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1)
- 2023(12573)
- 2022(10976)
- 2021(10132)
- 2020(8608)
- 2019(19571)
- 2018(19300)
- 2017(36934)
- 2016(20346)
- 2015(22625)
- 2014(22296)
- 2013(22093)
- 2012(19964)
- 2011(18085)
- 2010(17680)
- 2009(15924)
- 2008(15320)
- 2007(13140)
- 2006(11278)
- 2005(9464)
- 学科
- 济(76858)
- 经济(76775)
- 管理(58329)
- 业(55267)
- 企(46009)
- 企业(46009)
- 方法(38532)
- 数学(33379)
- 数学方法(33039)
- 农(20710)
- 学(19476)
- 中国(18914)
- 财(18501)
- 业经(17648)
- 贸(14896)
- 贸易(14892)
- 地方(14865)
- 易(14462)
- 技术(14294)
- 农业(14181)
- 理论(13262)
- 和(12916)
- 环境(12711)
- 务(12058)
- 财务(12000)
- 财务管理(11984)
- 制(11873)
- 划(11444)
- 企业财务(11354)
- 教育(10584)
- 机构
- 大学(289183)
- 学院(286306)
- 管理(116178)
- 济(108094)
- 经济(105779)
- 理学(102500)
- 理学院(101363)
- 管理学(99535)
- 管理学院(99052)
- 研究(94935)
- 中国(66556)
- 科学(64192)
- 京(61115)
- 农(54435)
- 业大(50400)
- 所(48418)
- 财(45790)
- 研究所(45147)
- 农业(43459)
- 中心(42343)
- 江(39432)
- 财经(38239)
- 北京(37734)
- 范(37367)
- 师范(36882)
- 经(34942)
- 院(34275)
- 州(32266)
- 经济学(31362)
- 技术(30987)
- 基金
- 项目(209810)
- 科学(163476)
- 基金(151904)
- 研究(146450)
- 家(135467)
- 国家(134369)
- 科学基金(114322)
- 社会(91027)
- 社会科(86315)
- 社会科学(86291)
- 省(82655)
- 基金项目(82239)
- 自然(77734)
- 自然科(75932)
- 自然科学(75908)
- 自然科学基金(74553)
- 划(70308)
- 教育(66849)
- 资助(61630)
- 编号(58968)
- 重点(46904)
- 成果(46103)
- 部(44967)
- 创(44237)
- 发(43956)
- 创新(41221)
- 科研(41089)
- 计划(40561)
- 课题(39871)
- 大学(38193)
- 期刊
- 济(108785)
- 经济(108785)
- 研究(77163)
- 学报(54847)
- 中国(48439)
- 农(48018)
- 科学(47313)
- 大学(39955)
- 管理(39595)
- 学学(37834)
- 农业(33635)
- 财(32364)
- 教育(29839)
- 技术(22854)
- 业经(18901)
- 融(18529)
- 金融(18529)
- 经济研究(17694)
- 财经(17542)
- 业(17186)
- 科技(16676)
- 图书(16548)
- 业大(15231)
- 经(14869)
- 版(14560)
- 问题(14454)
- 理论(13943)
- 技术经济(13616)
- 实践(13019)
- 践(13019)
共检索到390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纲 巴志超
知识粘滞是阻碍知识转移的决定性因素,降低知识粘滞程度,提高知识转移绩效,是提升科研团队能力,实现合作创新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探索科研过程中知识粘滞形成的动因和作用因素,运用知识转移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分析方法,在情境建模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粘滞演化动力模型;动态模拟认知因素、转移情境以及转移动机三个维度对知识粘滞的影响关系,从宏观方面探索科研团队中隐性知识粘滞的演化路径,从微观方面剖析各因素对知识粘滞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知识粘滞程度受不同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的演化特征,随着双方认知吻合度的增长
关键词:
科研团队 知识粘滞 演化机理 系统动力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款 刘国新
从科研任务、团队成员、团队环境及团队氛围四个方面分析了科研团队内部粘滞知识的形成,建立了知识转移模型,模型描述了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随成员间交流次数的变化情况,并利用MATLAB对矩阵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是实现团队内部高效知识转移的前提;成员间的知识交流需要达到一定的次数才能实现高效的知识转移;将专家引进团队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团队内部知识转移。
关键词:
科研团队 粘滞知识 知识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丹宇
创新系统中的知识流动是知识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在剖析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路径和方式的基础上,从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其对知识流动的影响。
关键词:
知识流动 影响因素 创新系统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陈星 张星 曾淑云 胡慕海
近些年来,健康问答社区变得越来越流行。然而,较少社区能成功地维持用户并激励他们分享知识。本文将个体动机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集成模型来研究健康问答社区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根据获得的307份有效调查问卷,本文使用SPSS20.0和AMOS20.0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研究发现,个体动机变量中,互惠、利他主义和同情对知识共享的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利他主义的影响作用最大。社会资本的变量中,社会交互和社会信任对知识共享的意愿影响均显著,社会信任的影响作用更大。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吴琼 邓胜利
Web2.0环境下,虚拟社区作为社区成员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传递、知识共享的平台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只有少数虚拟社区能成功地保持成员数量并激发其进行知识创新,因此研究虚拟社区中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知识创新服务尤为重要。基于社会资本论,并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研究虚拟社区中知识创新的影响因素,建立假设模型,然后通过实证数据分析,揭示出个人价值、声誉、群体交互和认可感对知识创新数量和质量有显著正面影响。本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虚拟社区更好地开展知识创新服务。
关键词:
知识创新 虚拟社区 社会资本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晓波 刘雪锋
全球制造网络是一种新的制造组织系统,具有卓越的制造能力与服务能力,对传统的制造观念形成挑战。分析与探讨了全球制造网络产生形成的推动力量、其概念的提出与发展、网络成员、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全球制造网络中知识转移机制、知识转移过程,最后探讨了全球制造网络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制造组织 全球制造网络 知识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玉蓉 张旭梅 安小风 李文
供应链中知识市场的建立有利于知识在各成员企业间快速而准确地流动,从而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文章在分析供应链中知识市场成因及内涵的基础上,从主体层面、客体层面和环境层面对其建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供应链 知识市场 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佘秋平 蔡翔 陈果
如何提高科研团队创新水平和团队绩效是高校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了距离因素和团队绩效的相关文献,并从情感距离、知识距离、空间距离和权力距离四个方面对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做了详细分析,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队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然后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并利用经典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对每个因素与团队绩效的作用方式、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此外,针对研究结论作出了相应的分析并对高校科研团队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为今后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和 刘交交
作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校科研团队成员在实际科研过程中普遍存在科研动力不强的现状,直接影响科研团队运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团队负责人没有充分重视团队成员的人力资本特性,未能激发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运用委托代理模型研究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科研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的科研动力与团队成员的科研能力水平、获得的科研成果分配份额正相关。结合当前高校科研团队管理现状,从工资、劳务报酬和科研奖金三方面出发,为科研团队负责人激励科研团队成员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敏 吴郁松 霍朝光
[目的/意义]为探究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从个体意愿、组织制度(领导支持)和群体文化(面子,人情,集体主义)的多重视角出发,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以10多所高校100多个科研团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数据,获得302份有效问卷并利用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助人愉悦感正向促进科研团队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知识的个人所有权和感知知识权利丧失负向抑制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组织制度和群体文化均正向促进个体成员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组织制度和群体文化对个体成员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效果显著高...
关键词:
高校 科研团队 隐性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子祺 王晓红 刘绮莉 钟博文 姜华
知识整合与思维关联是跨学科科研获得成功的关键。选取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跨学科研究团队为研究对象,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探索性研究,得出结论:知识关联整合受到知识因素(知识整合)、主体因素(思维关联)及合作因素(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其中,知识因素是动力基础,主体因素起到认知调节作用,合作因素是重要支撑条件。最后针对知识关联整合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模型,提出跨学科研究组织建设及管理要点。
关键词:
跨学科 知识关联整合 影响因素 扎根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媛媛 王宏起 刘那
知识转移是R&D联盟主体组织学习和取得外部知识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应用ISM模型对R&D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识别,得出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三个层级为内部影响因素、知识特性因素和联盟异质性因素,并指出因素之间的作用方向和层级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知识转移保障机制为文化机制、学习机制和协调机制,机制的建立可以保持R&D联盟的稳定性和提高R&D联盟的知识转移效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伟 付振通
采用元分析法归纳了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建立基于WSR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可表达性、知识嵌入性、知识的异质性、激励机制、沟通机制、动机与意愿、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识别能力和知识挖掘能力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IT能力和知识搜索能力对知识获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将为提炼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的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升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复杂产品 系统创新 知识获取 影响因素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浩 韩维贺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中知识价值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文献回顾,本文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中知识价值实现的衡量标准,构建了知识价值实现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10条基本假设。作者对12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有效数据,结果发现学习型文化、组织距离、群体激励、知识差距和信任水平是企业技术创新中知识价值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中学习型文化和组织距离对目标变量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对研究结论做了解释。
关键词:
知识 知识管理 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戴勇 范明
我国科技人员及R&D经费的投入是巨大的,但科研产出并不是很理想,除了受体制性因素制约之外,主要根源在于科研团队内部的合作效果难以判断。由于目前尚缺乏对科研团队有效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质性研究,为探测和归纳我国科研团队有效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首先采用AHP方法建立了团队有效性测评标准,然后将其作为因变量,并将包含18个可测指标的五组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江苏省182个企业科研团队为调查样本,通过实证方法得到这一结论——科研团队有效性显著地受到任务特征、团队文化、团队制度、环境因素和团队构成五种因素的影响,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科研团队有效性培育与提升的对策。
关键词:
团队有效性 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