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
- 2023(55)
- 2022(64)
- 2021(55)
- 2020(40)
- 2019(93)
- 2018(94)
- 2017(139)
- 2016(100)
- 2015(142)
- 2014(146)
- 2013(114)
- 2012(104)
- 2011(112)
- 2010(105)
- 2009(101)
- 2008(80)
- 2007(62)
- 2006(42)
- 2005(34)
- 学科
- 教学(652)
- 学法(464)
- 教学法(464)
- 理论(354)
- 学理(332)
- 学理论(332)
- 研究(230)
- 教育(216)
- 生(134)
- 研究生(129)
- 组织(108)
- 改革(82)
- 革(82)
- 教学研究(78)
- 学校(69)
- 语文(67)
- 文教(61)
- 高等(58)
- 技术(54)
- 算机(52)
- 计算(52)
- 计算机(52)
- 机化(49)
- 计算机化(49)
- 职业(48)
- 中国(47)
- 服务(47)
- 职业技术(47)
- 制(42)
- 制度(42)
- 机构
- 学院(1183)
- 大学(1038)
- 职业(446)
- 技术(409)
- 职业技术(340)
- 技术学院(327)
- 范(299)
- 师范(289)
- 教育(263)
- 江(229)
- 研究(228)
- 京(227)
- 师范大学(201)
- 州(193)
- 科学(176)
- 北京(164)
- 管理(162)
- 业大(155)
- 工程(151)
- 理学(147)
- 理学院(144)
- 农(125)
- 科技(124)
- 管理学(122)
- 管理学院(121)
- 中心(116)
- 教育学(116)
- 济(112)
- 中国(111)
- 学校(108)
共检索到1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德高
高等教育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是人才培养,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均离不开科研的支撑。洪堡提出了"由科学而达至修养"的教育原则,认为科学研究是培养人的手段,不通过科学研究,大学就培养不出"完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推动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充分发挥科研与教学协同育人的作用,构建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的稳定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参与科研,在科研中深化学习,实现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同步提升,是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和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闫海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干,按照工作或生产过程组织教学。这个逻辑构架的双核就是在校内的实训和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凤珍 储德银
在各种辅助办公软件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公文案牍以及财经数据的处理已变得非常简便而高效,财经类职业的劳动内容也更多从填报和整理数据等简单重复性劳动向观察、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变化和综合决策的创新性智能劳动转变,对财经类职业人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则是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经类高校作为财经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凤珍 储德银
在各种辅助办公软件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公文案牍以及财经数据的处理已变得非常简便而高效,财经类职业的劳动内容也更多从填报和整理数据等简单重复性劳动向观察、分析研究经济形势变化和综合决策的创新性智能劳动转变,对财经类职业人最重要的素质要求则是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财经类高校作为财经人才培养的基地,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赞基
在申报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过程中,回顾我系在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博士生培养方面的成绩和问题,深深感觉到研究生论文工作特别是博士生论文工作结合经济建设中的关键科研选题是应当坚持的方向。首先,这里讲的是结合关键科研做博士论文。在我系已经培养的130多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传杰
创新型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培养也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有效地培育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必须回答的基本课题。回溯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加强教育与研究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教育因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而生存,又因社会和人的时代变迁而变革。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需要,培养多类型的创新人才、特别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文平
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做中学,做中教"和能力培养职业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习的过程与生产和产品加工的过程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华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差异、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口,也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路径。笔者从教学管理的六个主要方面入手,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出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管理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抓住契机,积极进行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改革,通过重新构建校企融合的适用于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真正将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普及。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不是单一的资源建设投入,而是综合性、多样性、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建设体系结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卞龙艳 王群
文章在分析PBL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PBL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完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正确引导学生和建立客观的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同时指出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缺乏专用的教材,缺乏全面、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种教学法结合使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昂海松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培养体制的建立,需要教育模式的研究,但学校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最终落实在教师身上。作为一名高校的专业教师,面临着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感到培养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赫冀成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拔尖型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有的学校教育仅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携手“造就”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章建跃 朱国仁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既是科研中心,又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心,这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站条件和发展科学与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需要所决定的。不仅如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是科研中心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心统一的机构。其目的是既要促进科学发展,又要培养高水平人才。博士后科研人员既是科研工作者,又是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是寓于科研过程之中的。科研与高水平人才培养实际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对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这些,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