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16)
2023(19985)
2022(17200)
2021(15937)
2020(13437)
2019(31239)
2018(30886)
2017(59217)
2016(32230)
2015(36503)
2014(36527)
2013(36056)
2012(33600)
2011(30422)
2010(30585)
2009(28003)
2008(27648)
2007(24681)
2006(21475)
2005(19121)
作者
(94554)
(79178)
(78286)
(74507)
(50250)
(37966)
(35852)
(30980)
(29966)
(28213)
(26817)
(26659)
(25007)
(24904)
(24547)
(24218)
(23852)
(23399)
(22722)
(22633)
(19526)
(19419)
(19185)
(18008)
(17690)
(17583)
(17543)
(17479)
(15973)
(15737)
学科
(135901)
经济(135758)
管理(91066)
(87038)
(70347)
企业(70347)
方法(60827)
数学(53088)
数学方法(52418)
中国(38742)
(36685)
(33271)
地方(32702)
业经(29819)
(28755)
农业(24892)
(24517)
贸易(24502)
(23641)
(23460)
理论(21185)
环境(21001)
(20940)
财务(20851)
财务管理(20799)
(20646)
银行(20586)
(20564)
(20502)
金融(20498)
机构
大学(460475)
学院(458884)
(183245)
管理(179096)
经济(179095)
研究(156779)
理学(154493)
理学院(152684)
管理学(149825)
管理学院(148979)
中国(116859)
(100348)
科学(98772)
(83891)
(79519)
(77826)
研究所(72353)
中心(71988)
业大(70074)
(68349)
财经(66882)
北京(63893)
(61931)
师范(61307)
农业(60916)
(60753)
(57165)
(57023)
经济学(55036)
经济学院(49764)
基金
项目(311983)
科学(244247)
研究(225028)
基金(224854)
(196543)
国家(194902)
科学基金(167130)
社会(140601)
社会科(133238)
社会科学(133202)
(122262)
基金项目(119258)
自然(110037)
自然科(107502)
自然科学(107473)
自然科学基金(105506)
教育(103837)
(103231)
资助(93690)
编号(92213)
成果(74543)
重点(69984)
(68355)
(68127)
(63956)
课题(63826)
科研(60040)
创新(59747)
教育部(58065)
大学(57670)
期刊
(200708)
经济(200708)
研究(134419)
中国(89866)
学报(74592)
(70098)
科学(67580)
管理(64570)
(64060)
大学(56075)
学学(52426)
教育(51804)
农业(48251)
技术(41222)
(40896)
金融(40896)
业经(33766)
经济研究(32054)
财经(31967)
问题(27607)
(27300)
图书(25807)
(25399)
技术经济(22594)
统计(22107)
理论(21730)
科技(21686)
(21454)
资源(20919)
商业(20798)
共检索到680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寒  王敏  惠宁  王林平  邢庆玲  
为探究科研发展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驱动效应,采用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三个一线城市的产业园区总产值、科研人员数量、政府科研投入和智慧城市发展相关指标,基于2000-2017年面板数据,应用VAR模型,通过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科研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驱动效应,其中产业园总产值起到的作用最大;智慧城市的发展对政府科研投入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科研发展对于智慧城市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将创新驱动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力四个指标,利用我国47个智慧城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指标对各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看,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创新驱动指标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表现在创新投入有效抑制单位GDP工业烟尘排放,创新产出有效降低单位GDP工业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创新主体有效控制单位GDP工业SO_2排放量,创新活力对单位GDP工业SO_2、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中有效作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平  刘德学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专利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增加,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上;这种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本禀赋高、城市行政等级低和东中部城市中表现尤为显著。最后就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将伟   黄燕芬   王鹏   孙德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本文利用2012-2019年国内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对“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城市绿色发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促进变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双碳”战略之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城市绿色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加快碳排放“双碳”战略步伐。因此,政府应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中融入“双碳”目标规划的理念和目标约束。同时,要建立健全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基准的投入产出评价机制,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双碳”目标有机协同推进,将数字技术应用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提高城市建设运行中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北京市东城区智慧城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  杨京英  陈彦玲  侯小维  倪东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如何正确评估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动态监测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为相关部门提供量化的决策支持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我国"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指数为基础,构建了智慧城市发展指数(SCDI指数),并以北京市建设智慧城市为例,测算了北京市及其16个区县智慧城市(区)的发展水平。测算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SCDI总指数为0.388,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建设智慧北京任重而道远;但随着近年来北京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加速提升,"十二五"时期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鸣晴  李从东  杨卫明  
提出基于智慧物流经济环境、智慧物流经济活动、省域物流业发展规模和智慧物流技术的综合测评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探究2014—201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含港澳台地区)的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实现横向空间差异和纵向动态趋势的全面测评。研究显示:(1)根据横向空间差异比较结果,我国各地区的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可划分为较好、一般和较差3个主要类别,总体呈现显著的东、中、西部梯度下降的空间分布特征;(2)根据纵向动态趋势分析结果,我国各地区的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可划分为上升型、下降型、波动型和稳定型4种变化形态,在时间和空间趋势上兼具规律性可循。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黎  
本文选取我国2016-2020年29个省份的数据测算了省域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考察了物流产业智慧化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东部沿海地区和北京、天津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最高,处于第一梯队,西部和西北地区省域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处于最后梯队。物流产业智慧化能够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效率的提升(减少批发零售库存量),但这种推动效应在不同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区域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表现为明显的“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现象。最后从区域物流产业智慧化水平、政府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和物流行业企业自身智慧化水平提升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铎   张沁   李富强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50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科技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还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持续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平  盖凯程  
运用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十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分位图和全局Moran’s I值来看,各城市群金融发展都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受限于我国地区间金融发展的不平衡而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易行健  闫振坤  
文章运用广州市32个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对行业内FDI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对内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总体上是非常微弱,相反,竞争效应则能对内资企业提高生产率起到更大的正向作用。按照行业不同的技术密集程度,文章将这些行业分为高技术行业、中高技术行业、中低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分别予以检验,结果发现,技术差距越大,越不利于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而竞争效应所起的作用越大;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的发挥只有在吸收能力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有积极意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国祥  陈燃萍  
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存在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扩张能力这五个影响因素,选择带有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省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研发投入增加将会显著提升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而且其他空间相关省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和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促使本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林  
本文利用珠三角的广州、佛山两城市2006~2012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对组团式城市群成长的推动作用。实证发现,马歇尔外部性对城市群的推动作用呈显著水平,雅各布斯外部性对城市群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实证结论与当前研究理论并不完全相符,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珠三角组团式城市群发育尚不成熟,阻隔城市群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从长期发展来看,必须突破制度和机制的限制,城市群才可能长足发展,城市发展的困境才可能破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