管理,首先要搞清楚业界最佳企业的水平和自己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和水平,然后通过对比,找出自己与最佳之间的差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海林 孙群力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正规经济部门与隐性经济部门的DGE模型,测算了全国各省1998—2016年的隐性经济规模,并利用1998—2016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全面FGLS模型估计了隐性经济对地区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各省隐性经济平均规模从1998年的12.8%下降到2016年的10.6%,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东部最低、中部次之、西部最高。隐性经济通过灰色竞争、吸引人才以及降低外来投资的科技外溢效应显著降低了地区创新水平,但这一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即,隐性经济对地区创新的阻碍效应在西部地区最显著,中部地区明显减弱,在东部地区则呈现出正相关。为减小隐性经济对地区创新的阻碍效应,不仅要通过减少政府管制和税收负担控制隐性经济规模,同时还要通过提升法治水平、维护市场公平以及加强产权保护等措施来限制隐性经济对地区创新的影响。
关键词:
隐性经济 创新 灰色竞争 DGE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琳 郭立宏
技术创新对各国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产出会受到其文化特征的影响,现有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讨论文化价值观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较少涉及反映外部社会规范强度的文化严格程度。本文基于多层次适应性理论,将反映外部社会规范约束的文化严格程度与决定内部心理特征的文化价值观相结合,构建了国家文化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文化严格程度及其与不同维度的文化价值观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通过采用2005—2017年47个国家的专利授权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化严格程度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个人主义在这一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不确定性规避和放纵两个维度的文化价值观与文化严格程度对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分别为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权力距离与文化严格程度的交互效应不显著。本文揭示了文化严格程度和文化价值观对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丰富了文化管理和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为我国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斐 肖泽磊 杨刚强 孙元元
在构建区域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TOPSIS模型计算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驱动能力状况,借助阻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阻碍因素,并运用最小方差法(LSE)对区域创新驱动进行系统阻力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R&D经费投入强度较弱与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普遍性因素。(2)不同阻碍因子对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阻碍因子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驱动政策。(3)在区域创新驱动提升阻力的4种模式中,以三系统中的知识创获系统、企业创新系统和创新绩效系统(K-C-E型)阻力模式最为普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斐 肖泽磊 杨刚强 孙元元
在构建区域创新驱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TOPSIS模型计算2000—2014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驱动能力状况,借助阻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影响区域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的阻碍因素,并运用最小方差法(LSE)对区域创新驱动进行系统阻力类型划分。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调整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R&D经费投入强度较弱与自主创新内生动力不足成为制约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普遍性因素。(2)不同阻碍因子对不同地区创新驱动影响作用也有所不同,未来应该针对不同区域的阻碍因子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创新驱动政策。(3)在区域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小敏 孟奇勋
当前,专利竞争形态已经从传统的军备竞赛发展到专利市场的力量角逐。专利中间商基于不同动机,在专利市场上创造出各种新型的运营模式,一定程度上促进或阻碍了专利法宗旨的实现。专利经纪通过促进交易和提升价值来激励创新,进攻性专利聚合呈现出阻碍或者破坏专利市场的表现,防御性专利聚合有助于降低诉讼威胁,也可能通过串通价格对抗外在竞争者而形成垄断。各国基于不同发展阶段所作出的政策选择,使得专利中间商的运营与专利制度的宗旨保持一致性。
关键词:
专利中间商 专利经纪 专利聚合 专利市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洪攀 刘兴华
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财务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对企业绿色创新“质”与“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会显著抑制企业绿色创新活动,并且对企业绿色发明专利的抑制作用强于绿色实用专利。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增加生产操纵和酌量性费用操纵对企业绿色创新活动能够发挥更显著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和债务融资成本是真实盈余管理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针对经济后果检验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企业盈利能力及企业价值会产生持续性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冯海波 陈韵洁 周明明 刘勇政
自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创新已然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政府支出对创新的正向激励效应和负向挤出效应,然后基于2007—2017年中国26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政府支出规模的创新效应,意在探索有利于促进创新的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实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中国当前的政府支出规模对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一作用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中的科学技术支出和福利性支出对创新活动的正向激励效应所驱动。与此同时,政府支出规模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创新质量差异:在人均科学技术支出和人均福利性支出更多的东部与中部地区,政府支出规模的正向激励效应表现得更为显著;科学技术支出会同时促进高质量和低质量的创新活动,而福利性支出只促进低质量的创新活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范佳佳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源歧视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现实背景,从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两个层面分析了金融资源错配影响企业技术差距的内在机制,并利用2010—2019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错配如何影响不同企业间技术差距水平。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错配程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和产品质量差距分别扩大了0.174%和0.109%;信贷融资约束、要素价格扭曲、研发投入漏损以及非效率投资是金融资源错配阻碍技术创新的重要传导变量,金融资源错配的信贷融资约束效应、非效率投资损失效应、研发投入漏损效应和要素价格扭曲效应占总效应的相对贡献份额分别达到33.92%、28.61%、23.98%和10.54%。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树龙 葛健 刘玉斌
中国工业部门下游市场正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基本实现了自由竞争,但上游原材料市场或中间产品市场垄断依然明显,这势必会通过中间品投入影响到下游企业创新。考虑到下游企业可通过进口中间品来缓解上游垄断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把下游企业进口、上游企业市场垄断和下游企业创新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中,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研究上游垄断对下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上游垄断抑制了下游企业创新;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上游垄断主要通过控制原材料或者中间投入品价格,进而抬高下游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企业创新能力;特别是,上游垄断显著抑制了小企业创新,而对大中型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并不显著,上游垄断对国有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微弱,对外资企业创新也无影响,却显著阻碍了民营企业创新;此外,企业可以通过进口缓解国内中间品价格上涨给创新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程龙 于海波 安然 董振华 晏常丽 郭林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得到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企业的455份问卷,基于组织战略与组织文化构成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经统计分析后发现:第一,与假设相反,家长型领导能够显著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创新;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文化在家长型领导与组织创新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第三,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战略对家长型领导与组织创新间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第四,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战略对组织文化在家长型领导与组织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塑造组织创新氛围,提高员工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建林 冯昕珺 李瑞琴
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个争论:家族涉入是促进了企业创新还是阻碍了企业创新?厘清上述争论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解释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争论和拓展家族企业创新研究的视野。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归纳出家族企业创新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家族企业创新产出、家族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内部家族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家族企业创新争论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本文提出通过构建权变理论整合家族企业创新争论的研究方向,有助于丰富家族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企业创新 家族因素 外部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孙浦阳 张蕊
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一直是不明确的,本文旨在解释清楚金融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部机制,并对其进行验证。包括金融创新对微观技术的支持,以及进一步扩展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应用工具变量法对全球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为基础的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金融创新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存在内生性的情况下:与金融发展不同,金融创新单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是不确定的,甚至可能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金融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并且这种作用更多地通过企业的技术进步来体现。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内生性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